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跳出头脑,融入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21 00:5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是一本由[美] 史蒂文·C.海斯 / [美] 斯宾斯·史密斯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读后感(一):越逃避感觉,越不能摆脱焦虑的束缚。

  如果你不想焦虑,就会更焦虑,并且生活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受限制。

  当我们尽力想要逃避某种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时,这样的感觉反而变得更重要,更有可能比以前来得强烈和频繁。因为逃避也意味着我们确实把害怕的感觉放在了心上,感觉更真实,更让人难以摆脱。结果就是,“眼前的痛苦”加剧了。而在我们内心苦苦挣扎的同时,生活也就被忽略了。接下来,“不在场的痛苦”也加剧了。中心的黑点变得越来越大。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读后感(二):不实用,太零散

  

看到三联的文章才买的书,翻了很久看不下去,拖拖拉拉抓不住重点,学了点认知解离的方法,感觉大概够用了。

另一本幸福的陷阱要好很多,翻译的很好,也比较实用。

其实三联那篇文章把重点思想都大致写出来了,列了很多有意思的认知解离的方法,基本就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人会把自己当成想法的奴隶,要认识到你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随意处置它。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读后感(三):ACT三部曲之一

  引用祝卓宏老师微博的图,我也买了这三本,作为初学者觉得这本最不喜欢~

  推荐各位也看看另外两本~理论上另两本思路更加清晰,本书更多的是举例和示范训练~可能因为文化差异缘故,一些口语化内容读起来比较尴尬不有趣。

  书中很多互动和填空部分让我们读书时可以直接练习,作为初学者有些看着比较难以有共鸣。有些引导语非常长,不适合边看边练习,大概最好是自己录音下来练习。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读后感(四):知行捕手读书笔记

  

人类正在玩一场自我欺骗的游戏,在这游戏里,人类自身的思维本来应该是掌控环境的绝妙工具,现在就要变成了人类的主人。

如果你知道流沙是怎么回事的话,你一定会大声叫这个人,不要挣扎,尽量平躺伸展手脚,最大限度的扩大身体接触面,以这样的姿势,这个人才有可能不往下陷,然后也许能慢慢回到安全地带。

生而为人,就是会比这个地图上的其他生物感受到多的无法以数量级来计算的痛苦。

焦虑会抑郁,担心不但会让你产生痛苦,而且自身的痛苦也会阻碍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痛苦的话,你会投入到一些活动中,会担当起生活中的角色。

由于痛苦而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痛苦,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判断取决于自己感受到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就这样我们作茧自缚。

Ft的基本前提是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互关系的网络及结构的控制,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语言和认知的核心,是我们即便不通过直接的经历,也可以学习掌握到这些知识。

关系模式

同等关系(如“相同”“相似”“像”)

暂时的和前因后果的关系(包括“之前和之后”“如果/那么”“造成”“缘于”等)

比较和评价关系(所有诸如“比…好”“比….大”“比…快”“比…漂亮”等关系)

指示关系(该模式与说话者的视角有关,如“我/你”或是“这里/那里”)

空间关系(如“近/远”)

正是这一套指令系统构成了所谓的人类“思维”,这样一套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的关系使我们可以对任何事物产生联想。

人类思维对这些关系的思考是自然而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

应对策略日记,如果你发现自己不能确定采取过什么方式来应对痛苦,那么也许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信息是最好的方法了。

布朗大学的心理学家里克·布朗和他的同事们声称,那些不给自己的忧虑,留有空间的人会很难自控。

认知融合是指没有注意到联系发生与相联系的事物之上的过程,因而产生了让思想来主宰行为规范的倾向,要是说得不那么出现的话,认知融合意味着在对待自己的思维时,将其看成其话语表达的事物。认知融合意味着你把这些陈述当成了真实的现状,最后你开始相信事实上自己就是自己的痛苦。

真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问题。

现在有其他的选择:你可以学着审视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从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这被称为认知解离技巧,是ACT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方法可以让你认清由自己的思维构建的世界和思维本身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两件事之间的区别。当你产生和自己相关的念头时,认知解离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区别:什么时候是人在思维,以及什么时候是你通过自己的想法将语言分类后用在自己身上认知解离会使你心情平静,并不是因为头脑中的战争一定就停止了,而是因为你不再生活在战区了。

认知解离的方法并不能消除或是控制痛苦,但这个方法能让你学会如何以更自由和更灵活的方式活在当下。

重点就是要打破语言的假象,这样你就能在想法产生时注意到思维的进程了(例如,在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而不是仅仅关注这一进程的结果—产生的念头。当你产生某个念头时,思维在构建你的世界。当你产生了某个念头时,你仍然可以看到思维是如何构建你的世界的(你知道这个念头是什么意思),同时你也看到了自己正在构建的过程。这样的意识可以使你拥有小小的回旋余地,就好像你直戴着黄色的太阳镜而却忘了自己戴着眼镜一样。认知解离就像是摘掉眼镜,拿到离脸十几厘米,这么你就会看清楚眼镜是怎么使得眼前的世界变成黄色的,而不是只看到一个黄色的世界而已。

在你掌握了认知解离的方法后,你就能作出可靠的判断:是不是这个方法能帮助你更变通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学习这个方法的最好办法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没有练习,就不可能让这些技巧成为自己行为反应模式的一部分。不要指望只靠被动地学习就能掌握这些方法,要把它们都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个人体验占主导地位。熟未必一定能生巧,但却是不二法门。

根据强调ACT的语言理论从我们的语言能力中至少产生出三个意义的自我概念化的自我,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自我以及观察的自我。

在使你陷入痛苦这方面概念化的自我是最危险的,因为概念化的自我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理由,并且还使自己的经历保持了一致性。爸爸是跟我说。

语境下的自我,超艳的自我,虚无的自我以及观察的自我。

感觉从某一点来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的确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这样的体验好像是没有边界的一样。

长时间静坐只是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出现的感受,这是非常好的练习方式,可以练习接纳认知解离,以及活在当下。

积极心态的目标是灵活多变的。如果你马上就能完全活在当下,不带任何评判,或是不逃避自己的感受(想法,感觉,情绪,身体感知,等等),那么你已经大大拥有了采取必要行动的自由。如果你愿意面对自己的情绪、感觉、想法或是回忆,而不是想要对其加以控制,那么控制的打算就被破坏了,这个打算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也就无法影响到你。

积极心态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积极心态是:

握住你的痛苦,就像手中握住一株娇艳的花朵一样

拥抱你的痛苦,就像拥抱一个哭泣的孩子一样

和你的痛苦并肩坐着,就像坐在患有重病的人身旁一样看着你的痛苦,就好像看一幅不可思议的图画一样

带着你的痛苦前行,就像抱着大哭的婴儿向前走一样尊敬你的痛苦,就像尊敬一位朋友那样,聆听他/她的倾诉

深深地吸入你的痛苦,就像深呼吸时那样

积极心态就是对“你是否愿意接受本来的我?”这个问题说“是”。从比喻上来说,积极心态就像带着这张写满了你痛苦的纸张,把它放进钱夹里,这个姿态本身就表明,“我能将此随身携带,不是因为必须如此,而是因为我自己选择这么做”。

带着纸上的这些情绪,用这样的方法问问自己,纸上的东西是否真的阻碍了你过上有力量的、有活力的生活,或者看看实际上自己是否能够温柔地、满怀爱心地,以及积极地带着这张纸,就像这张纸本来的面目一样,而不去管纸上说什么。

不管抛向我们的问题是多么勉强,对生活的问题回答“是”就是一种飞跃。飞跃进未知的领域,飞跃进无须再消除或是掌控自己的过去的世界,这样才能过上自己希望拥有的生活。这是一个自我接纳的、开放的、内容模糊但目标清晰的世界。这是一个拥有心理弹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放开自己的挣扎,放弃挣扎,开始生活,更少地去关注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而更多地去关注生活的状态。

如果你没有具体的地点,只是朝着某个方向前行的话,答案只能是“永远无法到达”。方向不是什么可以“到达”的地方,不像你“达到”某个目标或是“到达”某个城市那样。

同样的,价值是一些有意识的品质,将无数时刻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一条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价值是时刻所汇聚的意义,但又永远不可能如物体般被拥有,因为价值是未展开的行动的特征,而不是特定的事件。换句话说,价值是动词也是副词,但不是名词或形容词;是你做的某件事或是你做事情的特征,而不是你拥有的什么东西。如果是你做的某事(或是做的某事的特征),那么永远不会结束,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结束过。

本书的最终目标就是确定什么对你重要,并且积极地去选择追寻这样的方向。虽然到目前为止你所拓展的认知解离、正念以及接纳的练习本身非常有用,但如果不致力于把它们都用于过上积极生活的话,那么这些信息都不过是空壳子而已。

你希望怎样去生活?

为了让这个问题成体系,考虑以下10个可能对你来说很重要的面:

1.婚姻/夫妻/亲密关系

2.(父母对子女的)养育

3家庭关系(除了亲密关系和养育关系以外)

4友谊/社会关系

5事业/职业

6教育/培训/个人成长和发展

7.娱乐/休闲

8.精神

9公民职责

0健康/身体舒适

以下是对每一项的简单描述,并且留出空格供你描述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价值观。

如果你的价值是方向点,你可以由此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旅程,那么你的目标就是路线图,可以带领你朝这个方向前进。正如我们在前面几章谈到的那样,目标和价值是不同的因为目标是实际的、可以获得的事物,推动你的人生去往你的价值的方向。目标是指路牌,你可以由此来为人生旅途作上标记,它们非常重要,原因很多。目标为你彰显人生价值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它们也为你衡量自己在有价值的道路上取得的进展提供了标尺。你可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没有目标的话,你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实现价值。

结果是一个过程,只有完成过程,过程才能变成结果。

更准确点说,目标的真正目的是使你能瞄准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你才能时时刻刻过上有价值的生活。

行走着的行走:为了达到目标的行动

你可以说你想说的一切,但如果你不在行走中实现行走,你的生活就不可能保持活力。我们在本书中讨论到的一切都很重要,但你准备如何去做呢?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去向何方,而又不朝着这个方向去,那么知道与否根本就没有意义。ACT全部指的是行动。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你需要行动。

不管你能做到什么或是梦想,自己能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吧,勇气本身就是天赋、力量和魔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