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锦集

2022-03-14 15:58: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锦集

  《热爱点什么,才能世界相爱》是一本由[日]柳宗悦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一):绘者后记

  刚知道书名《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没看到内容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样的书是在讲些什么呢?又该怎么去画,感觉完全没有一点思路,当看完完整的内容后,豁然开朗。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和例子将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讲的清楚明白。只要内心充满了热爱,才能对所做的事情保存不灭的热情,只有追寻最本质的东西,才能创造出动人的作品。对于画画来说,也是一样。绘画也是在传递自己所要告诉别人的一些思想观点。你的作品最能体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喜好,好的作品从来不是因为用了多好的工具,多复杂的技巧,而取决于你通过自己人生感受到的美,通过图画准确的传递给别人。给本书画完插画,感觉自己又学到了更多,更明白以后该怎么去努力了。很高兴能给这样一本优秀的书绘制插图。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二):与世界相爱

  你有什么热爱的事情吗?

  早晨在广播里听到一段关于拉面的新闻,一个九零后的小伙子,因为自己喜欢吃拉面,于是开始了学习拉面的手艺,现在他最快已经可以十秒钟就拉一碗拉面。不得不说真是让人佩服,这么好的拉面手艺,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喜欢这件事情,愿意去钻研。

  早些时候,一期综艺节目里,一刀下去准确切出切糕的切糕师傅,这种多年的经验练就出来的功夫,也最终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不禁感叹。

  《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一期是关于海边钓跳跳鱼的,味道鲜美的跳跳鱼只在这片海里有,父亲因为女儿喜欢吃这种鱼,逐渐摸索学会了这种钓鱼的方法,与垂钓不同,鱼线需要甩出去,几米长的鱼线需要甩出去,准确的让鱼钩钩到小鱼。

  人生总要有点热爱的东西才能跟世界友好相处。这几年匠人精神被大家孰知,一门工艺,掌握到了一定的阶段,如果说,最初入行是因为生计,那么到达了一定阶段,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对一份手艺的热爱,乐在其中,才有让这个工艺更加炉火纯青的想法和耐心。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三):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第一次听到“工匠精神”是在2016的时候,当时“工匠精神”这个词语一出来就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手工艺圈沸腾了,企业沸腾了,甚至是微信上的朋友圈也沸腾了。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所有的事物都需要雕琢,但是所有的开始都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才会产生兴趣,因为热爱才会用心经营,用心雕琢。日本民艺之父刘宗悦说:“所谓的‘工匠精神’都源于热爱”,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总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这种专注的精神,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没有体现出来。而做到专注的人都做成了一番大事业,比如:乔布斯,因为热爱,创造出的“苹果”改变了世界;马云,因为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阿里王国;稻盛和夫,因为精益求精,缔造了伟大的商业传奇。。。,他们都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世界充满热爱,用专注的眼睛看待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匠人精神,而不是像大部分人那样,只是每天在重复的工作,他们的世界观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气质。

  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只有内心充满热爱,才能全力以赴地对待手头的工作,那些全力以赴地进行手工艺制造的工匠,就像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领袖,他们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他们善于选材,更善于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来展现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所以, 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一个很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物质与欲望横流的当下,身边的每个人都像被时间拖着走一样,只是在机械的重复工作,忘记自己到底热爱什么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专注做点东西, 才能对得起光阴岁月。就像有一种织物,以花纹精美而著称,但在精美的背后,一个技术娴熟的工匠必须要在织造花纹的过程中保持全神贯注,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脱胎换骨的不仅是工艺制品,更是工匠本人。这种工匠精神是深入匠人的内心土壤中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黑暗,有的全是阳光。

  最后,书后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写的很好:在成就非凡的路上,如果你找到热爱,每一步都将是乐趣。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四):你的热爱,在你心里

  所谓的工匠精神,都是源于热爱。 现在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难说自己真的热爱什么了,甚至也可以说活着的乐趣已经享受到的很少了。尽管我们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很快,智能化比比皆是,手机人手一部,每个人都能从里面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麻木的眼睛比比皆是。所有人成为手机的奴隶,相对应的,我们很少去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有的人或许会反驳说自己喜欢小说啊,喜欢看动漫,但是你为了它做了什么呢,只是机械地扫过一些文字,冷漠地看过那些画面。我不是说看小说都是机械的,看动漫也能放松身心,可是,作为一个独立地向周围世界宣告自己是谁的人,当被一些事情掠住心灵,你就很难再在里面找到惊喜和热爱了。 而这本书,就是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怎么才能一步步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先不说内容,只说这本书的排版,就可以说是在我读过的所有书里独树一帜的。充满着一心打磨的匠心。这本书里面的排版灵活,而且主色调是淡淡的绿色,真的可以让人不会失去注意力且一直心情放松。而且那些重要的话,作者都会特别再写出来,甚至整整两面都只是为了告诉你,热爱生活就是热爱自己。有些如器物之类的比较抽象的词语,作者都在下面画出了简笔画,帮助我们理解,用心之深,可见一斑。 虽说不上老调重弹,但是这本书里的内容,我想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生活中,都会听到相似的一些话。但正是这些话,才是我们生活的真理。作者柳宗悦系统地整理了寻找自己的热爱所在的方法。从发现自我到安定内心,转换角度,再拼尽全力,最后忠于练习。一步步,他都介绍给了我们。 依稀还记得,要想做什么事,第一件要知道的事情就是谁在做,你要知道此刻你是谁,你想做什么。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是谁,才能让自己内心有灵魂,安抚灵魂,才能无所畏惧地去生活在这人世间。转化角度,其实就是生活不会只是工作,工作也不会全是deadline的紧张,工作的目标也不单单是为了赚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难道不是更有吸引力的么。当你找到方向,就无所畏惧的去拼吧,那时候,上天都会帮助你。 热爱,使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我的热爱,就是热爱这世界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五):to love with heart and soul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看书名就很有同感,很多东西一旦注入了热爱的情感,就会变得格外的不一样,仿佛那个东西对你而言就有了意义和温度如一个灵动的生命一样,让你欣慰、惊喜、敬畏。 先练习热爱吧,是一种美好的温柔的开始,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似乎很快,而周围的人来去匆匆,感觉从前慢,书信很远的淡如水却浓烈的温情走远了,自己也每天焦躁不安地过着,每天跟着人潮上班上课,忙着这忙着那却感觉什么都没干,很不踏实,如行尸走肉般地生活。我想先热爱吧,再慢慢地祛除心里的杂念,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或正在干的事,那样让自己变得更愉快,享受自己干的事情享受那些你注入饱满情感的有趣时光,我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好收获。

  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然后在日复一日地专注自己喜欢的事,精益求精,不断创造美,体验美,发掘美,并给这个世界带来你所创造的美,让更多人去享受美,而你也许因为在专注的过程中,熏陶着美,变得身心愉悦,感受到了活着的意义,也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尊重。

  一直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份劳动都应该获得尊重,不分贵贱。因为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能力不同,干的工作事情不同。但只要是在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贡献,不论什么职业,只要劳动者热爱这份工作,善待工作,并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都是一种“工匠”精神,是美的,是值得人们去尊重和感恩的。我想这些人可能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但也许却比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善良而温情。而这种“工匠” 精神是宝贵的,于个人而言是于民族国家而言,会让国家越来越凝聚和强大。

  “不成疯,不成魔”让我想起小哥哥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里面的虞姬多么爱演也热爱自己的角色,才是一部经典之作啊。诚然,热爱,不管放在哪里,无疑是让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

  愿我们都热爱点什么,与生活相爱,更爱上这个热爱生活的自己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六):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所有的事物都需要雕琢,但是所有的开始都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才会产生兴趣,因为热爱才会用心经营,用心雕琢。日本民艺之父刘宗悦说:“所谓的‘工匠精神’都源于热爱”,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总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这种专注的精神,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身上都没有体现出来,而做到专注的人都做成了一番大事业。比如:乔布斯,因为热爱,创造出的“苹果”改变了世界;马云,因为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阿里王国;稻盛和夫,因为精益求精,缔造了伟大的商业传奇。。。,他们都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世界充满热爱,总是用专注的眼睛看待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匠人精神,而不是像大部分人那样,只是每天在重复的工作,他们的世界观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气质。

  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只有内心充满热爱,才能全力以赴地对待手头的工作,那些全力以赴地进行手工艺制造的工匠,就像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领袖,他们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他们善于选材,更善于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来展现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所以, 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一个很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物质与欲望横流的当下,身边的每个人都像被时间拖着走一样,只是在机械的重复工作,忘记自己到底热爱什么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专注做点东西, 才能对得起光阴岁月。就像有一种织物,以花纹精美而著称,但在精美的背后,一个技术娴熟的工匠必须要在织造花纹的过程中保持全神贯注,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脱胎换骨的不仅是工艺制品,更是工匠本人。这种工匠精神是深入匠人的内心土壤中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黑暗,有的全是阳光。

  最后,书后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写的很好:在成就非凡的路上,如果你找到热爱,每一步都将是乐趣。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七):对工作多一份热爱

  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里这个词又有多远的距离呢?怎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愉快的去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呢?日本作家柳宗悦通过很多日本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以及民间艺人的工作,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去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虽然作者用的题目是《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但全书中主要强调的是如何对工作保持热爱的情绪。不可能每个人从事的行业、岗位都是自己热爱的,可工作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一种手段,更占据了每天24小时的三分之一,除去睡觉的时间,应该说工作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工作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对于工匠而言,成品的水平如何一方面取决于工匠本身的工作能力,最大的差异还是来源于他们的本心,全身心的投入去制造一件瓷器、一个风筝……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选材,更好的改进效果,这样制造出来的器物的精致程度远远高于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制造出的。

  作者在全文中的阐述的观点,十分适合现在的青年人。我们常常对现实工作极度不满,消极怠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殊不知别人表面上看似光鲜夺目,背后暗自付出了多少努力。很多人面对工作的态度,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形容婚姻的那句经典名言“婚姻就像是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在羡慕别人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回头看看自己为工作付出了什么了,对工作都没有一颗热爱的心,又怎能期待工作会丰厚的回报给你。

  没有热爱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就不会碰撞出更加绚烂夺目的火花,作者反复多角度用不同实例强调热爱的重要性,工作、劳动并不是机械化的完成某些任务,而要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劳动对象中,只有这样才会呈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也呈现出最好的劳动成果。只要心怀热爱,没有人会不成功,哪怕在最卑微的岗位上,哪怕完成的是最不起眼的工作。

  如果,你觉得厌烦工作和感到迷茫时,不妨坐下来,读读这本书,对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有显得见解。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八):与世界相爱的“我们”

  日本作家柳宗悦先生的这本书很有值得思考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与世界相爱。全书都围绕着“匠人”精神,鼓励我们要热爱与坚持。这样我们就能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以及走向成功。

  我们也都知道,兴趣是带动一个人的推动器,它能推动我们前进,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无论自己的劳动与报酬是否对等地苦干,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惯例,那些只是特例而已。在我看来,在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收入而努力。只有在劳动与报酬对等的情况下,才能激发普通人的斗志。

  当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负有责任心。大多数兴趣只是闲暇之时的陶冶,它不能成为牟取生存的技艺。每个人都在现在的“快”时代中选择自己的角色,我们无权去批判别人应该怎么做,我们只有鼓励与引导。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但也希望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多想想。世界在变,我们在变,不变的只是过去。

  每年全世界都会有大量的人面对失业,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金钱。柳宗悦先生所描绘的“匠人”精神,也许只有在“大同社会”才能实现,人人安居乐业,和睦共处,也不用担心物质上的短缺,而是在追求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但书中所提及的“劳动是一种艺术,在劳动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融入劳动对象中。经过双手的劳作,器物才能得以成形。而如果缺少了劳动者本身的情感,缺少对于正道的坚持,这劳动成果便不会拥有永久的生命。”这一观点我很认同。现代社会中有太多太多的事物缺少永久的生命,因为它们是冰冷的,没有一丝感情的涌动,自然打动不了别人。

  可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只注重劳动本身,而不在乎相对应的报酬,每个人都只想通过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一门事业,这是一个怎样的和谐社会,在那样的世界里没有人为了追求功利而争得头破血流,也没有人因为不平等而怨声载道。可那样的世界也将一层不变,没有竞争,没有创新,世界将停止不前。而这在近来是不会实现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无法做到无欲无求,世界注定一片嘈杂。

  但如果我们从自己做起,将感情融入劳作,用兴趣来选择劳作,这样我们离“大同社会”就会更近一步。

  正在与世界相爱的我们,是荣幸的,是进步的。为自己而奋斗!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九):好的人生,就应该心有热爱

  一直都在思索,好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除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之外,总觉得还应该有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有值得自己专注的爱好,有能够让自己沉下心去做的事情。

  而那些能够让自己专注去做的事情,没有哪一样,不是来自于心底的热爱。专注,是一种很纯粹的力量,纯粹到假如你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件事,你就是很难把它坚持下去。

  热爱无法伪装。你可以装个样子给老板看,可是骗不过自己的心。热爱没有止境,很多被称为“工作狂”的人,很可能只是在做着自己真心热爱的事,然后做着做着,就搞出了名堂,成为了人们口中说的“成功人士”。

  如果不是因为内心生长着热爱,如果不是对生活有所期待,那么所谓的努力之中,总会带着那么点儿被迫无奈。曾经去探望一位在家养病的友人,清瘦的她在床上支起一张小桌子,埋头在稿纸上写写画画。我说,你可真是敬业。朋友却说,反正写写画画的又累不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才能好。

  或许就是这样吧,当我们觉得生活还好,那是因为心里还有自己热爱的事物。好的人生,就应该是心有热爱。带着情感去劳作,这样的人才活得踏实而幸福。

  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先生 (1889-1961)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着各自正常的情感埋头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里应该会充满更多的温暖和人情味。

  可见,情感这种东西,在工作中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真正对工作满腔热情的人,绝对不会潦草地对待工作,更不允许自己带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去做事情。而所谓“热爱”,就是不懈的坚持,就是不辜负手中的工作。工作就是看得见的爱,当我们真正爱着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时,我们会发觉时间变得缓慢下来,我们的心沉入其中,在这样的时光里,我们与工作“谈情说爱”,我们用自己的心,进行着创造。

  在《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这本书里,柳宗悦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对“热爱”的诠释,他说的是手工艺制造者应该具有的匠心,但说的也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热爱与专注。当然,书中还有柳宗悦对手工艺之美的解读,对日本民艺的描述。柳宗悦的这一生,就是在对民间工艺的热爱中度过的。他一生的故事,就可以用“热爱”与“专注”来作为总结。

  作为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艺大师,柳宗悦提倡“实用之美”,认为每个人发自心底的那份热爱,才正是我们的本真,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存在。在柳宗悦这里,热爱不仅是一种强烈真挚的情感,更是一种崇高可贵的精神。

  《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读后感(十):没有不费力的成功

  我钟爱绿色,它向征着自然、环保、和平、宁静、生命和希望。手中这本不足二百页的小书,用满目的绿色和手绘夺得我的喜爱。

  编缉之所以用绿色为主色调,我想正好切合了本书的名字《热爱点什么,才能与世界相爱》。热爱不正是绿色所代表的生命和希望吗?作者的一生,就是希望民艺有所传承,让民艺生生不息。

  柳宗悦,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本书告诉我们从热爱中去找到我们生活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成为人生的大赢家。同时还教你如何去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物。

  我们总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总会去厌恶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存在着应付了事的心态,这一切的缘于我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保有珍惜之心,带着我们的感情去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有人会说,我做不到热爱自己的工作。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应该尽力去寻找。给自己设个时间,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乖乖地学会接收。当你没有选择的能力时,就去接受他。成人的世界,需要的是一份责任,责任告诉你该如何去做,做就要做好,做到极致,用你的热爱之心去投入。

  书中列举了日本各地的民艺特色,比如鹿儿岛附近的小镇以盛产梳子,在长崎县鳖甲的技艺由来已久,九州岛盛产竹品。这些地方的特产为何如此闻名?因为当地工匠一直在重复着做一件事情,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提升技艺。这就是所谓的匠人之心。要想成为顶尖的人物,就是要先学会热爱和坚持,然后才能获得了成功。保持一颗纯粹的心,放下心中的浮躁,这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在我们中国同样存在着许多匠人。塔尔寺的三绝之一酥油花,真是美妙绝伦。这些艺僧要在严冬腊月,用上好的酥油和矿物颜料,耗时两三月,从发丝到衣着,直到塑完整个大型酥油花,等到正月十五,经过寺院评选,取得前三名的作品会摆在寺中,到时会有数万人去膜拜。

  你可知道这些作品背后需要怎样的付出?做酥油花是有温度要求,温度一高,酥油就不能成形,所以他们需要在冰水里把手泡上一泡,把手的温度降低才能去塑造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所以这些艺僧在年老时都会得关节炎,他们的付出都是缘于热爱。因为热爱,他们将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上面,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作品。为什么有的作品形有而神不在,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想要成功,想要与众不同。去热爱吧,去全心投入吧。把你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你也会成为不一样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