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读后感精选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是一本由财新传媒编辑部著作,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读后感(一):不断自我完善 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曾预言:中国要走200年大运。如今看来,这个预言到目前为止还是非常准确的.特别是近些年,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伴随着各种版本中国崩溃论的鞭策中,中国正在日益强壮起来,逐渐发挥出和其体量相称的世界影响力。
与此同时,特别是近几年,身边的从事工商业朋友大多爱叹着气抱怨说“经济形势不好”、“越来越不好干了”。一边是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另一边的人们切身感受却是经济发展却不如人意,如此相悖的情形,如果只抽象的归结于“改革的阵痛”,则确实让常人难于理解和信服,而唯恐天下不乱的喷子们则会借机断章取义,大肆煽风点火。
这本《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收录的都是各个国家级智库研究系统、国企高层和知名专家、教授对涉及中国当下经济体制改革、互联网+、房地产、司法改革、中国文化到党内监督等众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这些作者们的站位和眼光,要远比为夺人眼球而哗众取宠的各渠道小道消息,更加客观和系统,从而让人更加信服,读后可以让很多对当下中国社会存在问题而感到困惑的人,系统的了解表面问题下的深层原因。
中国崛起的大势已难以抑制,单单回顾二十一世纪之初至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而中国似乎总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化险为夷至少是赢多输少,各种版本的崩溃论接连崩溃,这不可能仅仅用幸运来总结的。在次书的《序》中,把如今的中国形容为通行于三峡之中的巨轮,我认为这个比喻是十分恰当的,当下世界上真正能打垮中国的,只有中国自己,在外部崛起的大势所趋之下,内部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隐疾,急需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内部体制,如书中所提及“流动性资金空转”、“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人力资本有效利用”、“司法体制改革”等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文章,即便是非专业的普通人读来却感觉不到生涩,而是能和每一位中国人切身生活所相紧密关联事件的深入探寻。有的文章看起来某方面改革已迫在眉睫,事态已岌岌可危,但这与喷子们的谩骂和恶毒诅咒不同,可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崛起时的中国需要这些逆耳的忠言,只要是真心有利于国家发展、国民幸福的,我们需要这些极有见地的“盛世危言”。
我们应该庆幸能够亲身见证到中国的崛起,并身为中国人感到骄傲,但目前远未到歌舞升平之时,体量巨大的中国需要几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让整体的综合国力提升到世界领导者地位,国歌里“中华名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是永远不过时的,毕竟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读后感(二):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之砥砺前行
十九大刚胜利闭幕,就拿到新书《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老实说,看到书名,看到是财新传媒编辑部编著,我以为这是编辑部的任务,内容可能没那么好看,全书看下来,其中还是有很多真知灼见,毕竟很多是教授学者们近期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指导书看。
也许普通人不太关注这类有政治导向的书,但是作为国人,还是要看下未来的经济趋势,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这样才能更多了解经济动向,政策偏好,可以尽早做些准备以规避投资风险。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第一部分讲读懂中国期待。中国期待就是人民的期待,就是所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期待之一,当前我国中等收入者主要分布在城镇、东部地区和大城市,区域分布结构严重失衡。未来要想办法促进低收入者向更高收入等级转移,由此真正实现由不稳定的“上字形”社会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转变。总体来看,必须要从全面改革的视角来推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必须要稳定宏观政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二部分将改革进行到底,总结了当前改革的十大问题。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一句话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达到GPD占比51%的意义,这是中国转向后工业化时期的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并重。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在高端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等等所有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要深入改革。国有企业2017年中国经济的突围依靠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国不创新、不改革,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
第三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未来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国家还会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如何改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三五”规划下的养老服务如何引导,将是中国未来需要努力建设的重要领域。
后面三个部分围绕法治新中国,文化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党内监督制度做了一些探讨。《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收录了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普通人看清未来趋势提供帮助。
建议大家深度阅读一下,这样也可以更好把握我们的未来,你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读后感(三):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之砥砺前行
十九大刚胜利闭幕,就拿到新书《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老实说,看到书名,看到是财新传媒编辑部编著,我以为这是编辑部的任务,内容可能没那么好看,全书看下来,其中还是有很多真知灼见,毕竟很多是教授学者们近期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指导书看。
也许普通人不太关注这类有政治导向的书,但是作为国人,还是要看下未来的经济趋势,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这样才能更多了解经济动向,政策偏好,可以尽早做些准备以规避投资风险。
《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第一部分讲读懂中国期待。中国期待就是人民的期待,就是所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期待之一,当前我国中等收入者主要分布在城镇、东部地区和大城市,区域分布结构严重失衡。未来要想办法促进低收入者向更高收入等级转移,由此真正实现由不稳定的“上字形”社会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转变。总体来看,必须要从全面改革的视角来推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必须要稳定宏观政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二部分将改革进行到底,总结了当前改革的十大问题。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一句话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产值达到GPD占比51%的意义,这是中国转向后工业化时期的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并重。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在高端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等等所有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要深入改革。国有企业2017年中国经济的突围依靠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国不创新、不改革,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
第三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未来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国家还会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如何改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三五”规划下的养老服务如何引导,将是中国未来需要努力建设的重要领域。
后面三个部分围绕法治新中国,文化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党内监督制度做了一些探讨。《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收录了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普通人看清未来趋势提供帮助。
建议大家深度阅读一下,这样也可以更好把握我们的未来,你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