《杀手快报》经典观后感1000字
《杀手快报》是一部由Tony Maylam执导,Justine Powell / 亚当·利斯 / Jake Canuso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手快报》精选点评:
●女人,恩客,暴力,杀手。 快意人生。
●很少有电影能让我看不下去
●下载前又搞错了。是部文艺片。
●
●因为走错一步,人生的选择就一错再错;错到后悔的机会选择都没有了; 救赎的方法却变成,杀死相爱的人,再自杀; 人一旦选择一意孤行,而不是放弃那内心的骄傲;则”无药可救“。
●女杀手与黑手党的纠葛。见识了女人的心狠手辣。可怜的Sam。可怜的Zoe。
●
●演技真的很重要
●草~
●
《杀手快报》观后感(一):女主角的表演很感性,不过没有说服力
女主角面对摄像机镜头,讲述自己经历的那段,还是很有感觉的。包括一些血腥枪杀的片断,还算真实。
可能是因为独立制作,小成本的原因,所以,对意大利黑帮家族,还有各种枪战场面的拍摄,都很难让人信服。 女杀手的各种拿枪/开枪的动作,还有面对威胁时的举动,都让人感觉她并不像是个顶尖的杀手。而意大利黑帮家族的几场戏,也都让人感觉这个家族规模很小的样子。
《杀手快报》观后感(二):journal of a contract killer
1,by the time =at that time
i killed 14 ppl by the time i was 19
2,I taught 500 students by the time I just graduated from school
3,
2 reds and 1 white
4,
lumming in a shithole like that(BJ)
5,the pull of 吸引力
《杀手快报》观后感(三):杀手母亲
有些闷的片子。但没有闷到让我想要关掉。(我的崇洋媚外电影理论还是正确的,虽闷也没有要掐死导演的心)
看了里面的杀人镜头,感觉杀人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要有把枪就行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直到看到她杀frank的时候,才体现出专业素养,出入戒备森严的黑帮大佬房间如若无人之境,抬手指哪打哪(都不带刻意瞄准的)。最酷的杀人镜头是sam之死,一直是放松的、随意的、有预谋的擦洗,我都以为她转性了,该说的都说了,然后出乎意料的捞出带水的枪,一枪毙命。
当然了,我觉得电影中其实是重点表现母爱的。有孩子前的生活是为自己或者更准确的说没有什么目标,有性就性,让杀人就干,有钱就拿。当有了那个孩子后,她离开了习惯了的生活,用官方语言是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用干净的、有些油烟味儿的钱养活孩子。重出江湖也是被人拿孩子当要挟。与黑帮彻底决裂也是因为要为孩子报仇。
最后说2个中心思想。证明世界大同。
1,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本片中的语言:获得的越多,付出的越多。
2,报应和轮回。本片中最爽的那个老大(不用出境的那个),虽然看不上残废了的儿子,但完成了--One daughter for a son的任务,殊不知是杀了他儿子唯一的孩子。
《杀手快报》观后感(四):One daughter for a son
如果在中国,女主角很可能会被青春作家饶雪漫请来做一本名叫《我不是坏女生》的书,当然,28岁的年纪可能有些太老了。
我不是一个独立电影的爱好者,因为我没有义务去忍受独立导演的一些恶趣味,还有他们的絮絮叨叨,拖长了腔调讲故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买这张盗版碟,女杀手,腻歪的封面,操蛋的故事简介,都是我不买它的理由,但我最后还是买了,我最近经常做一些我自己都不知道理由的事情。
为了某个目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目的),我给自己立下每个星期一本书一部电影的任务,但这也不是我要看它的理由,事实上,我揣测了一下,我看它的更大可能性是为了给自己练琴一个时间标准。为了某个目的,我买了一把吉他,然后我发现我一抱上吉他就开始打瞌睡,于是我尝试一边看电影一边练琴,这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打瞌睡的可能性变小了,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电影播放的时间来衡量自己练了多久的琴。
我的左手开始起茧了,在打下这篇废话连篇的影评(?)的时候能够感受得到它们的存在和滋长。
我练琴的标准时间是一个小时,但是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差点又打瞌睡,这一切都是因为电影叙事的拖沓和冗长。我几次想要关掉kmp播放器,但最后还是决定等到一个小时功德圆满之后再关,最最后,我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电影屌的地方在于它根本不鸟女主角青春期的悲惨经历,它也没有搞成一部腻歪的充满感伤主义的母女情长之类的垃圾,片子根子的价值体系还是建构在《教父》式的爱恨情仇上,或者说,一部成人版的《古惑仔》,One daughter for a son,简简单单,没有蠢话和废话。ending来了个两个loser的了结,在海边的长椅上,多少有些《花火》的味道。
年轻的时候看《教父》,最喜欢的是里面的大杀器,几个屌得天花乱坠的杀手,对考里昂老头儿则多少有些抵触,虽然他讲得一口好道理,但不符合那时候肾上腺素分泌过剩的我的喜好。现在虽然谈不上对老头子的印象有什么颠覆性的改观,但终究还是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者说,终究在一些道理面前臣服下来。
这些道理很简单,我用21年的时间做了这么一道证明题,我都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沮丧,就像我看完这么一部电影,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庆幸还是沮丧。它没有增加我一丝一毫的存在感,没有任何用处,技术上精神上都没有,不出一个月,我会忘记掉这部电影的所有情节,这几乎是肯定的。
当然,我顺畅的把琴练了下来,一个半小时,如果这也算是收获的话。
还有上面这一堆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