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15 01:53: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大全

  《奇鸟行状录》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元,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鸟行状录》精选点评:

  ●感谢微信读书,蹲坑的时间也能看完一本书(话说一周而已我为啥蹲坑蹲这么久并不科学???)

  ●怎么说,故事是个好故事,篇幅不这么长比较好诶,有点注水的感觉。啰啰嗦嗦,翻译原因?

  ●漫长的阅读,但没有苦苦支撑的感觉。很多闪耀着刺目光芒的故事串联起来构成这本书的灵魂。虽然最后依旧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整本书想要传递的东西却呼之欲出。从孤独安逸的个人世界开始走向混乱失常的现实森林,希望有机会再读一遍。

  ●「一生认真生活 偶尔马失前蹄 你不觉得这很好玩?」 就想着要是裸辞家里蹲 会不会也有这种跨越空间和意识的际遇

  ●太长

  ●可能是因为实在太长了,开始时种种介意的探讨与描述都变得十分耐人寻味。喜欢这样有态度,有生命力的温和,喜欢这样的村上。 在三部曲的“我”之外,终于遇到了“笠原May”这位让我喜欢得不得了的人,大多我爱的词句都出自她的口中。

  ●村上史诗级长篇,个人觉得最好的一本

  ●716页,看了足足八天。似乎有的坑挖了没填呀!有点失望。感觉全篇的无必要文段有点多,但很多地方——特别在第三部——可以看出村上对很多新写法进行试验的痕迹,这倒是挺有意思的。全书中,活剥山本、黑暗中决斗两段,尤为精彩!!

  ●林少华译

  ●村上文中好用时间以记录,这时间具体得抽象然后抽出一种淋漓的历史感;总是的音乐因素注入;小说工具的年代感,电话……;一如既往的无来由的奇妙,从而带着浅性的城堡式的空虚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一):评《奇鸟行状录》

  读《奇鸟行状录》像是在漆黑的游泳池里游泳。只要一晃神,就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村上总是能用平淡的语气勾勒出极其不合理的事情。字里行间满是隐喻与微妙的暗示。对于以前的我来看,这无疑是文学大师的手法。当然,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村上春树的,但那种感情,怕是再也没有了。

  有人说,这是对于战争与创伤的反思;有人说,这是村上对于自己文学生涯的探讨。我觉得两者应该都有吧,可我真的不是太懂。村上的别的小说我也读过,比这更晦涩难懂的书也读过,但就是搞不明白这究竟算什么。

  那,为什么还要坚持读下去呢?大概是因为主人公总是能让我想到曾经的自己吧。那时的我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几样东西,一度认为自己被世界抛弃。在经历了许久的消沉之后,忽然决定重整旗鼓,问问这世界我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最后,一切都被时间抹平痕迹,那种痛苦也只能静静地躺在日记里。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发现了对自己来说更珍贵、更美好的东西。至于结果,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二):笠原May和拧发条鸟

  

这本书非常非常孤独,感觉像一个都市男人的奇异冒险,主人公对抗政治上的强权,寻找离开的妻子,以看似孤军奋战的方式——其实他也有队友。

这三部书的写作总感觉安排没有特别妥当,第一部分了十三节,第二部十八节,而第三部足足有四十多节。第一二部各处细节还非常生活化,越到后面,越奇异地一发不可收拾,探入深井,梦中挥动棒球棍,二战回忆等——即那地道的世界慢慢越来越不地道。

我个人最喜欢笠原May和拧发条鸟的关系,他们之间发生的是一种短暂的、奇特的、微妙的感情。两人在年龄上也相差不少,但是却因为各自的经历得以给到彼此安慰。在书很后面的时候,笠原May说她觉得自己是久美子阿姨。在妻子离去的这段漫长时间里,对拧发条鸟来说,笠原May的存在的确给到了类似的陪伴,即便后来两人也没见几次面。

我还非常喜欢笠原May离开家去上学前对拧发条鸟说的话,大概是:

“一看见你那样子,有时就觉得好像是为我在拼命跟什么搏斗。说起来好笑,一这么觉得,就连我也和你一起浑身冒汗。懂吗?看上去你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什么都像与己无关。其实不然。你也在以你的方式全力搏斗。即使别人看不出来。要不然根本不至于专门下井,对吧?不用说,那不是为我,说到底是为找到久美子阿姨……”

总之,这两个人是相通的。不妨说这也是珍贵的关系。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三):斗争与治愈的交织

  

从猫的丢失开始,主人公冈田经历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遭遇,诸如一个陌生女人的调情电话、神叨叨的加纳姐妹,继而是妻子声称“有外遇”的离开,看似是一个失败的婚姻故事,实则渗透了历史性的反思。

诚然,第一遍阅读的情况下,整个人如坠云雾,难以理解村上“历史性积蓄的暴力与阴暗”的隐喻,加之扰乱时空顺序的碎片化叙事,使得后半部的阅读尤为痛苦,读罢全篇后不得不借助他人的文学批评加以理解。

从妻子离开后逐渐转而意识流写作手法,两条故事线交错叙述,一是19世纪30年代满蒙边境的诺门坎战争,二是执着于寻觅妻子的现实故事线,而现实之下更蕴藏着一处波诡云谲的黑暗世界,将日本历史中代代传承的阴暗与暴力一并吞纳其中。

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寻羊冒险记》等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主人公不再是被动追寻,而是怀揣着“一定要寻回妻子”的信念主动奋起抗争,这种积极的斗争性贯穿整个作品。

所幸冈田最终在黑暗世界里抡起棒球棍击倒了绵谷升——一切阴暗面的集合体,遍体鳞伤地完成了对妻子和自我的救赎。

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条故事线借助拧发条鸟、青痣、棒球棍相互关联,村上凭借《奇鸟行状录》直面并反思本国历史的良知与勇气卓尔不群,在对待历史、对待极权主义、权威主义等封闭性暧昧性社会体制上,可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斗士,而他的作品中也展现出历史的、社会的治愈力。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四):一张逐渐展开又被拆掉的网

  在这本书的“序”里,译者林少华说,这是一个关于暴力的故事。用村上的方法,讲述暴力。的确,故事的梗概是围绕着两次暴力展开的,结局的确是两次暴力的终结。写下这篇文的想法,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前都没有产生。但真正合上书的那个 瞬间,想要写点东西的冲动抑制不住地涌了上来,不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而是关 于“村上的故事们”,关于那些虔诚地当一个旁观者的主人公们。

  和村上其他的作品很相似,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人,过着普普通通甚至有些“不体面”的生活。他最大的愿望是爱着那个爱着他的妻子,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平淡中逐渐展开的,他一点点的被拉进旋涡中,感知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与人们难以启齿的暴力。

  从情节上,这个故事是苍白无力的,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主人公自己为了逃避而产生的臆想。村上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开故事,看起来是一张逐渐展开的网,主人公要做的事情仅仅是站在旁边和所有读者一起,看着这张大网。像这样每一章之间自由地切换视角甚至是切换故事让读者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感觉:这是现实么?如果这里是现实,那么哪些部分又是主人公的幻觉呢?为了让这样的感觉更加的真切,村上似乎是有意地加入了许多,应该说是非常多的无关紧要的情节,那种就算是删去也无伤大雅的情节。可它们的存在,将故事偏向于意识流描写的一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可以毫无忌惮的毫无征兆的使用象征手法,让所有人读的晕头转向,不看完最后一页都无法明白这个故事要说什么。大概是村上有这样的喜好吧,毕竟他很多的故事都是这样的。我姑且称这样的行为为艺术吧。

  村上是一个勤勉的纺织工,像织布那样将毫不相关的故事编织成一张大网。再一下子将这张张开的大网拆掉,让读者看到一条极为简单和单调的线条,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我所想讲故事,它极其简单,又可以变得复杂。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五):爱这个世界,无畏、清醒、抗争。

  

村上先生横贯古今连通现实与感知与意识的笔法太厉害,诺门坎战役的历史侧写如小说中小说。这本书慢慢读了一年,其间又穿插着若干其他小说,但终于在年末读完。完全与舞舞舞或骑士团长不同的小说,某种程度上又与它们有作为如同思考的开始与继续的关系;更为宏大、更为深刻、更为暴力、更为恐怖,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坚定、沉着的爱与温暖。村上在小说中指出,“一半的父亲是间宮,一半的父亲是我”,即是日本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救赎出路。间宮与我都是普通人,遭受恶的攻击却坚强活着、头脑冷静、保持思考、以自己寻找到的方式对抗恶保护美好。苏维埃的斯大林血腥独裁与腐败政治,无论是防守或攻击方的士兵都是无差别的、对卷入战争的个人命运无能为力的、被摧毁的普通人,日本现代社会的“继承”民主,剥皮鲍里斯与绵谷一家的“恶”,大众传媒作为政治家控制社会思考的新型手段;而有“痣”的个体与恶及其信众从本质上格格不入截乎不同被敌视、必须拿起手枪或棒球棍或武器与恶抗争-不做暴力的信徒、不做恶的懦夫或走狗,不做近乎鲁莽意气用事牺牲的“英雄”,为了守护自己心中的美好而不得不战。鲍里斯、绵谷升、被残酷杀死的设计师丈夫,是人心中的暴力性存在。

最喜欢的是挥棒士兵想起大海、肉桂救了“我”后肉豆蔻笑着说“那样孩子应该是喜欢你的”、笠原May的鸭子人儿。爱这个世界,无畏、清醒、抗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