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指兵兵》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点指兵兵》是一部由章国明执导,王钟 / 许炳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指兵兵》影评(一):点指兵兵,点指贼贼,一点中你,怎去躲
章国明的片子中我更喜欢《边缘人》。
写实风格对后来的《省港旗兵》等电影影响很深。
这个片子无疑影响了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尤其是秦沛那条线)。
张国强那时候好嫩。
奇怪章国明后来去向哪里了,本是一位在今天仍能像徐克杜琪峰等一样活跃的香港导演才是。
监制、编剧泰迪·罗宾是玩乐队出道的,《点指兵兵》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歌,还有《小丑》,唱尽了心酸,大抵也与他个人的一些经历有关,毕竟是天生异相。原来他姓关,关楚耀是他侄子。他的喜剧天赋不容忽视,罗宾探长不要太经典。
《点指兵兵》影评(二):几点
1、泰迪罗宾的两首歌都很好听。片头孩子们打闹的蒙太奇,逆光慢镜,配着主题曲《点指兵兵》明快的节奏,看起来温馨,但细看歌词,唱的却是宿命论的无奈之叹,根本不似少年嬉闹般的单纯。果然,一只甲虫(蟑螂?)的特写拉开了电影的真正序幕。两个少年扭打在一起,最后其中一少年敲碎啤酒瓶,拿锋利的玻璃指着对方。
后面成年人的世界就要残酷得多。或许少年与成年人互相攻击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成年人使用的武器更具杀伤力。
2、整部电影的色调是蓝白色的,所以红色出现时,就让人触目惊心。
3、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和这部电影有些相似,最明显的,两部电影的戾气都很重。可能新浪潮时期的香港导演对社会现状都不怎么满意吧。
《点指兵兵》影评(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宝丽金星光灿烂》《宝丽金星光灿烂》是1990年宝丽金公司二十周年演唱会的现场录音精选。开场第一首《星光灿烂》是22首歌曲的串烧。其中第四首群星齐唱的就是这首《点指兵兵》。
那时候港台专辑的盒带对于没什么钱的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支出。这张盒带,翻来覆去的听了不下几百遍。终于,从听到《点指兵兵》,到了看到《点指兵兵》,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点指兵兵》影评(四):点指兵兵
生活环境真实,人物个性鲜明,真实生动。
杀人场面真实逼真,残忍血腥,砍人手,枪打爆头,血浆四溅
罪犯冷血无情,变态扭曲
警察女友的担心非常正常,警察对死亡受伤一段的乐观幽默的解释。让人觉得既心酸又敬佩不已。他们心怀正义,除奸扫恶,但也有着各自不顺心的平凡生活,也有开心逗乐的时候,甚至还有胆小懦弱的书呆子的搭档,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迥异真实。
影片最后,虽然坏人被警察痛打致死,但是观众丝毫不会因此达到善恶有报的快感和安慰。因为那不过是小警察的大好运气而已,不过是一个正常人在极度害怕下的过激反应而已,理智说来,警察已经严重防卫过当,严重失职,而且看到坏人惨死的状态,他依旧没有改变恶心呕吐的心理反应,毕竟对于亲手杀人这一事实,不管是谁,即使警察也不是一件能够坦然接受的事件。这跟一般的善恶有报,罪有应得更加有写实和反思的力度。
不怕腥风雨浪,势向罪恶全力扫荡
维护法纪,尽除奸党
人在世心安至上,内心是魔障
权共势令万人仰望
有权,大势始终操纵掌上
有势,众声一呼声威亦壮
有威,方可以服众
邪恶共抗,力震四方
《点指兵兵》影评(五):朝花夕拾
十一月里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看的。香港新浪潮电影回顾展。
放映后有导演见面座谈。
那时放映厅里剩下的观众也不过二三十人,气氛太平淡了。
这也许是我参加过的最简单(简陋)的座谈,就是坐在对面,随便问。但座谈的内容却出乎意料的好。导演滔滔不绝地说,随便提个问题他就能讲很多。虽然他普通话不太灵光,不过会来看这电影的人都多少有点儿粤语基础吧,都频频点头表示听得懂,鼓励他继续说。
导演讲了他进入电影圈的历史。听起来很厉害呢,简直是天才型,参加一个新秀比赛获得名次,就出道了。那年头虽然设备简陋,但是机会真多!这部电影的投资大约是六十五万港币,而且当时团队组里的人九成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拍过电影。
导演说,他最欣赏的是谭家明。然后绘声绘色描述起当时谭家明在某部剧里拍摄的一个街道路灯的画面来。听得出他沉浸在回忆里的情绪,很美好。
其他还说了很多,都挺有意思的,比如女儿在看的内地片啊什么的。陪同导演的另一位前辈轮不到发言的机会,索性拿着相机拍起照片来。
现在他是个吃公家饭(为廉政公署工作)的人,没有薪水压力,也不想再担风险拍电影了。说起这,笑眯眯的。再锐气的青年,也有老去钝化的一天。辉煌都在昨日,如今已是夕阳。
后记:
今天收拾桌子抽屉,翻出个小纸条,是那晚我边听边划拉的,所以随便写几句,是为记。
《点指兵兵》影评(六):匪徒追逐警察
香港新浪潮时期的很多电影现在看起来依然很有力量,《点指兵兵》(片名为一种小孩的游戏,类似于内地的点点豆豆的游戏,点到谁谁就当兵,反之则为匪),就是这样,虽说时代限制,制作上会有粗糙的地方,但是主题却很超前,表现写实残酷,感官影响刺激很深。做为写实警匪片的鼻祖,《点指兵兵》主要描写了警匪关系的对立,即2个警察与1个悍匪,其中男主角王钟饰演的干练警察,是破案能手,但却在影片高潮来临前为救儿子被悍匪杀害,而后由张国强饰演的菜鸟警察负责来为男主角报仇,片中的悍匪因为斗鸡眼而被警察学校拒绝,心理产生阴影,开始和哥哥从事犯罪,在犯罪后哥哥被警察打死,从此开始了针对性的报复,这是电影中刻画的最经典的人物,让人不寒而栗,演员的功劳很大。电影的后半段张力很足,匪徒由被动变为主动,先用计杀死男主角,而后跟踪警长和张国强,有一段很讽刺,匪徒打伤警长后,张国强开始追逐匪徒,一番对峙后,张国强失枪,遂变为匪徒追逐张国强,画面配上匪徒肆无忌惮的笑声,给观众的压迫感很强,而后张国强被逼入死角,开始向匪徒求饶,就差跪下,匪徒依然狂笑,张国强崩溃,拿起一根棒子向匪徒冲去,却踩到东西滑到,这一滑到也是转折,匪徒最后一颗子弹没有打到他,而他依然处于崩溃状态,拿起棒子向匪徒一下一下砸下去,等他反应过来,看着被自己砸的稀烂的匪徒的脑袋,开始不住呕吐。
.现在终于能知道王钟的样子了,以前更多的是知道这个名字,和刘江有几分相似。张国强那时很嫩。
《点指兵兵》影评(七):港产写实警匪片的开山之作
影片开头小孩们玩“点指兵兵”的游戏时,偶然性决定了兵与贼的阵营,而在成人的现实世界里,这种兵与贼的界线更像是命中注定难以逆转。剧本甚至还安排了高潮一幕兵贼互换的追逐情节,极具夸张和荒诞的效果,不仅为照顾彼时票房和观众的口味,更像是暗中呼应宿命论之下的人物命运。尽管最后菜鸟警察被迫杀死了匪徒,但依然觉得无法胜任警察的角色。这个由张国强饰演的配角颇为有趣,一开始明显是两位性格对立的男主角的陪衬,常常游离于剧本里关键的转折点,而竟然又在最后一幕冒出来。剧本似乎对此角色铺垫不足,戏份不够突出。
银行打劫和木屋村追逐两场戏处理得相当不俗,没有出现日后警匪片里过于夸张的动作场面,遵循最现实的刻画,反而能有力地勾勒出匪徒丧心病狂的特质。当然少不了顺手拈来风趣幽默的香港地道人情,无论是银行外摆摊卖报纸的大叔,还是在木屋村挑粪的老妇,平易近人和生动活泼的形象给观众带来极强的感染力。
《点指兵兵》影评(八):在这个片子里,有枪的就是老大,就能战胜没有枪的。
就写印象深刻的点吧。
影片刚开头没多久,那种阳光灿烂的色调突然出现,显得有点突兀。本片的配乐很少,大部分时候只有过场音乐。并且这个音乐似乎是很多武侠片里的大路货。直到夜总会那一段终于有大段配乐了,可是这个音乐和之后1984年的公仆十分类似。考虑到年份原因,应该是有人共享了这段配乐。
在这个片子里,有枪的就是老大,就能战胜没有枪的。并且,子弹是有数量的,子弹打完有枪也没用了,这一点,真是好现实啊。
本片的总体风格写实偏稍稍幽默,只是音效没有结合好,不少音效是武侠或者是恐怖片风格的。
张国强那个角色,我一开始被震住了,后来转念一想,他为什么人多的地方不跑,越跑越偏,最后跑进一个封闭空间里去了。显得有点刻意了。
斗鸡眼大哥是变态风格吗?可是,对于小孩子和女人质还是留手了。他似乎只是对于警察特别仇恨啊。因为没考上警校的关系吗?
金兴贤在里面戏份很多,可以算作男二号了吧。还有谈情说爱的戏份,一度让我不能接受。我因为先看了刑事侦缉档案三,所以总觉得他扮演的角色年纪很大了。而忘了,这电影是1979年的,彼时的金兴贤还不到四十岁。
所以,当年长得显老的,后来年纪上去了,反而永远类似一个中年人的长相,算是有得有失吧。
张国强总让我有种衣冠禽兽的感觉,即使他在里面尽量演出了青涩的感觉,奈何他的脸也是几十年不怎么变得,看到他就想到他在TVB的一系列角色了。
先写到这里吧。
《点指兵兵》影评(九):一些感想,不成文章,只为留痕
2015-09-26:
再看一次 点指兵兵 。金兴贤,天生的警察脸啊。泰迪罗宾的出场很生硬,夜总会唱这么正能量的歌好吗?
歌曲间奏期间,王钟还阻止了某男向某女施暴,然后王钟回到自己座位上,歌曲间奏结束,泰迪罗宾继续唱。
劫匪打劫的那家银行大门用的是单向玻璃,伏笔了巡查警察推门而死。整部片子气氛平实,即使人命关天,节奏也不会慌乱。
90分钟片长,60分钟抓住大部分劫匪,开了庆功会,那么接下来半小时肯定会是在逃劫匪的报复!男主的儿子属于熊孩子一类,果然就被在逃劫匪绑架了。也因为是熊孩子,所以看他被绑架,一点不同情。坏人会什么总能突然间弄些光啊火啊再突然登场。坏人光环吗?
男一号72分钟为了救被绑架的儿子,死于劫匪暗算。劫匪一开始剪花熊孩子的头发又是为了什么呢?不明。劫匪倒没有把熊孩子干掉,阴笑着离开了。78分钟,劫匪又要杀男二和男三两个警察了。然而,又穿插了两分钟夫妻吵架。这片子的节奏故意弄得那么缓吗?劫匪又绑架了男二老婆。
男二开门瞬间,被埋伏的劫匪打伤肩膀。菜鸟警察男三独立追击劫匪。又因为劫匪挟持了人质不敢攻击而被打伤右手,还震落了手枪。于是,形势突变,菜鸟警察吓得逃跑,劫匪在后面追击。男三还坑死个巡警。大结局男三和劫匪的困兽之斗细想之下很刻意,但最后男三的爆发太精彩了!全片最暴力段落!
《点指兵兵》影评(十):被驚喜到的經典好電影~
《點指兵兵》
一、主題曲「點指兵兵,點指賊賊」
原來這是個「警察故事」,第一感覺,比現時好多戲拍得好太多!想不到1979年的電影現在看來都覺得那麼好看。特別是主題曲,聽一次就會入腦,在腦中不斷repeat。
電影同名主題曲:《點指兵兵》/1979年
詞、曲、唱:泰迪·羅賓(Teddy Robin) 即 關維鵬
電影開頭以小朋友玩「兵捉賊」的情景引入主題,「點指兵兵,點著誰家孩子做大兵;點指賊賊,點著誰家孩子做大賊」小朋友用簡單的口令詞隨意決定遊戲角色,充滿童年回憶,又直點主題。伴隨著稚嫩清脆的童聲和孩童黑白分明的遊戲世界出現的是歌詞內容卻是描述成人世界複雜、無奈、難分是非的感歎:
一個走 / 一個追 / 兵賊仿似早分配
今天的你 / 像那當初的我
他朝對錯變幻多 / 難測彼我
慢速的畫面配合歌曲節奏,很有當年MV畫面感,令人似墜入童真夢境與歌詞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像一個慈祥面孔的人用溫柔的口吻講出殘酷的真實。一個人是做兵還是做賊的道路,似乎早就分配好,由不得自己決定。變幻莫測的世界,難分對錯。
二、經典警匪片
· 戲中打鬥、血腥暴力、街頭追捕場景不少,而加快了的畫面,配合音樂呈現出的緊迫感令人容易隨之「肉緊」,如果非有意識地留意可能會察覺不到畫面幀數加快。如果看出來了,其實也有點搞笑,人跑得像「神仙」一樣快那種畫面感也是挺逗的~
· 戲中展示的是幾個皇家警察:沙展辣雞、新丁阿榮、上級周sir形象分明,一個正義勇猛但無謀略、一個斯文恭敬又怕血、一個穩重卻和女朋友吵架。
·「喪標」是對立面的標誌性人物,邪惡的代表。
醜陋噁心的外表,鬥雞眼,喜歡玩槍,父母雙亡,典型地有個死穴:如果有人問候他母親就會「喪」(發瘋地暴打對方)。本想考探長,但因鬥雞眼而被拒,心懷怨恨。與其兄合謀搶劫銀行,後面的情節就很意料之中了。
.S.
· 不過,中間有段警察尊尼(泰迪·羅賓飾)夜晚在酒吧「夾band」唱搖滾讚揚警察伸張正義的歌,實在有點尷尬~
· 當時的字幕是從右到左排列的,不熟悉的話可能會看得不習慣~
· 夾雜很多「時代粵語」(當時的常用詞語、專有名詞英文翻譯,現在已經很少用了),不熟悉的人可能也不懂,感覺前排的外國人應該不知道大家在笑什麼~
三、補充
《點指兵兵》是香港新浪潮時期的一部電影,在觀影之前不想看太多介紹資料怕會對電影有不恰當的期待或認識,想通過自己看電影的第一主觀印象去作判斷,這就是看經典電影的矛盾心理。看完發現自己的感覺和當時觀眾的一些反應是差不多的,不因時代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1、當年的主題曲就已經傳唱於街頭巷尾,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也會聽過這首歌。的確是好作品,而泰迪·羅賓更是當時的當紅歌手~
2、這部電影當年票房在三百五十萬到四百萬之間,全年高據第六,是令警匪片復甦的電影之一。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官方網站介紹里提到「新浪潮導演多喜歡拍罪案片,除了因為是票房保證,還因為它是討論現代社會道德議題的最佳平台。」這部電影雖然最後還是沒有偏離「邪不能勝正」的套路,但警察的形象已經不再是一邊倒的正面,而是混雜了不成熟的情感。
3、導演章國明是1982的金馬獎最佳導演,《點指兵兵》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而他獲獎作品是《邊緣人》。後來1996年加入了香港廉政公署推廣廉潔教育,幫助建立廉署人員形象,整整工作了十七年。他仍然在世~(from wiki)
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啦~~~
值得一看!
觀影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
片長:91min / 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