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山》读后感1000字
《活山》是一本由[英] 娜恩·谢泼德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山》精选点评:
●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人的描述能力,把一座山的外表和内在以一种另类的角度呈现给读者,其中充满了无数动人和让人神往的细节。为山而生,与山中的一草一木融为一体的体验,带来了一次无与伦比的阅读享受。在山中寻找自我,体会生命,也让读者领略那份绝妙的感官盛宴
●“对山的生命体察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
●能在今天出版这样一本书很令我惊讶,假如你对英国散文有一些了解或是喜好,假如你对上世纪开始形成的、基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山水文学有一些格外的兴趣,那么,这本书理应被仔细阅读。我每天都一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叙事上的戏剧性,一些专名也不熟悉,但作者沉浸于山的宁静和对景色物候树木星辰的细致观察,给人以纯美的享受。说到山,以前读比较文学时,很想比较一下中国诗文里的山,和英美文学里的山,从古到今找出一条从完全不同走向“似是而非”的比较线索,但当时没有深究。
●之前读西谷的禅哲学,总是觉得隔着一层纸,读了《活山》之后才明白禅哲学是需要像谢泼德那样切身去体验的。“处处皆为焦点,万物不再以我为归处,也不再与旁观者相关。这大概就是大地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到这里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那种写花花草草为乐的小清新,而是一种对世界、对自我更加深刻的省察,在山中找到突破以往世界图景的缺口。文案中写的“通往存在”也绝非故作玄乎,这本书如实记录了谢泼德如何以行动和感受思考“存在”,思考哲学家几千年来追问的主题,而且是一种反西方传统框架的尝试。
●不小心“放弃阅读”的我借此重拾书本,觉得很幸运。能够掌握美好的语言和知识,再去理解这个世界的美,一切仿若纯真返璞,感官体验也能如此丰富。我从中读到了很多幸福,残留的体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化作细细的文字留在这本小书里。
●山巅犹如一杯美酒。
●山峦并非死寂,它的生命力体现在在溪流湖泊里,在花草林木间,在四季轮转中。
●【藏书阁打卡】作者对于大山的美妙体验太吸引人了,大自然在她眼里和谐而美丽,非常佩服她的勇气和对山的用不减灭的热情。处在山之中,人能和自己更好的相处,也更能沉静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我想,应该是要去克服恐惧,坦然面对一切吧,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领略到别人看不见的美丽风景。希望以后有机会和相爱的人一起去露营,在某个足够温暖的时间里。
●今年读过的最喜欢的自然文学,不出意外应该也会是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样克制、内敛而又细腻的关于大山的描述,充满冷静的优美、真实的经验和向内的思考。所写的虽是苏格兰凯恩戈姆山脉,读来却让人对“山”这一整体事物产生无限憧憬。值得一读再读,六颗星。
●用冷凝的手法写了内心对山的热恋,温差产生了表达的张力,而这种力度又得自对文字的控制力。不是那种热烈的情绪顶点的记录,而是落笔在与山的真实的近身的抚触和观望。序言写的真好,是写《古道》的那个麦克法伦。翻译用字妥帖而精致。
《活山》读后感(一):山不止是山
前面阅读平铺直叙,当游记在看,跟随作者在大山里游荡,纯粹的自然不想让工作杂事纷扰,只在绝对放松的心境阅读,所以其中耽搁。再回到书中,才知作者按山、水、风霜雪雨、空气、山里的生命,一件一件的事情娓娓道来,最后三章集中在一起谈自身感受,极其细微全方位的感受,最后推高到山赋予她体验与感知到自我的存在,感谢这份恩典。那已不是游记,是从山这个主题提取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
《活山》读后感(二):山和书都是活的
读这本书只缘于被作者的一句话打动:山巅犹如一杯美酒。读完之后,感觉是被一本书砸中,被一桶酒从头浇下。 然而正如美酒容易醉人的一样,这并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为了叫午睡的儿子起床,中午我是不午睡的,等待闹铃时我就读这本书,多少次中午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然后在闹铃声中醒来。送好儿子后,接着再读。读之想之睡之读之,没有比这更复杂地读一本书了。读完一遍之后,没有如往常一样开启一本新书,而是又从书的第一页开始重新读起。 谢泼德在书中写了她一生为之探究的凯恩戈姆山,山大而书小,一百多页的文字书写了很多的人生体验。山峰、湖泊、河流,花草、树木、昆虫、飞鸟、走兽,清晨、黄昏、夜晚、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山和书都是活的,不是山在眼底,就是人在山中。读来果然如饮美酒,一杯接一杯的。那种感觉,去年腿受伤后,拄拐在月亮岛上踽踽独行时,似曾出现过。生而有年,我当继续努力寻找这种感觉。
《活山》读后感(三):《活山》读后感
书虽薄,其间蕴藏的精神与力量却广博浩瀚。从序到跋,一字字品味,一读再读。天地、四季、山川、草木、飞鸟、游鱼……作者打开了她所有感官去经验。终其一生,向山而行,不为登顶,只是拜访一个老朋友,像阅览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随着她在云中穿行,在星空下露宿,在悬崖边小憩。感受拂过袖间的清风,呼吸雨中白桦树的气味,看山雀起舞、鹰隼翱翔,观麋鹿打斗,听鸟兽歌声,追寻兔子在雪地上的足迹,赤脚走过欧石楠盛开的山坡。 山,在光与影、日与夜、云与雾、晴与雪中变换姿态和色彩。水,幻化成溪流、飞瀑、冰晶、雪花,水下的世界清澈、神秘,又暗藏危险。 大自然的语言,只有在我们抛却所有杂念时,才有可能靠近它、读懂它。我们在赞叹它的美与力量的同时,也要充满敬畏之心。它是多面的,温柔且残酷的。平静的表象下,也许正在酝酿一场暴风雨。光滑的湖底,再向前一步,也许就是万丈深渊了。
喜欢作者清淡、灵动的语言,简单中蕴含深刻。那些小动物,那些花草树木,跃然纸上。像一场秋风,涤荡了心灵。
《活山》读后感(四):活山书评
阅读《活山》有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娜恩·谢泼德通过几大元素来描写“活山”,如空气,石头或者水。当然这些元素,也包含生命,作者笔下的生命都有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当一切都在为其设置障碍,但山上的生命却毫不理会。比如山花,她是生命力顽强的选手,但即使她命大,但也必须常常更新。而山那边生活的人类,是山的骨头,山的性格与他们的性格融为一体,他们的身上也永远保留山的印记。
对于娜恩·谢泼德,凯恩戈姆山则是她一生不可分割的家园。她这里发现了探索内心的最佳去处。她无需做任何选择,只需要去经历,去感受。山本是死的,但是去的次数多了,看到的、理解的就丰富了。娜恩探究山的本质属性时,所有的景象都可以影射为对人类有意义的哲学,山就变成了“活山”。
凯恩戈姆山,对于娜恩·谢泼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有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山带给我们的启迪:静默下的世界,自然与心融合,万物都在对我们做启示。
《活山》读后感(五):喜欢极了
恩娜.谢泼德的《活山》,非常非常非常喜欢。我泡澡的时候看,躺在床上看,歪在沙发上细细地看。小小一本书,十二个章节,读得我心潮澎湃。她写不断变幻的起伏山脉,写血脉一般的溪流,写山里的动物,写大山之骨山里的人,写她如何将自己的睡眠交付给大山,在梦境边缘感知深渊,她写山对她的意义,纯粹真挚又细腻绵长,不断有新发的爱。我大概还会反反复复读这本书,把它送给喜欢徒步的朋友,带到山里去读。它超越时间,读完也觉得她的感受很熟悉,和古代中国游游历山间的诗人,画家相似,细腻地写出了山水诗画的共鸣。它经历了那么多曲折才终于出版,穿过时间来到我面前,早已离世的作者又活了过来,在字里行间的空寂景色里自由地呼吸。
它对让人喘不上气的现代生活,也一样有意义。它告诉我们,同一座山,在不通的时间,不通的心境,看起来,是全然不同的感觉。但自己感官细腻丰富,沉下心来的时候,周围的世界才会真的对我们开启。
书的内容,就够让我深爱了。更好的是,装帧非常符合内容,略微长的特别开本,也符合书内在的优雅坚定。
喜欢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