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锦集

2021-03-15 01:12: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锦集

  《道德情操论》是一本由[英] 亚当·斯密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德情操论》精选点评:

  ●这个版本的翻译实在是差的不行,语句不通顺,他/她不分,配图也是画蛇添足。两分给“无偏旁观者”和“神”

  ●四万字选译本,完全版的三分之一吧

  ●2019.4.28喜马拉雅清说正本听完。浙大版。

  ●这个版本很烂!

  ●看过最喜欢的译本,理论性比较强,故事几乎都删去了,相对较为精炼

  ●我们对待喜悦的共情(排除嫉妒)要远比苦难来的容易。

  ●翻译的啰嗦嘴碎,体系感不强

  ●实话: 并没有细读,也许略有误会,不过好歹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这个…用欧神的话说,有点“白左”的味道,也许是牧民之道,并不是帝王之书。

  ●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审慎的德性;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德性。前一种德性制止我们损害他人幸福,后一种德性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读完才发现是选译,翻译修饰性词太多,影响原意理解,体系感不错,推荐阅读原版。

  ●Excuse me?竟然是缺的?我竟然还用这本书做了读书笔记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一):删节版

  在这本书是删节版,厚度比全译本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

  出版社无良,不清楚注明是删节版本,写着“选译”,害得我买了本垃圾。

  猜测译者和出版社的编辑水平太高,可以随意地挑选英国经济学家作品中的章节,来喂食中国读者。虽然这位英国人活在两百多年前,按照中国标准是过时的,可毕竟不少人认为他是现代经济学之父,难道不能给予足够的尊重?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二):评《道德情操论》

  请关注“道德情操论全新译本-张春明”微博或在豆瓣搜索“张春明”译本,免费阅读《道德情操论》2020年新译本。

  我历时三年半完成的《道德情操论》全新译本,值得每个人读三遍(步入社会前、结婚成家前、生养孩子前)。

  我的译本不仅基本杜绝了,其它译本百分之八十(上1000处)的内容“概念不清和错误百出”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理顺了论述逻辑,做到了胡适先生所说的“脉络条理的贯通”,确保读者读来不再“不知所云”。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三):时而昏沉时而警醒的阅读经历

  《道德情操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中“同情”(sympathy)的定义,是一种情绪。我总觉得用“共情”,理解起来更顺些。同情乃是“在其最固有的和最原始的意义上,对他人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同胞感情”。这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立场交换状态的产物,是我们借助自己的想象力,站在想象中的当事人的立场,考察当事者置身的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情绪。

为何今天还有必要读《道德情操论》? 突然想到了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好像他们是同时代人,有机会做一下背景调查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四):亚当·斯密不朽之作:《道德情操论》经典重读

  《道德情操论》,顾名思义,是阐述人类道德情感的性质、起源、内容、功能及其社会后果的书。斯密想要在这本书中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为什么会有道德判断?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否有人性的基础,如果有,它是什么?

  2.人类社会成员彼此的道德判断,最初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我们对于别人的言行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或者赞赏,或者反对?我们倾向于对他人的言行进行奖励或者惩罚的依据是什么?“正义感”如何产生?

  3.人为什么会有“良心”,良心应该如何解释?自我肯定、内疚、忏悔等的感觉与良心是什么关系?良心如何产生以及怎样主宰人的言行?

  4.一桩事情或一件物品的“美感”“效用”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决策,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应该的?为什么有些人会买椟还珠、本末颠倒?为什么会产生不择手段去达成一个正当目的的行为动机?人类该如何对这样的事情作出评判?

  5.流行的习俗和惯例是如何影响道德判断和决策的,其正当性何在?如何评价人类历史上的习俗与道德?

  6.人类要形成彼此合作的社会秩序,除了“同情”“正义”“良心”“审美”“习俗”这类因素,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一个人要过得幸福,需要什么样的个人品质?一个“好社会”需要社会成员中的个体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增进自身幸福和他人幸福的道德品质如何才能得到?

  对这六个问题,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分别用了六卷文字来加以阐述。斯密的意图,并不是简单地、分别地对这些问题做出解释和回答,而是要把它们置于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严谨的体系之中。他要建立一种完整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道德理论。斯密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有高度的自觉,更有高度的自信。他在《道德情操论》的最后一卷即第七卷,以较大的篇幅来定位自己创立的理论并分析与以往理论的异同之处,指出了先辈学术思想的特点、不足,阐明了自己的贡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