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上下)》读后感100字
《长短经(上下)》是一本由[唐] 赵蕤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短经(上下)》精选点评:
●增长智慧
●其实中国人才是最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的...
●我买的上中下的版本,想不到李白还有一位如此有权谋术的师父~有点意外啊。
●粗略浏览,有收获,有时间值得细细研读,原文精炼上口,激发了一个历史盲对历史的兴趣
●谋学中的大成
●君王換政府,一副德行
●从“大体第一”中受益良多
● 看到后面排兵布阵望气什么的看不下去了,太玄乎,放弃了
●外封装帧干净,内文意译现象较多但重于措辞的逻辑与美,而注释部分谓简之又简。
●可以。
《长短经(上下)》读后感(一):国人智慧
过去看《一分钟经理》,感觉其讲解管理还是有一定见到的。看了《长短经》才发现老祖宗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将《一分钟经理》中的精髓讲透彻了!在《大体第一》中提到的“识大体,弃细务”,“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即是。
通过该书我也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有了新的认识。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信任人。不用事必躬亲!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很多问题老祖宗都曾遇到,并妥善解决了!
《长短经(上下)》读后感(二):反经是信息统计学
横跨三个月,我于今天才断断续续读完全书。实在惭愧。这本书要想找一个没有删减,且翻译看得过去的版本,实在不易。最后我能降低自己要求,开始读了。
说作者为博学之士,真是名副其实。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就是把散落在不同古书中未成体系的说法聚合了起来,装在一篇文章之内。比如形容忠臣和奸臣,根据侧重点不同,竟有十二种之多,方便读者鉴别对照。这样的写法,在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相对于一些言语空泛的书而言,干货甚多,可操作性极强。在最后一卷对军事的叙述中,也是融合兵家之言,兵法首推孙子太公,战例首推韩信魏武,看得出来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比如有名帝王之间的对比,有名臣子之间的对比。
当然,这本书是夹叙夹议,由理论事,由事论理,虽然自称为经,但也受现实之羁绊,偏重实用主义。如果真的要经史合参,还是得读世间公认的经,和世间公认的史,两者品味之后,重读反经,才可领略原意,或者取长补短。不然,见地不正,学问仍旧不上路,易得少为足。
读完反经后,再回过头看一些从前觉得挺好的网文,忽然不入眼了,哎,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真的是太大太大了。我还丝毫不懂易经,如果读懂了,那简直是。。。
《长短经(上下)》读后感(三):别人的经典短评
长短经书评 帝王书,王道教化,霸道威慑,强国胁迫,相济并用,就事论事,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顺势而为,因需而变,顺应人心。百家之言各有长短,立场不同角度各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偏用偏废;政治即人事:识人(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爱好,待人处事)知人(贤人兼济天下,君子自强不息,士人独立思考,庸人人云亦云)、用人(识人善任,分解职务,权职分明,用人所长,人无完人,不求完美,因才施用,宽容大度,礼贤下士,讲礼义,重奖赏)。管理学:管人(趋利避害-威逼利诱,胡萝卜加大棒),理事(做什么不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引导怎么做,量力而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管理者:海纳百川,平等尊重,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德治教化,法治恐吓,教育,法令,奖赏。越亲密,越守礼,世间反目,多由戏起。 道:顺应规律;德:各行其是;仁:爱;义:明辨是非;礼:规范;信:承诺。礼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套低成本高回报规则,懂得约束自己讲礼仪,就叫长大了。越亲密,越谨慎礼貌;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富贵不专属,居安思危;美色事人,色衰爱绝;权利合者,利尽而疏,虽有父子,无爱亦无情,没有什么理所应当,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欲取先予,无私成其私,不图小利,必有远谋;冷静理智,中立客观;抓大放小,把握根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人不同标准;战略战术飞信仰,随机应变;察言观色,揣摩心理;真假善恶难辨,看动机行为;不偏听偏信,先入为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各为其主,职责所在,没有恩怨,轻易变节者无忠义; 1.核心观点在破除教条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随时注意事物往相反方向变动的可能。主旨集中体现在【反经】与【是非】。2.手段上特别强调识人、察人、用人,与《君主论》强调君主自身的统治技艺有很大不同(想知道导致这两种帝王术差异的原因)。3.注重实用。书中推崇的“圣人”是能构建领导力,提供有效秩序的人,而不是单纯品德高尚的人。4.难得的批判性精神。将诸子学说与正反史料一体陈列,确实有利于读者摆脱某些观念的束缚,达到“制人而非制于人”的效果。但是,本书的主旨决定了其长于批判而短于建构的特点。这意味着,欲真正从本书有所裨益,而不是陷入另一种教条或怀疑主义,读者非是有丰富实操经验之人不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守成之君们能从中获益几多,表示怀疑。5.身边确实有一些挺厉害的管理者在看。
《长短经(上下)》读后感(四):别人的经典短评
长短经书评 帝王书,王道教化,霸道威慑,强国胁迫,相济并用,就事论事,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顺势而为,因需而变,顺应人心。百家之言各有长短,立场不同角度各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偏用偏废;政治即人事:识人(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爱好,待人处事)知人(贤人兼济天下,君子自强不息,士人独立思考,庸人人云亦云)、用人(识人善任,分解职务,权职分明,用人所长,人无完人,不求完美,因才施用,宽容大度,礼贤下士,讲礼义,重奖赏)。管理学:管人(趋利避害-威逼利诱,胡萝卜加大棒),理事(做什么不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引导怎么做,量力而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管理者:海纳百川,平等尊重,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德治教化,法治恐吓,教育,法令,奖赏。越亲密,越守礼,世间反目,多由戏起。 道:顺应规律;德:各行其是;仁:爱;义:明辨是非;礼:规范;信:承诺。礼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套低成本高回报规则,懂得约束自己讲礼仪,就叫长大了。越亲密,越谨慎礼貌;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富贵不专属,居安思危;美色事人,色衰爱绝;权利合者,利尽而疏,虽有父子,无爱亦无情,没有什么理所应当,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欲取先予,无私成其私,不图小利,必有远谋;冷静理智,中立客观;抓大放小,把握根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人不同标准;战略战术飞信仰,随机应变;察言观色,揣摩心理;真假善恶难辨,看动机行为;不偏听偏信,先入为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各为其主,职责所在,没有恩怨,轻易变节者无忠义; 1.核心观点在破除教条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随时注意事物往相反方向变动的可能。主旨集中体现在【反经】与【是非】。2.手段上特别强调识人、察人、用人,与《君主论》强调君主自身的统治技艺有很大不同(想知道导致这两种帝王术差异的原因)。3.注重实用。书中推崇的“圣人”是能构建领导力,提供有效秩序的人,而不是单纯品德高尚的人。4.难得的批判性精神。将诸子学说与正反史料一体陈列,确实有利于读者摆脱某些观念的束缚,达到“制人而非制于人”的效果。但是,本书的主旨决定了其长于批判而短于建构的特点。这意味着,欲真正从本书有所裨益,而不是陷入另一种教条或怀疑主义,读者非是有丰富实操经验之人不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守成之君们能从中获益几多,表示怀疑。5.身边确实有一些挺厉害的管理者在看。
《长短经(上下)》读后感(五):中国历代谋略研究
对这个课题,本人只是一个普通学习者。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某企业做营销,通常是月初便要出差到徐州一直到月底回家。徐州的人物风土几乎熟透,空闲之间百无聊赖......偶然间在一个旧书摊得了一本《长短经》,从此爱不释手,于是开始我在此领域的探索之旅…… 中国历代的谋略,依我愚见分几类:一、治国;二、用兵;三、驭人......当然,有人会说还有别的,那就是超越这些所谓的术(大致可以理解为技术层面),如易经、道德经、周子通书一类的说道。古代人讲谋略,不会是现代人这么直白,总是先会讲道德,要正人心,心诚那是人生的最高智慧,你不得不承认…… 回到技术层次,我们先简单讲一下治国。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中国历代未进入现代以前,就是简单一句话:表面用儒家,实际用法家。民国俞诚之先生《中国政略学史》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国家面向未来,政治学应该是一门公共研究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不容窥视的权柄,这应该是个共识了。这里面要推荐的重点书目是法家的:管子、商君书、韩非子……毒性都是很大的,道行不深的,切不可以用,否则伤及自身。韩非、商鞅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国外有马基耶维利的君主论,相比较弱。 谈到用兵层次,大家比较熟悉了,兵家在诸子里自成一体。用兵是谋略使用一个特殊场合,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远。唯一可以用的,是商场如战场一说……所谓的九大兵书看看即可,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孔明兵法......还有将苑、三十六计、曾胡治兵语录等等,国外的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孙子兵法开篇就讲:道天地将法...将将的作用置于法之前,很是难得,但是回到治国的层次,这个将要倒霉了! 最后的主题是,识人、说人、用人的驭人术了,那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化于无形的东西啊!开个书单吧! 素书 阴符经 鬼谷子14篇 长短经(反经,是对唐以前的一个归纳) 人物志 观人学 权谋残篇张居正 忍经、挺经、冰鉴(曾氏三经) 厚黑学…… 说明一点,这些都是有毒性的,读前行前一定要先正其心,否则害人害己!再者,感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这些东西,洋人玩心眼哪是我们的对手啊!最后要认识到这些东西只是相当于冷兵器,进入现代网络时代,有了科学如:线性规划、博弈论、决策论、系统论、大数据分析、AI……那是现代装备,它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了。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强项在统觉而不是细究,总结历代家传,提炼揣摩,纵横捭阖,臻于化境,在那些科学技术手段所不能及的地方,必有用武之地……哈哈,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