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11 04:0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的读后感大全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精选点评:

  ●蒙古兴于战争,分裂于争权。本书把铁木真到忽必烈这段时间的历史做了一个简略概括挺有意思的。不过元朝的多元文化体制貌似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吧。至少在文化方面非常开明。

  ●这一本写的不错,值4星

  ●行文顺畅,语言凝练,史料丰富,图文并茂。 叙述中夹在着一些可爱又有趣的比喻,如将攻占城市的蒙古兵比作拿到数码相机的北极熊,以及作者的自我想象:“蓝天白云之下,喝着马奶酒,听蒙古人伴随悠扬的马头琴娓娓道来....”从中,易中天老师的文字功底与文化情怀便可窥一般。 而在后期讨论元朝的文学艺术时,笔者对书画的理解,对诗词元曲的讲解,都让人手不释卷。 唯一遗憾的是,涉及人物名字太多,出现的身份太乱,还涉及到东欧,俄罗斯及日本朝鲜的地理文化知识,作为一枚历史小白,看起来有些费力。 但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有机会会去读易中天老师其他的著作。

  ●1 成吉思汗有雄才大略,可能是一代天骄,可能也是上帝之鞭,可终究骨子里还是个未被开化的野蛮人,一介屠夫,他的子孙也是,他的蒙古也是。 2 武力不是最强的武器,文明才是。靠武力和铁血能征服,但不能使被征服者信服,更不用说能治理征服地和保持长久统治,更何况照猫画虎的用儒家制度体制 3 不喜欢有些人过度神话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丧尽人性的屠城,还有对文明文化的破坏。这些文化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4 也不喜欢把元帝国归为中华的一部分,并为之骄傲,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难道日本占领中国,我们还要管日本天皇叫做我们的皇帝?一个侵略中国,搞民族歧视,我们还要赞颂他?

  ●这本的意义很重大,基本理顺了蒙古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狼在羊圈里住上一段时间,狼还是狼,狼牙却退化了

  ●比上一本写得好一些。

  ●下一部居然叫朱明王朝哈哈哈哈哈易老师是对这个王朝失望到不想认真取名字了吗哈哈哈哈

  ●概括,比高中历史略微细一些

  ●感觉易中天局限在自己的篇幅里,越到后面的历史,史料太多,导致内容取舍的问题很大。流水账不算,深入也没有。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一):铁血蒙元的由来

  本书以蒙古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主线,讲述了铁木真征服各个部落统一称汗改名为享誉世界的成吉思汗,忽必烈南下讨伐兼并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以及在元朝的官场、社会等级森严,多元文化和戏曲散曲的发扬光大。蒙元之所以称为铁血,一是因为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以游牧为生,从小擅长骑马射箭,身体健壮如铁一般的血性,二是因为蒙古族历来群居生活,族群观念非常强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血浓于水的感情如铁一般坚硬,三是因为蒙古族攻城跋涉之后历来有屠城的传统,不论人畜不论男女不论老少一律不留活口,这种行为被全世界所诟病,太凶残太暴虐太血腥。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二):提纲助回忆

  之前没有读过专门的元史,仅有的框架性了解基本来自于《中国人史纲》,易中天的这本《铁血蒙元》帮我补充、理清了蒙元史:

  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妥懽帖睦尔;

  神权与皇权,千户制与怯薛,氏族血缘组织被严明的纪律和严密的管制取代;

  西辽,花剌子模,西夏,金,大理,南宋;铁木真时耶律楚才,忽必烈时姚枢;

  黄金家族,忽里台,游牧封建制;

  铁木真四子,窝阔台系,托雷系,托雷四子;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战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不再有统一的蒙古帝国;

  四大汗国与大元;

  贾似道与历史上的脸谱化人物;

  两次对日行动,文永之役,弘安之役;

  隋唐是多民族融为一体,两宋是各民族各行其是,只有元才是既将各个民族整合于同一国家,又依然锣是锣鼓是鼓;

  汉魏六朝粥茶法,唐宋抹茶法,元明清散茶法;

  文人画,杂剧,散曲;

  帖木儿的后代巴布尔建立莫卧儿王朝和泰姬陵;

  欧洲文明西移,大西洋取代地中海,中亚变成绿化带,俄国出沙皇,中华帝国变大的同时也不再光芒四射。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三):《铁血蒙元》可以更精彩

  看完了易中天的《铁血蒙元》,非常喜欢,书中一些权威史料和论断明显不同于之前国内的很多蒙元史著作,我注意到书中很多事件论述和观点、论据是来自于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罗伯特·马歇尔《东方风暴》。

  格鲁塞是历史学家,但《草原帝国》是1939年出版,过去70年间的史学研究成果都不可能包括在内,而该书有相当多历史事件和证据都不可避免出现新的研究结论。罗伯特·马歇尔是BBC的纪录片制片人,“东方风暴”是历史科普书,不是史学著作,引用典型三手文献的证据和观点是有风险的。

  为什么没有关注 杰克•威泽弗德(Jack Weatherford)的相关著作,他是最近二十年影响力最大的蒙元史学家之一, 也是获得蒙古最高荣誉的第一个美国人类学家,2004年出版的代表作《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国内已经有出版。2010年出版的“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 Queens: How the Daughters of Genghis Khan Rescued His Empire”和2016年的“Genghis Khan and the Quest for God: How the World's Greatest Conqueror Gave Us Religious Freedom”分别以蒙古后妃和蒙元宗教政策为主题。

  将威泽弗德在三本著作中的一小部分叙述,如果能引入到《铁血蒙元》中,会更加丰富、全面而精彩。 建议易中天老师在再版时考虑。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四):读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有感

  本书共计4章。第一章,成吉思汗介绍了这个永远属于蓝天的蒙古战神,如果没有他,也许蒙古依然是散兵游勇。第二章征服世界,讲述了蒙古铁骑真正让世界认识到了蒙古的存在,甚至有了“上帝之鞭”的称号。第三章大元王朝,着重描写了忽必烈以及为建立王朝和南宋持续了40多年的拉锯战。第四章崖山之后,记录自崖山这一转折点后,形成的大中华,其多元的文化,诞生的元曲,以及最后分崩离析的终场戏。这样的书并不适合一点历史基础都没有的人,很可能觉得就是乱七八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

  每段历史总有其关键的人物,本书主要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蒙古人仿佛是天生的战争机器,在冷兵器时代,以其卓越的箭术,优秀的骑术,善于学习,重视实用科技,吸纳兼容各色人种,先进的武器,最终创造了这一帝国。这可不只是令大金和南宋,更是令整个欧亚大陆都瑟瑟发抖的帝国。

  元朝绝非是独属于汉人的国家,这一游牧民族,却发挥了兼容并包的特性,使得各族仍保留有自己的特色。这时期的文人画,元曲,也算是保留了一点艺术的火种。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元朝的军事方面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的交谈,成吉思汗可是目不识丁,就连蒙古文都不认识,更别提汉字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能专注的听丘处机讲述玄妙的哲学,并命令身边人记录在案,以便今后阅览。这真的是太奇怪了,不过人性也确实本就十分复杂。

  如果用味道来形容元朝,想必是有铁锈味和血腥味的。毕竟这一王朝的统治阶级就是好战且嗜杀的。中华疆土的扩大也是在元朝,而后被明清所继承。现在我们能吃到的胡萝卜,洋葱,白糖,挂面也都从元才开始有的。

  各色的人种,多元的文化,多种信仰,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子。看来,国家要想发展壮大,首先要有抱着包容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窃不能敝帚自珍,妄自尊大啊。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读后感(五):团结与否只与体量有关

  

铁木真将松散的蒙古各部族凝聚在了一起,依靠“成吉思汗”的领袖魅力建立起了蒙古帝国,打造了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可是当他死后,再也没有一位能够令蒙古各部都诚心拥戴的大汗,他的四个嫡子形成了四个不同的派系,相互之间有不服有暗斗,尽管他们的征服足迹遍布欧亚,最终也只是分化成四大汗国,不能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力量,内斗不仅是汉族的专属,做大做强之后难免会存在内部矛盾,看来各族都无法免俗。

所谓的崖山之后无华夏,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矫情,入主中原的蒙古人虽然有着不尊重知识精英、拒绝深度汉化等一系列缺点,但无可否认它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中华的版图,也从其他方面对中国产生了许多深远的影响,这个由多元文化所组成的王朝自有其特殊的一面,但其仍是我们大中华中的一部分,我们没必要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历史,还是要有更宏大的格局。

读书摘抄:

部落体制与帝国体制的显著区别:部落只有松散的联盟,帝国却需要绝对的忠诚。更重要的是,这种忠诚还只能属于一个人,那就是蒙古人民的最高领袖。

正是由于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中华文明才源远流长而且波澜壮阔。

既然做官不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和出路,知识精英的聪明才智就会向其他方向寻求发展。因此,尽管统治者文化程度不高,元代的中华大地却不会变成荒漠。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这里将开出与众不同的花朵,奏响别具一格的音调。

不能从政那就从艺,不能“致君尧舜上”那就置身九流中,反正总得做些什么。

高雅艺术其实起源于民间,通俗文学也迟早会走进殿堂,只不过需要环境和机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