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100字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鲍德温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次将是烈火》精选点评:
●感谢我的朋友们 为拓宽我们原本的狭隘而做的努力
●重新再挑个时间读吧,目前的心态和状态读这本书完全是在吃蜡烛,是我买过最贵的电子书了,就凭这一点也得再重读
●鲍德温看到种族歧视也在伤害白人,让美国精神蒙羞,只有解放黑人才能解放白人,角度刁钻。翻译下了功夫,然而不太通顺,完全没有体现出鲍德温的文采。
●一个完整的人/作家是无限种族/国籍的
●发自肺腑,震撼灵魂,荡气回肠。
●早课:读完鲍德温《下一次将是烈火》,吴琦翻译,精炼,薄薄一本,那些黑人解放运动中不为所知的暴力事件、信仰危机,看到书中说的,作为一个人,有时也作为一个流动的道德实体存续下去。这在道元的说法里,就是排列吾身,终成尽界。我们只是一个用来延续道德的实体,是一具承载佛性的皮囊,为之前和未来作为一个中继存在,不丧吾,不能齐物。于是我们在此,在圆弧的中心,困在一只世上前所未见的最炫目、珍贵、奇异的水轮中间。而上帝给诺亚以彩虹作为标记,不会再有洪水了,下一次将是烈火!这是书名来源,一首奴隶改写圣经的歌。
●“只有他们自由了,我们才能自由。”
●作品是好作品,因为没法理解当时的黑人情况,看鲍德温的句子有些像是非理性的人身攻击感觉。扣两星给翻译。。这个翻译就和从翻译软件上抄来的一样,毕竟英语和中文逻辑语序不同好吗,好多从句就直接照搬翻译,不再翻回英文去都看不懂什么意思。
●这几天的地铁通勤读物~在挤得让人想到“动物凶猛”的六号线上,这把火却把我烧得心里宁静。这绝不只是一本与种族问题有关的历史文本,而是一本写给所有不甘活在一个不平等、不公义、不良善的世界上的人的书,写给过去、今天和未来仍然胸怀理想,心有火焰的人。“人们总是很难依据自己的认知去行动。因为行动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而承担义务就意味着危险。”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人,能把认知化为信念,也变成行动。顺便说一句,很喜欢这个开本的小精装,精致却不致做作,可以一只手握住站着读毫无压力,设计也恰到好处,细节做得用心。
●“我非常关心美国黑人如何在这个国家获得自由,但我同样关心他们的尊严,以及他们灵魂的健康,我坚决反对任何让他们以牙还牙得企图。”翻译一般,定价虚高。
《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一):黑人对白人的了解如同父母对子女的了解
今天在动车上恰好看了詹姆斯.鲍德温的《下一次将是烈火》,虽然我不全同意他的观点,甚至我也不完全领悟他的观点,我还是要说,在道德层面,他发出的呼喊,确实有耶利米哀歌的味道:美国黑人从未相信过美国白人死守的那套神话,什么他们的祖先全是热爱自由的英雄,他们都出生在一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美好国度,什么他们与墨西哥人印第安人黑人打交道时一直保持高风亮节,什么美国男人是世界上最率直阳光的男人,女人是最纯净的物种……黑人对白人的了解远比这还要多,他们对白人的了解如同父母对孩子的了解!……鲍德温对白人的质疑直接与教会挂钩,他与南非主教图图在此问题上是相通的,而在对美国白人的判断上与丘吉尔是相通的,后者说过,我就不相信,美国人来到这块新大陆带过去的全是美好的德行,而把恶行全留在欧洲了……我儿子忧心忡忡地说,看着那根压在黑人脖子上的膝盖,我相信那根膝盖下压的,总有一天会是一个亚裔……提醒那些在此事件中沉默的亚裔,这就是相关性……这幅图景印象太深刻了,它让所有为美国辩护的人蒙羞!
《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二):语录
18. 我注定要成为一个奴隶。从时间的起初开始,我的命运就被永远地封印 了,这和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将成为怎样的人毫无关系。的 确,如果你回顾整个基督教世界,这正是他们实际所相信的。这也正是 它运作的方式。我想起了那些意大利神父和主教——他们为奔赴埃塞俄 比亚的意大利男孩们而祈祷。 21. 在我们眼里,他们是该隐 的后代。我们对上帝的激情,可以测量 出我们心里的恐惧、怀疑以及对所有陌生人的仇恨有多深,同时也可以 借此衡量我们对自我的逃避和鄙夷。 23. 因为一个宗教通常都会把解放异教 徒的精神义务强加给自己的忠实信众。这种所谓的真正的信仰,更多和 精神而非肉体相关,而无数异教徒用肉身(或尸身)见证了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谁质疑这种信仰,谁就是在质疑用这种信仰来统治他的国家 的权力,简而言之,就是在质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不管一些传 教士的动机如何,或其多么品行专一或多么英雄主义,福音的传播完全。
27. 你会意识到文明不是被邪恶的人所摧毁,人的邪恶并不必然导致这个后果,但人的怯懦会。
39. “我知道我的王袍会很合身,我在地狱的门口试过了。”
46. 从巴比·肯尼迪保证未来四十年内将会从黑人中诞生一个总统,到一众自由主义者向他们的黑人对手表达热烈祝贺时那种 令人遗憾的语气——这种假设会导致黑人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要取决于黑人要多久才能接受、采纳白人标准。
47. 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知道镜子只会撒谎,沉溺其中的结局只能是死亡。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如此绝望地寻找爱,又如此狡猾地回避它。爱会摘 掉那些我们赖以生存,但又深知戴着它同样无法生存的面具。
50. 如果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至此,便不再可能去恨他,但除非他自己变成一个人,一个 和白人平等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去爱他。
《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三):《下一次将是烈火》编辑推荐
《下一次将是烈火》l 去世三十年之后,鲍德温成为流行文化的偶像。——《洛杉矶时报》,2017
l 过去五年,西方世界被引用热度最高的作家之一。他曾是马丁·路德·金最重要的伙伴和同行者之一,用毫不妥协的尖锐笔触批判美国种族政治的扭曲和阴暗。
l 《下一次将是烈火》出版56周年之后,依然是批判美国种族主义影响最大的文本之一。
l 2016年,哈乌•佩克执导的向鲍德温致敬的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l 2019年1月,世界顶级画廊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推出大型展览:God Made My Face: A Collective Portrait of James Baldwin ,呈现多位艺术家以鲍德温为对象进行的肖像创作。展览由著名作家希尔顿·阿尔斯(Hilton Als)策展。
l 2019年6月,鲍德温在纽约上西区的童年寓所,被纽约市政府列为地标保护建筑。
《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四):下一次必将是烈火
下一次将是烈火8.5[美] 詹姆斯·鲍德温 / 2019 / 人民文学出版社读下一次必将是烈火,了解种族冲突另说,主要是认识到任何改变都要从自己开始。 黑人从小就有太多堕落的诱惑,艰难的环境确实一松手就能放弃,但想要谋求社会观念的转变,需以才德自制,进而寻求改变,这是千秋万代的事。 放自己身上,不喜欢的事就躲远点,讨厌低龄社交就不要再发哈哈哈,不爱听说教就喊他们闭嘴,就这简单,没必要捱着又抱怨大环境。 坚持和抵抗都从自身开始,嗯
《下一次将是烈火》读后感(五):别管那么多,读下去就行
全书6万字,对于没有接触过或者有轻微接触过鲍德温作品的人来说,都应该先读跋,王家湘先生在2017年发表的《论詹姆斯鲍德温级其作品》,占了全书的1/5吧。反正我是读完全书才意识到应该先读跋的。
类似于我这样对鲍德温一无所知的读者,读起来应该都有些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不知所措感,几次放弃,又几次拾起。不断的在补背景知识,有时求助于豆瓣书评,哈,这本书的书评特别不接地气,又高端又沉重的,一票压过来很吓人。假如在没买这本书前我就看了豆瓣的这些书评,我可能就不会买这本书了。当然最后我还是读完了。
硬着头皮读下去,其实还是挺精彩的。别去想书本以外的任何解读,什么抗争啊、表达啊,或者鲍德温本人对时代的贡献,或者鲍德温在黑人文学的贡献,就去阅读作品本身来说,是愉快的,阅读时带太多枷锁可能会想得到太多却得到太少,而产生不平衡的失望感。
鲍德温的成长环境很艰苦,私生子,7、8个兄弟姐妹,严厉的继父,缺失的亲情,贫困的童年,身在宗教家庭可自身又是同性恋,很矛盾的一个人。他把生活的痛苦和矛头的源头都对准了当时的美国和白人世界。社会地位不公、黑人社区的贫穷等等。我想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境遇其实也算好的,当然现在更好了。
比如说,鲍德温继父是传教士,他自己也做过传教士,最终在剧烈的痛苦中和上帝分道扬镳,并且表示上帝面前黑人永远都是奴隶,是原罪,永远在赎罪。
上一届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在鲍德温去世(1987年)后30年。后来,黑人出现在所有欧美作品里简直就是政治正确,他们剧里没有黑人反而令人不习惯。比如去年的《绿皮书》,还有前几年的《黑豹》,我不喜欢《黑豹》,《黑豹》里的世界观看着总是不对劲,很扭曲的感觉,但听说在欧美本土黑人世界确非常受欢迎。
假如鲍德温能活到现在,他还可以欣赏到最近大火的Fox的轻喜剧《路法西》拍完三季后,又由Netflit续了第四季,目前还苟出了第五季,这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美剧如何在欧美大受欢迎的。剧中路西法是白人, Amenadiel 阿曼那迪尔天使是黑人,两人是亲兄弟。嗯,下面这个样子的。每次路西法在给别人介绍这是他同父同母的哥哥时,我都觉得这简直就是这个剧的一个joke。后来这位黑人大天使又找了个金发碧眼白人女心理医生,后来生了黑人小天使。
《路西法》剧照作为一个非神论人员,其实我从第一集开始就不大适应,但黑人真的融入到白人世界的方方面面,不知道白人都是如何想的,不过想什么他们也不感表达,还是骂总统安全一些。不知道假如鲍德温假如活到现在,这是不是他所需要的一种黑人与白人水乳交融的进步?
鲍德温对美国不满,也对于黑人不满。他表示黑人们不是去争取平等,而是在渴望和白人一样的特权。黑人并不是为了平等,而可能只是为了不那么“黑”。人都是逐利的,有机会选择投胎身份,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选择投胎到个好皮囊好家庭吧。鲍德温眼光非常独到和深刻。他把白人和黑人共同忽视的问题指出来。大部分都是大家不愿意承认的。
阅读顺序,先读拔,然后从第一页开始,高潮是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我想我未来会去读他最著名的小说《向苍天呼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