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博物馆的秘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博物馆的秘密》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22 03:32: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博物馆的秘密》经典读后感10篇

  《博物馆的秘密》是一本由[英]莫莉·奥德菲尔德(Molly Oldfield)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一):爱博物馆的孩子都是行动派

  一说起博物馆,最先想到的就是台北故宫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宝贝们。莫莉·奥德菲尔德(Molly Oldfield)所著的这本《博物馆的秘密》却让人对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原来博物馆里还有这些东西!

  全书收录了59件藏品及它背后的博物馆的故事,从查尔斯·狄更斯的猫爪开信刀,利文斯通管斯坦利的帽子,到马塞尔·杜尚旅行箱里的盒子,玛戈特·芳婷的芭蕾舞裙……总之,我觉得搞不好几百年以后,咱们上学时候用过的诺基亚N72也会成为某个博物馆的藏品。这么一说,还得好好留着呢!

  每个博物馆都有一些永远也不会展出的藏品,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有些藏品实在太珍贵,以至于一点点光线,湿度的变化都会给它带来巨大的伤害,而导致无法展出;二是因为每个博物馆展出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所有展品不可能一一展出。而那这么多“可爱”的,“有故事的”物品静静躲在博物馆的一角,不为人知岂不是很可惜吗?

  这不,行动派奥德菲尔德,亲自去叩响一个个沉睡的房间,亲眼见证一件件奇闻异宝,挖掘故事,再用语言向读者转述。虽说这仍不如亲眼证实,但总好过比这些物品,这些故事永远保持沉静。

  实话讲,读过书我觉得奥德菲尔德并不如别人说得那般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因为一遍看来,一个故事也没记住,但就是想落实到行动上,产生一种一个接一个看过来的冲动。同时,让我很好奇奥德菲尔德执手策划的“好奇博物馆”节目,由藏品入手,层层展开,介绍藏品所处的年代的故事,介绍博物馆如何获得它的故事,那将是多么有趣啊!无奈互联网不友好,连节目片段都没能找来。(求网络土拨鼠帮助)

  如果你喜欢逛博物馆,那么看了这本书后,一定会热血喷张,跃跃欲试,像奥德菲尔德一样行动起来吧,走起!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二):在时间的深处熠熠发光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奇幻之地,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沉默的演讲者,在流动的时光中讲述着各自的传奇。我喜欢在晦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那些藏品,时空仿佛凝缩在橱窗中的一个点,它们就在眼前,仿佛在表明,现在与过去,在此相会。它们的故事和秘密,仿佛遥远的星光,在时间的深处熠熠发光,招引我们前往。

  秘密总是诱人的,何况是那些从未被展出的博物馆藏品的秘密呢。当我身处博物馆时,我不曾想过,在我目光所不及之处,藏着多少藏品,那些藏品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莫莉是幸运的,她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探秘,拜访那些深藏不露的展品,在这本《博物馆的秘密》中,她充满感情地带领我们拜访了世界各地59件展品,探寻59个时光深处的秘密,它们大多因太珍贵而无法展出。

  如何将一个探秘故事讲得深入浅出又不掉书袋是一种本事,莫莉有这种本事,最重要的,她在面对展品时所流露的那种虔敬的情感让我感动,人与物之间仿佛有一种默默的交流,这种情愫,让我倾心。所有的物,尤其是博物馆中的物,不都是承载了人类历史与情感的神圣之物吗?所以,当我读到她在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中与牛皮纸古登堡《圣经》“独处”时,心中涌起一种敬意。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被打印出来的书,全世界只有50本左右的副本,只有12本是牛皮纸制成的。她说,她花了整个下午独自阅读这本500多年前制作的写在牛皮纸上的《圣经》,她不能用手碰书页,而是用一张无酸卡来翻页。因为书非常巨大她必须站起来,她说站起来似乎也更得体,当第一本谷登堡《圣经》抵达美国纽约时,海关人员被要求在看到它时脱帽致敬,因为看到它是一项少之又少的特权。就是这短短的叙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笼罩了我,仿佛身临其境。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文化的方舟,可见一斑。

  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她访问了千年种子银行里的那些独特而珍贵的小小的种子。这些种子承载着生命的希望。1963年人们在死海附近发现了一颗距今2000多年的海枣种子,2005年它被栽种下去,现在这棵树已经长到一米多高,种子长时间休眠的能力激发了建立千年种子银行的灵感。这些种子经过冰冻处理,为未来留种。当现在地球上的许多濒危植物正在加速灭亡时,为后代保留珍贵的种子,是在为未来的人类准备植物“生命保险”。这些种子,像小小的时间旅行者,在今天沉睡,然后再许多年后未来的某一天醒来,而那时,我们已经不复存在。

  在这场奇幻探险中,莫莉所到之处,既有科学家的实验室,也有文学家的书屋,那些带着秘密的藏品,从牛顿之树的残片,到纳博科夫的蝴蝶,从法国第一头长颈鹿,到夏威夷的羽毛头盔,从维多利亚女王私人牙医的工具,到芳婷的芭蕾舞裙,亲爱的读者,你总是可以随手翻开一页读起,或者从目录搜寻你感兴趣的事物去寻踪觅影,无论你是科学控,还是文学迷,或是小道消息爱好者,相信总有一个故事会迷倒你。那些隐藏在博物馆大门背后的秘密,一直在时光深处,闪着熠熠光芒,而总有一颗星星,让你倾心。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三):用好奇心推开时光殿堂的大门

  你喜欢博物馆么?博物馆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是一个博物馆迷,在去过的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城市,博物馆是我必去的景点。当别的姑娘忙着在商场血拼的时候,我正在一个个美术馆、收藏馆、博物馆间流连,慢慢走得脚板生疼。在大英博物馆连泡了三天半(赞美所有free entry的博物馆),在理工科学生的殿堂德意志博物馆逛到我的旅伴失去耐心,乃至学习累了一头扎进LSE背后、皇家外科医学院的Hunterian Museum看泡在福尔马林里的脑子和骨头……

  虽然在博物馆学层面,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但博物馆对于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景点;而藏品,也不仅仅是一个个陈列的旧物什。我会仔细欣赏藏品,阅读介绍和背景(虽然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几个词),一边在脑海里搜索着它的来历,试图探寻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很多时候,博物馆的藏品之浩繁,满满的信息仿佛快将我吞没,背后的世界之巨大,却又缥缈无形。

  或许,这是许多博物馆爱好者们共同的感受,以及烦恼吧。

  去年初接到莫莉·奥德菲尔德(Molly Oldfield,“老田”阿姨……哈哈)“The Secret Museum”(中译《博物馆的秘密》)这本书翻译请求的时候,我刚刚完成了自己欧洲游历手记的第一部分,感觉记忆几乎被掏空了。带着对博物馆的爱,我欣然接下了这个活儿,或许也能与我博物馆的游历记忆共鸣。

  没想到,这本书的吸引力,简直比博物馆本身还要巨大。这本书,实际上是从各个博物馆“隐秘”的藏品入手的——每个博物馆,都有一个比博物馆本身大N倍的档案库和资料库,里面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无法被拿出来展览的藏品。有的太珍贵,有的太脆弱,有的干脆就放不下。第一批古登堡圣经之一,牛顿门口的苹果树,维多利亚女王牙医的工具之类奇奇怪怪的东西,还有《友谊地久天长》的原稿,竟然也在博物馆档案室的一角乖乖放着。

  除了那些看不到的珍贵藏品,每个藏品的幕后的故事和知识,才是最精彩的环节。这让我无比佩服对藏品如数家珍的策展人,当然还有莫莉老田阿姨自己,能够把关于藏品的鸡毛蒜皮的事情说得如此有魅力。当然,也少不了所在的博物馆的八卦和点滴。搞到珍贵藏品的过程,有时候是偶然、有时候又是辛苦的辗转,(也少不了豪气的买买买)。博物馆沉稳静止的时间定格者形象,也变得鲜活起来。

  藏品的故事中,有的是对自然的探索和爱——比如一条搁浅在苏格兰海岸的蓝鲸,是怎么变成一个巨大的骨架;英国的千年种子银行怎么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的火种;写《Lolita》的纳博科夫,收藏了多少雌雄嵌体的异美蝴蝶。

  有的是你不知道的世界角落——遥远寒冷的加拿大北端的海达瓜依人,用海鹦的喙做的巫师摇铃治病祈福;墨西哥的瓦哈卡的米斯特克人把他们的信仰和世界绘在一张褪色的麻布上;这些世界角落的新知,让我想起流连于牛津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时光(嗯,也产生了读个人类学博士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哈哈)。

  有的是探索的历史,诺贝尔的遗嘱,DNA发明人的双螺旋草图,还有勇敢而智慧的人类向未知领域的进发——上天的哈里森宇航服、贡多拉气球,入海的机器人小贾森……当然也少不了文学和艺术,梵高的练习本、狄更斯的小猫爪子、乃至方婷的芭蕾舞裙……

  而最打动人的、让人思索良久的,是边角料后的沉重历史与人。我至今还记得,在翻译伦敦育婴堂博物馆故事的时候,几度接近哽咽——育婴堂,也就是最早的儿童福利院,收藏着一系列信物。18世纪的伦敦,母亲将无力抚养的小孩子送来育婴堂,走的时候剪下孩子衣服的一角,各留一半,作为日后与孩子们相认的信物。简朴的花色布从中间剪开,很多母子就此再也无法相遇……

  或者,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在她朋友纪念册上给小伙伴留言的时候,在她身后等待着她的未知命运……

  所有的一切,不单单是藏品,也不单单是博物馆,而是整个历史的目击者,他们静静躺在档案橱里,把属于它们的语言与回忆,用某种方式,为我们的子子孙孙保存着。

  翻译这本书用了大约5个月。每天完成工作之后回到家,弃了娱乐和闲聊,用两个小时边读边翻。我并不是翻译科班出身,英文也仅是能完成学位而已,唯一能讲的就是多年混迹字幕组和翻译团的经历了……翻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边是原文中肆意流淌的美好和回荡在脑海中生动的画面,另一面却是笨拙的字斟句酌。为了一个学名的翻译,要反复查证两三个信源(也有赖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韦毅编辑帮忙仔细校对),即使如此也难免有遗漏和不妥的地方。

  在这里,想要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这个文科生(读作文盲)的地方。记得为了生物学名字好几次叨扰Ent,关于文学方面也打听了不少人,还请家属帮忙顺通了不少别扭的句子。翻译腔的问题,我个人是极力避免了,但原谅我……英语的表达模式和汉语差别太大啦,很多时候有把东西嚼碎了再吐出来的感觉……

  对这本书,我是诚惶诚恐的,不仅仅因为它是我翻译的第一本书,也因为它需要以一种亲和优雅的姿态道来世间的知识与智慧,这种沟通工作是重要,却也是困难的。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如果你还对世界抱有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如果你想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去逛博物馆,那么可以考虑看看这本书,然后带着这本书,去纽约的古根海姆找“亲爱的艾丽西亚”,去大英航海博物馆感受特拉法加海战的激烈,去国家肖像馆看丘吉尔的怒发冲冠,去梵蒂冈天文台寻星……

  祝愿你可以像我一样,用好奇心推开时光殿堂的大门,哪怕只看一眼,也会让你惊叹。

  最后,逗比时间:

  1)我做了一件好事,这本书原版26镑(250人民币),全彩铜版纸、hardcover,中文版定价78……也是全彩的!插图一张不少!插图都是上面那种萌且细致的绘画风格,还有很多照片,就不一一讲了。

  2)弱弱说一句,我的稿费已经全部都到手了,这说明了两件事,第一,人民邮电出版社是良心出版社;第二,我在这里吐血宣传本书完全是因为好看不是因为版税啊啊啊啊!!!

  3)出版社编辑约稿已经下来了,让我写作一本类似的本土博物馆藏品故事……跪,本人这种文盲干不了啊,求众筹……起码能够让更多孩子带着书去逛博物馆还能长知识哈,这件事情希望能够完成,嗯,有意的话欢迎来找我。

  原文发表于http://www.15yan.com/story/lzTIn8Lc9ZP/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四):带你走进过去的时光机

  如果说文字写下的历史让人们了解过去,那么博物馆里珍藏的藏品是否比文字来得更真切?

  莫莉·奥德菲尔德的这本《博物馆的秘密》,说的可不是你随随便便到博物馆中就能看到的藏品,如若是,那便称不上是秘密。它说的是那些甚少甚至从未在博物馆展出的,隐藏在博物馆某个角落的无价之宝。它们也许太脆弱、也许太庞大、也许太珍贵,因为各种原因不便展出。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时空遂道,书便是一台时光机,带你走进过去的世界,或震惊或感动,让人依依不舍,沉迷其中。

  这台时光机带你走进的过去是惊奇的,哈里森·施密特的宇航服,即阿波罗17号的队员施密特从月球回来脱下的宇航服,它还保持着那时的样子,存放在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因为表面覆盖着月尘而珍贵得从未被展出;查尔斯·狄更斯的猫爪开信刀,是狄更斯嫂子乔治娜用鲍勃小爪子做成的,鲍勃是狄更斯非常喜欢的一只猫,逝世于1862年,这把开信刀在狄更斯写作的时候常左右;加掌高跟鞋,属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巴塔鞋博物馆,平常却被锁在英格兰的保险柜里。这书中的59个藏品,珍藏的不仅仅是事物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存在它里面的故事以及隐藏的价值。

  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你无法想象每一天有多少的生物在你眼前消失,如若没有留下标本,那么现在你不知道,将来的人们更无从得知,就如那些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植物,如果没有博物馆里现存的珍品,你又怎么想象得出它们曾经的样子。英国邱园的千年种子银行,即是为不断消失的植物储存种子,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希望在植物灭绝前留下更多的种子。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特灵分馆中的大海雀蛋,世界仅存75枚,能够亲眼目睹它的尊容,想必是一件乐不可知的事情。

  这些藏品包罗万千,有植物、有动物;有文学家的手稿、有艺术家的画作;有衣服、有鞋帽。作者边描述眼中所见,边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述出来,跟着作者的步伐,有如身临其境,那一件件珍品似乎出现在眼前,而那些故事,更为那些藏品增加趣味性,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物与事相对应,自然而然地为藏品附上了灵魂。

  人们观察施密特的宇航服,研究登陆火星的宇航服;人们看加掌的高跟鞋,知道当时的流行趋势;而机器人“小贾森”则代表着科技的发展。这些藏品记录了过去,也向人们预示着未来,谁也不能肯定将来的世界会如何。也许今天的某个东西就是将来博物馆的一份子。

  这台时光机,走进过去,让人流连忘返,徜徉于各种神奇事物之中,我们震惊之余,也对人类的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五):有趣的博物馆

  一、 书籍信息:

  莫莉.奥德菲尔德 英 人民邮电出版社,共337页。

  二、读书理由:

  我喜欢逛博物馆,在图书馆的流动书柜发现这本书,出于好奇就借回家看。

  三、 书籍主旨与评价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博物馆,加起来的藏品数之不尽,作者挑选了59件藏物,包含艺术、科学、历史、文学、考古、动植物类等,一一揭示这些藏物背后的故事,或凄美或搞笑,引人入胜,读起来趣味感十足。

  四、重点内容: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于“诺贝尔的遗嘱”这个藏物。诺贝尔奖街知巷闻,但究竟这是怎么来的呢?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这让他财富暴涨外,也让战争更容易造成伤亡。一位记者采访他,并称他为“死亡商人”。这绰号深深刺激了诺贝尔,他没想到自己发明的东西会给人这样的印象,更不希望后人也是以这样的目光来看待自己。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并体现在遗嘱上,这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直至遗嘱的内容曝光---将他的财产成立基金会,每年奖励对人类有杰作贡献的人,委托他的助理运作这个基金会。如今看来,我很佩服诺贝尔的长远目光,这是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改变后人对自己的看法,让自己用另一种方式,流芳百世。他的子孙也会以这位先人为荣的!

  五、应用:

  这样的书怎么在生活应用呢?它有个故事是提及到一种叫牙签鱼的奇怪生物。它的邪恶习性已成为我与先生日常开玩笑的内容,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许多乐趣,而且这个玩笑的含义估计也只有我俩清楚,哈哈~~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六):时光罐头里的寻宝之旅

  你可曾想过,世界上第一本印刷的圣经、第一双高跟鞋、最后一枚海雀蛋是否还留存于世?莫莉•奥德菲尔德(Molly Oldfield)带着儿童般的好奇心,跑遍五大洲,从博物馆成百上亿的藏品中,精选60件不为人知的无价之宝,揭开了《博物馆的秘密》。

  月亮的美丽和神秘,让千百年来的人类向往不已。可是全世界60多亿人,至今只有屈屈12人踏上过月球,普通人只能望月兴叹。莫莉却告诉我们,只要去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便可与月球亲密接触。那里收藏有一套施密特的宇航服,膝盖处有一层厚厚的灰——当然不是疏于管理,那不起眼的灰尘,却是月球给人类的馈赠。它们曾经漂浮在月亮上,像月球的皮肤一样,如今却近在眼前。所以,作者说,在看到它们那一刻,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月球”。

  跟着施密特穿越38万公里来到地球的月尘固然不易,但跟跟梵蒂冈天文台收藏的一块陨石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块陨石绝对是世上最古老而又最遥远的藏品,它来自45.6亿年前环绕太阳的星云系。今天的我们,居然能亲眼看到人类出现以前的宇宙物体,多么神奇!

  除了专业博物馆,还有一类专属个人的博物馆,收藏某个著名人物的所有物品,林奈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林奈是现代生物分类学奠基人。但是,莫莉却特别介绍了林奈人工养殖的一颗珍珠,那是国外人工最早的人工育珠。林奈希望自己因制造珍珠出名,而不是生物分类。但他可能会失望,因为我在生物学著作上多次与他相会,却一直不知道他发明了人工育珠法。但林奈还是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他的珍珠已经被妥善收藏,还能被今人瞻望。而我国南宋叶金扬培育的 “佛像珠”,比他早了几百年,却不知散落何方。珍珠之于林奈,正如蝴蝶之于纳博科夫,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写出《洛丽塔》的大作家热爱收藏蝴蝶,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策展人呢?

  莫莉在序言中说,她是凭直觉选择要讲述的藏品,喜欢那些能触动情感的事物。于是,我们可以在千年种子银行中发现自然之灵蕴藏的希望,在诺贝尔遗嘱的笔迹中体悟伟大的人格,在育婴堂心形布带中感受亲情的沉重。正如一位策展人所说,“我处理的是回忆”,博物馆收藏的就是人类最珍贵的记忆。这些无形的记忆依附在有形的物体中。这些沉默无言的物品,或映照一个人物的生活,或定格一段历史的结点,或彰显自然的伟大,或折射人性的光华。

  、

  莫莉展示了一些不会公开展览的物品,我们无缘得见。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存在,知道它们就安静躺在世界的某个黑暗角落,有人细心守护,便觉心安。书中的大多物品我们都有机会一睹真容,而更多想象不到的有趣物品散落在各个博物馆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整本书格调轻松有趣,莫莉的语言轻快活泼,配图色彩明亮充满童趣。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储藏时光的罐头,现在,莫莉打开罐头,向读者发出一场寻宝之旅的邀请。

  《博物馆的秘密》读后感(七):等我去亲自感受

  这本书和我最初想的不太一样,包括名字,简介,腰封…让我想成了充满诡异的“未解之谜”大集。其实更有意思,我看到了涵盖人文,艺术,科学,自然各个方面的内容。琳琅满目,一本厚实的书装载了多少经久不衰的年岁,称重了多少金不换的心与梦想。那身衣服那支笔那双舞鞋那粒种子…作者是一位很有情怀的英国女性,也许因为她的独特风格,我没有感受到太多的说教和科普意味,相反,辅之原创的小情调的绘画和相片,翻开的岁月,抹不掉的痕迹,注入每个人不同的理解,描绘成诗,具象到脑海里。

  因为书中很多展品是不展出的,其实我很好奇作者从何了解到那么多“隐姓埋名”的宝藏并能够一睹其风采的,尽管她在序言里提到因为相关的工作和兴趣,并且只要申请就可看到珍藏品…但考虑到咱们的实际情况,觉得希望渺茫。靠直觉选择而诞生的一本书,充满了对故事的尊重,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啊。真的不是每个人会如此留意牛顿之树的残片,安妮·弗兰克留下痕迹的朋友纪念册,包括芳婷的裙子,所涉及的方面太多,她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去寻找去记录试图留下一丝的记忆。

  最喜欢查尔斯狄更斯的猫爪制作的开信刀,那是真的猫爪做成的…是狄更斯非常喜欢的猫。我们那里制作马头琴,咱们拿最好的马尾巴做,要么拿最喜欢的马来做,包括还有传说就是第一把马头琴就是贫穷的小孩受地主欺负,他唯一的伙伴一匹白马让他用自己的皮,筋骨和毛做成一把琴,以此来摆脱这样的生活…所以啊,一切的一切,跨越了时空,后人,后人的后人看来都会如此的相似,因为人情味永远是不变的,不论曾经辉煌衰败,如今瞩目臭名的…都是沧海一粟,都是渺小的,都会被遗忘和铭记,这才促使了我们的前进。

  日本有个方便面博物馆,欧洲还有个失恋之物博物馆…很多奇奇妙妙的博物馆,除了馆的科普性,人们自己赋予了太多的趣味,记忆和感情。我常常想,博物馆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纷纷慕名而至,排队等候,除掉那些多数的挤来挤去拍个照证明自己来过看过的观光客来说,这些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甚至几亿年前其实与我们并不相干的东西,而博物馆呢,有一些馆卖纪念品和咖啡美食馆做的都要取代展馆的地方,他们知道这些吗?博物馆和历史一样,看重的人越看越重,看轻的人越看越轻,博物馆的秘密,其实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前人或有或无所谓的故事放在无数只眼前被直击,当然,只留给了有心人。最后想说,看过这类书和旅行日志的书,都在鼓舞我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去亲自感受和看,我在路上,我在感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