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锦集

2021-03-23 01:1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是一本由[美]多利·克拉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精选点评:

  ●只看大标题就可以了。总结一句话: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来打磨,明确优劣势,然后结合客群来运营个人品牌。

  ●可以看看

  ●选取的关键词都非常有意思 洞察,探索,浸入,连接 锁定,凸显,讲故事,颠覆,引爆 坚持到底 可是通篇看下来 没有一个关键词能讲得足够透彻 更不用说将它们串联起来说了 可惜了这些好词

  ●有实操性的清晰10步,辅以大量案例。值得一读!

  ●所有脑子执行的内容都无法落地,也没有价值。说的第一步就很难执行,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不建议买来读,因为读了你也执行不了!

  ●不管应该是十步还是六步,你要知道如果你打算做自由职业者,这一定是行之有效的路程。如果你打算升职加薪或者转岗,也同样是一份称心如意的攻略。这本书带给你的是方法,更是开启个人职场的另一条路径。

  ●感觉有些水

  ●对于致力于打造个人品牌、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人还是有帮助的,没有非常具像或是立竿见影的方法,但是10步走的方法论还是可以帮助很多人剖析自己,寻到适合自己的品牌打造方案。

  ●稍微浅显了些,适合毕业生初入职场对自己一点方向上指引吧。

  ●不太有共鸣,实际可操作性与国内有差距。 但10步的框架可以借鉴。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一):地产营销法做个人品牌管理

  【剽悍行动营】第9天清单阅读

  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品牌。在过去十几年,一直为地产项目、开发公司做品牌营销,蓦然发现,原来也可以从商品的角度,对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品牌管理。

  01 个体研究。

  审视自己,包括家庭出身、学历、长相、特长等,个人硬性条件是品牌发展的DNA,在自我审视中明确发展方向。

  02 市场研判。

  观察目标领域的发展行情,是红海还是蓝海?小至企业,大至全国,研究市场前景、行业利润、职业发展、地方及国家多方政策等。

  03 竞品对比。

  竞品即人,是目标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些行业领袖是谁,他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个人标签是什么,外界如何评价?

  04 SWOT分析。

  在市场和竞品分析后,对自我再深入研究。S优势,W劣势,O市场机会点,T市场威胁。

  05 个人定位。

  为自己附加多个价值定语。如:首席,权威,演说大师,三代传人等。

  06 形象SLOGAN。

  用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如:豆腐西施,灌篮高手等。

  07 品牌故事。

  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行业,为自己精心打磨一个成长故事。一般以逆袭励志型居多,也可以利用名人背书效应。

  08 差异化营销。

  在大行业领域中极致细分,找到营销突破点。就像是要从某个密室逃脱,先要找到一面窗,然后找到最薄弱的那个点,用心砸下去。

  09 热点引爆。

  利用或创造一个营销事件,打开知名度。引爆需要能量的潜伏和积累,比如坚持写作,突然10万+爆款出世;偶尔一次分享,引来行业大咖注目等。

  10 口碑传播。

  用心经营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做人做事有口皆碑,个人品牌影响力自然越发巩固。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二):10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重塑你的个人印象

  前几天我们把这本书的前期准备和个人升级过程都讲解的差不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重塑你自己,然后引爆你的个人影响力。

  讲故事,定制你的好故事

森林里有一颗树倒下,如果周围没有人听见,它是否依旧发出了声音?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确认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才华、技能或者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了。现在是时候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职业转型故事了。人们喜欢听故事,而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精彩故事,能让他人更容易理解你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来自文中)

  让联系显出来:当我们站在人们面前讲述自己的时候,有一个绝对法则,那就是你的所会所能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听你说?我们看名人演讲,在一开头他们可能会说我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的缘分,我与这所学校有着不解的缘分,我与你们是那么似曾相识。而对于销售或者面试求职,你的故事就是要细节表达你的能力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价值。

  发现隐蔽的主题:最终引导我们完成职业转型的常常是一些潜在的技能关联。这些东西对他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你一定要自己花时间把这些关联的地方揭示出来。

  揭示你能带来的价值:这一点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你要让对方明白,你的强项在哪里,为什么能做这个岗位或者这件事情。要让他人对你的转型产生关心理解,并且尊重。

  重塑故事清单——

  1.用不到两句话写出你进行职业转型的原因。

  2.你能带来哪些价值,其他人不具备的。

  3.寻找你职业生涯中的共同主线

  4.练习把你的故事讲出来。

  需要注意的:永远对自己诚实、你要相信你自己、合理使用小道具。

  我重新把上面所描述的梳理一下,在上文中提到的讲故事,并不是传统的交给你构建故事的方式,而是你的故事塑造的核心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因为我们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那么其中肯定有一个转变,你为什么会突然转型,途中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选择你。

  (这就像你本来做文职,突然要做销售,你面试的时候对方肯定会问你为什么,你首先得征服面试官,要不然对方一定觉得你不合适)

  颠覆,重新介绍你自己

很多人都会认为,当自己发生一些小的改变时,他人会敏感的注意到。事实上,人们只会看到你的行动,你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而你自己内心拥有的奇妙洞察力、自我意识以及各种有趣的想法,对他人一点影响也没有。 ——高管教练 阿丽莎·科恩

  你已经塑造了令人信服的职业转型故事,现在是时候重新介绍自己了。你的朋友和同事或许都在忙自己的事,很容易忽视你在重塑个人品牌商付出的努力,所以你要让他们知道。

  带着“光环”一起走:也就是应用了一个光环原理,人们如果认为你在一个领域表现很出色,那么你在其他领域应该也会做的很好。人们倾向于认为,优秀的人,具有一套适用于普通领域的卓越才能。(所以充分利用你从过去职业中获得的成就经验和自信)

  发出正确的信号:仔细检查关于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在更新个人宣传资料时,不要忘记检查关于你的所有内容。

  改变你的举止:要调整你的行为举止,使其反应出你新职业身份。

  让你的助手替你说:人们不喜欢自我推销,但讽刺的是,如果你借他人之口推销自己,人们就不会把王婆卖瓜的帽子扣到你的头上。

  把握关键时刻,到最重要的地方:找到那些公司内部或者最显而易见的地方,让你的领导和KOL迅速注意到你。并且要抓住每一次机会,言行一致,彻底击溃怀疑你价值的人。

  :今天文章的文章虽然照前几天短,但是后半部分截取的都是文中最精髓的细节部分,希望大家都可以从中找到助于自己最好的方法,另外明天的引爆,也是本书中的高潮,大家不要错过哦。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三):其实无关乎重塑个人品牌,职场的精进、升迁,都可以看看本书

  关于这本书,稍微有点被书名欺骗了。深潜,我一开始以为是讲深度学习的书籍。但是后来才发现,是塑造个人品牌。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在意个人品牌的问题,其实我是真的没有太在意。要是我一开始就看到个人品牌这几个字,我可能就不买了…… 更何况还是“重塑”……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重塑”“个人品牌”真的不能打动我。但是书读到最后,内容上觉得还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和启发。

  如果你的关注点在于10步重塑个人品牌上,也就是说,想要粗略看一下是哪10步打造个人品牌,那么我建议你直接阅读前言和结语。而如果你比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啥,想要格外精进的话,这本书也有几个章节的内容值得一看。

  1,与工作一起成长。

  这本来是第4步。我为什么喜欢这一章,主要是,大环境上,2017年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单就知识付费来讲,不管是每天听本书,得到做,有书做,新世相做。或者精品课程,得到做,知乎做,喜马拉雅做。等等。前段时间算是大家都在尝试,现在,无数跟风者涌现。而在这样的时代,【终身学习】是越来越重要了。

  很多人老想着充电,这没什么错,可是,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想着辞职,返回校园继续深造。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有一句话我很赞同:

返回校园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最佳时机是?当你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而除非你想学的是顶尖大学最好的专业,否则,我一般不支持你重返校园。

  为什么?!我的个人解释是,因为你是成年人了。不要幻想躲在象牙塔里,从头开始,学一些无用的知识。不如从现在开始,与工作一起成长。承担更多的职责,尝试更多的想法,在工作中实践,不断地给自己一个反馈。而不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按部就班从头学起,等最后毕业之后,你仍然要把学习的知识与社会技能不断适应。

  当然了,不返回校园,但是不代表不学习。你也可以尝试迷你MBA,或者参加专项培训。这些都是更有效地锻炼你技能和想法的方式。

  2,锁定你的导师。

  这对应的是书里的第5步。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是导师,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是很重要的。又或者说,我有幸能够遇到指导我的导师。这周二刚和一个导师吃过晚饭,对于我整个迷茫起到了很大的指点迷津的作用。书里这一章对应了8小步,来帮助你锁定、识别合适自己的导师,并通过学习,反馈等方式建立长期联系。我就不多说了。但是,这一章是我觉得相当重要的。

  导师有什么用?很多人可能这么问。针对我自己呢,至少那顿晚饭的话,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帮助我识别出【自我优势】。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我不是特别能看清自己的优点。这个帮助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二,是站在智者的角度,指出了职场中你需要具备的能力。不是钉钉子钉得有多正,不是稿子写得有多好这种技能的优势,而是帮助你横跨各个领域的【可迁移技能】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可以参考同样是湛庐出版的《远见》这本书。

  3,到最重要的地方去。

  这个对应的是第8步颠覆、亮相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思路其实可以算是一种指导意见,对于职场,或者其他场合,同样有效。其实哲学来讲,就是抓住重点。一个人,要去一家公司最核心的部门。做最核心的事情。怎么衡量核心不核心呢?那就看领导最重视什么。这和学校选择专业最好的学校,而不是一流大学水分很大的专业,道理是一样的。

  4,你要相信你自己

  这个,对应的是书里第7步,讲故事。我觉得,对我个人很有用。尤其是,当你在职场上升职加薪,有了新身份的时候,相比于新官上任三把火,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你自己。书里举例说了,自我怀疑往往跟自己的技能和才华关系不大。职业转型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把过去人们对你的印象,以及你自己对自己过去的印象,和你希望塑造的新形象之间的鸿沟填补起来?答案在于,伪装到成真为止。你可以穿上你的制服,也就是符合这个新形象的着装,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自信,就能让人们强化并确认你的身份。之后,潜移默化地,你终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四):10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彻底引爆你的影响力

  这里是清晨成长录的第二十九篇更新, 也是《深潜》这本书的最终片段。在之前的文中我们把关于个人品牌所有的步骤都进行了梳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拿出你的个人产品的时候了,但你要知道虽然这个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我们可以更轻易的发声,但被别人关注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引爆,证明你的价值

  打造你的作品集:对任何职场人士来说,打造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品集,都是一种推广个人品牌的有力工具。事实上,在竞争激烈的职业市场上,在你兢兢业业的塑造自己新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跟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建立业内声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

  所以,选择你最强势的,或者当前要转换的领域,发出你的声音,先做出来,然后不断的更新迭代,这是一份谈资,也是未来你转型中必不可少的内核。

  寻找适合你的媒介:在向外发声的时候我们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最行之有效的还是线上。记得我刚刚写文章的时候几乎每个平台都有涉猎,然后逐渐的去写去发。但是后来发现,每个不同的平台和自己文章属性是有关联的,如果你做个人成长,那么简书最适合,豆掰知乎也可以。如果做情感故事,你更可以选择今日头条等等。

  只有最合适你的平台媒介才能更大的放大你的价值,你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为你增值,哪些地方已经过了红利期,包括你的作品适合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这些非常之重要!!(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组合发送的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先攻专一的平台,如果你一次发送太多他们的算法会判定你的文章原创性不高,就不会更多的自由推送了)

  建立线上关系:通过内容建设,你能实现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建立和拓展人脉。在博客上与大咖互动,参加其他人的社群或者课程,还有一些线下读书会签售会,这些都是建立你未来人脉的最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你也可以知道谁是是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别让社交媒体接管你的生活:文章频率问题。这一点在《斜杠青年》里面我们有提到,文中的建议书要少要精。不过我的建议是,当你没有影响力的时候,要不断的刷脸,并且要遵守“精要主义”的原则,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的要求要高,还得坚持每日的反思和最有成效的内容。(再配合你的数据监测和日常发送写作时间的安排等,逐渐确定你的内容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打造你的影响力:首先要学会建立你自己的社群,也就是愿意一起玩的伙伴,或者种子用户。接着是发布演讲,再然后是让别人邀请你。无论任何领域都是这样,你先在一个圈子里面学习成长,然后逐渐的扩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并且到一定时候,你得开始承担开始做一些扩大影响力的事情,线下活动就是必备的。

  你要知道,在你所在或者周围的城市有哪些相关的活动,并且参与进去。逐渐的通过你的思考和贡献,成为其中的KOL。

  坚持到底,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重塑个人品牌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完成。就算你有可能一觉醒来就洗心革面变成彻底不同的人,他人也不会轻易相信,除非你花时间采取行动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变化。

  关于最后一点,文中提到了:监控你的品牌、小心倒退、不要害怕评估、始终如一,几个要注意并且坚持的方法,当然我们从这几个关键词中就很好理解,接下来我说一些身边所经历所看到的案例。

  关于做个人品牌,大多的人的表现会不懈,或者会觉得很重要但是并没有走心。我经常跟别人说无论你要做自由职业者还是未来升级加薪,还是怎样,塑造个人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形式,比如你作为一名下属你的品牌就是靠谱,全公司提到靠谱,领导第一个就能想到你,你说这个标签有没有效呢?

  接下来就是坚持,我们大多的人一般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错过(可惜我08年之前没有炒股,当时没有买房子,我已经看得很透了都是因为....)还有一种是没坚持(当时我就开始写公众号了,做微商了,可做了一段时间就没再做了,你看看身边的谁谁谁,哎,如果我当时坚持的话,现在也成大咖了,一年也能收入几十万几百万了)。

  这些都是现状,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记得前几年学习的时候有很多人,我们一起在一个群里面,一起讨论,但逐渐的你身边的同学开始分享,开始于老师进行链接,最后人家就蜕变了。而你,却断断停停,依然毫无变化。

  所以最后我说的这些,并不是什么让你坚持的鸡汤,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身上,最赤裸裸的现实。希望这几天对这本书的拆解对大家的职业生涯有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能看到,并且做到让自己完成人生的蜕变。

  《《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读后感(五):职场转型者的个人品牌塑造方法论

“我们评判自己的依据是感觉自己能做什么,而他人评价我们的依据是我们已经做了什么。”——诗人亨利·朗费罗

  这本书介绍了10个步骤去重塑你的个人品牌:

1. 认清起点—调研现状2. 确定目标—探索潜能和激情所在3. 初探新的职业道路—体验新工作4. 培养技能5. 寻找导师6. 发挥优势7. 定制职业转型故事8. 推介个人品牌9. 证明价值—展示特长、留下深刻印象10. 维持持久性—网络监控、反馈机制

  其中有四个步骤很有借鉴意义:

  一、花一段时间去体验新的职业会有效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机会成本。

  特别是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资历的人,如果贸然辞职去追寻自己理想的职业,难免会因为只看到“别人的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忽视了很多实操层面的问题:眼看着导游周游世界,谁见面对无理游客和突发事件的压力;眼看着自由职业者的潇洒,谁见收入不确定的压力;眼看着律师出庭的气势,谁见深夜翻卷宗的压力?

  所以,在正式转型之前,如果有机会以当学徒、做志愿者的形式去模拟工作体验,哪怕只有1周或半个月,都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做出更加清晰的判断,并且你的这段经历也可以写进简历,作为争取新机会的佐证。

  在我毕业初准备跳槽的时候,就趁着工作相对清闲的时间窗口,参与了几个知名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专栏写作工作,并且在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线下社群,这2件事情恰恰成为我争取到新工作的敲门砖——当时公司想找一个新媒体运营,最好也能做线下活动运营的人。

  二、找到你职业生涯中的导师,将会对你的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特别是对于处于职业迷茫期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找到比自己年长3-5岁(或相关工作经验多3-5年)的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引导,毕竟导师站在比你更高的格局,更深的思考,可以看到很多你觉察不到的问题,他的三言两语都可以点拨现在的你。

  至于寻找导师的方式,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的圈子,更何况还有像在行、知乎、分答这类平台,可以帮助你勾搭上想要认识的前辈。

  但认识只是寻找导师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长久的关系,毕竟对方的时间、精力也有限,在这方面本书有很好的建议:

想想你能为他们做出什么回报。师徒关系不应该只有导师一方付出。除了你的感谢之外,还能为导师提供什么帮助?你能时常评论他们的博客或者转发他的微博,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增加人气吗?如果他们的公司在寻找优质的职位候选人,你能帮他们牵线搭桥吗?你能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行业动态,让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保持信息灵敏度吗?把注意力放在他们需要的东西上面,然后努力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为你的职业生涯转型定制一个让他人理解和欣赏的故事。

  小孩在看电视时,如果遇到自己看不明白的情节,就会换台或者关掉电视,大人其实也一样。当你向HR、意向合伙人、投资者讲述你的转型故事时,如果让人感觉疑惑不解,甚至充满质疑,那么后面的道路就会很难走。虽然大部分人转型的最底层动机可能就是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不管是财富、社会资源还是地位,但你只要让他人明白,自己有一条清晰的的职业路径,特别是当你证明这个选择不只是关乎你个人,而且还能给他人带来价值的时候,更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举个例子来说,没有人会同情杀人凶手,但是如果这个凶手是向杀害自己妻子的人复仇的话,人们至少能对其动机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如果这个杀手是在惩罚恶人,人们还会把他当做超级英雄,比如说蝙蝠侠。

  四,寻找到标志性的机遇,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点燃你的个人品牌。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做一些夸张甚至戏剧的事情来加深他人对我们某项特质的认识,比如说砸冰箱(锤子手机罗永浩)、砸店铺(三只松鼠章燎原)等,作者举例说,在一家身家数十亿的企业里,一间镶嵌大理石的洗手间或者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品可能对企业发展本身影响并不大。但是,通过拆掉高管专用洗手间,或者卖掉公司的艺术收藏品这种吸引人眼球、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举动,能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影响他们的整体看法。一个精心挑选的姿态,能给定义你的全部个人品牌。

  对于普通个人而言,通过在朋友圈旗帜鲜明地立flag并请求朋友监督,或参与一些特别的活动来为自己的个人品牌增加话题度。这里所谓的标志性事件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当朋友帮你作介绍的时候,是否会把这件事情作为你的一个特征加以描述。比如说我有个非常忙碌的程序猿朋友立志一年读200本书,这样的事情就很特别,我每次介绍他的时候,都会带上这个标签,这就将他与其他的很多程序猿区分开了。

  以上,是这本书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接下来就是我对这本书的吐槽了。

  这本书作为一本讲个人品牌的书,却在自己的定位上出了bug。如果说作为一本讲述如何塑造个人品牌的书,本书讲的内容就有些过于浅显了,维度也不够全面,像我这样的读者说实话非常失望,更何况什么叫做“重塑”个人品牌,给人感觉像是一个人人设崩了之后,再想办法东山再起的故事,可事实上并不是。但如果说作为一本讲述职业生涯转型的书,这本书还是可以解答一些疑问的,但针对职业生涯转型的话,后面的几个步骤其实有些多余,况且在这本书的书名和介绍中并没有点明这相关的信息。这个定位问题就会造成读者的阅读期待不被满足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本书虽然定位不明,但依然有可取之处,推荐在职业生涯转型期的朋友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