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顿的苹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牛顿的苹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22 01:28: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顿的苹果的读后感大全

  《牛顿的苹果》是一本由[美]罗纳德·纳伯斯(Ronald Numbers) / [希]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顿的苹果》精选点评:

  ●把教科书和科普读物里的经典科学家故事吐槽了个遍。。。有些吐槽略为吹毛求疵、甚至有极端归谬之嫌。但有些很有道理,比如自然科学和自然神学、科学家和神学家、炼金术士原本不分家;比如科学与其说有固定唯一的方法,不如说是个共享一套话语体系的共同体罢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没那么清晰

  ●感觉有点对不起刀叔,鞠躬。 稍微有点标题党嫌疑,内容不是我想象中的符合书名。虽然作者对科学史细节的严谨和求真相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他还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如何看待科学和科学史的的方法和多角度的视角),不过大多数时候学究气的哲学辩证式的论述,和其实只算在“宏观的真实”中挑“微观”细节的“非真相”而已,远远不够说是对科学历史谬误的纠正和颠覆。总的来说,这本书有可读性,但不够精彩。

  ●要是能写得更有趣就好了。

  ●想起小学语文课本,除了领袖和英雄人物伟大光荣的事迹,就是关于科学家各种各样的惊艳神话,弄得所有的中国小孩一旦被问到长大了想做什么,要是不说“想做科学家”好像都要被奚落一番。这本书的作者和资料都很靠谱,剖析了几十个流行的科学神话故事,科学被扭曲,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政治压力,有意识形态的侵蚀,有编写教材图一时方便,有立场的倾向决定选材,有不加查考的传统谬误,有科学家本人的误导,有迎合受众的戏剧化加工。二十多个作者,正本清源,正是在实践科学的求真求实的精神。

  ●后边断崖式质量下降

  ●很好的教学参考书,出中文版啦。

  ●看不懂

  ●神话23中反映出5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教事业蓬勃发展以及充满竞争活力的部分很有趣……50年代似乎是全球的黄金年代

  ●打破了很多科学上的神话,但也都是一家之言,也许是另一个神话?表示自己更糊涂了,也许真相就是:没有真相!

  ●还不错,前面的比后面的好看些,中间达尔文那部分比较无聊。。4⭐吧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一):神话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如何,和谐?冲突?还是一体?

  该书用辟谣似的讲述方式选取了26个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20世纪的神话故事——一个神话的出现,有社会大环境、工作小环境的原因,历史长线或节点的原因,政治利益……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许多事情要么失控,要么已背离初衷……这些已经扭曲的事实却被各种利用,那些就是你知道的神话。而该书,就是在拨开那些谜团,更多参考各种环境因素、有依据的事实,试图展示相对真实的神话,是不可多得的边科普边思考的作品。神话与科学、宗教的关系如何,和谐?冲突?还是一体?宗教与政治关系那么多微妙,科学要反复论证经常都要推翻重来……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二):科学的神话与真相

  不得不说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一开始就被牛顿深深的吸引了,但是全书并不是讲牛顿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本书讲述了27个科学神话故事,从古希腊到现代科学革命。涉及的人物包括哥伦布、哥白尼、亚里士多德、艾萨克·牛顿、达尔文孟德尔等。

  不得不说早期科学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几乎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在西方的古代名人,例如:亚里士多德对物体的运动的判断竟然影响了几千年,直到伽利略在比萨塔的试验才使得人们对物体的运动有了重新的认识。其实亚里士多德也和正常人一样潜意识的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运动速度快。只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名人效应,很少会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性,即使在伽利略做实验的时候,得到的也是众人的嘲笑。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近代才突飞猛进,主要还是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使得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提及近代的科学不得不提牛顿,作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牛顿的三大定律彻底的颠覆了人们对地球引力的看法,当然本书也提及了牛顿晚年痴迷于炼金术的研究。痴迷于炼金术的不止牛顿一人,近代的化学之父罗伯特·波义耳花费40年时间研究炼金术,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洛克在罗伯特·波义耳去世后收集大量波义耳的炼金术相关文章。尽管从现在的角度来说炼金术属于魔法或者迷信。但是这些践行家认为自己研究的领域完全属于自然主义的领域。亦如当初他们研究自己的成功领域。但是近代史坚定地将它们重新归进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个对现代影响较大的无疑就是达尔文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类进化论的认知。《理性乐观派》的作者马特·里德利在书中提及:人类的一路进化,进化到某个阶段后,人类的智慧就成了集体性的,积累性的,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在其他动物身上。达尔文的进化论更能说明这一点,在人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那些适应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基因上胜出的。这也是人类和大猩猩对比,更能看出为什么最后胜出的是人类而不是大猩猩。

  本书的作者之一是罗纳德·纳伯斯美国科学史学家,是《剑桥科学史》的作者之一他研究的领域包括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撰写以及编辑了30多部科学方面的书。另一位作者是科斯塔·卡波拉契,致力于科学史的教育与推广,现在研究基因工程,著作多部基因相关书籍。总之这是一本关于科学神话与传说的书,那些历史上伟大科学人物的历史事件以及趣闻,你都可以从本书略知一二。是一本非常棒的书。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三):一只苹果引发的思考

  我不爱吃苹果,先生却爱买苹果。这不,他又买回一箱苹果,个大皮红,看得我牙直泛酸。我忍不住抱怨道:“你是巫婆吗?给白雪公主送苹果,你安的什么心”?

  先生拿出一只大苹果,慢悠悠的说:“我是给牛顿送苹果来了”。我冷哼了一声,这么大的苹果,要是砸在牛顿的头上,还不得头破血流?

  咔嚓,先生对着大苹果,狠狠的咬了一口:“给,这是乔布斯的苹果”!看到这缺了一口的苹果,我的心被诱惑了,接过苹果,慢慢啃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举起苹果核叹了口气:“你这该死的蛇,我要被赶出伊甸园了”。

  这回先生哈哈大笑道:“每天一苹果,远离疾病和医生”。

  苹果已经吃完了,关于苹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才遇见了白马王子;牛顿被树上的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亚当和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吃下了苹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乔布斯缺了一口的苹果,则引来了全球果粉的追捧。我知道,还有很多有关苹果的故事正在上演。而我不爱吃苹果,背后也有着不可说的秘密。

  如果你足够敏感,你会发现,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故事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你身上的是事故,只是角度不同。而对故事的不同解读,则是不同人生的展示。

  《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写得就是关于科学的误解。

  我们的有些麻烦不在于无知,而在于知道了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

  我们熟悉的一些“课本常识”,中世纪的黑暗,又如哥伦布证明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把人类赶出宇宙中心、伽利略为哥白尼身陷囹圄、达尔文颠覆自然神学……都是后人的误会或歪曲。伏尔泰说认识中世纪就是为了蔑视它,而我们大约是因为不认识它而无视它的存在,当然更不知道中世纪的科学和宗教。

  走进中世纪,我们会看到它流行的“自由七艺”——语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七艺”中博学的部分被引向科学,其神圣性则被引向宗教,宗教与科学一直“共生”着,众多学科处于萌芽状态,与宗教的勾连剪不断理还乱。

  物理学家戴维斯也说,物理学的时尚变了,变得像宗教,“拿信仰做基础”。但信仰不等于宗教,更多时候它只是像爱因斯坦说的“宇宙宗教感情”。很多论战都发生在不同信仰者之间,而不是宗教与科学之间。

  从宗教影子里跑出来,会看到更多的神话,如牛顿的苹果,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达尔文与华莱士的进化论……它们最终都可归到信仰。更有代表性的例子可能是狭义相对论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神话——那实验与相对论的创立没多大关系,很多课本却爱从它说起引出相对论。

  但爱因斯坦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的协变性切入的,相对论可以基于两个假定逻辑推演出来,那么任何实验都将是它预言的结果而不是它生成的基础。

  一个人选什么路线,不是问题决定的,而是他的“宇宙宗教”信仰决定的。没有这种信仰和感情,科学真的会“迷失”。

  《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的两位编者,五年内邀请了26位来自生物学史、医学史、地质学史、科学与宗教关系史等科学史和科学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就自己所擅长的专题各写一篇文章,挑战流传至今的“科学神话”、“教育迷思”,帮助我们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不再以讹传讹,成为最容易被骗的人。

  话说从古希腊、中世纪,直至21世纪,我曾经信以为真的科学故事,有多少是真的?

  故事比真理传播的更快,人们想要听到的,不过是他们想听的那些话。所以,你确信还要想知道那些没有故事好听的真相吗?但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面之辞。

  书,就在这儿,随便你看或不看;真理,也就在宇宙,随便你信或不信!

  《牛顿的苹果》读后感(四):摘要

  

#科学通史读书会第二十二次摘要

分享者,Professor 黎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

【美】 罗纳德·纳伯斯 Ronald Numbers

【希】 科斯塔·卡拉波契 Kostas Kampourakis

一、关于本书

1.1 破题

Newton's Apple

And Other Myths About Science

牛顿的苹果|关于科学的神话(中文译本标题距离原文较远)

Myths:谬见、讹传

1.2 版本

英文版,哈佛大学出版社,2015.11

中文版,中信出版社,2017

1.3 姊妹篇

《伽利略进监狱:关于科学与宗教的神话》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

1.4 本书概况

27个科学神话传说;四大部分: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科学、十九世纪、二十 世纪、科学通论。

生命科学与医学(进化论)12个,物理与天文学5个,地球科学2个,化学2个,科学通论3个,科学与宗教2个。

1.5 排版

注意原文表述的内容,例如章节前的引文排版。

1.6 翻译

案例1 原文:The American disciples of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Herbert Spencer (1820 - 1903)- not the Darwinians- led the cffort to apply cvolution to human socictics. 中文版: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美国信徒一他不是达尔文主义者 在进化论的社会应 用方面处于领袖地位。 实际意思: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的美国信徒们,而非达尔文主义者,努力将进化论应用到人类社会中。 案例2 原文:Because his books sold impressivel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easy to overestimate his influence. 中文版:他的著作在美国极为畅销,所以不必费力就能估算出他的影响力。 实际意思:由于他的著作在美国极为畅销,因此他的影响力很容易被高估。

1.7 总结

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专业科学史著作;

尽管翻译可圈可点,但是原文写得非常精彩,论证酣畅淋漓;

尽管部头不大,但是涉及的时间范围非常广(从古希腊到当代)

涉及的专业学科领域也比较多(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

知识的外沿也非常广阔(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

二、关于作者

编者

1.Ronald Leslie Numbers(1942~)

1942年生于美国,第四代科学史家。 2008年荣获“乔治萨顿奖章”,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希尔代尔科学与医学史讲席教授,荣休。 曾任《Isis》主编与编辑十余年。 《剑桥科学史》联合总主编(与林德伯格)。 自称为不可知论者,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神创论。

2.科斯塔·卡拉波契 Kostas Kampourakis

日内瓦大学生物学部/高校教师培训研究所(IUFE)工作。 《理解生命》系列丛书主编。 现任IHPST旗下期刊《科学与教育》主编。 在日内瓦大学开设本科生课程《生物学与社会》。 其它编辑或撰写的图书还包括《理解进化》、《科学:哲学、历史与教育》、《生物教育研究的贡献》等。

三、内容脉络

导言

谁在乎呢? (Who cares?)

谁会在乎科学史?谁又会在乎真实的科学史究竟是怎样的?

公众通过学校、博物馆或大众媒体接触并了解到科学,然而这些信息常常被简化为科学家是如何做出发现的,例如,我们常常会在报纸上读到,某高校或研究所做出了开创性的发现,这揭开了或即将揭开某一自然现象的奥秘。报道的重点常常集中于科学家有多聪明,他或她献身这一领域有多少年,以及这项成就有多重要。

传统上的科学故事往往掩盖了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其它因素,例如团队的贡献,以及运气等,给人造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

学生、教师以及普通读者都不仅仅需要了解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什么是所谓的‘科学法则”:科学是如何进行的,科学家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创造怎样的知识。拥有全面科学素养的公众将可以对科学给出更加可信的认知,也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能力及其局限,并由此来对重大事项做出有见地的认识,例如气候变化、基因测序,以及生物进化等。

这本书主要揭穿了三类有关科学的传言:近代科学的前身、科学是如何进行的,以及科学家相关的传说。

四、牛顿的苹果

神话6:苹果落地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将上帝从宇宙中抹去 That the Apple Fell and Newton Invented the Law of Gravity, Thus Removing God from the Cosmos.

对宗教来说,还有一个挑战,来自牛顿。牛顿的运动理论和重力理论表明,若没有上帝的存在,该怎样解释自然现象。

——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论上帝、基督教和伊斯兰教》(On God, Christianityand lslam) (2007)

达尔文和华莱士简简单单地就摧毁了19世纪尚残存的、能证明神的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两个世纪以前,牛顿把上帝从天堂里驱逐了出去。达尔文和华莱士让上帝在地球上同样多余。

——约翰乔.麦克法登(Johnjoe McFadden )《最智慧的幸存者》(Survival of the Wisest) ,《卫报》(Guardian) (2008)

论证

牛顿是学生们心中的科学英雄,牛顿的苹果是最著名的科学史事件之一,人们相信牛顿因此抹去了上帝的存在。牛顿的苹果,与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了浮力、或者瓦特童年时候对烧水壶的着迷一样,让人们相信天才可以在一瞬间想明白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就像音乐家在脑海中谱写一首交响乐一样。

说牛顿将上帝赶出科学领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错误认识,牛顿物理学的最初阐释与现在流行的版本并不一致。

牛顿曾经四次谈起过苹果的事,但是这件事成为科学传说,是直到19世纪以后的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出自牛顿的朋友威廉.斯蒂克利(1687-1765) ,在19世纪受到艾萨克.迪斯雷利的渲染。

无论牛顿从掉落的苹果中悟到什么,20年之后他才出版了万有引力理论。

直到19世纪初期这个故事被公开之后,牛顿才被誉为科学天才。

新编的牛顿故事还有:他的狗“钻石”打翻燃烧的蜡烛,造成灾难烧掉了他第二本巨著,他心不在焉,拿未婚妻的手指去压实烟斗。只有苹果的故事成了一直流传的神话。

现代科学家往往认为,牛顿是至高无上的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扑灭了人们对《圣经》的迷信,代之以客观的真理。可事实上,他笃信宗教,一生致力于解释上帝的两大作品:《圣经》 和自然之书。

牛顿对牛顿主义的解释是,上帝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不断插手宇宙的福祉。虽然牛顿是科学理性在国际上的知名领袖,但他只是一名自然哲学家,这个头衔并不意味着他就是科学家。

平方反比定律强调,自然现象可以定量解释,这是方法上的根本性转变,对现代科学来说至关重要,但这种方式没有抹去上帝的存在。

科学家与史学家用牛顿著作为佐证,写了一本又一本书,说明牛顿非常熟悉神学、先知预言、数字命理学、炼金术,以及很多现在认为和科学无关的学科。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的科学家坚信,是牛顿把上帝赶出了宇宙。

这种盲目的任性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说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科学也难免有它的过去。这种扭曲的历史观认为,科学是为了探索终极实在才华丽登场,所谓终极实在的基础是理性,而不是对不可证存在的无根据的信仰。强化科学知识的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会让人形成科学业者天生优秀的印象。

“没有上帝”的谬见与苹果树神话一样,始终把握着主动局面,虽然已有证据表明它是假的。

一些科学家和神职人员发现,宣称科学与宗教是天然的对手很有利,因为这两个群体虽因此割地而治,但在社会中仍然拥有较高的地位。

五、科学与宗教

神话24:宗教通常会阻碍科学进步 That Religin Has Tyocaly Impede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1.宗教和科学是朋友吗? 科学与信仰从根本上不相容,与非理性和理性不相容是一个原因。它们是不同形式的调查,只有唯一一样东西科学,能找到真正的真相...在我们套上宗教教条的枷锁以前,任何进展不仅是科学进展都更容易。 ——杰瑞-A. 柯因,《科学和宗教不是朋友》(Science and Religion Aren't Friends) (2010)

2.以伽利略来说,无可辩驳的是,1633年他因同意并教授哥白尼的观点(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3.不过在当时,教会是天文研究的主要资助人。因为科学界权威对存在竞争的宇宙体系间的相对优点意见不一。因此,伽利略同时受到教会内部的支持和科学机构的反对。他既没有被拷打也没有被监禁。

4.作为中世纪晚期展开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中世纪的大学由天主教会成立并得到教会的支持。17世纪的重要人物——如开普勒、波义耳、牛顿、约翰.雷伊——显然受到了宗教考虑的鼓励。

5.自然法则的理念是展开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但最初是一个神学概念。可以说,实验方法多也归功于人类本质的这一神学概念,它强调我们的认知和感觉能力并不可靠。

6.新教推行为自然“去神圣化”,给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7.宗教对建立科学正当性非常重要(科学知识的传播合法性),因为科学被视作一种救赎手段,是神职人员活动的一种形式,17-19世纪的英国科学就是这样的特点。(耶稣会士? 是否有天主教宗教改革时间前后之分?不懂求教! )

8.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吗?在英语国家,19世纪以前没人谈论科学与宗教。所以,科学与宗教不断发展的历史关系就需要将现代分类硬是加到历史人物身上,不过这种区分于他们而言从根本上毫无意义。(还是要站在历史 与境中,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近似地考察可能就类似于科学中提出的简化模型,当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参量的时候,结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案例:黑洞史(模型)

宗教会阻碍科学进步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约翰.威廉.德雷柏(1811- 1882) 的《宗教与科学之争的历史》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1832-1918)的《基督教世界里的科学与神学的斗争史》(1896) 。

科顿.马瑟(1663 1728) ,这位有影响力的清教徒牧师和皇家学会的会员辩道,欧洲在天主教的中世纪时期已陷入黑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

启蒙哲学家伏尔泰(1694 -1778) 指出,牛顿如果生在一个天主教国家而不是新教的英国,就不会成为一位科学名人,他很可能不明就里地被襄在忏悔者的长袍里,烧死在宗教裁判大会上了。

19世纪,奥古斯特·孔德(1798- -1857) 简化但吸引人地提出,历史流经三个连续的阶段:神学阶段、玄学阶段、科学阶段,宗教代表着人类发展的落后阶段,注定会被科学发展超越。

实际上宗教的邪恶性也是被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所利用了。(很多思想运动都是洗脑式的革命,并不会过于关注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

几点胡思乱想:

每一个故事都需要一个反派,宗教恰好成为了科学故事中永恒的反派?

科学与宗教都需要树立某种权威,而科学权威的树立必然对原有宗教至高无上的权威产生威胁,因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接受,是科学挑战了宗教的权威?

六、科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神话25:科学事业大多是孤独的 That Science Has Been Largely a Soltary Enterprise 在科学史以及影视作品中,科学家的形象都是孤独的。 为何这样的形象会一直存在呢?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角度来考虑,人们认为这样的人设才是合情合理的。

科学自身的制度具有一定责任:科学的奖赏制度颂扬的是个人,科学家通过同名的定律、常数、天体,获得了不朽的名誉比如牛顿定律、 孟德尔定律、普朗克常数、希格斯玻色子,这些将科学发现归结为个人成就;诺贝尔奖颁给个人,而不是集体;科学教科书把发现和发明归功于个人.....

例如:元素钇的发现史。教科书中提到钇的发现者是一位籍籍无名的芬兰化学家乔安加多林。加多林从未声称自已在1794年发现了一种新的“土”他只说在芬兰伊特比采石场发现的黑石子中有自己无法确定的成分。随后几十年间,其他化学家研究了他的发现,并将这种新的“土”命名为钇。于是加多林成了钇的发现史中最重要的人物,哪怕其他研究者在揭示钇属性的过程中贡献良多。化学教材在19世纪把“土”重归类为“元素”,于是每个元素就需要有一个起源故事,这种简化最终将加多林定为钇的唯一发现人。(黑洞的发现史以及诸多的诺贝尔奖也如是? )

从建构论的角度来分析,牛顿究竟有多孤独?

他当然从未远离剑桥、伦敦、林肯郡,甚至从没去过海滩。然而,他仍然接通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网络。他接触到潮汐水位、钟摆长度、彗星位置等数据,并以此作为实证支撑万有引力理论。这些信息通过贸易公司、耶稣会传教士、天文学家和文学界学者们的通信到达英国,自然哲学家、天文学家、水手、船坞工人和商人将汇集起来的数据通过船只送到牛顿那里,或者由牛顿派使者前往远方的港口和场所采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这种消息中继站绝非简单的交换信息,还需要事先对数据及其制造者进行评估和可靠性分析一牛顿在调和不一致的数据时会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因此,离开英国的商业革命及其所属的全球贸易网络,牛顿的自然哲学就不可能存在。

同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的证据也源自大英帝国的网络。不论牛顿或是达尔文,孤独天才的故事不过是忽略了天才们重要生活背景的文化建设而已。(莱姆街的博物学信息中转站也是如此)(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汇聚)

历史还常常将女性、有色人种和技术员的付出化为乌有,结果就是,科学常常成为白人男性的追求。长久以来独自或几乎独自工作的女科学家、女助理、女性电脑操作员、女技术员,因男性同业者而失色。

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发现DNA结构的过程中,我们不清楚他是否需要经过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的明确许可才使用了她的X射线衍射像,但无论如何,富兰克林对发现DNA结构的贡献都至关重要,但她受到的褒奖远不如沃森和克里克多。

又如,塞西莉亚加波施金于1925年发现,氢是整个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但直到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台台长亨利罗素宣布这一结果,并在脚注中引用加波施金的发现之前,男性天文学家们始终持怀疑态度。

科学在21世纪不是独自一人的、寂静的研究,国际合作以及数百人合作一篇论文的现象并不罕见,现代科学是一项协同性和社会性的活动。

总结与思考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同步吗?

科学与宗教是否具有某种共通性?

如何在历时性的基础上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过程中也会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传播是否需要这样的神话存在,因为人们更喜欢英雄的故事?

我们所理解的科学史具有的某些特征,例如库恩的范式转换,是否只是因为掌握的史实不够丰富?

科学史如果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构建起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研究科学史有什么用? )

全书最后一句话:“They (the Scientists) do not need the myth; it's for the rest of us, wh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es to the ranks of registered voters."

宇宙观;英雄史观;

宗教与神秘差异很大(国内对基督教的陌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