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读后感100字
《妖猫传》是一本由[日] 梦枕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4.00元,页数:2017-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妖猫传》读后感(一):看完电影才来看书
以前看过一些关于杨贵妃的文章和书,我更相信杨贵妃去了日本这事,也希望她真的去了日本...而不是孤单地死去。
书虽然没有电影那么浓缩剧情,但剧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值得一看。
既然评论要求不少于140字,就多废话几句。个人非佛教徒,一些关于佛教的观点,写得也确实有理,喜欢这方面的看了不亏。
《妖猫传》读后感(二):长安一梦
翻拍的电影算是把这本书毁了个彻底。陈凯歌做美学指导,导演和编剧另寻其人,对书迷来说该是个很不错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的缘故,这本书评分也很低。但我觉得是部好作品,是你蜗牛时间用完之后花钱买时间也要接着看的那种。整本书日本翻译强+古文腔结合之后莫名的很有带入感,毕竟主人翁是旅唐僧人。悬念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不过很明显作者对唐代的长安有着很多幻想,并在书中将它们一一实现。应当算很不错的魔幻小说,历史背景啥的不要过多纠结了
《妖猫传》读后感(三):五笔和尚?五句观后感
1.空海很牛,不服不行。作者很牛,不吹不行。
2.人人都爱杨玉环。
3.历史?那是什么,不存在的。
4.一堆资料拼凑起的大唐、密教、琐罗亚斯德教,内核还是阴阳寮和阴阳师的咒。
5.只有一些比较哲理的对话值得一读,故事本身寡淡无味。
或许是日本文学翻译过来固有的特性,简单的故事莫名其妙要拖得很长,反复冗余。总而言之,有这么点时间还不如去看别的书。一个神话般的空海,一个意淫的大唐,俗套的乱伦戏码,如果这也叫十七年的诚意,那谢谢,还是闭门造车读几本中国历史吧。吓死我了。
《妖猫传》读后感(四):电影大于书籍
看到一个日本人写到贵妃的悲惨一生,被寿王,玄宗,白龙一个个掌控,浑浑噩噩装疯卖傻,得不到心爱之人。心中念念的少年囚于兄弟之情懦弱不堪舍弃而去等等。卧槽,还能再悲惨点吗?其实心里很难过啊,这样一个貌美的女子,盛唐之下的精美玩具让人心疼。相对而言,电影中的贵妃终究得到的幸福多一些,更能让人接受。陈凯歌导演给了妖猫传新的改创,让人惊艳。讲真,我要是先看书,绝对不会去看电影了哈哈。正是因为看了电影有很多感触才去看的书。书中的禅与佛还是给人些感触的,只是有些地方科普的太多,有点啰嗦。现在很多书都带点佛伦,这个佛系流行的很啊,刻意反而矫情了。鄙人之见。
《妖猫传》读后感(五):如梦如幻,盛世大唐。
唐天宝年间,正直玄宗当政。彼时长安城内万国来朝,世界各国英才纷纷涌入。玄宗身边既有李白、阿倍仲麻吕这样的诗仙文豪,也有哥舒翰、安禄山这样威震一方的大将。彼时的大唐光芒万丈,而玄宗则是大唐乃至世界的主宰。
然而,作为整个世界中最重要的部分,岂能少了杨贵妃?
君不见,沉香亭内歌舞升平。诗仙李白挥毫泼墨,成就了千古绝句。伴随着诗歌,杨贵妃亦翩翩起舞,窗外万朵牡丹盛开,宛如仙境。此歌声历经千年,余音犹存。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后人道:
如梦如幻,盛世大唐。
百转千回,只望长安。
《妖猫传》读后感(六):历史也不过一场虚空。
空海在跟惠果讨论佛法的时候那一段,说,『不是我就与佛相近,而苍蝇就与佛法相远,万物与佛的距离都是同等的。』还有对宇宙的理解,宇宙就是大日如来,万物的存在都是在主体与客体共同存在的时候才存在,否则便是虚幻的世界观。我真的很认同这样的世界观,隐约觉得与西方存在主义殊途同归。 一众人等各怀鬼胎种因得果的结局,是老而不死便成妖的映照。 难为梦枕貘写了17年的故事,只为告诉你万物都只是梦幻泡影而已。何必纠结于心中的执念,放不下仇恨、自私、贪婪、嫉妒,最终只有自我毁灭这条路。 最后白居易写出了《长恨歌》,一切都尘埃落定。 小时候只是瞎背,今天却是第一次读《长恨歌》读到眼角湿润,可惜突然冲进来一个病人要针灸。 杨玉环到底幸福吗?我们谁能真正知道呢? 历史也不过是场虚空吧。 《妖猫传: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阅毕。
《妖猫传》读后感(七):有意思
#读书.01.月.2-5#1月6日-15日,看毕《妖猫传》。日本人写的日本人在唐朝的故事。金吾卫刘云樵同学家来了一只会说话的猫,告诉他当今皇上要死了,还睡了他老婆。始皇帝坟坡坡的俑也跳出来兴风作浪了。在本土道士和尚都降不住这妖猫的时候,日本和尚出手,却发现这事儿关系到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晁衡、高力士同学也脱不了关系,还有会法术的黄鹤老道和他的两个徒弟也掺和其中。白居易同学也就是个打酱油的。猫嘛,也是打酱油的[偷笑]其实还是给日本和尚树碑立传,写他如何的了得,如何的有天分。第一本翻译得太差。故事还算有些曲折悬疑引人,不过偏偏有时候整出些高大上的哲理、宗教来,打断故事进程,烦心得很,特别是后面用日本和尚的自传来写和尚如何了得,纯粹自吹自擂。最后总结,所谓法术,就是你自己的眼睛骗了你自己,守住你的心,你才能活好自己。
《妖猫传》读后感(八):啰哩啰嗦,gay里gay气
前后一个星期,抽出十几个小时才看完,关于空海的这个玄幻故事有自己的魔力,吸引我不断看下去,看空海一步一步盗取密教,看大唐盛景像花一样绽放后枯萎…
但是在构造人物的方面梦枕貘真的做的太烂了,所有的人物既没有动机也没有性格,剧情需要出现时出现,不需要出现时就无理由消失。为了衬托空海的天资绝世,把像是惠果大师,橘逸势这样的配角都写成了智障。
不仅如此,情节推动也有很大的问题,出场人物太多,前后不连贯,结局无法收拾只好草草收场。第四部严重拉低了小说的水平。
比起小说来,陈凯歌的电影改编的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虽然多少显得有皮无骨,但毕竟是因为原著小说的核心是空海与密教,而这两个元素在中国都是无法撑起来一部电影的。更何况电影里的杨贵妃被注入了灵魂,不再像原著里单薄的像纸片人,和白龙的纯粹的感情也给了观众一个更容易接受的结局。
《妖猫传》读后感(九):妖猫传读感
最开始看这本书,只是好奇想知道,陈凯歌又是如何糟蹋一部电影的。原因很简单,我曾经被那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深深伤害过,以致发出过以后绝不再看陈凯歌的电影的毒誓。果不其然,电影里那个傻乎乎的空海,侮辱了书中和日本历史中神一般存在的五笔和尚。这里也普及一下,据说日本的平假名就是空海根据梵语的拼写方法结合汉字创造的,在那之前,日本完全使用中国的汉字和语法。
书中的故事是魔幻虚构的,但是历史背景和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却是完全真实的,看得出来,梦枕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1984年开始,作者花了18年才把这本小说写完,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这部书也是本不错的历史教材,对文学不感兴趣的我,也知道了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原来都是中唐同一时代的诗人了。
有些遗憾的是,今天的西安,已经不是那个作者笔中梦幻的世界中心了。。。
《妖猫传》读后感(十):妖猫传读后感
嗯,空海真是一个清醒的人,从始到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并且完成了。 橘逸势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啊 觉得,每一个很牛的主人公身边,总会有一个小可爱像逸势问出我们想要问的问题,然后主角再给我们这些不懂的人解释。 晁衡居然是日本人,觉得很神奇啊,而且历史上居然真的有空海和橘逸势这些留学生,也是半写实了呢。逸势也挺强的,与空海嵯峨天皇合称三笔。 唐朝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那时候强是真的强,那么多的外国人,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个外国人,而且拥有的民族融合,各式各样的服装,李白和晁衡都是好朋友呢,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都没有和外国人说过话。。。 这本书写到后面觉得有些烂尾了,嗯,感觉作者有些圆不回去了,白龙和玉环的关系真的让我虎躯一震,这不是一本日本文学作品吗?为什么会有有情人终成兄妹这样的韩剧套路,还是十几年前大家的套路都是一样的。不过依旧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尤其是空海和逸势讨论的时候尤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