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100字

2021-03-08 01:4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100字

  《未来世界幸存者》是一本由阮一峰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一):悲观的未来?

  作者对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未免有点太悲观了,尤其是最后卡辛斯基那一段。确实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坏的影响(了解过卡辛斯基的都知道卡辛斯基是一个极端的科技恐惧者,一个人生活在书屋里面的人),但是如果像卡辛斯基那样回到原始社会的生存方式我觉得及其不现实。但是作者在书中完全没有提到这方面的观点,反而对卡辛斯基有点褒义的感觉。

  个人觉得未来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未雨绸缪,但是书中对于我们未来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幸存者,并没有给出答案。

  当然,我觉得他在前面分析的未来世界资源可能存在在极少数的精英阶层手里我觉的是极其可能的。那么发生这种事情的话,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形成有效的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才是关键吧。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二):程序员聊社会的方式

  很真诚,作者所长的互联网与创业领域的文章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但关于社会的讨论,前提、假设有挺多问题,比如尽管技术决定论是好玩,但实证上有缺陷。又比如忽视了社会作为有机体并非静态的或单向,以及个体的能动性。

  作者对技术的悲观看法也并非完全独创(生物技术结合贫富差距带来生理层面的社会不平等,早在十九世纪末的H.G.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就出现过,小说里借用的进化的概念,甚至想象更大胆荒谬。算法实现一切领域的控制,奥威尔模式或赫胥黎模式也在类科幻小说里有过)。

  不过有趣的是,作者完全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材料得出结论的。

  整本书,大致可以说是以部分失当的前提得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结论,但给出了较可参考的建议。

  .S现在学Python还可以抢救一下吗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三):小心而大胆地前行

  确实有点儿感触,技术在不断的刷新,前两篇就是描述了很多人的现状。

  新技术来淘汰那些中庸的人,这个我是很支持的,甚至很期待。

  我觉得计算机会替代掉绝大部分的制造行为,而创造则是计算机不能够完成的。

  毕竟程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出错,而不能出错就意味着一切按照既定情况运行,不会有新的突破。

  这个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只会循规蹈矩的做着某些事情,你还在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还有使用的价值。

  如何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如何让自己被淘汰的慢一些。

  如果能够参与改变世界,那么这辈子也不算虚度了。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四):未来的面壁者也,许是个电工…

  这两天刚好在36氪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描述的是几大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京东都不约而同的推行中台战略。

  所谓中台战略非常像国外目前互联网公司推行的一种开发平台策略。是过去公司中内网的一种升级。其目的是将公司内大量的中层干部通过软件和接口,也就是所谓的api来代替。据说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人效比,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资源的复用率,最终达成公司利润的提升。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一旦对人工的需求降低,势必导致市场平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下降。那么面对一个整体需求下降的市场公司没有了增长空间。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求跟需要的区别。也许那些失去了工作,但依然有生存要求的人们,还有一些需要,但是他们已经无力去支付。

  当然还有一些人会说这些企业可以不to c,谁去做to b鸭?

  效率无限提高,用人越来越少,失业暴涨,需求萎缩,下游企业失去了立足之本,最终to谁的b呢?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五):个体生存的目标将会成为稀缺物

  看完后的厕所沉思,瞎鸡巴科幻,几个看书之前没想到的, 1 从现在的角度看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虽然是具有前瞻性的,但实际上在未来的一定阶段之内大部分个体终身学习的意愿必然会被经济结构倒逼出来,这个时候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将成为个体之间区隔的界限。 2 推荐算法和人工智能使得大部分人不需要做出决策,进而放弃主动选择信息的权利,被信息定义。虽然信息的极大丰富使得普通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将会消失。但信息不对称的根源会变成是否有意识主动选择信息。 这就是个体否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最终成为两个不同的阶级。 3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部分的人类劳作将会被取代,保障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资料将会很容易得到。 虽然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人的一次学习技术并用于工作周期很短。大部分人会因为能力问题,一生之中只会有一个很短的阶段处于工作状态,虽然变成无用阶级,但不会饿死,活在大量被推荐信息制造的愉悦感之中。目标则成为稀缺物,无用阶级不需要目标就能活得相对幸福。统治阶级提供目标,人工智能是执行手段,无用阶级是执行资源

  4 消费主义最后的出路是创造主义。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六):熵混乱与Plan B

  书中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技术带来的冰冷又有些许恐怖的世界,人被异化,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技术究竟带向何方,似乎没人能回答与预见,书中的一些观点看完终觉担忧沉闷,虽显悲观但也不无道理,包括世界是封闭系统的墒理论:我们只是依靠更大的能量输入,压制墒的累积。没有办法消除熵和混乱,只是让某些局部变得更有秩序,把混乱转移到另一些领域。终有一天会出现能量缺口,地球上的能量不足以解决熵,秩序开始崩塌,世界走向混乱。很有想象力的观点。

  同时一些应对技术发展的个人对策看完觉得也有些道理:谈雇佣制度无非两三百年的历史,不应视其为理所当然,这不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唯一模式,过去不是,将来也未必是;技术越是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就越需要人性作为平衡和纠正,人性作为竞争优势,变得尤为明显。机器无法感动人心。需要我们自主,跨界,终身学习来提高创意、决策和领导力这些方面的能力;真正的突破要靠自己业余深造,B计划是逃离A计划的一个机会,借此追求一种梦想中期望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忍受B计划的艰苦,B计划可能不会立即带来经济上的成功,但是可以从中获得自由,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希望自己能坚持并完善还似朦胧的B计划,给自己打气。“如果你不是每天被人拒绝,那就说明你的人生目标不够远大,不要害怕被拒绝,这其实你的肯定和褒扬。Think Difference!”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七):未来是人与机器之争

  还不错,跟阮老师的技术文章一样,不深刻,但是浅显易懂,深入的思考就要看读者自己了。文章主要是基于技术的发展,在讨论未来,比较贴合当下,很现实比较扎心。

  人工智能会淘汰很多岗位,包括智力岗位,低端的程序员也会受影响。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这两点合起来产生的结果是高低端人群差距越来越大,强者越强,弱者连门槛都如不了。

  可以想象科技的发展会让机器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未来需要人工作的地方越来越少且技术门槛提高,现在所掌握的技术可能未来毫无用处。多数人达不到这样的技术门槛就会被淘汰,工作得不到满足无所事事,而人的精力需要有地方消耗,所以娱乐将会越来越重要。结合VR AR 等高科技,全新的娱乐方式将会产生,娱乐至上更加凸显。

  技术门槛变高后,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可以充分释放人们的创造力,有趣的内容将变得无比重要,内容变现将更普及。不过人们会越来越挑剔,想要做普适性的产品越来越难,这块基本会被大公司垄断,所以小公司或者个人创造者应该专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做透做深,这是唯一的机会。

  至于教育,现在的小学生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吗,现在的职位被大量淘汰,未来的职位现在都不存在。要想找到一份靠智力的工作未来可能非常困难,因为你要战胜机器,做那些机器做不了的。学校的教育对于个人来讲更多意义可能是陶冶情操。

  总之,趁现在还没有阶级固化,技术还在演进,尽量多学点吧,机会总归多一点,咸鱼翻身立足未来唯一的机会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八):随便记点感想

  未来的世界生活会比现在更艰难。技术的革新虽然会新生出很多新的工作岗位,但新生岗位的数量远小于它取代的人力岗位数量。

  人要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不容易,而且未必能发财。但至少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印象深刻的几篇

  1、作者觉得上不上大学无所谓。花四年时间读大学还不如去读职校。还举了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一众辍学成功者的例子。我看的时候觉得作者也太装外宾了吧。没文凭怎么做敲门砖?然后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已被雇佣制度所固化了。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是自己创业。如果作者推崇的是一出校门就自己创业,那有没有敲门砖是无所谓的。其实上不上大学的确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刻苦钻研。所以,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同一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2、作者读完《人类简史》后觉得人类以后会变成自然人和机械人的混合体,由此能实现寿命的延长。我想到手头在看的《死亡的脸》,里面提到一种理论。人的寿命是有定数的,写在基因里面。到了时限,基因会启动自爆程序。如果这种理论是真的,就算把身体器官都机械化,也不能使人的寿命超过定数吧。

  3、作者是创业鼓吹派。在我这个“雇佣派”眼里,他有些把创业简单化的嫌疑。

  4、以下是关于付费内容的一段摘录。2018年的我并没有觉得互联网出现了很多优质的内容,可能和我没有付费有关吧。

  /总之,内容生产者只能在互联网上当活雷锋,无偿提供内容的时代将会过去,“写文章养活自己”不会再是一句空话了。这将会大大促进内容的生产,我们会看到互联网上出现更多的优质内容。那些最优秀的作者将是最大的赢家,互联网不但扩宽了他们的影响力,还将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下一个JK.罗琳应该会在互联网上诞生。/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九):阮一峰眼中的未来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自己看法,阮一峰在此书中根据自己的计算机以及经济学知识分析了自己眼中的未来。我在看了一会,受益匪浅,但也不敢完全赞同。

  1、 马太效应是我认为很常见的现象,书中阮一峰利用数据说明了不同阶级的收入增长,同样说明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技术似乎正在动摇人类社会的结构,将整个社会一分为二:有技术的人与没技术的人。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越拉越大,人类束手无策。”

  2、 书中认为现在大学的作用在减小,网上的学业证书可能成为潮流。

“大学课程是为了那些不知道学什么的人设计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找不到方向,而被这些课程画地为牢限制住。你要主动去接触和学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引用一个网友的话,你要做的就是自主、跨界、终身学习。” “任何时间地点,你都有机会提高素质,不一定要在大学。”

  3、 在我看来,在机器人完全取代各行各业的过程,人类一定是会慢慢的从现在的岗位上淘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去延缓被淘汰的速度。阮一峰认为,技术发展之快,可能一段时间后就要在一个新的行业中从头学习。但其实,很多道理在类似的行业都是相通的,就算从头学习,速度上也会有所差距;况且,工作经验这种东西是个讲不准的,它在新兴产业的影响可大可小。 4、 没有技术升级压力的职业或者经验重要的行业会受影响小吗?厨师做菜,需要把控火候、选取好的材料等等,这些需要经验去帮助的职业,反而可能会被取代,计算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训练,做的比人还好。而做饭机器人早在很多旧的科幻片就被设想过。 5、 机器人的成本真的会影响吗?摩尔定律的前提是相同价格;回想过去几十年,从计算机出现到出现个人pc再到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笔记本,技术在迭代,实现旧的产品的成本在降低。而在目前这么快速的发展面前,成本的降低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那些没条件读书的人。穷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有钱人。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差!” “以前,人们认为,智能和意识差不多是同义词,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具备意识的生物才可能具备智能。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这种想法不成立了。智能完全可以不需要意识,独立存在。没有意识的机器,也可以具备智能。这种无意识的智能,依靠的不是认知,而是模式匹配。”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读后感(十):《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有启发

  - 反常识

  - 1.「终身学习」是个悖论。这个概念是好的,路径也没错,也的确只有学习才能转型。但是落到实际情况很难的:底层人民咋学,成本很高很高的,根本不是下班随便看看书学学课程就可以,而是要AII IN。

  - 2.创业。给大公司打工和自己创业都很艰难,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打工呢?而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是不是就不要创业呢?不是的。创业者取决于创始人,而非宏观经济。创业:提供比别人更好或更低的产品/服务。用户角度,如果你是客户,什么样的东西最能打动你,让你愿意采购。思路是用最终的消费者开始一步一步倒退到生产阶段。创业三问:

  - is it useful? 它有用吗?

  - is it easy to use? 它易用吗?

  - is it delightful to use? 它用起来令人愉悦吗?

  - 3.雇佣制度。

  - 4.积累。深挖大坑 VS 到处挖小坑。成年人的好奇心:narrow and deep.

  - 5.社交需求的商业模式。

  - 三个空间影响生活质量。1.家的空间 2.工作空间 3.第三空间:休闲娱乐空间。

  - 实体空间。

  - 网络空间。

  - 6.技术的重要性。「‘政治’决定短期,‘经济’决定中期,‘技术’是长期。」

  - 三个资料感兴趣

  - 关于第三空间。[《The Great Good Place: Cafes, Coffee Shops, Bookstores, Bars, Hair Salon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Community》 Ray Oldenburg, Ray Oldenburg Ph.D.【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https://www.amazon.cn/gp/product/1569246815/ref=ox_sc_act_title_1?smid=A1AJ19PSB66TGU&psc=1)

  -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1943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