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摘抄

2021-03-25 03:00: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摘抄

  《神兽引领的使命》是一本由(日)小松美羽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一):你,找到自己的使命了吗?

  

《神兽引领的使命》是日本画家小松美羽的自传,她在书里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古怪的女孩成长为知名艺术家的。

她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只是碰巧先一步将它找到罢了。你也终将在这个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使命,并将其实现。

“寻找自己的使命”,实际上就是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她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在她的“过去”中,发现你自己的“未来”。

被山犬先生守护的童年

童年对人的一生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羽成长于长野县的坂城町,那是一个深受自然庇护的地方。她从小就会不时看见一些神兽或者魂灵。据说小时候,美羽在山里玩耍迷了路,就是被山中神兽“山犬先生”领着路护送回家的。后来,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狛犬”的形象,都是出于那位“山犬先生”的缘故。

天地的守护兽

她最知名的狛犬作品,当属《天地的守护兽》了,这可是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摇尾巴的狛犬”呢!策展人妮可女士说,她想要收藏的,就是这种拥有灵魂的作品。

或许山犬先生的出现,就是帮助幼年时迷途的小美羽,朝着艺术世界登堂入室吧。

坚定不移的画家梦

长野县拥有为数众多的美术馆和画廊,美术环境得天独厚。自美羽有记忆起,她就已经在画画了。她从小就泡美术馆,大声对母亲放话说:“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画可以被挂在那里!”“我不管,我就是能够成为一名画家。”

她在水杉树下午睡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她长大成人,在国家美术馆一样的地方,以画家的身份和一个高大的男子一起参加活动……从此以后,这个“水杉之梦”成了她追梦路上的守护符。

美羽有一句座右铭,叫“自己的感受自己坚守”。每当她拼命画画却无人理解时,每当她孤独焦躁几欲抓狂时,每当她那颗“成为画家”的雄心逐渐冷却时,她都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她的哲学老师手岛先生告诉过她:succeed=sub(潜藏/潜伏) + ceed(前进、贯穿、坚持不懈),所谓的成功,就意味着在目标达成之前,要甘于寂寞,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

与铜版画的美好邂逅

小时候,美羽很喜欢母亲给她买的欧洲绘本,那些细腻线条刻画出的动物形象,常常被她拿来临摹。但哪怕是用钢笔,也画不出书中的效果。小美羽疑惑不解,这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呢?直到她在美术大学第一次尝试了铜版画,才发现这赫然就是童年所爱的绘本里的效果。那一刻,她决定要学铜版画。

虽然铜版画是非常冷门的专业,但她像被灵魂附体一般,学得忘乎所以。每一道繁琐的工序都令她乐此不疲,那种喜悦简直难以言表。

《四十九日》是美羽在爷爷去世后完成的铜版画作品,据说灵魂要在黄泉路上走四十九天,方能到达死后的世界。这部作品在社会上极获好评,是她早期的成名作,也是她事业起步的契机。

四十九日

爷爷的去世,启发她开始通过铜版画来刻画那些心中珍藏已久的神兽,她终于把那些一直想画,却因为抱有敬畏之心而不敢描绘的世界,把那些因为害怕不被理解而没能付诸笔端的神奇事物,毫无畏惧地用绘画表现出来。

“相遇”带来的无尽可能

万事开头难。最初,一有机会,美羽就会和人聊起绘画,聊她喜爱并坚持在画的铜版画,聊她的创作理念。虽然被多次敷衍,但她从没放弃这样的尝试。她挑选了一幅作品,拜托开酒店的朋友挂在店里。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说一位顾客看了她的画,想见一见她。

这位客人叫高桥纪成,是一位发掘、培育画家的策划人。这么多年,美羽终于等来了水杉之梦里的那位男伯乐。

缘分多奇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遇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园林设计师石原和幸先生,正是这次相遇,使得她创作的狛犬得以入住大英博物馆。石原先生当时正好在为“切尔西花园展”设计庭院,而庭院中怎么能少的了守护兽呢?于是美羽所画的狛犬被烧制成了瓷器,放在庭院之中,并在展会上吸引了大英博物馆妮可女士的注意。

2014年景观杂志的切尔西花园展稿件

非常巧,我曾经供职的杂志社也做过切尔西花园展的主题,那一次的约稿和翻译都是我的主笔。现在我虽然已经离职多年,但当时做出的成果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使我得到了继续给设计师客户做翻译的机会。朋友们得知我在做翻译,也会介绍各种活过来,有时候哪怕暂时不能合作,也算是结下个善缘。所以,我非常认同美羽的这段话:

“与他人的相遇,与他人的善缘,拓展了我创作上的无限可能,这种广度,是我以前根本难以想象的。然后,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这种可能,以此报答一路走来各方对我的厚爱深恩。”

也许我们没有她那么幸运,能够得到神灵的指引。但她身上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比如对梦想的坚持,比如把握每一次机遇。

当你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路是会越走越宽的。

最后,用美羽的问题来结尾吧:

“我将一直画下去,永不停歇。

你,又会一直坚持做什么呢?

你的灵魂知道答案。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回答自己。”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二):小松美羽:神兽庇护下的“神隐少女”

  

大和民族自古以来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灵。从《古事记》到《日本书纪》,从小泉八云的《怪谈》到梦枕貘的《阴阳师》,其中不少惊悚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甚至在宫崎骏的《龙猫》里也不乏神奇小精灵。事实上,这些被赋予魔幻色彩的神灵绝非只存在于虚构作品中,画家小松美羽 (Miwa Komatsu) 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她作品的灵感源泉也正出于此。见识过她作品的人都一时间很难与她本人相对应,其画风与其卡哇伊的形象大相径庭,在画笔的舞动下尽是张牙舞爪、咆哮嘶吼的神兽。

每次作画之前,小松美羽都会穿着纯白的合气道服,怀着敬畏之心,双手合十朝着空白的画布祈祷,随着笔触在画布上游走,不经意间沾满颜料的双手、衣服与画作融为一体,颇具仪式感。在虔诚的创作中,渺小的她甚至能够感受到神兽给予的热情。在众人瞩目之下现场作画,将看不见的存在通过具象的画传递给在场的人,成为能够治愈灵魂的灵药。

小松美羽虽然身为新锐艺术家,但其前景不可小觑,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之后,又在台北、新加坡、香港、纽约多地展出,其作品的收藏者也遍布全球,既有日本当地的企业家、新加坡的地产巨头、亚洲年轻偶像,还有斯里兰卡总统以及马来西亚的王族……歌手林俊杰还专程请她为工作室现场作画,吸引来上亿观众围观这场叹为观止的直播。

叩问生命的黑白线条

小松美羽出生的长野县坂城町被她视为神灵庇护的地方,而她就是那个沟通现实与不可见世界的“神隐少女”。她异于常人的通灵体质并非空穴来风,小时候到山里游玩迷了路,总能遇到神一般降临的恩公“山犬先生”,毫发无伤地将她和小伙伴们找到回家的路。事实上,小松美羽印象中的“山犬先生”是一只似狼又非犬的神奇动物,它们会在前方引路,时不时回望孩子们是否掉队,如果不见了他们的身影,它会待着原地直到跟上来。“山犬先生”踏过的雪地上留不下任何印迹,这让儿时的她大为惊叹,这位山中的护佑神成就了她笔下狛犬的形象。

即便被同学取了“猫女”、“妖怪”这样的外号,小松美羽也没有感觉不堪。爷爷去世时,她目睹从遗体里飘然而出的灵魂,一团橙色的、温暖的光,这让她始终对灵性世界抱有憧憬。从山中误入迷途到求学艺术登堂入室,她相信神明与灵魂的存在,继而想要创作出蕴含灵魂的画作。自从有记忆以来,小松美羽就痴迷于画画,她习惯将对小动物的喜爱画在广告传单的空白页上,有空就跑去美术馆,偷偷许下成为画家的心愿,期待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能在那里展出。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她没有接受专业辅导的机会,在学校独来独往,后来发展到自闭厌学,最后只能躲在厕所里逃避和外界沟通。直到高三时才经美术老师点拨,确定了考美术学院的志愿。和大多数艺考生一样,小松美羽临时抱佛脚接受素描训练,又经过了一段魔鬼式的强化补习,跌跌撞撞进入了学院派的艺术殿堂——女子美术大学。

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小松美羽宛如一张白纸,对于素描以外的其他画法,诸如西洋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媒介等等毫无概念,也正是在摸索中她发现了令她一见钟情的铜版画,细腻致密的线条一下就勾起了儿时看过的欧洲动物绘本。铜版画因耗时长、工序复杂而被归为冷门,但小松美羽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艺术家少不了对生活的反思,在爷爷的葬礼上她灵感迸发,随后便构思并创作出了奠定她在日本画坛知名度的《四十九日》,曾经不爱学习和运动、社交无能,连洗牌都笨手笨脚还自以为是的小松美羽因此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自己的感受自己坚守”,这句来自日本诗人茨木则子的诗歌打动了18岁的小松美羽,醍醐灌顶般将她从沉沦中唤醒,成为她人生的座右铭陪伴至今。“每当我拼命画画却无人理解时,每当我孤独焦躁几欲抓狂时,我都会拿出这首诗反复念给自己听……多亏了遇见这首诗,让我没有沉湎在‘对镜自怜’里纠缠不休,没有自恋于‘细腻柔弱’中无法自拔。”从懵懂的涂鸦到学院派的钻研,再到走出象牙塔的四处碰壁,每每遇到艰难的人生节点,她靠这首诗重新振作,在循环往复的技艺精进中成就了后来的小松美羽。

祈福神兽的缤纷色彩

小松美羽四处求职遭遇接二连三失败完全是她意料之中的事,为了坚守少数派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她过起了一个人漂在东京的日子,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并在租住的小公寓里建起了“纸箱画室”,一遇到有兴趣相投的人就会聊起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这其中不乏欣赏者,也少不了冷嘲热讽的人。策划人高桥纪成先生就兼有这两种身份,他因酒吧里一幅《可爱的睡颜》结识了小松美羽,在她面前,高桥先生总是直言不讳,而如果有画家、收藏家在场,他免不了要夸赞一番。也正是在他的启发下,小松美羽开始走出她的黑白世界,画布上的色调逐渐丰富起来,并用在商业创作上,为艺术家阿久悠设计的专辑封面“粉色大象”就是她打败了诸多候选人的作品,此后各种约稿便纷至沓来。

在和几位艺术家合办了几次展之后,小松美羽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与日俱增,杂志、报纸、电视台纷纷前来采访、做节目,人气暴涨。在媒体眼中,她是“美得不可方物的铜版画家”,而在高桥先生看来,她距离艺术家还有一定距离,人生经验不足、绘画格局受限等等,需要假以时日不断磨练。经纪人恰恰正在此时为她安排了一次前往纽约的“高强度艺术集训”,小松美羽见识了顶级的美术馆、画廊,亲历了几场大咖云集的世界高端拍卖会,在打开眼界的同时她看到了自己的落差,更加坚定登顶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决心。

《四十九日》之后的五年间,小松美羽虽也创作出了不少与此相类似的画,但却没有跳脱出原有的格局,为了破解瓶颈期带来的局限,她找了间传说会闹鬼的破屋,也就是在那里她创作出了巨型屏风画《秘佛·宇宙》,在古老残缺的金色屏风上赫然一对红绿眼睛,灵感源自在伊势神宫的篝火烈焰中看到的眼睛,打开“第三只眼”的她又拜访出云大社,感受祈愿之力,看到的穿透云层的五彩强光则成就了《新·风土记》。

小松美羽给自己的艺术之旅定义为“三年一周期”,从2010年的创作意识的觉醒、2011年纽约之行的进化再到2012年首次个展以及代表作的达成。从2013年的色彩觉醒,2014年转型成功,继而促成了2015年的事业巅峰——《天地的守护神》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以及《遗迹的守卫者》在香港佳士得拍出。2016年又开启新一轮的循环,她参加了纽约的艺术群展并应邀现场作画,2017年个展落地亚洲多个城市,2018年获得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新锐艺术家”奖……三年又三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见证着小松美羽闪光梦想的步步达成。“只有在黑暗中看见灵魂之光,才能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暗其实很重要。虽然人总是要追求光明,但如果只有光明,人就难以看清自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从生死观跳跃到创作观,每上一步台阶的小松美羽都不忘重返黑暗,叩问生死轮回中微弱的光芒,静候遥远灵性的复归。

在小松美羽看来,艺术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身为笃定以画为生的人,她把绘画当作谋生的职业,与此同时也靠自己的灵性肩负着传递神明护佑的使命。艺术馆、博物馆收藏着灵魂的吉光片羽,人与作品的交流完全超越了国度、种族和语言,在观看中传递共鸣,正如作为神明使者的雕像,中国的石狮、日本的狛犬以及英国的守护兽狮鹫格里芬 (Griffin) ,正所谓万教同宗,世界上的神兽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化上的隐性契合助推了小松美羽将通灵付诸于笔端,描绘看不见的世界并拓宽自己的艺术版图,仿佛一切都是神的旨意。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三):小松美羽:我毅然断毁了《四十九日》的原印版

  

小松美羽

MIWA KOMATSU

日本当代艺术家。生于1984年。从铜版画开始,以优越且充满力量的表现力,发表以神兽等为主题的作品。其画作《新·风土记》在日本地位崇高的古老神社出云大社获得献纳的殊荣;有田烧彩绘作品《天地的守护兽》荣获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并展示;与HTC VIVE ORIGINALS携手创作的VR作品《祈祷》,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首位于日本国技大相扑场地举行现场创作的艺术家。出道至今缔造多项纪录,在国际上获得极高评价。目前活跃于多方领域,受到各界瞩目。

2012年,我在坂城町的“铁之展馆”举办了第一次个展。

纽约之行回来后,我痛感自己局促的格局,不改变就不会有出路。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到我的原点——坂城町,在那里像小时候一样近距离地感受自然的能量。就这样,我决定在坂城町举办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个展。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铁之展馆”本是展示刀枪剑戟这些铁制品的地方,虽然在这里办画展对于它来说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但没想到来看展的人还很多。

展示的作品也不只有铜版画,还有一些运用色彩的素描画,甚至连立体作品我也挑战了一些。那一年,我还决定在位于善光寺参道的北野美术馆分馆也举办一场个展。准备展览的作品,基本上也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风格。

这几场个展能办起来,还多亏了我参与的株式会社“风土”。高桥先生也是其中一员。“风土”不仅培养画家,也致力于发掘、培育各行各业的日本匠人。我们准备把像博多织、有田烧等日本独有的传统技术,特别是那些在地方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推向广阔的世界。

“风土”的社长冈野博一先生,是博多织的织元冈野第五代传承人。冈野博一先生在美国度过了一段高中时光,是一位拥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承人。我想正因如此,他才会如此珍视这些日本化的东西。

“要用尽全力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方能于世有益,才能够有能力为整个人类做贡献。传统工艺就是我们日本最大的强项,我要把它推向极致,达到艺术巅峰的高度。”

冈野先生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为了不让博多织濒临失传,创建了“千年工房”。他通过OKANO(冈野)品牌,运用博多织的技术,将京都的型友禅商品化。我也参与其中,为他们设计一些丝巾图案。我还用博多织做了白虎纹样的腰带,自己佩带。

狛犬和龙,很久以来就是各种纺织品、烧制品所经常表现的对象。而冈野先生向我介绍的那些融入传统工艺中的神兽轶事,真是令我回味无穷。起源于中国的神兽白虎的传说,就是冈野先生告诉我的。

白虎性情刚直,专吃那些扯谎、虚伪、阴险狡诈之人。“但是,这些人被白虎吃掉之后,却能够在来世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就是神兽白虎啊。”

听到这个故事,我浮现了这个念头:

“如果我想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不是也应该像这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自绝生命。这个念头闪现的时候,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那幅仿佛已经成为我个人象征一般的《四十九日》。于我而言,那是一幅异常珍贵的作品,是我作为一名画家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将那些神兽以及精魂画之于笔端的第一步。可以说,我之所以能够引起媒体的注意,也全是仰赖它的功劳。

《四十九日》

为了能够超越《四十九日》,我又创作了《六道轮回》等各种各样的作品。但是,吸引各方注意的,却一直都是《四十九日》。虽然我已经发表了新作品,然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每每仍要面对“继《四十九日》之后,您准备什么时候推出新作?”这样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大家只关注《四十九日》这件事情,让我觉得不胜其烦吗?坦白说,这样的话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归根到底,其实是我自己一直在紧抓着《四十九日》不放罢了。因为这是我最得意的代表作,所以我总是视若珍宝地带着它满世界跑,我拿出来供人品看的也总是这幅《四十九日》。

当大家都觉得“看着怪恶心”的作品,能够得到艺术收藏家们以及电视媒体人“真不错啊,挺有意思”的评价,这一切令我喜不自胜。可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赞美、褒奖,却也成了令我裹足不前的包袱。

纽约之行,让我彻底明白了《四十九日》的局限性。我就要迎来二十六岁了,却无法创作出超越二十岁时所创作的作品。我感到无地自容,我感到极其痛苦。

当然了,我依然喜欢我的《四十九日》,我依然爱着它。我对它甚至还抱着一丝感激的情愫。但是,我更加明白,就像白虎一口吃掉扯谎之人,然后令其重生一样,我必须和过去那个柔弱的我诀别,以此获得全新的重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毅然断毁了《四十九日》的原印版。

诀别《四十九日》之后,我在安昙野集中精力投入创作,全力以赴为在北野美术馆分馆举办的个展做准备。我准备创作一幅巨大的屏风画,作为个展的主画。我住的那间斗室显然空间不够,但是如果在东京租一间画室,预算又不够。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来自安昙野的建筑家降幡广信先生说,他的弟子们原来居住的宿舍正好空着。那房子十几年没有人住过,破是破了点,然而却当真大得不像话。帮忙搬作品的人看到这个房子,害怕地跟我说:“感觉会闹鬼啊。小松小姐,你一个人还真敢住呢。”但对我来说刚刚好。

临创作之时,我还专程去了趟善光寺,向寺里的住持求取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箴言。

善光寺里供奉的主佛是一尊一光三尊的阿弥陀如来,据说从佛教传入日本的时候起,就已经请进寺庙了。由于是秘藏佛像,所以自公元654年以来,无人亲睹其真容。后来,到了镰仓时代,寺里请了一尊前立本尊作为秘佛的替身佛。前立本尊的佛手和正殿内的回向柱用五色彩绳“善纲”连接在一起,人们只要触摸了善纲,就能够与看不见的秘佛结缘。我觉得这种做法,居然与我“表现神明,不一定就要原模原样地把他画出来”的观点不谋而合。

《秘佛·宇宙》

与《四十九日》的诀别和善光寺的秘佛给了我灵感,于是,《秘佛·宇宙》便这样诞生了。在作品中,我把一扇古老残缺的金屏风通体重新涂满金色,再配上一对红色和绿色的眼睛。我把和秘佛连接的那个宇宙,画入了这扇屏风里。

——本文选自小松美羽《神兽引领的使命》

内容简介:

《神兽引领的使命》讲述了享誉国际、风靡网络的“地球籍艺术家”小松美羽的神兽世界,作者通过其独特的成长历程,向读者分享深刻的心灵启迪。由一个跟世界格格不入的“怪女孩”,一步步成长为在国际上享誉盛名、受各界瞩目的艺术家,她毫不讳言地分享曾经的困境及每一次成长转折,不仅对于艺术家如何经营自身、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给普通大众深刻而重要的人生启示: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平凡,如果你身处今日却悔不当初,这本书能让你明白,此刻站在这里的自己是多么与众不同。

小松美羽写作本书的初心不是要回顾“过去”,而是希望你在她的“过去”中,能发现你自己的“未来”;希望过去的那个她,能够唤醒你;希望帮助你通过她的“使命”,找到你自己的“使命”。

  《神兽引领的使命》读后感(四):引领之境:小松美羽艺术世界与“日本精神”

  

2021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李永晶老师的《分身·新日本论》。这本原名《近代日本精神史》著作在后记中有一段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论述:

旅途中目力所及的事物与景致,都会让我陷入或长或短的思考。我感到了一丝诧异,这些看上去平凡的事物与光景,似乎有着某种灵性,都在传达着某种气息。那是一种精神的流溢……某日,当我埋头在东京街头行走时,这句话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周遭事物所传达的,不正是它们背后的人的精神与意志吗?……作为现代社会的日本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正因为它将自己从属于一种精神,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引导人们的精神的缘故。”分身8.7李永晶 / 2020 /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随后读到这本《神兽引领的使命》,像是这段话的脚注之一。

通灵画家

本书介绍了日本女艺术家小松美羽的创作心路和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小松素以狛犬等神兽为创作主题。所谓狛犬,是狮子等佛教守护兽经中国、朝鲜流传到古日本演变而来的守护神兽,状似狮子与独角兽的混合,常见于日本神社寺庙等宗教场所。除了狛犬,日本各地的神道宗教场所还衍生出各种守护神兽,有些神社或寺庙对应有专属神兽,例如稻荷大社以狐为守护兽,供奉菅原道真的天满宫以牛为门兽。

从铜版画、巨幅画作、屏风、烧陶,小松的作品形态多元,用色大胆,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组成具有充沛精神力量和魔幻色彩的独特世界。

早期的作品的灵感多源自小松与生俱来的超凡感受力,在古代信浓(信州),如今的长野县山野长大的小松,自幼展现出对周围世界异乎寻常的感知能力。自传式的书中回忆了成长历程中不少奇异经历,童年时在山中常遇到“山犬先生”(山犬,通常指日本狼)引领找到回家的路,但后来却发现同行者都没看见;在祖父和宠物兔子去世时目睹不同颜色的光团离开躯体,学生时代梦见自己成为画家的“水杉之梦”,对神社寺庙等地自幼的亲近感……

周遭只有自己才能看见的“世界”,组成了小松早期艺术创作灵感源泉和精神内核。对狛犬等神兽的迷恋源自“山犬先生”和母亲带领去寺庙朝拜的体验,成名作铜版画《四十九日》(四十九日的含义和中国“做七”葬仪有相通之处),《可爱的睡相》等皆出于此。

来自伊势·出云的启示

2014年向出云大社奉纳的画作《新·风土记》是小松美羽创作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自《新风土记》,小松的艺术创作内涵脱胎换骨般的提升,精神内核不再仅限于个人异禀,而是藉着日本最重要的两大神社,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得与“日本精神”的本源相连。

伊势神宫,本名即“神宫”二字,直接祭祀天照大神和丰受大神,在日本神道中是不定社格,凌驾于所有神社之上的特别存在。

伊势神宫的起源,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垂仁天皇(公元前69年-70年?)皇女倭姬命为寻求令天照大御神镇座之地而云游四方。在伊势国内,天照大神如是诏:是神风伊势国,则常世之浪归国也,傍国可怜国也,欲居是国。”遂于现今五十铃川畔以‘五十铃宫’之名镇座。伊势神宫是日本天皇信仰和民族精神信仰核心,有日本人精神原乡(心のふるさと)之称。

伊势境内深受精魂感应的小松,试着在和纸上即兴画下自己感受到的伊势,画出的竟是一双巨大深邃的眼睛。她自言在伊势神宫打开“第三只眼”,此后的作品中“眼睛”也成了小松笔下不可或缺的元素。

出云大社旧名杵築大社,祭祀着更为古老的大国主神。相传是大国主神将苇原中国(出云政权)渡让给后来的天皇(邪马台大和)一脉,史称"国让”。因着日本建国神话中“出云国让”的独特意义,出云大社在日本神道中实际上有着仅次于神宫的尊贵地位(某种意义上说很难评价孰高孰低)。

相传每年的十月日本全境的神明都聚集到出云,因此十月在日本一般有“神无月”之称,只有出云地方称10月为“神在月”出云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日本还有不少称为“大社”的神社,但如果单称“大社”,一般即指“出云大社”。

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背后连接着的,是《古事记》《日本书纪》从大国主神、出云国让乃至后来初代天皇“神武东征”一系列日本列岛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神话(所谓建国神话),即日本之“根”。

(关于这部分的知识,推荐下安彦良和的《大国主》和《神武》)

ナムジ―大国主8.6安彦良和 / 1997 / 中央公論社神武(1-5)8.3安彥良和 / 大然出版社

距今超过千年的两大神社,至今在日本社会中仍然有着深植土壤的巨大影响。

2013年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罕见的同时迎来“迁宫年”,迁宮是日本神道中的独特仪轨,即每隔一定周期重建神社,只有极少数重要神社才配得上如此“奢华费力”的传统。其中各家神社迁宮周期各不相同。伊势神宫的迁宫式年每20年一次,出云大社的迁宮大典大约60年一遇。在同一年迁宫,意义非同凡响,也因此激发民间对日本起源和日本精神的热议和审视。

小松在2013年的“神在月”来到出云,目睹一道光束从《古事记》所记“八云立”般厚重云层中从天而降的奇景。后来她以此为灵感,在出云境内闭门一个多月创作出奉纳作品《新风土记》。

从此灵魂一新。

2013年受伊势和出云迁宫影响,不少日本创作者都推出新作,漫画家井上雄彦在2013年亲自参与了伊势神宫迁宫的一部分仪式,并向神宫奉纳绘卷《承》;

承 井上雄彦 pepita2评价人数不足井上雄彦 / 2013 / 日経BP社

安彦良和时隔多年再续古代史漫画,从2013年开始连载讲述大和武尊征讨事迹以及伊势神宫创立神话的《大和武尊》,契机也是有感于伊势神宫的迁宫。

ヤマトタケル评价人数不足安彦良和 / 2013 / KADOKAWA

艺术无国界

此后小松的艺术影响力开始奔向更广大的世界,在港台以及中国大陆等亚太地区,她曾多次受邀进行巨幅作品的现场即兴创作。2015年,小松美羽的有田烧狛犬烧陶作品“天地的守护兽”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

她前往东南亚、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地,探寻世界各地宗教信仰中的神兽,体验当地的生活,接触当地的信仰,在土耳其和当地人一起在清真寺礼拜,从各种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和精神能量的开放姿态,和近代日本精神中的“世界主义”气质相契合。

刨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皇国史观的日本精神,在战后有了更平和更开放的一面,在文化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用艺术去打破国界文化宗教的隔阂,和各种背景的人们无需经过语言便达到心灵相通。立意如此,在日本近现代漫画等艺术创作领域普遍可见,并非小松一枝独秀。

小松在土耳其清真寺和当地人共同礼拜时的心声,就会想起森薰的少女新娘物语。简直是一个漫画家就能扛下一整个一带一路外宣工程的影响力。

乙嫁語り 1巻9.4森薫 / 2009 / エンターブレイン

日本的小松美羽VS中国的早稻

阅读中很容易联想到的另一个中国画家,早稻。忍不住还是想聊一聊,现实中全无交集的中日两位女画家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点:

同样成长山野间的童年生活,从小受到乡土宗社仪轨无形熏陶,有着通灵的敏感体质,

学生时代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痴迷绘画,

画作同样拥有充沛能量和野生的灵性,喜欢描绘各种古灵精怪;

敢于不断自我进化自我革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近年来的世界级影响力……

松风9.6早稻 / 2015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6年读到早稻的《松风》一直非常钟意,有感于此写下名为《活着是要变成真正的自己》的书评。而《神兽》的日文原题《世界のなかで自分の役割を見つけること》字面意义即“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使命”,书本的核心立意和《松风》不谋而合。

能够通过这些MM的艺术世界,串联起过去现在各种知识,引领拓展和思考自己的世界,确实是最上的阅读收获。

也感谢与书邂逅的缘分。

衍生阅读:

跟着井上雄彦和安彦良和的足迹去伊势

活着 是要变成真正的自己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