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人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超人类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21 02:10: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人类的读后感大全

  《超人类》是一本由[美] 西奥多·斯特金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人类》读后感(一):站在道德彼岸

  科幻小说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小说类型,它具有影响并改造世界的一种魔力。西奥多·斯特金尤其拥有这种能力,他会让你警惕一些被日常观念掩盖下的正在那颤动的东西。 我们的世界总是存在一种规则,就是要驯服所有人,或者说把所有人都置入一种空间里。我们的主人公是一群超人,但也是一群社会的边缘人。他们不仅仅是社会层面的也是观念层面的。他们似乎并不懂如何为人。当我拿起书开始阅读到结尾的时候,我一直阅读以来的一个看点就是想看看他们到底最后会怎么样。 科幻小说一直以来有一个功能就是应该是作为现实的参考坐标,我们应该试图通过科幻小说来看待今天的问题。超人,超越人类常识存在的人,他们对于我们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呢? 不是说科幻小说默认了超人类的存在,我们就可以不必去思考它们存在本身是否有问题了。因为大凡是第一流的作家,他们总是有一种反叛意识的,倒不是说离经叛道,而是他们的思考点是反常规的。 这样的人它们存在了,而且他们是作为一种仿佛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人类本身而存在的。因为从一开始,西奥多·斯特金就有这么一层意思在,要不断地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建设感。你要是代入,你就会发现,他要写得人其实就是我们。 “你想成为一种需要。你想成为一一种必要。我也是。 “杰妮说你需要道德。你知道什么是道德吗?道德是对一套准则的服从。人们制定这套准则,使你能在他们中间生存。你不需要道德。没有哪套道德标准适用于你。你找不到为你这类物种制定的道德,因为你这类物种只有你一个。你不是一个普通人,因此普通人的道德对你没用,就如同蚁冢内的道德对我没用一样。 “所以,没人需要你,你成了魔鬼。 “我是魔鬼时,也没人需要我。 “但是,监瑞,还有另外一套准则可以适用于你。这套准则需要你去信仰,不需要你去服从。他叫人格。”

对话

  道德还是其他观念,其实都有一定的限制性,不管是因为空间还是时间,也许我们最终都无法成为要成为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那样的人而去努力成为。 麻耶熊猫祝愿大家独立自主,人格健全。

猪版《超人类》

  《超人类》读后感(二):过度解读的私人笔记

  

整本小说的结构,是从第一个融合者成员的人生开始,直到找到最后一个融合成员结束的。私以为,超人类融合的过程,就是奇幻化之后的,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过程。

几个融合者分析

NO.1融合者:傻子(龙)

技能 -- 操控别人的心智

象征成长阶段 -- 矇昧期

与伊芙琳相遇,第一次得到爱的启蒙。

NO.2融合者:杰妮

技能 — 心灵感应+远程移动物体

象征成长阶段 — 理解力+掌控力

NO.3融合者:布妮&贝妮

技能 — 心灵感应+瞬间移位

象征成长阶段 — 理解力+自主性

NO.4融合者:宝宝

技能 — 通晓万事万物的知识

象征成长阶段 — 掌握知识

NO.5融合者:盖瑞

技能 — 操控意识,读取意识,清除意识,催眠

象征成长阶段 — 掌握了力量,却被恨意操控的时期

NO.6融合者:希普

技能 — 冷静独立的思考能力

象征成长阶段 — 心智成熟之后

在杰妮的爱中得到救赎,开始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从恶魔蜕变成为爱本身。

关于道德与人格的思考。

道德:“道德是对一套准则的服从。人类制定了这套准则,使你能在他们中间生存。”

人格:“人格也会给你一套生存准则。但是,这种生存,比你自己的生存,比我们人类的生存,比你们完形人的生存更伟大。这种生存,是对你的源头和后裔的一种尊敬。这种生存,是进化的产物。进化创造了你,而当时间到来时,你会创造出更伟大的进化。”

  《超人类》读后感(三):超人类

  

作者是美国科幻、幻想小说大师。1939年起涉足科幻领域,恐怖怪物小说《It!》写了一种靠人类骨骼生存的植物,影响了漫威的《类人体》和DC的《沼泽怪物》。1953年以这本《超人类》赢得了国际幻想文学奖,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他最杰出最伟大的科幻小说 。之后又以《慢雕刻》夺得1970年的雨果奖和1972年的星云奖。斯特金还是第一个被吉恩•罗登贝瑞找来为《星际迷航》电视剧写剧本的的小说家。他负责创作了最好最受欢迎的两季。1986年他被授予幻想文学终身成就奖。他的《the man who lost the sea》《Bright Segment》在03、05年都打入过日本两大推理榜单前十位。在50-60年代,他也多次投稿奎因兄弟创办的推理杂志,写了不少悬疑性很强的科幻推理作品。 作者1985年去世后,由詹姆斯·冈恩和西奥多·斯特金的遗族设立了 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 ,旨在纪念这位短篇科幻小说巨匠的辉煌成就。

西奥多•斯特金可能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或者拥有巨大名气的作家,但西奥多•斯特金却是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并不高产,只创作了11部小说(6部原创小说、3部剧本和2部笔名作品)和2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奇怪的是,国内除了《超人类》曾经在很多年前的杂志上连载过外,其他很少有作品出版。这次四川科学出版社终于再版了这本杰作和另外一本长篇《你的血》。他的作品即使在美国也很少被改编成美剧和电影。

本作讲述了几个具有超能力、被社会排挤、自身也有很多缺陷的问题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主体:完形的融合体的过程。第一部是以能控制别人意识的傻子(龙)、有心灵感应的杰尼、能瞬移的布妮贝妮、掌握一切知识的宝宝等人的登场,描写了他们小时候以及各自的经历。并在心灵感应下逐渐走到一起。第二部以能控制意识的盖瑞为第一视角,讲述他观察心理医师斯特恩对“我”的治疗来找回记忆。通过这种方式讲述在龙死后,他带着孩子们投奔艾丽西亚,并对她逐渐由爱转恨、最后杀了她的过程。第三部分则比较乱,以打乱顺序的倒叙加插叙方式,讲了希普发现了反重力器,盖瑞为首的融合体陷害他并最终导致他入狱。在杰妮的串联下最终希普以“道德”人格加入了融合体,形成了最后的完美超人类。

本作中,作者采用了科幻小说里非常少见的集体智慧的创意和设定。在我们过去看的各种科幻、动漫里,几乎90%以上都是个体进化成超人类。像本作那样以蚂蚁、蜜蜂这类集体智慧形成的融合体超人很少很少。即使本作诞生后流传极广,也得到了极高的好评,但这类设定并没有发展推广下去。使得本作成为了科幻小说中一个十分另类的作品。 或许我们的世界里,集体智慧更多代表了乌托邦的世界观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都不太愿意像本作里那样,进化出集体智慧。而作者斯特金在结尾则用道德这样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品格去消除了强权与力量的负面影响。但现实中,可能更多的人还是害怕这样的世界和社会构架。

不管现实如何,科幻代表了各种可以想象得空间和维度,尽管本作的模式没有更深一步发展下去,但作为科幻史上的经典杰作,还是值得一看的。

  《超人类》读后感(四):智慧的临界

  在生物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有些物种生物个体在组成群体后,整个群体的行为变得和个体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有了某种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的智力相加,而是突破了个体智力的天花板,达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这种智慧水平是单个个体再怎么进化也无法接近的。 这种现象在低等生物中更加常见,比如我们常见的蜂群蚁群,都是群体有了某种初级的智能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任何单个个体都无法完成的。 比如今年年初的蝗灾,有新闻说这种蝗虫在组成群体的数量超过一定规模时,会变得和以前的行为模式完全不一样,产生了某种低等的智慧,甚至连外表颜色都会发生变化。 在更低等一些的生物中,比如细菌或病毒也会有这种现象。即使在非生物中也有这种效应,个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突变。比如原子弹爆炸所依赖的核反应就要求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必须大于一个临界值才能产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哲理的现象,即规模的增大会导致质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量变导致质变。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何尝不如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单个个体智慧和力量都是非常弱小的,几乎无法完成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工作,但几十亿人类的智慧重叠起来,人类社会已经完成了很多突破,实现了很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成就。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就是两个词:分工和协作。分工和协作让我们把每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编织出一张巨大的三维立体的网,让整个社会变的牢固,让整个群体由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点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实体。 其实这也符合人们对客观宇宙的认识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认为宇宙的万物都是由粒子和他们之间的力构成的,甚至更极端的说,连粒子本身就是相互作用力的产物,宇宙万物就是由力的关系形成的。 科幻小说很喜欢用这种设定,在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中,外星虫族就是由于一个个没有智慧的虫子单体构成的,摧毁了母巢,也就摧毁了这个群体。 而在斯特金的这本超人类从另外一个角度借鉴了这个理论。在书中几个边缘人单体组成了一个互助的群体。这些人要么智力有缺陷,要么情感有缺陷,要么身体有缺陷,被社会抛弃,被他人嫌弃。但就是这这样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却呈现出了超人类的智慧。通过他们有序的分工与协作,他们可以实现普通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 但斯特金的书更多的是从人文的角度,更多的是为了通过科幻刻画人性。组成这个超人类群体中的人都是比较古怪的,都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但是他们在一个善良的“傻子”的带领下,选择了原谅社会,热爱生活。而后来随着傻子的意外身亡,群体的核心换成了另外一个天才少年,这是这个群体的人性的光芒逐渐暗淡下来。因为人性仅是对同智力水平的人类而言,对于这种超智慧的群体,人性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作者在书中特别是后半段,写了很多人性思辨的内容,很多哲学的讨论,讨论这样一种超智慧应该怎样与人类社会共存,应该对人类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最后作者还是留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让这个群体在不停的自省与审问中发现自我的价值,逐渐回归人性的轨道。 另外这本书还要放到历史背景中看,书的写作年代是1953年,那时二战时甚嚣尘上的人种论已无法东山再起,但全世界仍然生活在这种理论的阴影中,关于基因血统的各种争论也仍然存在。似乎有些人生下来就比另外的人更加高贵,有些人因为出生时的智力或者其它身体问题被认为是无用的。在美国,黑人还没有平权。。斯特金写了这本书来讽刺这种现象,一个个问题少年组成了一个超人类的智慧体,其中也有黑人。这正是说明没有人生下来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歧视任何有生理缺陷的人。 但我在阅读时可以隐约感到,作者似乎并没有真正的写完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相比它的内核显得单薄了很多。作者仅仅给了我们一个惊鸿一瞥的石破天惊的想法,但没有把这个创意完全发掘下去,不得不说是科幻史上的一个遗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