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间集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花间集读后感1000字

2021-03-08 04:1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间集读后感1000字

  《花间集》是一本由温庭筠 韦庄等 / 赵崇祚【编纂】 / 赵佶等【插图】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无线胶装+套盒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间集》读后感(一):花间有美词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这本《花间集》,细腻透骨,温婉至美。挺好的一个集子,不知中学时代为何加以低俗的标签。有了这样的标签,我自然是不会去买这本书的。幸运的是,有爱书的朋友送了我一本,而我又坚持读完了。没有错过此书,实在是件高兴的事,当浮一大白。 词都是小词,多是写儿女情长卿卿我我,鲜有写家国天下的,这也许就是低俗标签的由来。闺阁之内的情愫,也只能是花前月下缠绵悱恻的。更何况,唐和五代时的词大多游走在瓦肆酒坊里,能有如此情怀,装下如此多的情愫,也是可以点赞的。不过,五代十国那个时期确实是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但后蜀那一块地盘还是比较闲逸奢靡的,而词的作者们多在后蜀,这样的词风便能理解了。 书真是好书,装帧考究,手感极好。书中放了一百多幅花鸟仕女画,虽然时时画和词意相去甚远,但也不影响我读书的心情。要知道,单是这些画,跑几十次博物馆和展厅也是不能看全的。 读词赏画,如此美事,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倘若再有一杯绿茶在手,顺着茵茵的水汽,是可以穿越的。一袭青衫,一柄折扇,一叶扁舟,一抱琵琶,一江春水,一生逍遥。

  《花间集》读后感(二):让君软语作开山

  我第一次读温庭筠的诗词是在初中,是一本其与韦庄的《花间集》合集。在之前的印象里,唐五代的文学作品辞藻华丽,修辞堆砌,而内容虚空,我也曾对其嗤之以鼻,但《花间集》里的一句“玉钗头上风”却令我心头一亮,恍若看到待字闺中的小女子明眸皓齿,迎风而立,秀发上的玉钗随风曳动,不曾有一句写其外貌,也从未提及她的满腹心事,但其渴盼良人归来的心理和孤独的心境不言而喻。 后来《甄嬛传》热播,片尾曲《菩萨蛮》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姚贝娜温柔的声线里,飞卿之词娓娓道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个流畅而缓慢的动作里,再次不着痕迹地让人捕捉到闺中女子寂寞的心境,而那些蓄意堆积辞藻的宫体诗与其相差甚远! 温庭筠和李商隐并称“温李”,有人言飞卿的词纵然好,但诗却在李之下,我从不这样认为。何不看那句人尽皆知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见过多赘余的修辞,十个字里包含了众多物象。鸡鸣声起,尚住茅店(旅社)的行人望着天上未落下的月亮便匆匆赶路,未曾想板桥上有霜,霜上是人踏过的痕迹,原来更有早行者。何不是《增广贤文》里的那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商山早行》处处写早,既有春之早,也有清晨之早,从首联到尾联,你淡淡地读下去,不曾直接读到作者心境的描写,但客居他地的羁旅之感却淡淡地漫上你的心头。 我曾想,究竟是何样的男子有着如此细腻的性子,才会道出这样多温柔又悲伤的故事?有人,说飞卿的格局太小,拘泥于闺中女子情爱与私人的情感,但叶嘉莹先生有句话:“不要轻易否定纯美的文学,也不要把言志载道看成死板的教条。”诚哉如是。如果说李商隐是旧形式的终结者,温庭筠便是新趋势的发扬者,就像我最喜欢后人对飞卿的评论,就是夏承焘的那句“昌谷樊川摇首去,让君软语作开山。”

  《花间集》读后感(三):最喜欢韦庄的词啦

  

在花间集一众词作中,我最喜欢韦庄的词。很多花间词人的词作,在我看来已经高度程式化了,只要在“鸳鸯”“罗裙”“雪肌”“南浦”“栏杆”之类的意象里略加排列组合,就能作成一首词。而读来就是缺乏新意、昏昏欲睡了。但韦庄的词,却常读常新,能让人不断地发现灵感。 我最爱的一首,当属思帝乡其二: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愿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浅白如话,像是少女在空旷的野地里,向着天空大声表白心迹: 春天终于来了,外面暖暖的,出去玩吧。一出门,和风吹来一头的杏花,那种饱满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啊。沿着田垄看去,咦,那头的少年侧颜真俏!这该死的芳心,又收不住了,他就是我想托付一生的男孩子啊。我要追上他,就算最后被他冷落,甜蜜的瞬间也会长存于心,又有什么难于启齿的呢。 把词写得明白晓畅,又不至于流俗,是需要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文字积累的,更关键的是,要有纯真的心灵。从炼字来说,韦庄的思帝乡浑然天成,没有什么突出的形容词,在动词的使用上也力求准确,如“游”、“吹满”、“嫁与”等,都恰如其分地叙述了少女的活动与思绪;而“足风流”、“一生休”、“无情弃”、“不能羞”四个短语,好似屏风的四个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结构上起承转合兼备,在音律上也有抑扬顿挫之感。炼字、结构是词的骨,而意象则是词的皮,赋予词以色泽。思帝乡的意象分布稀疏,“春日”、“杏花”、“陌上”三个意象,道出了故事的发生场景,是春天有杏花开放的田地里,而大江南北,有太多地方经历过杏花开放的春日了。词人说得越少,读者联想得越多,那么这个明媚的场景就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只要那里正是杏花烂漫、春光好。我也就猜测,既然这样的场景是普遍的,那发生在这个场景下的爱情故事也就是普遍的。如此,这些词句就获得了如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生命力,韦庄灵感乍现、妙笔生花时,可能也预感到这些隽永的词句必能流传千年吧。

  《花间集》读后感(四):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花间集》装帧之美、文句之妙,犹如出水芙蓉,清新而细腻,封面除了金字钤写的“花间集”别无它字,暗衬的是黄底、白花、翠鸟;书中是三两字的提炼、四五行的排列,时时处处召唤着不屈的灵魂向着深远处眺望,原来这就是人生的极致,词趣的大成。 一、作品的文学价值 本版《花间集》系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是中国第一部古词集,喻为生活美学的端始,尽管以宋代晁刻本、鄂州刻本为底本,却不失浪漫与朴素,收录了自晚唐至五代的温庭均、韦庄、孙光宪、牛峤等十八位词家近五百首作品,其内容集中于风花雪月份,且以女子口吻为多,从后世多数评论者看来,词调不高,感慨不深,对后世的负面影响久久未能散落。 《花间集》在中国文学史被视作另类,是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的,五代十国人心不古,年青人无所事事,而是沉迷于酒色财气,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浪掷一生,留下了无穷的遗憾,从文字层面上我们可以玩味出“垮掉的一代”,然而经过上流文人加工后的作品,并不如广大词评者先入为主的“言之不文”、“秀而不实”,相反,联系到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诗词传统,《花间集》不是一种记录,而是一种纪念,它让后世人真真切切地见到了中国第十世纪三十年代至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新兴的抒情传统。 二、作品的艺术成就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以“慢词”见长,《花单集》收录的只有小令与中调,却未见长调,表面上看是编者的有意为之,实际上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是迎来送往的文字,固然追求短平快,更何况是天府之国的蜀地之流呢?温庭均、皇甫松、韦庄算得上其中的“大家”,尚且没有走出小我的境地,陷于艳情离愁的发酵,可见其余几位词人的追随显然是亦步亦趋。花间词表面上是男女之艳情,实则是君臣之礼遇,或者是对旧朝风物的怀念,或者是对世情冷暖的讽刺。国家兴亡、民族存殁在此部作品中有意或者无意地被忽略,不从政治的意义看待本部作品,仅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此书大有深意! 三、作品的词法镜象 温词客观,韦词主观,温词浓丽,韦词清简,温词对情事常不作直接之叙写,韦词多作直接而分明的叙述。全集词人众多,词牌名丰富,但中心思想却格外的集中,写不尽的是闺中无法排解的忧愁,尽管身处乱世中,卖笑已经成为生计不可避免的行为,但是夜深人静时仍然不失对自己当下和前景的思考,总不能在胭脂中日复一日的苍老,却又担心自己从闺楼走出之后,失去了逢场欢笑的机缘。无论是闺中女子的自述,还是假借词人之口表达的,最初的用意无非是唤起世人的同理心,让大家知道有这群人的不甘堕落,时间久了,便成了对自我命运的叹惜,寻寻觅觅之间少不得美人迟暮,涛声依旧! 梦总是要有的,如果一直生活在梦中,倒也不会在人生紧要处有些失意感,只是那青丝永远经不住岁月的煎熬,此时的心情放空只是故作轻松,真正的生活永远是飘零无着的。闺房中最不忍视的是那面铜镜,它记录着你从早起到夜宿的全过程,形只影单,窗外永远是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窗内永远是风平浪静,歌艳舞美,金丝笼中禁锢的是向往自由的生命。

  《花间集》读后感(五):花间集:古代审美总结

  《花间集》对熟知古诗词的人来说,肯定是很熟悉的,这部词集搜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也因此自成一派,名为花间词派,奉温庭筠为鼻祖,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词集中主要描写的是女性的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花间集》也是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而虽说《花间集》描述的大多数是男女恋情的词,但这也是受当时的年代的影响,本词集共收录了18位词人,而这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众所周知,在晚唐五代之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也时常发生,而西蜀则相对安定,在这明显的对比之下,西蜀的统治者就变得荒淫无度,而词集正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才使得《花间集》中描写男女恋情的词占了大多数。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首名为《诉衷情》的作者是顾敻,而这首词也很容易的可以看出是依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前两句女主人公自问自答,表明了一个美丽女子被负心人折磨而带来的心灵伤悲,这也非常鲜明的表达出了当时的社会悲剧恋情。也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恋情几乎是如此,很多饱含深情的词人才会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绪,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种男女离别后的苦苦相似的幽怨之情不仅表达在这种词中,像韦庄的《思帝乡》其二,李珣的《酒泉子》,温庭筠的《梦江南》其二等等都有表达,也说明了当时朝代人们的情感深切真诚。

  当然,本词集中描写的除了关于男女恋情的词外,还有很多关于其他方面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词集中也不乏写亡国战乱的,这种悲痛的词,在韦庄等词人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了很多。而除了这两方面,还有关于历史的描述,例如旧都金陵,唐玄宗行宫,黄陵庙,以及远近闻名的巫峡。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在一本大多数描写男女恋情的书中,感慨历史兴旺变迁的词就会显得格外的突兀,本词正是如此,但也是因为这样,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变得更加鲜明,就像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评价这首词:“此词妙处在‘如西子镜’一句,横空牵入,遂尔推陈出新。”

  不仅如此,本书《花间集》中不仅收录了关于18位词人的大作,插画中还包括了从晚唐到现代收录了许多名画,这些名画也出自于大家之手,在我们欣赏古人的创作诗词之时,也能体会到不同年代人的画作含义。

  这些画家中,包括了张萱、李嵩、赵孟、唐伯虎、八大山人石涛、郎世宁、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名画,还包括两位帝王画家——宋徽宗赵佶、明宣宗朱瞻基。而其中的名画也是相当的多,例如被称为天下牡丹第一图的《国色天香图》。

  根据当时的编辑所说,他之所以把词集和名画结合在一起,是因为词集中有很多描写当时女子穿着样貌的句子,而结合绘图来看,也会更加能体会出当时的含义,对词和画的表达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花间集》读后感(六):只看自己喜歡的句子

  

#韋莊#

陝西西安人,詞風比較直白,直觀。傷春悲秋,被自己感動到的時候看一流~

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勸君今夜須沉醉。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舊歡如夢裡。

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吋離腸千萬結。

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

一夜簾前風撼竹。夢魂相斷續。

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看花不語苦尋思。

驚睡覺,笑呵呵。長道人生能幾何。

人寂寂,葉紛紛。才睡依前夢見君。

玉郎薄倖去無蹤。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坐看落花空歎息。

#溫庭筠#

山西人,對作弊達人這個稱號記憶猶新。

我以為會比較喜歡他的詞句,不過看來太華麗,不大適合我……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花间集》读后感(七):不打算和美来一场邂逅么?

  在没有看到这本《花间集》之前, 我以为诗集、词集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却发现,这本书真的超美!

  书里的画风是这样的:

  啧啧啧啧啧啧!!!

  小仙女标配有木有!

  汉宫春晓图,海棠蛱蝶图,花鸟图册,都没见过?

  没关系!

  这本《花间集》让你大饱眼福!

  不过瘾!

  还有!

  上百幅花鸟名作+仕女图+上百首花间词=这本《花间集》

  读词品词和赏画两不误。

  就算是里面的词背不过,读一遍,也是很美的呀!

  画太多不了解,就拿来收藏也是极好的呀!

  和美来一场邂逅……

  《花间集》读后感(八):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为了发几张图,真的是煞废了我的苦心。

  词画合一,赏心悦目。

  之前身边有不少朋友对花间派大有微词,什么,靡靡之音,软香暖玉,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意思,太油太腻,不是40岁的中年油腻男,胜似40岁的中年油腻男。

  油腻我还没体会到,甜腻倒是真有。同时还不乏小黄诗。写词人多位士大夫,士大夫时间最多,闲钱最多,闲情更多,词赋乃是奢侈把玩用的,当代无产阶级如你我,读起来肯定是嗤之以鼻。

  不过撕的累了,一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还是很撩人的。也不总是大是大非,偶尔也用儿女情长来解解乏,不算是件坏事。

  菩萨蛮其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二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其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花间集》读后感(九):手留余香,在花间

  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算是让词这个文学形式大放异彩的起点。同时《花间集》也是一直被低估的一部古籍,其实它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内容本身上,都是有很大价值的。之所以被低估,我觉得是体裁上的限制——《花间集》的脂粉气太重,不符合大众需求。

  一开始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对于我这种看《红楼梦》都有些受不了的人,可想而知是拿出了很大勇气,才开始看的。真正翻开以后,感觉就不那么纠结了。虽然写的都是艳粉妩媚、柔肠痴情,但不纠结内容,只欣赏文字,还是很舒服的。更主要的是,我看的配图版,里面配合的都是名家花鸟、仕女图,整本书拿在手里,感觉香气四溢。跟听古典音乐的感觉差不多,虽然我的情操没有那么高尚,但是瞬间被陶冶了。

  古韵风流

  《花间集》集合了18位词人的作品,这18位也就成了第一个词派——花间派。和绘画上大名鼎鼎的印象派也差不多,印象派的得名不就是因为莫奈的一副《日出印象》嘛。很多时候,都是时代和后世推崇出了经典。如果没有赵崇祚编撰《花间集》,估计也出不来什么花间派。可能被李崇祚编完了,直接变成胭脂派……好在有了《花间集》,“花间“这个词是对这个风格最诗意的解读,很完美。

  这花间派的词人都是晚唐和五代十国的,所以词的内容上自然也都是那个时代的审美与感悟。其实,看《花间集》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生活。他们对爱的表达、对依恋的表达,看似描写妇人的生活场景,实则古韵的背后,都是儿女情长的风流故事。我们现在的爱情观,更崇尚直来直去,敢爱敢恨。理解起古人的温婉,可能是难了点儿,不过价值观不同,但爱情都是一样的。在那古韵中,风流也是画意绵绵。

  念词闻香

  花间派词人名号最大的就是温庭筠和韦庄,仔细想想还不是那么如雷贯耳;但是给《花间集》配的插图画家,那名号可就大了,随便说几个唐伯虎、八大山人、郎世宁、齐白石……所以看这本《花间集》,除了念词之乐,还有观画闻香的视觉享受。

  每每念过几首词,编映入眼帘一副佳作,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休闲,那这一刻,就是最闲适的体验。悠悠然,乐在其中。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审美疲劳,念词闻香之间,估计审美疲劳这个病也能被治愈。美的东西真是不用你有能力才会发现的,跃然纸上的美,可以让人由心的赞叹。而且,这似乎也是只有纸质书才有的力量,任何电子书的替代不了这种感受。

  换换频道,挺惬意

  连词带画,欣赏过后。我是觉得自己被换了一个频道,从经管历史,跳换到了一个舒适区。虽然我一直推崇有目的的功利阅读,但偶尔来点儿小清新,也是张弛有度了一下。不仅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反而觉得挺惬意。

  我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节奏,已经够了,适当的放松一下神经,对整个状态提升都有好处。反正我看完了觉得很舒服,也让紧张的大脑舒缓了下来。虽然咱们不能像古人那样流连花间,但也可以徜徉在美境里,让思想放松。

  写到这里,关于《花间集》就没什么要说的了,更多的是要慢慢回味。接下来只想说说状态的问题。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态真的很纠结,觉得这书不适合我,觉得这书太闲了,觉得这书就不是老爷们看的,觉得……反正就是各种负面的声音。但是真的决定看,而且很惬意的看完后。之前的那些我觉得,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个状态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各种纠结不定的事儿太多太多,选择也太多太多。不用说什么大事儿,就一个简单的午饭,是不是也要纠结半天吃什么?其实,这种状态耗散了我们太多的精力,有那个时间,莫不如直接行动。虽然行动有时会失败,有时会失误,但是行动过后,必有收获。而且不纠结的行动,还不回让你戴上任何预先设下的锚定效应。可以让你心无旁骛的,开始一段体验。这是多好的行为方式啊,可惜我们很难做到。

  要不要也来看看这本《花间集》,保你——手留余香,在花间

  温婉动人:《花间集》

  ——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花间集》读后感(十):最华美的乐章

  中华文化灿烂多元,其中尤以诗词歌赋最为代表,这其中《花间集》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词集。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共10卷,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间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拿在手上的这本《花间集》是以宋代晁刻本、鄂州刻本为底本参考汤显祖点评本等几个重要刻本综合勘校,是比较权威的版本。

  纵观本书,我感觉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图文并茂,富有美感。本书不仅收录的是唐文宗开成元年至后晋高祖天福五年18位词人的代表佳作,还在内文部分配上了栩栩如生的插画,收录晚唐至现当代42位顶尖绘画艺术家共110幅花鸟、仕女经典藏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有赵孟頫、唐伯虎、八大山人石涛、郎世宁、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是石涛的画作,富于诗意,意境悠远,与内文相得益彰。

  其二是全文注释,便于阅读。本书不仅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勘校,而且为便于读者阅读,特别是考虑到当代读者阅读的阅读习惯和体验,对全文进行了注释注音,尤其是那些现在很少见的字都做了标注,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感受到有阅读上的障碍。同时,全书词文按照上下阕分段、情景式断句,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词文内部的逻辑和感情走向,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三是装帧精美,可作收藏。《花间集》的版本可谓繁多,一方面是本书本身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得本书不断地重印并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所喜欢;另一方面,对于古典诗词,今人大抵在诗词造诣方面不如古人对诗词功底的全面把握,毕竟今人已经失去了古人吟诗作对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了,故而要想对古诗词有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必须反复进行阅读、反复体味,方能理解诗词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境。本版的《花间集》不仅装帧考究,全注释彩图版,同时采用“无线胶装+套盒”的方式,让本书富有了艺术品的气息,很适合收藏,满足反复阅读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作为书友间相互馈赠的佳品。我把《花间集》放在书架的格子里,就有了像一部精心收藏的电视连续剧的光碟那样的感觉。

  当然了,好书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其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本书历经一千余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反复揣摩筛选,一直得以延续至今,是研究古典诗词不可多得的参考教材。同时,本书的内容多样,但主要部分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体现了当时各位词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以及词作倾向。里面描写爱情的很多著名的词句如今被奉为爱情的经典名言,如牛希济《生查子》中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中的“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将年人间的离愁别绪描绘的辗转多情而动人。

  经典常读常新,《花间集》是也。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花间集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