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摘抄

2021-03-27 02:46: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摘抄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是一本由(日) 水上勉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一):以敬畏心看待生活

  将食物赋予灵魂,感恩土地孕育的供人类食用的食材,不以分别心对待食物,不以高低贵贱区分食物,遵守时令,十二个月各有各的精彩。看完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到处是田野的乡村,人们也是辛勤劳作,自给自足。那时候风是甜的,土地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芳香,也许现代的人们应该尝试返璞归真的生活,用感恩的心对待一切,水上勉做到了,是个很可爱的作家。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二):吃土的日子真是好啊

  在钟书阁看完了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有点像看电影小森林,真想自己也住到山里去,吃四时之蔬。

  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看了才知道,如果直译的话,是吃土的日子,好像更有趣啊~在日本当个小和尚也蛮不错的嘛,可以吃那么多好东西。只不过一小碟一小碟的,两三口就吃完了嘛。

  最喜欢七月的茄子和十月的果酒,还有十二月,枯叶扫到一起点燃,锡纸包了土豆放进去烤,上面煮着清酒,等土豆烤好了,一边喝酒,一边吃烤土豆,想想也是极好的。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三):希望老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有一座菜园

  

今年的第四本书,坐在充满太阳的阳台里读完了这本水上勉的《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不知道是不是假期宅在家里的日子有些太闲散,书读到末尾的时候,有些恍惚。我像是着急的去看到结尾,可是看到十二月结尾的时候,却又不知道都看了一些什么。

读书看来的确需要一些心境,但不管怎么样,这本书还是带给我许多感动。特别是梅子酒那一篇。

轻井泽。尽管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但是伴随着作者从一月到十二月的讲解,许多食物许多味道,似乎悄悄地钻进了我的味蕾。

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自己老的时候可以有一座菜园。春天的时候可以洒下一些种子,夏天的时候可以有着丰盛的果蔬,秋天囤积着那些饱满的果实,即便是冬天,可以在土地里埋下萝卜。

今年没有在家待太久,老妈的菜园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吃的。

即便是今年经历了一个最冷的寒冬,我还是可以在地里找到菠菜、油菜,即便是那些在冬日里没有收隔的白菜,在经历一个寒冬冻得干瘪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又开始滋生出嫩芽。

其实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烹饪,就是简单地放到热汤里,那些经过一个寒冬的菠菜就特别的鲜甜。

我想春天的时候,这个菜园应该会更加热闹。会长满蔬菜,会爬满葫芦,会在某个角落悄悄长出一颗草莓,悄然熟透,然后被一只鸟甜蜜地啄破。

春天很快就会到了,我到时候要记得给老妈多买一些蔬菜的种子。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四):田野里的故事

  禅意生活,你能想到是什么呢?

  一茶一饭一华年,一疏一菜一生活。

  我曾经大学时候,写东西也都是按照月份去排列,即使现在上班了,我仍然按照如此的习惯去排列档案资料,按照月份生活。自然万物,万物有灵。大自然的节气、时令排上了月份。月份里面有什么呢?当然有很多,但是吃喝拉撒,都与土地有关,你相信吗?不相信,那去问问土地,去地里看看。

  买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世界真奇妙。土地有什么?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No,这些都不是土地的意义,土地是一种情结,田野里的故事,有四野飘香,有果香甜美。

  土地的情结,土地的思考,我们可能从未想过,生养自己的土地,有什么意义,故土难离就是一种关于土地的情结。

  故乡的云,总是很轻柔,因为那里温馨,故乡的土,总是很寄托,因为那里不舍。

  大地的丰收,带来的是喜悦与笑容,自然的灾害在当今的这个世界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无措。

  这本书中,早年间在寺院生活的经历,教会了水上勉如何向土地寻求每日的一餐一饭。山野中的果实、蘑菇、野菜、竹笋皆可上桌,采摘一小把艾蒿、剥出水芹的嫩叶同样令人感动落泪。

  着实不能理解如此的感动源于那里,可是你吃过家乡的饭菜吧。就比如说,中央台最火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特色的美食,你以为的都是小吃,可是在万千世人的眼里,那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精华所在。

  “一年十二个月,我从一无所有的厨房‘榨’出菜肴来,品尝四季的味道。”

  八月是凉拌豆腐的季节。九月是松茸的季节。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节。亲自动手,储存两年才酿成的果酒,散发出成熟果实的甜美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时间酝酿出的味道。这也是岁月的味道,我们珍藏在岁月的味道。

  水上勉的作品多以底层人民为主角,充满传统美,营造出独具韵味的“水上调”。独特的生活角度,细节体察入微,感受微妙。生活中充满感恩才会如此的美妙。

  只有感恩土地,才会热爱土地,热爱这些普通的食物,热爱周围的一切,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

  美妙只在一瞬间,这种感悟,禅意满满,诗意满满。

  生活的舒心,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田野里有很多故事,因为有希望与感恩才是田野最美妙动听的故事。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五):生活的小情趣存在日常之中

  最暖心的不是过得多么虚华的精致而是每天都很充实

  很久之前就因书名而想看这本书,以为讲的是如何做饭,研究菜谱的文章,拿到手才发现整体都是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而过生活。

  喜欢作者的随意但有遵从自然的给予,不紧不慢的过着充实生活,表面看感觉都是生活的小事情但细看有藏着许多让人思考的大的道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哪有每一天精彩绝伦的度过的呢。

  一月-三月

亲切地审视食材,一点细微之处也不能放过,不可有瞬间的疏忽怠惰。不可察看一处,而放过另一处。积累功德,大海之一滴水这样微小的事情也不可马虎。须知滴水成海,积土成山。

  所谓积少成多,积水穿石不就是小事情累计然后到质的飞跃吗?

料理、烹调所有食材时,不可以庸人之眼光看待,不可以庸人之心思考。 对于粗陋的饮食,也不可以怠慢轻忽,应该努力使其变的雅致不只是对待料理 如此,对生活亦也该如此,带着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看熟悉的环境,即使满目疮痍也要把它变的美好。尊重它巧用它。

  四月

  野菜的季节,准备烹调养人食物之心不问食材之粗细。无论贫穷者,还是弱小者,只要怀着真诚之心,就一定能做出了了不起的丰饶菜品。我不知道做其他的事情,但我知道想要做好吃的食物首先自己要喜欢它投入感情进去,和食物进行对话这样做出的菜品才会是有灵魂的菜。

  五月-六月

  雨后春笋在到梅子盛开成熟季节,是我最喜欢的因为这两个月,不仅可以吃到鲜新的笋还可以利用充裕的阳光进行梅子干,梅子醋,梅子酒一系列的活动了。也是最忙碌的月份,剩下的月份就只是等待梅子完成和开封的幸福了,估计没有人知道我有多爱梅子吧。人只有通过亲手制造的东西才能于自然的土地共生。

  七月

  出淤泥而不谈濯清涟而不妖

  八月-十二月

  从葱葱郁郁到白雪皑皑,气候如此那么食物也如此,最后也只剩下地下藏的粮食,简单不繁杂的食物反而让人胃口大开。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六):一食一饭中有大自在

  (1041字)“吃土”原本是指穷到没钱吃饭只能吃土,简称“穷的只能吃土”,原意来自六十年代大饥荒时,什么都没得吃,只好吃观音土的事。 现在也有人将这个词用到购物狂,这个月买买买、要剁手,下个月没钱只好吃土。

  在水上勉的《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一书中,吃土不是说穷,而是珍惜珍重土地,敬惜食物的意思。水上勉认为,“从一无所有的厨房‘榨’出菜肴来,这就是‘精进’”,“精进料理(素菜)”就是“吃土“,所谓“吃时令蔬菜”就是吃土。为了说明自己的这种吃法,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出一年十二月份在禅宗寺院等持院持任隐寺(长老的助手,实际上是一些打扫,做饭,洗衣等等的工作)时在厨房做四季食物的各种体会。这其实是一种反朴归真,是对现代人用脑袋吃,用面子吃,而不用嘴吃,不用心吃,对土地和食物没有感恩之心的反思。

  读水上勉的文字有一种敦实的生活感。一年十二个月,轻井泽寺院的厨房日常,说起来都是很平淡的小事,但这些小事中却有浓浓的认真与慎重态度。“八月是凉拌豆腐的季节。九月是松茸的季节。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节。亲自动手,储存两年才酿成的果酒,散发出成熟果实的甜美香气,扑鼻而来。这是时间酝酿出的味道。”今天吃什么呢?去问问土地就知道了。就是这样的一句大白话,说尽生活的本质不过,新鲜的食物和愉悦的心情。

  现代生活的人们,情绪、心境、诸事孩恼,吃饭时挑挑捡捡,食不吃味,眠也不安心;有的人甚至三餐不定,乱七八糟,胡吃乱吃或者饥一餐饱一餐,感受不到身体向自己发出的各种不安的信号。在吃饭这方面,禅宗有句佳话,“饥来要吃饭,寒来要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要风吹’,意思是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天冷了要穿衣,疲倦时伸腿就睡觉,天热就想吹吹风——很是天凉好个秋的景致。禅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吃进肚子里的三餐最终决定我们的面目。好好吃饭,认真做饭,便是最基本的人生修行。

  水上勉少年时即入禅寺,做侍者许多年,从刚到寺院,什么也不懂,也不知一滴水一粒米的珍贵,到后来精心耕作,用心准备小食而倍受赞誉。在山上寺这样特殊的环境里,水上勉在老禅师智慧的点拨下,在生活中有所悟,在言行动静中修得一身禅意。

  书中附有许多小食的照片,可惜是黑白,看不出颜色,但看水上勉在文中细致的讲解、用料作法等的说明,觉得看似简单,其实用心不少。一件事做久了,就会心烦意乱,就会觉得没长劲。水上勉从刚开始对厨事也不上手,到如今已是爱上做饭这件事,并且乐在其中不觉烦恼。慢慢来,一件件做,不妄想,坦坦荡荡面对自己,这便是一食一饭中的大自在。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七):生活要简简单单一点,还要认认真真一点

  先说这本书的瑕疵。

  里面的很多菜都是日本的菜,或许中国也有,但是叫法肯定是一样的,翻译过来的食物很美好,但是没有感同身受,这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作为吃货,想要的就是一边读着书,一边砸吧味。

  里面有各种菜的插图,还有作者本人做饭的照片,图片都是黑白的,虽然也能体现作者的帅气和做饭的乐趣,但是中间食物的呈现,还是想要看彩色的。。。(吃货的执念)

  关于吃的书,我看过不少,唐鲁孙的吃,梁实秋的吃,王敦煌的吃主儿,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不是那个日剧)等等都看过,连同各杂志上的专栏说吃的,都看了不少,还顺带着把三联周刊出的合集《年货》给买了。

  对于吃的书,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和《深夜食堂》里借助美食来体现人生不一样,这本书更像契合久住昌之 的《孤独的美食家》(对,就是那个日剧),什么人生道理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吃!

  不光是吃,水上勉老师还把做菜还有禅都融汇在了这本书里,从小在寺庙里给和尚做饭,接受禅理,将做菜,吃和禅道相结合,才是这本书的精髓之处。

  真神奇。

  水上勉老师的文字其实我是第一次读,一边读一边想,真是一个认真生活的吃货啊。

  菠菜根因为难洗被扔掉了,却被长老捡起来,教诲到,还可以放在凉拌菜里吃嘛。按照长老的意见做了,果然很好吃。水上勉老师因此写出一大段话来教诲自己和其他人说,所有的东西都有其作用,连菠菜根也不例外。

  住持的老婆女儿因为住持去世了而被赶走,走之前什么也不让拿走,只带走了一罐梅干,五十三年的梅干,水上勉老师说很好吃,先苦后甜。被年轻读者质疑梅干是否能保持这么久以后,还专门去找了百年梅干来佐证。

  别人求字,水上勉老师说,那就拿松茸煮海带来换吧。果然很好吃,于是愉快的写了字。

  明明一个帅大叔,明明非常认真虔诚的文字,却处处透露着,我就是一个“无耻”吃货的嘴脸?!

  真有意思。

  之前一直在想,什么是生活,有段时间喜欢刷知乎,每天弹到眼前的都是你住过最贵的酒店什么样,你吃过的最贵的一顿饭是什么,要怎么样才能月收入过万诸如此类。

  知乎上的人都很上进,他们都在认真的努力的拼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但我更喜欢豆瓣,虽然他们一个个都懒得要死,好像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好像胸无大志,每天就是分享一点自己简单的生活,顺带嘲笑一下知乎过于认真的生活,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呢?毕竟成功者只有0.000001%。

  我们只要简简单单的生活下去,再加上一点点认真就好了。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八):应时而食,食之本味

  今天吃什么呢?每天都要纠结一番的难题

  在本书作者看来,答案却很简单

  ——去地里看看

  对城里人来说,最多就是去菜市场看看

  由于作者吃素,书里介绍的都是素食

  然而作者对食材的珍视

  咀嚼食材本身的味道

  在不破坏食材本味的基础上复合多种食材

  突显本味的同时增添风味

  却让看似寡淡的素食令人垂涎

  用平等心对待每一种食材,不分贵贱

  在食材有限的情况下组合食材,

  改变烹饪方式,让普通的食材发光

  六月,梅子的季节

  作者笔下的梅干,已经不仅仅是梅干了

  它寄托了思念,贮存着时间的味道

  吃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腌制的梅干

  体会到的是感激,感恩,无比珍惜

  它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是难得的恩物

  豆腐的原料其实不止大豆

  还有芝麻豆腐,核桃豆腐,香菇豆腐等等

  书中分享了芝麻豆腐的做法

  可以想见耗时耗力,没有不好吃的道理

  文中也分享了很多实用的食谱

  插图和食物一样素,是黑白的

  如果换成彩图会更生动

  文中常常引用《典座教训》的内容

  颇有禅宗的意味

  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九):《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吃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

  文/吴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吃货”的年代,出去聚餐,未动著之前先发一遍朋友圈、相互点赞,然后相视一笑,这几乎成了惯例,最后吃的什么倒记不住,还得看看手机里的照片。美食,更是人们在自我介绍时必提的一项爱好。比起数十年前高度弘扬精神生活,忽视物质生活的现象,以上粗浅提及的算不得什么。不过,自诩吃货者万千,真正懂吃的人,似乎并不多见,何况,吃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如你想的那般简单。

  在《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一书中,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水上勉变为美食家,分享了他对饮食与人生的感悟。在他那里,饮食、人生,一而二二而一。少年时期曾经在寺院修行过的他,在写书的一年中似乎一直过着素食生活。但如果据此以为他的厨房里无甚可利用,便是大错特错。时令蔬菜、美味瓜果,无一不在温暖着他的腹腔,无一不在滋润着他的灵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即便有米,却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庖厨的巧招。

  一道美味的菜肴,原料自然关键;但具体有多关键,不好拿捏。鱼翅燕窝当然名贵,即便是普通厨师都能烹制出非凡味道。但或许更考验功力的,是利用平常的食材,做出非凡的味道。山椒、萝卜、豆腐、竹笋、野菜、豌豆、梅子、茄子、番杏、花生,看似寻常到不能再寻常,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食物间的混搭,各种味道的互补,火候的掌握,盐分的添减,都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另当别论。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生命中的地位可以想见。习惯了大谈特谈的人固然不少,能用心烹饪好一次晚餐的人,相对来说却极为稀罕,更不用说饮食中还有哲学。日本文化受禅宗影响甚大,水上勉先生便是其中一例。早年的寺院生活,可以说奠定了他一生的方向,文学也好,生活也罢。在他看来,人与食物,不单单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于人,是一种恩赐,是大自然的慷慨赠与,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采摘、淘洗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部分他都竭力不浪费,食物入口,他会满怀欣喜与感动。当然,以禅宗为人生底色的他,讲求适量,饕餮,从不是他的习惯。

  为写《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一书,他来到了乡间,自己种植,自己采摘,自己烹饪,细细体验了人与自然——准确说来是人与大地——的关系。现代化生产,我们对菜市场中的蔬果习以为常,很少能够想到它们来自哪里,它们经历了什么——也许是同昆虫的斗智斗勇,也许是凛冽的寒冬——我们吞下它们,然后忘记它们,最后忘记了自己——一个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命,接着我们枯萎,谁也记不住我们。

  以上这些话,不是呼吁每个人都跟着水上勉先生的步伐,暂时抛弃自己的工作,过一种所谓的诗与远方的生活——那样,我们的城市只怕会瘫痪。相反,而是说,也许在忙忙碌碌之余,我们应该拨出一些时间,好好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怎样一种生活。是为了住进高档别墅省吃俭用,还是带着对生命的好奇、敬重、感动与呵护,认真过好每一天?如果你已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麻木,不妨以食物为起点,重拾你对生活那份热热的爱。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读后感(十):素食里的禅理

  日本的水上勉的《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表面上讲的是素食的烹饪,其实包含着许多禅理。看了之后,我发觉自己对于粮食更加珍惜了,甚至连一粒米饭都觉得可爱、可口。

  珍惜。日本的道元禅师说过:“功德海中,一滴也莫让。善根山上,一尘亦可积欤。”意思是,如果你想积累功德,那么请不要放过一滴水这样细微的事情。如果你想积累善根,那么请不要放过一粒尘土这样细微的事情。要知道,滴水成海,积土成山。在日本的禅宗寺院,假如一个小僧侣随意地把洗东西剩下的水泼掉,刚好被师兄看到,就会被痛斥一番:“混账!不许糟蹋东西!”小僧侣辩解,说那是洗东西剩下的脏水,对方立刻回应:“每一滴水对草木都是宝贵的”。即便想泼掉,也要泼到树根上,别浪费。素食的烹饪,讲求不杀生,这是在做功德。具体到材料的准备,更是处处在做功德,甚至是一滴水,一棵菜,你都要格外珍惜。

  尊重。道元禅师说过:“拈一茎草建宝王刹,入一微尘转大法轮。”尊重一根草,因为它组成了大寺院。尊重一粒微尘,因为它领悟到佛说的智慧。有一次,水上勉把切下来的菠菜根扔在厨房的角落里,长老看到了,默默地把它捡起来,告诉水上勉:“洗干净,放在凉拌菜里”。其实当时水上勉忙于烹饪,暂时搁置了菠菜根。经长老这么一说,他感到有点惭愧,毕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禅师还说:“切莫逐物变心。”我们的心情不应随食材的好坏而改变,无论遇到什么食材,都要平心静气,都要毕恭毕敬地对待它,享受它们带来的愉快体验。后来有一次,水上勉种的萝卜长势不好,无精打采。拔上来一看,清瘦极了。他想起了禅师说的话,没有嘲笑,只有尊重。他做出了美味可口的萝卜丝,保留了萝卜原来的味道。当你尊重食材的时候,它就会在餐桌上闪闪发光,展现出诱人的气息。

  思乡。禅僧说:“一所不住。”真正的高僧,无论在何地,都能发现极乐。城市人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在城市里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在他们心中,总有一股不变的情绪——思乡。无论身在何方,心里总有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的菜肴、小吃,只要一小口,那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就会流露出来,甚至令你泪流满面。尝一道家乡菜,闻一次家乡泥土的芬芳,快乐应运而生,这就是你的极乐。

  反省。水上勉少年时代在寺院诵过一种经:五观偈。五句话,伴随了他一生,念念不忘。1、计功之多少量彼之来所。面对事物,要心怀感恩。这些食物既来自于耕作者的辛劳,也来自于厨师的辛劳,所以要感谢他们,决不浪费一粒粮食。2、付己之德行全失,不应供。要经常反省自我:自己有资格享受这些美味的食物吗?自己的言行、心态对得起这些美味吗?3、以防心离过乃贪业为宗。吃吧,吃下这些素食,我们的贪婪就会消失。4、正以为良药治疗形枯。素食是良药,它能帮助你保持健康的身体、心态。5、为成道故今受此食。素食,让你的灵魂达到与佛一样的境界。

  素食里,有珍惜,有尊重,有思想,有反省。素食,代表着一种简单,一种原始。素食,也代表着一种智慧,一种超然。

  发自我的iPhon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