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影评摘抄
《刺杀》是一部由瑞恩·怀特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刺杀》影评(一):关于一部纪录片的一点记录
在一个带有主创映后谈的放映会上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虽然可以感受到拍摄者同情女孩的立场,但或许是因为检方和政府方面无法进行采访,可接触到的只有两个女孩方面和她们的律师,应该也尽可能全面呈现了。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包括两个语言都不通的女孩在狱中结下的深刻友谊(然后突如其来的反转简直太戏剧性了),以及印度尼西亚女孩说她回家后才开始了解自己的案子和自己曾经卷进了什么,感觉自己“(在操控这件事的人眼中)毫无价值,什么也不是”。这就是个人的命运在某种“更大的”东西面前什么也不是吧,一个无足轻重的女孩的命运必须让位给“更重要的东西”。在影片的最后,一个人在庆祝了两个女孩的释放后突然又若有所思:“这就是正义吗?女孩们得到了属于她们都正义吗?那金zn的正义永远也不会到来了吗?” 主创访谈中,主创团队都说拍摄跟进这个案件的两年多中一直以为两个女孩死定了,但最后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按照这部纪录片的说法,事情的解决离不开几国政府高层背后的商谈,导演说他这才开始学习亚洲各国的地缘政治和历史纠葛。制作人是一位女性,她说她希望拍摄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寻求发展中国家女性成长中遇到的困境。或许就是这样我们看到了Siti曾经一天工作16小时的制衣作坊,到繁华的大城市后虽然开了眼界但也只能从事某种交易。导演还提到影片最终Doan回家在机场像明星一样被记者包围时她接受采访说仍然想当一个演员,但几个月后当导演再去拜访她的时候,她已经抵不住舆论的压力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不愿意暴露在镜头前,不愿意自己的名字被提到,只想变成另一个人过不被注意的一生。 最后一件趣事,是导演说在纪录片中显得非常严厉、认定女孩们有罪的那位法官也看了这部片子,并且很喜欢,导演本人:“我都不知道他怎么会喜欢(笑)。”
《刺杀》影评(二):一则新闻拍出的纪录片
《刺杀》影评(三):请全世界不要再对女性开国际玩笑
记得那天坐在办公室收到这突发新闻,视频中这么光明正大的“暗杀手段”是否鱼丝线勒喉、手握刺针针脊椎等方式猜想应是功夫出身,而且这种光明正大显得十分不寒而栗,现在的暗杀行动完全不把“暗”字放在眼内。
维持了一两个月的舆论热度、科普了所有关系图谱,这三年多来至今印象最深是当天那位“杀手”还穿着“LOL”字样的T恤,因为牌面上“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这件事早已不入搜索榜前100位。
直至今天(2021.3.24)看到这部2020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映的纪录片(有趣的是马来西亚近日与朝鲜断交)。
这纪录片通过事件还原、律师、当事人、法庭等等角度讲述了一部柯南式、一部雨果式的故事。
片中已绝大可能还原事件事实(如果再高章难难以想象),颠覆了那天的“既定犯罪事实”。
事件中的两位“女杀手”,来自越南与印度尼西亚,不过是极为普通的女性,并不所谓的训练有素的功夫达人、暗杀特务。她们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在“刻意安排”下被进行了无意识的犯罪。
按片中阐述事实,两位女性都是在间接介绍下,应聘了某个“恶作剧”的拍摄剧组(类似以前常看的外国整蛊短片)。当天接到的任务是在飞机场向陌生人涂“护肤霜”,而所谓的“护肤霜”及这个行到是几经安排的一次刺杀行动。
这两位女性的甚至在主角死亡后才得知事情,经过律师等环节才知道“原来自己杀了人”。这两位女性都是被权力安排下的无差别的选角,而且按片中逻辑推理,“女性”才符合他们这场“恶作剧”的安排。
如果《悲惨世界》能说上永久的人类经典,那么这件事情牵涉的权力游戏、现代社会问题、男权主义等,在片中这两位女性在羁押过程、无罪释放后的互相支持,人性的光辉面对黑暗势力的整个故事,请允许我选为廿一世纪的经典。
我们太需要纪录片以及一种仍有的正义去扇当天的我们一巴掌,“当我哭泣时,她鼓励我,当她哭泣时,我鼓励她”在狱中两位无辜的女性把全世界谎言与权势凸显得十分丑恶。
当然,我们仍看着片中所针对高高在上的权力依旧意气风发,貌似他也需要这一部纪录片对我们进行恶作剧,所以即使这种无力感存在就请转发更多身边的朋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需求可以不那么大,而我需求的是请全世界不要再对女性开国际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