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炼金术的秘密》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炼金术的秘密》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10 01:1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炼金术的秘密》的读后感大全

  《炼金术秘密》是一本由劳伦斯•普林西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炼金术的秘密》精选点评:

  ●西方的炼金术产生了化学等现代科学,而中国的炼丹术却没有,恐怕也只有从哲学层面去分析了。

  ●过年期间一直在挤时间读。炼金术入门书,看完以后再读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时便能多少理清一些线索了。炼金术以古希腊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实验室劳作为操作方式,真正的炼金术士必定对哲学和化学都有相当的理解。而后炼金术又与神学发生联系,并且受到从业者的保护,要求其文本读者精通古典文学、哲学、神学、历史、数学、天文、音乐当然还有化学,成为一门全能学科。保密的写作方式又能将大部分不够有天赋或不够努力的读者屏蔽在外,而知识是神赋予的,传递的过程就该是这样。

  ●看这样不用死费脑子还可以涨知识的书真开心。

  ●我是被标题吸引去的,然后发现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可见如今的文学、影视作品对我误导之深。

  ●淆习神秘学

  ●序言提到了钢炼,尖叫!

  ●颠覆了我原本炼金术是现代化学起源的一般印象,对炼金术历史的梳理和解读非常的流畅,就是有些专有名词在翻译和统稿时还是要再注意一下,比如文中明明都提到了《哈利波特》还把basilisk翻译成“蜥蜴”,而后面在讲到(划掉)瓶中小人(划掉)homounculus(书中直译成侏儒其实还是有点emmmm)时也顺道提到basilisk却正确的翻成了蛇怪……

  ●重新认识了炼金术,本身只是作为兴趣一读,没想到读的是化学-科学史,想想最早由哲学实践学科变成科学这个过程,多少代人默默折腾探索,令人对这些人敬佩再三。

  ●“生命短暂而艺无穷”2月29日读完打卡。买回来一直供着没看,结果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作者和译者各值5星,尽管普林西比diss了哈利波特,但他组织材料和命中要害的能力简直就是黑魔法,看到第二章,脑海里一直脑补斯内普的脸

  ●基本上满足了我期待看到的东西,既有炼金术的历史,如何从一个语境转移到另一个语境,以及如何逐渐被归类于“神秘学”的领域,在读这段时我仿佛听到了中禅寺老师正在我的耳边亲切地炫学;随后是关于炼金术究竟是在研究什么,实际上是可以看出如何去理解炼金术的文本,还是要回到16、17世纪的那个语境之下去思考这个问题,隐喻的合理性在哪里,看似超自然的记录中是否也有真实的部分;而且其根源与本质也与那个时代的宗教背景、环境背景密切相关,是不可分割的;文中提到“在这个时代只要去批判过去就会被称为开明之人”也是深有同感,用当代的语境去嘲笑过去的文脉,是最无知也是最不可取的。

  《炼金术的秘密》读后感(一):《炼金术的秘密》书评

  

这是一本讲述关于“炼金术”史的著作。看这本书之前,神秘、奇幻是我对炼金术的认识,但本书改变了我的偏见。 作者逻辑严密,资料翔实,客观地讲述了炼金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与特点。此外,作者具有的实践精神也令人敬佩,他亲自实验炼金配方,一一验证文本上的描述,将炼金术的神秘外衣逐渐揭开。 也许如今的我们看待寻找哲人石(实现金属嬗变、延长寿命)的行为是愚昧可笑的,但看完本书后,就会明白这是科学发展不充分时的古人“力图认识、理解、控制和利用自然世界的努力的一部分”,且在过程中推动了科学、医学、技术、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发展,所以炼金术史是科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炼金术的秘密》读后感(二):炼成贤者之石

  本书算是对炼金术和哲人石(贤者之石或魔法石)的祛魅。 前五章是对五个阶段的炼金术发展的梳理。早期的炼金术其实是源自于埃及工匠对冶炼的幻想,在传播到希腊后和当时希腊哲学中的本体论进行了结合,使得人们产生了寻找能够点石成金的法门,而炼金书里的关键操作只是运用假名进行加密。而假名则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进行破解。而到了阿拉伯和拉丁时期的炼金术,则因为都是从异教地区传入,所以在炼金书的传播中总会有一位万能的master,而这位master的作品都难以经得起推敲,大多是后人伪托之作。阿拉伯时期的炼金著作因为和希腊时期的医学发生联系,所以产生出了性质,度和量。而拉丁时期的炼金术则受到当时经院主义的影响,以大全的形式运用插图进行加密。而到了十六,十七世纪,随着炼金术到达的黄金时期。其不再是单纯的点石成金,而是和神秘学结合,产生了哲人石的概念,认为在点石成金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石头,能够在金属转变中起到非凡的作用,能够将数千倍的贱金属变为黄金,并且产生了哲人石具有令人长生不老的作用的传说。而到了十八世纪之后,炼金术更披上了灵修的色彩,和心理学和催眠等结合,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精神炼金的道路(此处和内丹术颇同)。 本书在第六章对哲人石的制备进行探秘,从具体实验的角度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对巴西尔·瓦伦丁的《论古人的伟大石头》进行分析,现身说法的讲解了作者是如何通过插图和评注对制备哲人石的十二把钥匙进行研究,并解读出图像中的人物所隐喻的化学物质。 本书不但从科学的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 还从历史角度考察炼金术概念的变迁,澄清了不少关于炼金术的误读和迷信,实在是本有趣的科学史读物,希望能够更多引进炼金术的书籍。

  《炼金术的秘密》读后感(三):炼金术的秘密揭开了就不是炼金术了!

  书一开始对从公元前到18世纪至今的炼金术历史进行了梳理并重点介绍一些主要的炼金术士作者。这一部分比较乏味,有点像文献综述,但能够清晰看到炼金术如何从一开始名副其实的炼金变成一种神秘的宗教追求(不局限于某个宗教,而是广泛的神的学),如何与化学逐渐分流或者说被排挤出了化学界。 后部分才是对炼金术的介绍(其实介绍历史时已经揭开了炼金术面纱了,现在就是带你摸摸它的脸)。作者亲自按照炼金术书里的配方做了多次实验,根据自己对炼金术历史和化学的了解来揭秘炼金术。这很有趣,他发现了这些配方虽从现象来看是正确的,但对于现象的认知却不一样(每个时代对于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解释都会不一样)。最戏剧化的是制造“锑的硫”,作者发现真正起化学反应的不是炼金术士所想象的锑,而且他用来搅拌的铁棒。另外他根据解开加密了的炼金术文献还成功制作了哲学树!作者用实验证明了这些炼金术士虽然不是化学家,但可以说得上是优秀的实验者和观察者。 文章的结语部分是对整本书做了简洁有力的总结,能够帮助读者理清作者的思路,再回想前面的内容,会更加的清晰明了。“但‘生命短暂而艺无穷’,无论哪本书都不可能揭示炼金术的所有秘密。我们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这门高贵的技艺还有许多东西可教。” 总体来说,这本书像是一篇关于炼金术的学术论文。 作者描述了炼金术如何日渐隐秘,最后却成为陈旧迷信的代名词被逐出了化学的圈子。但当我们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还原最初炼金术的面貌,其实可以看到他们在尝试“炼金”的过程所做的实验,是如此正常和“化学”。 这一层根深蒂固的偏见不仅是它神秘化的后果,还是为了确定化学在科学界的地位。作者灵魂发问:“如果这本书叫《化学的秘密》你还会买吗?”

  《炼金术的秘密》读后感(四):科学史上缺漏的一环

  看此书前在概念中常混淆西方的炼金朮与中国的炼丹术。可能是Alchemy翻译的问题,也可能是阿特伍德(1817--1910)在十九世纪未最先提出炼金术是一种自我转化的心灵修习。(P140)以此在后来的解释传播中渐渐带上了心灵修习的概念。按历史脉络,炼金术产生于希腊-埃及时期的哲学思想对物的实践。有佐西莫斯的“灵魂和身体”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盖伯的“最小部分”。而其存在的土壤在于制作“假币”。

  在历史中的不断尝试最终把有效用的试验方法保存下来了。不管怎么混杂着欺骗,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着玻璃器皿的材质、火候的控制技术、不断试验并记录实现的各种反应。在寻找亚氏的基本元素或盖伯的最小部分中不断地提纯。到最后找出现在的所谓单质元素,这不是以一贯之的吗?到找到了相应数量的单质时;不约而同地去寻找内部的规律;到蒙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按图所骥;然后发现中子质子电子,这也还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源流。正如作者所述(他们试图理解自然世界,揭示,观察和利用其过程,提出并完善对其运作的解释,寻求其神秘的秘密p296)不断用综合分析的方式来层层递进解释世界,不同于现在的科学工作者,过于庞大的分支和数据使自己忘记了前行的初衷。(许多现代早期思想的目标都涉及寻找,构建和使用世界中的联系,而不是像在现代科学中常见的那样,只对研究的事物本身进行解剖和隔离p293)。

  谈谈和中国炼丹术的一些异同及联想。炼金术作者们“用许多名字来称呼一件事物,又用另一个名字来称乎许多事物”p22.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追溯到一个虚构的创建者。p30.贾比尔说,我呈现的知识的方法是把知织切碎,分散到很多地方。p63中国的炼丹术中也用很多隐语,如龙,虎,用八卦配时,配方位,杜撰假托作者。西方化学后附炼金术著作犹如中医书后附房中术著作。都执着于铅银转化。不过西方的原因是铅汞是已知的贱金属而中国丹道是坎为水为黑比作黑铅。坎中一爻为阳比作银,肾水中取正阳之气比作铅中取银。

  以下个人一些其他想法,在盖伯的《完满大全》后,炼金术融入了自我转化或心灵的炼金术。在这之前心灵的转化的确不属于炼金术,但是觉得应该有这项技术,托以别的名称。在盖伯时两者在基督教内结合,另一物假借炼金术之名得以流传,以后便难解难分。而器物性的炼金术发展为当今的科学技术从而也失却了原来的平衡,造成今日种种弊端的显现。之后看了张卜天老师的现代性的神学起源再来谈谈感想。

  《炼金术的秘密》读后感(五):笔记:"hen to pan,一即一切"

  尽管普林西比也手持坩埚,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学实验室里亲自复原了炼金术过程,尽管就历史而言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著作,然而却不能为炼金术的魅力再增添一分半毫。炼金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显然不是最后成功或失败的锻造的黄金,而是妄图变革与僭越自然的雄心,甚至只是一个个在烟熏火燎中的模糊形象,正如人的实际生存充满了无奈、肮脏和狡诈,美在漫长的一生中不过吉光片羽,另一个人-他者想要接纳的多半不是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人以及他们的真实处境,而是从对他们的想象中获得愉悦。

  真实的炼金术只是一种模仿【炼金术的核心目标:实现金属的恶嬗变;制造更好的药;理解物质变化(P157)。基于金属可挥发(精神)与不可挥发(身体)的嬗变则是分解结合,调整比例】【通过炼金(丹)术来寻求永生仅仅是中国人的目标(P6),西方也有基于金属的稳定与防腐想象的药用,是防止过早衰老和希冀永远不老的区别(这种区别可能与中国没有另一个世界而西方有最终审判相关),而且被置放在为即将到来的敌基督时代作准备的背景下(P103)】甚至也不是对自然技艺的模仿,因为人不过只是一只拙劣模仿的“自然之猿”(P280),物质层面最成功的炼金术士也都只是改变了物质的表面,伪造了一层表面的覆裹,一个表面黄金,物本身并未被改变。

  当我们说“一个物质还是一个物质”时意指什么呢?物质属性不是物体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吗?如果一块铁、铅这样的贱金属拥有了金子的全部属性呢,这种嬗变的追求被普林西比归结到了一元论的自然和神,"一即一切"(P34)【讨论知识神圣性(阿拉伯世界中名字神圣性的分解名字即分解事物见P60)的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炼金术作为‘神的恩赐’”无疑是整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其中普林西比追索了这种紧密相连宇宙观的四个根源:1.新柏拉图主义的“自然阶梯”观念,万物存在于链条中;2.亚里士多德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观;3.占心术经典《翠玉录》中相连的大小宇宙;4.基督教的唯一真神(P283,以及PP.16-17)。这里他引用了昆拉归分的获得知识(根源在神的知识不可被售卖)的四种途径:神启、他人、书籍和对自然的观察(P284)】

  不过就嬗变来说,相对于最后多半只是表面的黄金,人这种混沌物无疑更易于想象,在自然-神-人的复合体中,炼金术士形形色色的作坊里最后想要从模仿中挣脱,进入到创造,创造创造者本身——人,“这种技艺的顶峰是制造出一种类似于人的生物,被称为‘侏儒’”(P193),不过这毕竟是字面意义上的想象,只有在虚构中瓦格纳才能在实验室里造生出荷蒙库路斯,另一种想象似乎更为切实——人的心灵,将一物变成另一物到了将一人变成另一人,到了十九世纪,哲学石不再是金属而是锻造者本身,一个“哲学人”,“正如阿德伍德所言,‘人是这种赫尔墨斯技艺的真正实验室。’”(P139)

  整个第七章所讨论的发生在炼金术之外的这种极端,一面影响到的是神学家、作家以及艺术家,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学家,确切地说的早年即参与神秘团体的荣格,对他而言,炼金术并不涉及化学实验,而只是某种借用化学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潜意识类似于亚里士多德那并不实际存在的原初材料,空洞而无法捕捉,需要具象/物质承载,方能被感受、被看见。普林西比分析的炼金术文本的神秘性也就只有分散、指引的特点(P61),我们不如想象,有人不喜爱钻石黄金,然而抽象事物毕竟无法直接被讨论,而只是具象-物质化。基于历史和实践,普林西比认为这种看法与寓意解经一样虚妄,除此之外,他也愿意在真实的实验室中锻造黄金,最终普林西比呼吁的是那种囊括一切的整全时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