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锦集

2021-03-25 01:48: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锦集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是一本由[美] 米奇·阿尔博姆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一):这个故事错过就不会有了

  每个我们都独特无比,因为我们不能忽视自己任何一个微小的才华,它代表无限潜能;

  每个我们都普通无比,因为从生到死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前进,在不断地爱和被爱中从成长到教会别人成长。

  我没有耐心,但还是没舍得放下连着看完了这本,书很厚,故事既长又觉得意犹未尽。

  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优秀的团队合适的演员将这个故事以电影的形式说给大家听,毕竟光是看着书就已经脑补出了太多美妙的画面,虚幻戏剧却又触手可及。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二):弗兰基的蓝色琴弦·巴法

  如封面所说,这是一本有力量的小说,每一个字都可以让你燃烧。

  如封面所说,这是一本有力量的小说,每一个字都能让你燃烧。 读书过程中一次次被巴法这个人物触动。如果说老师是在弗兰基成长之时令人印象最为深刻,浓墨重彩的角色,巴法就好像是一个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让人更加触动的形象。这个胖胖的沙丁鱼加工商,在普雷斯托最无助的时候收养了他,深深地爱着他,也是他把普雷斯托送向音乐的大门。被捕入狱后,散尽家财帮助弗兰基学习音乐,并且说一定会找到他。这样朴实,深沉的父爱,让读者不由心疼……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三):命运的魔弦-爱的交织

  起初是被书名吸引,想要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琴弦, 什么样的故事。读了之后就停不下来了,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不同于普通的第三人称,它将音乐这一无形的存在作为叙述者讲述着弗兰基从出生到死亡中间每一个阶段的故事,以弗兰基的葬礼作为故事的开端,通过对参加葬礼的人的采访讲述弗兰基的一生。

  老师送给他的六根琴弦,每当变成蓝色,就有一个人的命运被改变。但事实上命运都是一部自己和身边的人共同演绎的故事。刚开始一直以为弗兰基的命运中充满了机遇和巧合,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都是那个曾经丢弃他的修女在暗中帮助和保护他。修女在抛弃弗兰基的痛苦中悔恨一生,而弗兰基却因为被抛弃而因祸得福,免受饥饿、学习音乐、遇到爱人…当修女最终出现在弗兰基面前并坦白一切的时候,他在惊愕和怨恨之下说再也不想见到她。可是当他最后站在舞台上看到修女,明白他一生的所得也是修女所赐,便说“我诚心诚意地原谅您,善良的女人,我感激您。”正如书中所说:“这世间最好的,莫过于学会爱与被爱”。弗兰基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体验到了这种最佳境界。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四):终于找到一本关于吉他和人生的魔幻书

  非常喜欢弹吉他,在流离失所时是吉他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再多的烦恼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忘记痛苦,进入疗伤模式。

  于是闲下来的时候,想着是不是能写一个故事,关于吉它,关于我,甚至关于我曾经的一些不着边际的梦?希望能分享我经历的痛苦和快乐。

  正苦于构思故事该怎么写时,我看到了这本书《弗兰基的蓝色琴弦》,我打消了写书的念头。这本书不只把我想表达的情感写出来了。还包含了更多彩蛋式的惊喜。

  当拨动琴弦,琴弦变蓝时,就会发生一个奇迹,是音乐的力量?是人的力量?是魔法的力量?

  我痴痴的用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动得不行,懂音乐的人会看哭,他们知道那首《泪》的痛,懂人生的人会感动,快意恩仇最终得以实现。有梦的人会看到希望,原来有人和你一样有着不着边际的梦....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五):这是由一束魔弦贯穿起来的,一个名唤弗兰基的孩子的一生。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这是由一束魔弦贯穿起来的,一个名唤弗兰基的孩子的一生。 弗兰基的一生是从头至尾都伴着乐曲的,正如“音乐”所讲述的那样。当弗兰基在教堂中伴着雨声诞生时,他便伸手紧紧抓住了它。为了相报,弗兰基也不得不献出他的一生为音乐燃烧。 小说用两条时间线依次有序的弹奏着弗兰基的生命序曲。从他被修女抛入那条河,然后被五毛狗发现开始,看似充满巧合与奇迹的一生便开始了。 他被沙丁鱼加工商养大,遇见了那个教会他音乐真谛的盲眼老师——他真正的父亲。随后在树林中遇上那个想让他把音乐献给对方的女孩,奥罗拉。他用六根琴弦挽成的花哀悼死于战争的亡灵于是这也成了他今后人生的暗示。六根琴弦与他的人生紧紧缠绕在一起,它们无声见证了他身边所爱之人的逝去与诞生,见证了弗兰基痛苦地迷失和竭尽全力的找回自我。它们是吉普赛人包含祝福的诅咒,也是他真正父亲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让弗兰基永远保持着对于音乐的纯真与热爱,就像他还是个孩童时那样。 我们一生中都会加入无数个乐队,可以和谐共奏的,让你的人生更加辉煌的,或是莽撞误入的。但愿你如弗兰基一样,在经历过万般风雨后,仍能找回自己真心想要奏响的音乐节奏。不管你此时身处哪个乐队,只要你还能弹响心爱的吉他,能被音乐浸透灵魂,那么你就一定可以找到你最爱、最适合的那支乐队。伴着音乐和他们,直到这只乐曲圆满奏完最后一个音符。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六):《如果生命可以是一支乐队》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快乐,那么我首先想到的是音乐。如果生活时时都有音乐相伴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近用了六个小时读完了《弗兰基的蓝色琴弦》,感觉意犹未尽,只觉得爱与宽恕久久萦绕在心间。 书中不同人的叙述方式以及插叙倒叙的运用让我对弗兰基有了很多好奇,只觉得他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作者通过音乐向读者展示弗兰基不平凡的一生。 战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噩梦,出生在西班牙小乡村的弗兰基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但他却在养父巴法的爱与生父的教导下健康成长,为了躲避战争他不得不前往英国。正如书中所说“天赋是上帝投下的一片影子,影子之下,人们的故事穿插交错。”尽管养父入狱生父被害,但是他们却将自己所有的爱与希望给了弗兰基,就像那六根琴弦。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他能量。带着父亲的爱和自身的天赋,他走访美国洛杉矶,新奥尔良等地,结识了很多朋友,他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爱情。 音乐使弗兰基重获新生,每当他弹起吉他,周围是美好的,那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他身边的人或事就像乐队,会解散也会重逢,会给人以勇气,也会让人心碎。 然而真相是光,谎言是影。音乐是两者的重叠。当弗兰基发现琴弦的魔力时,他也知道某些人物的命运、某些事件的走向即将被改变。当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当真相一步步揭晓,等待他的是沉重的打击。战争中展现出的爱使几代人连接在一起,战争中引发的恶使救赎与宽恕并存。 作者通过塑造弗兰基这个传奇乐手,想要传达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在战争的摧残下给人们留下的阴影,弗兰基身边的“乐队”带给他的和谐关系让人心中有希冀,那一生参加过374场乐队演奏,与乐队成员分享交流喜悦,收获人们的好评的经历,让我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就像《tell me why》那首歌给人的震撼感,无论多久都不会过时。 生命就像是一支乐队,每个人都不是独自生活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并存的,很暖的一本书,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 by 胡桃夹子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七):《弗兰基的蓝色琴弦》

  不仅设定新奇,而且写法有趣,融入了倒叙、插叙、欧亨利式结尾、反转……当然也有那该死的甜美的爱情。   设定新在它加入了一个上帝视角,这个上帝洞悉一切人物的命运,小说就是由它的口吻来讲述的。   写法有趣在其时间线的跳跃,从主人公少年时代的际遇无缝连接到主人公的青年时期,啊啊啊我为这样的写法疯狂着迷!   虽然开篇以主人公的离奇死亡来作诱饵,但看滴时候完全被其他的线牵着走,我简直无法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的每个转折都让我大叫amazing!!!   还有里边大量的真实人名,更让小说趋近真实。   ○   “每个人此生都会加入乐队。而你的演奏总是会影响某个人。有时候,会影响世界。”   ♡   “我可以从任何人身边将他偷回来。任何人。除了奥罗拉▪约克。”弗兰基的蓝色琴弦8.5[美] 米奇·阿尔博姆 / 2017 / 南海出版公司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八):《弗兰基的蓝色琴弦》书评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精装)(美)米奇·阿尔博姆 著 王爱燕 译,新经典文库 2017年11月出版】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是阿尔博姆最新出版的一部作品,继2015年出版《天堂来的第一个电话》之后,本书的问市也让阿尔博姆的书迷们激动不已。阅读本书是一场非常震撼的心灵体验,就如同腰封上所写的,这是一部有魔力的小说,每个字都让你燃烧。

  本书以不同的人物视角、不同的年代、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呈现弗兰基的一生。弗兰基出生的那一晚并不太平, 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反对者和民兵组织对新政府恨之入骨,到处摧毁各地的教堂,神父和圣女在圣所中惨遭毒害。那一晚弗兰基的母亲卡门西塔匆匆走进教堂,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祷,可是,突袭者来了。弗兰基就是在如此紧张恐怖的环境中降生的,一个刚分娩的母亲,身边只有一个教堂里的修女,压根没法挪动,卡门西塔唯恐新生儿的哭声引来凶残的突袭者,在他耳边轻哼塔雷加的曲子Lágrima,弗兰基没有哭,可是···母亲去世了。弗兰基的出生是悲伤的,也是苦难的。这些苦难,也意味着他的一生不是普通人平凡的一生。

  弗兰基是如何去学琴的?这个我们得从教堂里的修女说起。卡门西塔去世之后,修女何塞法抱着孩子逃到了小城最偏僻的一端,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当时的西班牙弥漫着巨大的不信任,何塞法不敢对人提起她的身份,甚至连教堂都不敢去了。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她孤身一身带着孩子,几乎没法工作,钱很难挣到,大多数都是由邻居救济的···弗兰基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狂热态度,他听到音乐会歪着脑袋听得如痴如醉,音乐停止,他放声大哭。终于有一天,又吵又闹哭得停不下来的弗兰基被何塞法抛入河中···巴法的无毛狗救下了弗兰基,而弗兰基,他叫巴法爸爸。

  小小的弗兰基被抛入河中之后,河水的刺激感染了他的蓝眼睛,他的视力有问题,看不到两侧的东西,巴法为孩子的将来发愁,眼睛不好就没法工作、也没法养活自己。思来想去他冒出了让弗兰基去当乐手的想法,对于乐手而言,只要受过正规的训练,就算是瞎子也总会有活干的。可是音乐学校拒绝了巴法,不让弗兰基入学。巴法找到了以前在酒馆演奏的乐手,名为卡洛斯·安德烈斯·普雷斯托的乐手···小弗兰基从此跟他学琴。战火纷飞,九岁的弗兰基被送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全部财产只有老师送的吉他和六根价值不菲的琴弦。他的蓝色琴弦。(第一部完)

  本书一共分为六部,但我比较偏爱第一部。在第一部中,弗兰基和老师的温情对话让人感动,这个时候他还没遇到爱情,没有失去自己的孩子;也还没有大苦大难,没有大起大落。相比于第三部和第六部大江大海的震撼,我比较喜欢第一部小溪流潺潺、水声汨汨的感动~更加深入人心。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特别去了解阿尔博姆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几乎每本书都直问生死,都是从老者、垂死者、死者的角度出发。这样直面生死也直接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帮助读者走出困境,领悟人生的本质及意义。

  每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都会加入许多乐队,欢愉喜悦有之,悲伤痛苦亦有之,无论是大调转为小调还是其他···都不要小瞧自己的能力。因为,哪怕是毫不起眼的才华,也有影响他人、改变命运的力量。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值得我们去阅读。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慈善活动家。主要作品有《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 《来一点信仰》 《时光守护者》 《天堂来的第一个电话》

  写于2017年11月5日 新经典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九):真相是光,谎言是影,音乐是光影

  因《相约星期二》而流过的泪尚未干涸,读作者米奇的新作《弗兰基的蓝色琴弦》又几近流泪。虽是虚构的小说,甚至还在部分细节架构中颇有玄幻之影,但仍充斥着纪实之风。抛开战争与政治背景,弗兰基的一生其实与我们并无太多相异之处,正如米奇所言:“每个人此生都会加入乐队。”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的内容架构并不复杂,以弗兰基吉他上的六根弦作为主轴,由下至上,每一根琴弦变成蓝色,便昭告了一件大事的发生:

  第一根E琴弦变蓝时,意味着来自音乐“跟我走吧”的召唤,弗兰基在码头遇到强哥,从此踏上了美国之旅。 第二根A琴弦变蓝时,意味着来自美好爱情的邂逅,与奥罗拉在夜总会的重逢,给予了弗兰基英雄救美的机会。 第三根D琴弦变蓝时,意味着对公平的呼唤,为了让有色人种的维修工汉普顿在种族歧视的医院受到心梗时的救助,弗兰基拼尽全力。 第四根G琴弦变蓝时,意味着对友谊的守护,最珍贵的吉他,为曾经的乐队朋友艾利斯挡下了致命的子弹。 第五根B琴弦变蓝时,意味着仇恨的瓦解,弗兰基目睹了杀父仇人在自己面前倒下,他扣动了扳机,却并未杀戮。 第六根E弦变蓝时,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生命的和解和乐章的循环。

  书中虽然融合了多种视角,但全知视角则为音乐。对于弗兰基而言,生命就像是吉他的和弦,也像是一个乐队的交响乐。音乐无法让人永生不死,但却足以充盈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生命。

  “真相是光,谎言是影,音乐则是两者重叠。”在弗兰基看似玄幻的一生中,真相深藏于谎言之中。他的母亲为生他而死,他的养母抛弃了他,他的养父对他的生世无法自圆其说,却冥冥中将他送回了生父的身边,直到生父亦为他而死依然不自知。但是,音乐却一直相伴于他的生命中,让他的记忆在亦真亦幻中看到生命的过程。

  “记住一个人,不需要太多东西,哪怕只有一件,也足够了”,对于弗兰基而言,让他记住一切的,便是拥有魔法的吉他琴弦,生命如音乐,一切方有了意义。最动人的在结尾处,如舒曼的《梦幻曲》,整首曲子的高潮,维系在最后那个“美得直刺人心的和弦”,“一旦听到那个和弦,前面的一切才都有意义”。对于弗兰基而言,当他与修女的一世纠葛得以和解,整个跳脱的故事方才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我诚心诚意地原谅您,善良的女人。”他说,“我感激您。”“你感激我?”她轻声说。“为我的一生。”

  为了音乐,为了弗兰基那传奇的一生,真相与谎言已然不重要。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读后感(十):弗兰基的蓝色琴弦:命运之弦拨响的音乐人生

  指尖在细滑如丝的吉他琴弦上游走,弹奏着儿时那封尘隐秘的悠扬旋律。台上是音乐家的光芒四射,台下是万千歌迷的群情激荡。急板、快板、行板、慢板......节奏不断变换,表演却愈发炉火纯青。音乐家用生命燃烧艺术。他的一生,是用魔弦谱就的交响曲。

  六根琴弦,六次人生际遇的紧要关头。每一次琴弦如魔法一般变蓝,都象征了命运的转机,每一个转机的背后,音乐家弗兰基.普雷斯托都离所爱之人更近一步、离成功更近一步、离永恒更近一步。他的生命,在音乐中启航,在音乐中落幕。

  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弗兰基的蓝色琴弦》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名作——《公民凯恩》。一个是身世坎坷的音乐家,另一个是辉煌传奇的报业大亨。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小说《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的叙述手法与《公民凯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阿尔博姆的小说以音乐家弗兰基的葬礼开篇,而《公民凯恩》也是由凯恩的逝世开场;在视角的选择上,阿尔博姆的这部小说由弗兰基生前好友对弗兰基的不同叙述展开,视角的多变让这部小说呈现出如万花筒一般炫目的色彩;而《公民凯恩》也选取了凯恩生前的许多密友,由这些旁观者叙述他们心中的凯恩。时隔六十年,当时电影史上石破天惊的神作,在今天,依旧被影迷们奉为经典;而米奇.阿尔博姆的《弗兰基的蓝色琴弦》能否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似乎留名青史的音乐家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坎坷经历。贝多芬的遭际已毋庸赘言,如果没有他的苦难,他也不会成为乐迷们心中永恒的音乐家。虽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但对于贝多芬来说,失聪——对于任何一位音乐家都是致命的打击。从这个方面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弗兰基是幸运的。弗兰基的不幸,是时代,是战争中的时代造成的。

  从客观来说,弗兰基是一个可怜的弃婴。他的生母在战争中产下了他,把他交由修道院的修女,但修女当时出于自身的考虑,将他扔进了湍急的河流。幸运的是,命运没有让他的生命消陨,他被一只无毛狗从河中救起,然后被他的养父发现;从个人方面来说,弗兰基在年幼之时就表现出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也是因为这一点,他被养父送到了一位盲教师身边学习吉他。直到最后,弗兰基才得知这位给他一生带来巨大影响的老师,正是他的亲生父亲。而当年将他抛入河中的修女,一直以来,都在暗中默默帮助着弗兰基。

  从弃婴,到成长为一代人心目中的歌神,弗兰基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变数。但毫无疑问的是,盲教师,也就是他的亲生父亲送给他的一把吉他,成为他的护身符,也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幸运之物。他带着这把用父亲的生命换来的吉他,从家乡西班牙,辗转流落到异乡——美国。如果说西班牙是弗兰基的回忆沙漏,那么奇幻迷离的美国则是他的价值依归。家乡带给每个人的都是温暖妥帖的安定感,而异乡,除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虚无的成就感之外,便是日甚一日的孤独。好在,在美国这片充满梦想的土地上,弗兰基再次遇到了儿时心心念念怀恋至今的挚爱——“林中仙女奥罗拉”,虽然几经磨难,但弗兰基和奥罗拉都没有放弃彼此,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扶持中陪伴着对方。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女儿凯,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音乐家,延续着他的传奇人生。

  《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看似讲述的是音乐家不同寻常的人生,实则讲述的是命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这六根神秘的魔弦,在紧要关头改变人生轨迹的蓝色琴弦,隐藏着人类最复杂最深沉的情感——爱。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弗兰基对音乐的热爱,对妻子奥罗拉的挚爱,对盲教师充满感恩的爱......这些他向外传递的爱,最终,都以数倍的能量回馈给了弗兰基。

  当蓝色的火焰再次腾空而起,我知道,那并不代表忧郁,它象征了永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