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的归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的归程》读后感锦集

2021-03-08 02:05: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的归程》读后感锦集

  《王的归程》是一本由[英] 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6.00元,页数:6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的归程》精选点评:

  ●很棒

  ● He divides his time between New Delhi and London.

  ●看到书名的时候,会想:是哪位“王”的归程? 从哪里来,归哪里去?只知是关于阿富汗的历史。 此时,已读完本书。对这部事实上重点关注了1839-1842三年的时间段却厚达500多页的史书读到最后,几乎被读成了小说,不忍释手,无法放下。英阿第一次战争的前因与后果被作者用大量详尽的史料阐释的清楚明了,众多关键历史人物如小说中的主角一般个性鲜明,而又命运多舛。 只要读下去,必然会让人联想起今天的美国与阿富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写得甚是精彩。非常生动地还原了大英帝国首败于帝国坟场的那段历史。大英帝国疆域太过辽阔,显然用人上已是捉襟见肘,一些昏庸老迈无能之辈,均是重权在握,国之重事,均由此类人操持,焉有不败之理?阿富汗这样的地方,早已远离文明,民众更是部落状态,未有教化。如此之地,不如让其自生自灭,或许更好。

  ●帝国坟场的19世纪演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本好书

  ●该书的开端为这场战争做了太久的铺陈,无趣,让人几度打算弃读。直到英军对阿富汗开战,才算渐入佳境。随后的战争场景扣人心弦,让人为战争的走向充满期待。该书的翻译可能是一处败笔,虽然译者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美中不足的是译文采用了太多生僻词,又或者是臆造词,影响了阅读顺畅。(也可能是中国南北方语言习惯已产生了分化,导致对词语的认知有不同)。总之,该书优点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缺点在开端拖沓,翻译晦涩。给个四星,值得读,也推荐读。

  ●阿富汗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一位参加过对抗苏联的老兵自嘲说:“安拉创世纪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创造完毕。不过手边还有不少剩下的材料、残余的碎石,放在哪里都不合适。于是,他将这些垃圾捏成一块摔到地上,便有了阿富汗。”

  ●译的魅力在于当一个经典作品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时,新的文字会因为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不同而给作品赋予新的面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必须挺直腰板抬起头才能看得更远,两位译者做到了。

  ●向来对历史不感兴趣,尤其对战争没有好奇。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译者,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温温柔柔、善于体贴,何竟拎起了这么个大部头,50余万字的硬骨头!那娇小的身躯里,到底是藏着西北的强悍!而李先生的大块头里,流淌的竟是行云流水的细腻和温婉。深知翻译不易,那不止是两种语言间的游戏,稍不留意,就会把美玉凿成砾石,让人如鲠在喉,弃之不及。李先生和小炜,不料是绝配,译文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一度忘记这是译文。单从文字阅读感上说,真要点赞!期待李先生和小炜的更多佳作!

  《王的归程》读后感(一):如饮甘饴,余味无穷

  这是一段值得纪念和研究的历史。第一次英阿战争,也称为奥克兰的蠢事,是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之间的一场战争,是19世纪英俄在中亚角力的首场大型冲突。原著多层次解析了不列颠帝国史上最大的灾难,译者文字朴实,用词贴切,表述精准,情感真实。这部优秀的作品对那段历史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还原,读后令人掩卷深思……

  《王的归程》读后感(二):英国入侵阿富汗而败退的历史

  这本书,非常详细记录了1839年到1842年,英军入侵阿富汗的前因后果,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的描述,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太详细了

  非常详细解释了英国入侵阿富汗的原因,和惨败的过程,

  看这本书之前,最好先看《无规则游戏》,这本书更全面系统的介绍了阿富汗整个历史,

  《王的归程》记录的历史只是其中一段,阿富汗第一次遭遇外族入侵而导致贫瘠的原因,

  《王的归程》读后感(三):文字

  向来对历史不感兴趣,尤其对战争没有好奇。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译者,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温温柔柔、善于体贴,何竟拎起了这么个大部头,50余万字的硬骨头!那娇小的身躯里,到底是藏着西北的强悍!而李先生的大块头里,流淌的竟是行云流水的细腻和温婉。深知翻译不易,那不止是两种语言间的游戏,稍不留意,就会把美玉凿成砾石,让人如鲠在喉,弃之不及。李先生和小炜,不料是绝配,译文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一度忘记这是译文。单从文字阅读感上说,真要点赞!期待李先生和小炜的更多佳作!

  《王的归程》读后感(四):文字

  向来对历史不感兴趣,尤其对战争没有好奇。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译者,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温温柔柔、善于体贴,何竟拎起了这么个大部头,50余万字的硬骨头!那娇小的身躯里,到底是藏着西北的强悍!而李先生的大块头里,流淌的竟是行云流水的细腻和温婉。深知翻译不易,那不止是两种语言间的游戏,稍不留意,就会把美玉凿成砾石,让人如鲠在喉,弃之不及。李先生和小炜,不料是绝配,译文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一度忘记这是译文。单从文字阅读感上说,真要点赞!期待李先生和小炜的更多佳作!

  《王的归程》读后感(五):《王的归程》读后感

  几百年来,强悍的普什图人扎根号称中亚十字路口的呼罗珊地区,他们是构成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他们建立过统治印度近百年的洛迪王朝(1451–1526),击败强大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建立起统治大部分波斯和呼罗珊地区的霍塔克王朝(1709–1738)。近百年来,他们在与世界强权的交手中不落下风:他们粉碎了英国吞并阿富汗的企图;他们击退了前苏联的入侵,他们在过去二十年让美国在这个中亚战略要地深陷泥潭。本书介绍了普什图人与英国人的第一次交锋,在这次交锋中,侵略军失去斗志、得不偿失、最后血本无归地撤出该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