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博物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博物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13 01:55: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博物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博物之美》是一本由[美]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之美》精选点评:

  ●可爱有趣的李尔,谐趣诗和画都非常有意思。翻译也很皮。

  ●111

  ●写的挺好的。感觉很有意义。

  ●制作精良,只是看到中途有一些生物的出现还是吓得我尖叫,还是植物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感悟是,厉害的人总不会只在一个方面厉害的。

  ●有意思的读物

  ●《博物之美》,插图真的美…… 插图几乎全部来自19世纪英国画家和博物学家李尔,毕竟这本也算是他的传记,虽然最后有很多问题让我非常困惑。

  ●很漂亮。大卫爱登堡最推崇的博物艺术家,喜欢博物学不可不知道爱德华·李尔

  ●可以说爱德华·李尔本人是非常的有趣了。

  ●失落的博物画家爱德华·李尔的个人传记,装帧十分精良,作为文献参考还是不错的~

  ●博物画家的一生

  《博物之美》读后感(一):天才画家李尔的创作之路

  爱德华•李尔不仅是画家,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石板印刷制图大师,同时还是个谐趣诗人作家。他在不同领域为后世产生了影响,这本《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带我走近这位天才画家一生的创作之旅。

  李尔从小被姐姐带大,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正规地学习美术。他却成长非常迅速,说他是天才画家绝对不夸张。他早期作品相较后面的作品来说颇显稚嫩,本书中收录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进步。他的创作之路除了靠自身天赋和努力,更离不开良师益友的帮助。首先是他的两个姐姐,李尔早期创作风格都深受姐姐影响。他的两位姐姐也是热爱绘画的人,书中收录的姐姐的画看起来很不错,相比普通人来说也算优秀,看来艺术细胞非常眷顾他们家族。还有动物学会的班尼特,德比伯爵等,都为年轻的李尔提供了不少观察动物与作品面世的机会(虽然有些没有署名)。伯爵甚至愿意出资帮助他完成游学的梦想。还有石板印刷大师胡默顿,为李尔传授了石板印刷的技艺。同时,李尔还受益于大环境英国国情的发展,当时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博物学研究的发展,也让博物画风靡一时。

  由于条件所限,画家们不是一直都有机会对着活体作画。尤其鸟类,大多数的博物画家都曾对着标本创作。标本有着僵硬死板的硬伤,许多画家对着标本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不灵动,到后来画活鸟的时候都显得毫无生气。然而,李尔笔下的动物却总是活灵活现。李尔非常擅长活物作画,而且并不是为了画而画。他会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深入了解它们的性格,摒弃它们的共性而创作出最独特的作品。这样,即使去画标本,他也能为标本赋予出新的生命,画出它们活着的样子。李尔在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就创作出版了第一本鸟类插画专著——《鹦鹉家族图谱》。里面收录的鹦鹉都非常惊艳,尤其是蓝黄金刚鹦鹉和红黄金刚鹦鹉,精美无比。可以看到鹦鹉的羽毛根根分明很有立体感,线条流畅、光影着色都相当精准,脖子上的绒毛看起来蓬松柔软,一只翅膀微微展开,生动有灵气。他的博物画受到了当时许多博物学家以及爱好者的肯定。

  之后,李尔开始热爱旅行以及风景画。他不喜欢专门画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而是漂泊于各地,深入其中,以独特的视角去捕捉和诠释。那段时间,他纵情于山水之间,去弥补少年时期没有足够能力旅行的缺憾。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尔又开始创作谐趣诗和插画,并深受大众的欢迎。他的这些谐趣作品成为了经典,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创作者。

  我觉得李尔值得人民尊重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的才华,他的谦虚好学更加可贵。

  全书收集了两百多张彩图,为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其中大多是李尔的成品或手稿,它们见证了李尔的成长路上每一个阶段,也有一小部分是另一些优秀画家的画。每一张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书中所包含的优秀作品,今天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欣赏学习,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耗费多年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和苦心整理。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收藏的书。

  《博物之美》读后感(二):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他们就是博物之美的最好记录者

  如果说博物之美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博物画家就是这些美好事物的传递者。论古今中外走进人们视野中的博物画家,中国有《海错图》的作者聂璜,西方就有在当时可以作为博物画家C位出道的爱德华·李尔。(虽然两者属于“画风”不同的两个画家)

  生于中国古代的博物画家聂璜因其作品《海错图》被著名博物博主“博物君”解读,在现代为我们所熟知。来自西方的博物画家爱德华·李尔同样也是博物画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BBC的灵魂人物大卫·爱登堡十分推崇他,自称可以一眼判断出一幅画是不是出于李尔之手。

爱德华·李尔童年画像

  这本书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来自西方的博物画家爱德华·李尔。

  爱德华·李尔是一位传奇博物画家。即使在博物学发展黄金时期的19世纪,他也是众多博物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凭借对博物艺术的天赋和自身的努力,他从家道中落的小男孩成功逆袭成维多利亚女王的导师。他一生创作10000多幅博物画作,其中他的《鹦鹉家族图谱》是科学史上第一本鸟类插画专著。

  李尔不仅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还是一位精通多种画风的艺术家。他既可以画出极富想象力的谐趣画,又能够驾驭严谨的生物画。

  李尔常常凭借着非凡的想象力一本正经地胡诌,他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到现实的植物学中,还煞有介事地按照科学的造名法给这些想象出来的“结合体”取了名字。在他的想象世界中,水仙花里可以开出鹦鹉头,一群搞笑的人被挂在晾衣绳般的藤茎上还有一种能长出饼干的树。李尔的谐趣画作透露着一种散漫和童真,看起来像是匆匆完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李尔的这种看似闹着玩的风格,却在无意间对西方童书插画的审美有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画作《猫头鹰和小猫咪》是彼得兔的创作者毕翠克丝·波特的灵感来源。莫里斯·桑达克在他大代表作《野兽出没的地方》一书中,通过让书中的一个人物手持《谐趣诗集》向李尔致敬。

爱德华·李尔谐趣画代表

  然而,当李尔想要注重科学时,又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画家,他作图严谨,用色和构图挥洒自如,画出来的图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画大鸟时,他会找到当时的鸟类专家询问意见;画植物时,他会和一流的植物学家探讨。甚至在他功成名就的一段日子里,他仍然长途跋涉的去危险之境去考察。因此,他所有的画作都浓缩着他对环境深深的敏感性。他的大部分动物画,诸如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被做成了科学书籍的配图。

爱德华·李尔博物画

  这样一个创世纪的博物学画家,因为早期的名不见经传,和一直以来的淡泊名利,很多作品都未有署名。好在美国知名博物学家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在科学和艺术的交叉领域有所见地,是李尔作品的相当合适的解读者。他花费十余年的精力整理资料,严谨调查,创作了一本堪比艺术品的博物艺术类著作《博物之美:爱德华·李尔的博物艺术传奇》。

  这本书收录了李尔代表性的鸟类、澳洲动物、植物、风景画等,以及后人延续里尔的风格创作之品,选纸考究,印刷精良,完美地展现了爱德华·李尔等博物画家的精美画作。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蓝色星球》导演大卫·爱登堡所说的那种“既能精准呈现物种的特点,又善于展现动物在某一时刻的性情”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博物艺术的兴起,是人们审美情趣提升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毫无功利心和目的性的掺杂,只有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视觉享受。而这本书的出现,正是迎合了人们的日益提升的审美趣味。

  也许这种印在纸上的美终有一天会替代那些笼子里被困住的生灵,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种派遣方式,希望那一天不会到的太晚。

  《博物之美》读后感(三):从兴趣到传奇,他走了多远?

  对于一个大学专修动物相关专业的我来说,美妙的动物画作尤其能吸引我的注意,只是惭愧的是,曾经也见过一些爱德华·李尔的画作,也不知道这个人。第一次深入了解爱德华·李尔,还是因为罗伯特·麦克拉肯·佩克的《博物之美》。

  《博物之美》,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简单地说,它算得上 爱德华·李尔的传记,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李尔的幼年故事,以及他究竟是怎样走出一条博物艺术之路的。当然,对于李尔来说,他一生的成就不单是绘制栩栩如生的博物图,还在山水画、童书方面有所贡献。

  纵观李尔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自小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但四岁时候因家庭没落,他不得不有长姐抚养。但幸运的是,他的两位长姐为他提供了不一样的早期教育,她们培养他的兴趣,亲自当他的老师,甚至李尔只在寄宿学校待过一阵子。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影响了李尔的一生,由此他养成了不拘常规的性格,具有了非凡的创造力。甚至,在他57岁时,他这样写道:

  “感谢上帝,没有让我去上学,那些上了学的人,费钱又费力。还没活到我这个岁数,他们中99%的人就已经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更别说应用在生活中了。而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一生都在学习。”

  的确,李尔一生都在学习。从早期对鸟类绘画的研究到在动物园对猫头鹰的细致观察,从绘制风景画到发挥想象力绘制出不一样带有创造性的文字作品,李尔从未停止过学习。这源自他内心对工作的热爱,也源自他内心非凡的创造力。虽然经历过挫折,但李尔却一直坚持他的创造,这才得以出版《鹦鹉家族图谱》,这部书成了第一部鸟类插画著作。这些插画作品,绘制精妙,栩栩如生,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在科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人认为科学家几乎都足不出户,只会做研究,可李尔却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他喜欢旅游,加之他极具观察力,喜欢独处和安静,在旅途中绘画出一幅幅精美的风景画。他的绘画不同于其他画家,他选择的景点非热门景点,很多是别人甚少接触的事物,这无形之中,李尔也捕捉到让他更为兴奋和神秘之处。他享受这个过程,出版的《意大利绘画之旅》很受欢迎。不一样的绘画技巧和不同寻常的绘画视角成就了李尔,这兴许也与他不拘常规的性格有关系。

  正经的植物学,我们已经见怪不怪,那么李尔的植物学,为什么被称为“胡诌”的植物学?对于这一点,我想看过他作品就会瞬间明白。他的绘图中加上了他的想象,这种想象为他插上了文学的翅膀,也为作品增添了不一样的味道。但如果仔细分析作品,又会发现每一幅作品都精妙,恰到好处。《超级凤头鹦鹉花》《多人倒悬草》这两幅作品,简单的水墨画,作画相对简单,但蕴含的思想却让人为之惊艳。

  这种想象,着实令人赞叹!

  当然,李尔对于植物学,并非只有胡诌,他还创作出一些严谨的植物学绘画。《槟榔树》《棕榈树》《橘子树》每一幅作品都精致的绘画出树木原本的特点与风格,看过一眼便可以辨认出。这一切的成功,我想还是得益于李尔对事物细致的观察与研究。

  你想象过猫咪与猫头鹰之间会有着妙趣横生的故事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如果你看过李尔绘制出猫与猫头鹰之间的画作,我想你一定会为之着迷。这两者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动物,在李尔的笔下,却演绎出故事来。

  《猫头鹰、猫咪和其他谐趣诗》这一副画中,猫咪与猫头鹰在月光下散步,携手在沙滩上跳舞,最让人动人的是猫咪与猫头鹰的眼神交流,这简直活脱脱一对好朋友!《猫头鹰和小猫咪出海》它们同乘一艘船,杨帆在海上航行,那么和谐与美好,关于这一副画,甚至引起了四岁的毕翠克丝·波特的喜欢。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尔的谐趣诗必然会对童书产生巨大的影响。

  李尔的一生,是成功的,是精彩的。究其原因,我想这与他对自然深深的热爱有关,与他对绘画浓烈的兴趣有关,与他对生活独到的观察有关。他究竟是不是天才?答案也许并不唯一,但这似乎也可以给如今的家长一个很好的参考。一个人的成功,途径并非唯一,不断的学习是必须的,但怎样的学习途径却是不唯一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最为炽热的兴趣,是绝对不可以抹杀的。兴许,这就是他成功的源头。

  从《博物之美》中,我感受到一幅幅绘画的精妙之处,我也感受到李尔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热爱。也许唯有此,才能用内心的真诚,造就一番别样的成功。

  对于李尔而言,从兴趣到传奇,他走了很远很远。那么,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呢?每个人,又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走多远?

  《博物之美》读后感(四):论一个博物画家的养成——爱画画的人生总是有点儿不一样

  1988年,英国发行了一套四枚邮票,纪念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家、诗人和旅行作家爱德华·李尔(1812-1888)逝世一百周年。这套邮票展示了李尔那些奇思妙想的水墨画,包括一幅长着小翅膀的长胡须艺术家的自画像,以及他那首著名的谐趣诗《猫头鹰和小猫咪》(The Owl and The Pussycat)中的两位游船主角。

  个性害羞、人很有趣的李尔肯定会对国家邮政部门给予的关注感到很开森——甚至是感到惊讶——但可以肯定地说,他对照片的选择会有那么一丢丢失望。李尔认为,谐趣诗只是他严肃的博物、风景绘画工作之外的副业,尽管最终是谐趣诗为他赢得了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诗人角的一席之地。起初,李尔非常担心他那些天马行空的逗乐之作会有损他的科学声誉,以至于在这些诗作中,他用的都是老德里-唐-德里的化名。直到1861年,他的谐趣诗获得了世界范围内读者的追捧,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之后,他才出来承认,原来老德里-唐-德里正是爱德华·李尔。

  打开这本精致的爱德华·李尔传记,你会格外地欣赏他——一个纯粹的自然观察者,或许这也是艺术家自己希望被人记住的方式。——《博物》杂志

  今天,李尔在博物学上的贡献重新被发掘出来。让我们往前追溯,从他绘画生涯的开始,李尔就一直是一位多产的博物画家,以其精确性、原创性和独特风格赢得了普遍赞誉。李尔最大的贡献是他为科学史留下一本鸟类插画专著——《鹦鹉家族图谱》(1830—1832),这也是第一本专注于单一鸟类家族的专著,他从18岁起就开始亲自制作并出售一系列鸟类石版画。《鹦鹉家族图谱》对“迄今未被定义的物种”的描述受到鸟类学家的大加赞赏,使得李尔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成为英国众多一流鸟类出版商的首选艺术家。

以李尔命名的鹦鹉:李尔氏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又名青蓝金刚鹦鹉。

  在博物学的黄金时代,彩色版画书籍甚为风行,李尔创作了大量有史以来最为卓越的博物插图。这些原版水彩画和他的其他科学绘画作品如今显现出了永恒的生命力,其中一部分还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进行长时间的展览。李尔与当时很多著名的博物学家打过交道,并与他们中的一些达成合作。李尔很长一段时间为伦敦动物园首席标本剥制师约翰·古尔德的书籍做插画,并教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古尔德绘画;李尔还为查尔斯·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之行中发现的鸟类新品种绘制插图。

火烈鸟,爱德华·李尔绘

  李尔成名的辉煌掩盖了他不幸的童年和生活的苦难。他本出生在霍洛威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是这个大家庭中21个孩子中的第20个。但在李尔4岁时,一场金融危机使得李尔家道中落。他由他的姐姐安抚养长大,安教他学一些课程,包括基本的艺术训练。李尔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赚钱养家,就像他在《谐趣诗和故事》(1871年)中所描述的那样:“给印花、屏风、扇子上色。”“给医院和医生绘制病理图。”

童年的李尔

  为了平衡这份枯燥的工作,缓解他对哮喘、癫痫和抑郁症的焦虑——后者是伴随他一生的烦恼,年轻的李尔创作了一本素描图册,里面满是想象中的鸟类和动物的图画,背景是茂盛的热带风景。之后的研究表明,他迅速地向科学界展示出了他在科学绘画上的巨大才华。

  李尔第一次出版的插画是关于狐猴和金刚鹦鹉的两张小插画,出版于爱德华·特纳·班尼特的《动物学会的花园和动物园》(1830—1831)中。李尔绝对是绘制插画的优选:自1828年伦敦动物园面向公众开放以来,他就一直在那里绘制各种草图,具有对着活物作画的天然优势。

  1830年6月,李尔正式申请并获得了伦敦动物学会理事会的许可,画下动物园所有的鹦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为自己的一本专著制作了42幅石版画。在没有机构、政府和商业支持的情况下,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确立了艺术和科学品质的新标准。当著名鸟类学家威廉·斯旺森看到一只朱红金刚鹦鹉(Ara macao)的石版画时,他写信给李尔说,他认为它在“设计、透视或解剖的精确性”上,可与当时标志性插画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的作品相媲美;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塞尔比认为这些图版“在柔度上胜过奥杜邦,整体水准不相上下”。

石版画作画过程——文中选图

  这本专著使李尔获得伦敦林奈学会成员的身份,但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金钱收入。当时刚刚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约翰·古尔德,专门出版鸟类学、动物学类书籍,他抓住李尔财务困难这个机会,买下了李尔未售出的作品,并聘请李尔为他自己的几本大部头出版物制作插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尔为古尔德的五卷本专著《欧洲鸟类》(1832—1837)创作了68幅插画,并为古尔德同样杰出的两卷本巨嘴鸟专著(1833-1835)创作了10幅插画。

巨嘴鸟 爱德华·李尔绘

  李尔最早的伯乐是爱德华·史密斯·史丹利,即之后的第十三世德比伯爵,也是李尔最重要的赞助人。德比伯爵邀请李尔来诺斯利庄园绘制这里圈养的鸟类和动物,诺斯利庄园是伯爵位于利物浦附近的一个庞大产业,容纳有几千只动物,涵盖619个鸟类品种,设有一个自然史图书馆,保存着超过20000个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标本。李尔答应下来,并在接下来的七年中制作了100多标本画作,17幅收录在私人之作《诺斯利庄园的鸟类和野生动物类收藏》中,里面有很多物种是第一次被记录。

  既能精准呈现物种的特点,又善于展现动物在某一时刻的性情;将科学画和气质画完美结合。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所有博物画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大卫·爱登堡

  李尔的博物插画具有精湛的准确性,很大原因是他总是尽可能地对着活物作画。1831年他曾写道:“倘若我对一幅画感到满意,那一定是对着活物画出来的。”他领先性的探究——那些令人惊叹的水彩画上,经常就色彩和形式有大量注释——自发性地与细节刻画结合起来。

  李尔一直对风景画保持极大的兴趣,1837年,德比伯爵同意资助他到意大利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旅行。李尔的余生都在国外度过,期间只是偶尔回到英国。1846年7月,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邀请李尔来访奥斯本宫的皇室(女王的夏季行宫),希望李尔能教她绘画,李尔就成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绘画老师。

  李尔热衷于观察自然,无论他身在何处——意大利、希腊、阿尔巴尼亚、埃及、锡兰(现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地。通过他的博物画,总是无意间有新的科学发现。在他的鹦鹉专著中,风信子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的图解后来被证明是一个不同的、以前未被描述的物种。鸟类学家查尔斯·卢西安·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1856年给它取名为“李尔氏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i)。这种在巴西东北部长期生存的濒危物种,是李尔留给后世的一份鲜活馈赠。

  纵观李尔的一生,博物画也是他人生的黄金时代。他的博物画和谐趣诗在日后的两百年,都持续地影响了西方文化和审美。在博物学复兴的道路上,李尔的博物画,无疑被赋予了独特而稀缺的价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