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锁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2021-03-29 01:0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上锁的房间》是一本由[美] 劳拉·金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一):《上锁的房间》读后感

  在这集中,罗素福尔摩斯的表现都差强人意,两个敌人若再强大点,罗素就被干点了。书中描述的罗素的爸爸太善良了,而且连底线都没守住(居然让凶手把脏物留了下来),善良的都有点傻了。照理说,她爸爸那么会挣钱的人,应该很精明才对。另外,中国人救了罗素妈妈那个地方,也有点牵强附会。前面写的有些啰嗦,尤其是罗素不在状态的情况下,与福尔摩斯吵架的那些地方,还有些令人讨厌。个人评分:3.8分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二):开启记忆的大门 ——《上锁的房间》,尘封的秘密

  开启记忆的大门

  ——《上锁的房间》,尘封的秘密

  福尔摩斯对于很多人来讲是柯南·道尔笔下那个和华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奇怪的老头,关于这对CP感十足的搭档,延伸出了无数故事,无数人为他们写了同人,近期的日本版的福尔摩斯和美国版的《基本演绎法》都做的超级出色,英国版本的故事上都略逊他们一筹。但是在劳拉·金笔下的福尔摩斯大约就是同人小说爱好者的天堂,当然不喜欢拆CP的读者不会喜欢已经变得过于成熟圆滑并且和玛丽·罗素结婚的《上锁的房间》当中的福尔摩斯,但是抛开故事中你不喜欢的细节,你会喜欢《上锁的房间》里面环环相扣的细节,并且,你甚至能够想象这一切,并且从这一切当中获得关于人的欲望的答案。

  故事是从福尔摩斯的妻子罗素的童年阴影开始的。来到曾经经历过毁灭一切的大地震的旧金山,在这座城市遭遇车祸并且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兄弟的罗素,经历了痛苦的童年,进入自己家的老房子仿佛是一件诅咒,里面尘封的记忆打开,上锁的房间当中,会有什么样的洪水猛兽呢?

  父母床头的东方面孔,唐人街遇袭并且获得了故人的救助,狡猾的跟踪者,闯入老宅烧毁重要文件的神秘人,这一切让在美国开展工作的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似乎陷入了僵局,他会怎样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如何去证明这一困扰了二十年的记忆中的秘密?

  限定卖出的老宅变成了一个舞台,而旧金山的市景也加入其中,颇有旅行推理的那种带上风光顺便破案的特色。缺失了的记忆变成了一个麦格芬,在找寻这段记忆中,关于过去父母的爱、曾经对于旧金山的感受、心理医生被杀的打击,让罗素崩溃。但是一个已经成熟了的福尔摩斯是不会再和以前那样不会讲话,而已经成熟了的灵魂遇到挑战的时候,会给予他人勇气。

  当然本作当中还是会有不少的细节,比如说保险柜用华生的名字租赁啊、又出现了一个智商在线的男助手啊(达希尔·哈米特),会让你觉得有些特别,暗搓搓地又笑出声来。

  不过关于福尔摩斯的故事这么多,也有这么多的人热爱这个有点怪脾气却又慧眼独具的风衣男子,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出于对正义的想象。如果不是因为偏执的精神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些谜题也不可能解开;而也正是因为大部分世人都蝇营狗苟地为利益而放弃了人性,灾难来临的时候有那么多可怕的想法,我们才能够有这么多案件会在书中揭开谜底,是的,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类。

  y 林怿

  2018年8月12日21:30:00

  写于御庭园

  ������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三):一个与以往不太一样的福尔摩斯

  这是我所看的这个推理系列的第四本作品。因为不是按照书中设定的时间线的顺序来读这几本书的,所以未免会有一些时间错乱的感觉。不过这并没有减少这本书对于我的吸引力。

  这是一套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同人小说。区别于以往柯南道尔笔下对于女性着墨不多的写作手法,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中有一位女性角色玛丽罗素闪亮登场,她将会取代华生医生成为福尔摩斯的新搭档,在小说中与福尔摩斯平分秋色共同探案。他们在一次次通力合作解决了各种案件之后,原本亦师亦友的一对老少配搭档在后来的故事中居然成为了夫妻。而在这本《上锁的房间》一书中,我们的名侦探福尔摩斯将会陪伴他的妻子重返故居,或者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回娘家”。

  只是这“回娘家”真的只能是回家而已,因为十四岁时那年的一场意外,玛丽罗素一家四口遭遇意外车祸,除了她之外全部遇难。而这也成为玛丽罗斯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对家人的愧疚阴影一直笼罩在她的心中。而这一次当她终于鼓足勇气回到故居时,却发现当年所发生的那场车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一个个线索的被发现,一段在玛丽罗素六岁那年被封存的记忆渐渐的被回忆了起来。真相究竟是什么?

  童年时期留下的阴影其实对于之后的人生道路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更何况玛丽罗素认为当年发生的事情害死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好在她嫁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丈夫。相比于之前所看过的同系列的几部同人小说中玛丽罗素占据主导的人物比例,这一次对于福尔摩斯描写明显的多了许多。毕竟这套同人小说中福尔摩斯的人设就是宠爱妻子的好丈夫一枚,眼看着小娇妻迟迟走不出童年阴影而时不时的郁郁寡欢,若是再不出手展现男友力拉老婆一把也未免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不知道此书的作者劳拉金的心中是不是对于中国一直有所向往,在该系列《蜜蜂的语言》一书中就有与福尔摩斯有重要关系的人物以中国人的身份登场。而在这本《上锁的房间》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并且无论是人物也好还是事情也罢并都无什么贬低之意。书中的许多细节的讲述都表明作者对于中国是很感兴趣的。在外国的小说中能够看到与自己国家相关的讲述,无疑是为阅读的过程中平添了几分好奇之感。

  看惯了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与华生搭档,如今再瞧这同人小说中的夫妻联手打怪,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喜欢福尔摩斯的读者,尤其是那些迷妹们更是不妨看看这一系列小说。你将在书中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太一样的福尔摩斯,一个更加懂得关爱女人的福尔摩斯。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四):无敌侦探,精彩续写

  这是我第一次读劳拉·金笔下的福尔摩斯,也是第一次得知大侦探福尔摩斯有了妻子:玛丽·罗素。以往读的都是柯南·道尔的笔下的福尔摩斯,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柯南·道尔把福尔摩斯写死了的时候,招来无数福尔摩斯迷的抗议,只到他不得已又让福尔摩斯“复活”。

  我想,劳拉·金一定也是一位狂热的福尔摩斯迷,她和大多数的福尔摩斯迷不同之处在于,她没有守株待兔一直等着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从退休到终老。她从福尔摩斯计划退休,回到苏塞克斯郡的山间养蜂开始,为福尔摩斯打造了接下来的精彩侦探人生。

  福尔摩斯,他遇见了人生的另一半——玛丽·罗素。于是,有了这套《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上锁的房间》是其中的一本。在这本书中,玛丽·罗素已经是福尔摩斯的妻子,这一站,他们来到玛丽·罗素的故乡,这里,有玛丽·罗素小时候的家,关于这个女孩的身世,其实我很好奇,因为只知道她的出现,却不知道她到底是谁,从何而来,父母是谁,家世如何。不论这本是玛丽·罗素来寻找自己童年的记忆,揭开父母去世的谜底,亦或是福尔摩斯为妻子探寻她的答案,这也正是我最想读的一本。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我还蛮喜欢的,分别以罗素和福尔摩斯的口吻穿插着讲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人称的代入感,让读者化身为罗素和福尔摩斯,跟着他们的逻辑和节奏亲历所有的事情,以及思考和推理。两个身份的交替互换,又能让读者更真切地体验罗素和福尔摩斯的心理活动以及理解他们做出某些行为和判断的原因。

  作为女性,劳拉·金的描写方式与柯南·道尔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劳拉·金的遣词造句更细腻,外在景致细节的描写也相对冗繁,这不能说一定是缺点,作为一位女性推理小说家,这可能就是她的特点,让我在感受到类似柯南·道尔般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同时,又能体验到如真实般的生活场景,既为小说,又要让人觉得它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不论是场景景致的描写,还是周遭人物的渲染,都是必不可少的。多了,让人觉得无主次,少了,又乏味了,恰当合理之数全在作者的把控。

  劳拉·金,对玛丽·罗素的喜爱似乎要胜过对福尔摩斯,也许同是女性身份的缘故吧,在此书中,对罗素的刻画也相对更饱满些。玛丽·罗素一直将父母的车祸归究于自己,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以为是自己和弟弟的争吵导致父母发生车祸,噩梦纠缠着她,直到福尔摩斯在听到她的梦话,并且帮助她剥丝抽茧找到答案。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噩梦也就自然消解了。

  劳拉·金对福尔摩斯的续写还是很成功的,让我读着感觉挺痛快的。

  quot;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童年的恐惧,三个梦境!

  二十年前,大学期间的我照惯例去旧书市场晃悠,然后带回来一套三本的盗版《福尔摩斯探案集》,并在一周内看完。果然,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个无与伦比的人,给人一种难以表达的感觉,但是纯粹的推理故事确实震撼了我,心中推理作品排名最高的认知非常稳固,虽然先入为主,但也无可厚非。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种世界级别的文化现象,是一种象征。传统意义上,谈到他的名字自然就代表着推理世界,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谈到福尔摩斯,人们相互之间的目光有一种“就是如此”的坚定。因此,有很多人尝试续写“福尔摩斯”有关的故事,例如英国作家安东尼•赫洛维兹的《丝之屋》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作,还有就是这套由美国作家劳拉•金创作的“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劳拉•金非常有才华,迄今她已斩获众多推理界的奖项,被誉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接班人,由此可见她的水平之高。

  如今,终于有幸可以读到劳拉•金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开篇便被其中颠覆性的创作思路震撼了。福尔摩斯结婚了,娶了漂亮、睿智、勇敢的玛丽•罗素小姐,两人一起协作破获了众多复杂、离奇的案件,真可谓脑洞大开。

  《上锁的房间》讲述了玛丽•罗素与福尔摩斯坐船回到美国,处理父亲的身后事物,看似平淡无奇的旅程,实际杀机四伏。玛丽•罗素发现老宅中似乎有人潜入在搜索什么东西?然后她又在唐人街的小巷中被枪击,并且她一直重复不断的做着三个相同的梦,第一个莫名的天空飞行物,第二个无面男,第三个是一个上锁的房间…玛丽•罗素的情绪有些失控,因为她突然发现这一切都跟十年前的事故有关,那场事故造成了她的父母和弟弟的死亡,继续挖掘下去,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切还跟当年那场地震和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有关…

  劳拉•金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有着一种古典文学的气息,坦白说,场景的设置,人物的对话,还有故事行进的节奏,都非常符合“福尔摩斯”这个形象。虽然故事以“玛丽•罗素”为第一人称进行评述,在这一点上跟华生的作用相同,只不过现在是以妻子的身份在进行讲述。并且,最大的区别就是华生只是陈述,而玛丽•罗素是作为侦探跟福尔摩斯一块进行探案和冒险,这一点尤其重要。

  《上锁的房间》故事节奏很快,场景的转换非常自然,抛下谜题的点非常巧妙,挠人心弦。福尔摩斯依然睿智,善于从细小的方面着手进行推理,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而同样作为妻子的玛丽•罗素也表现的相当顽强,童年的经历犹如噩梦般一直缠绕着她,那种恐惧和不安快要将她吞噬,但从遭受打击到振作起来,顽强的心理征战经历描写的非常高明,用实际行动来战胜恐惧…毕竟,真相是不会撒谎的!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六):沉痛的记忆终被开启

  我们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总是会磕磕碰碰才会长大。不管你记不记得童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它都会对你以后的人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就像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期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童年的阴影对人有多大的影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关于梦境的研究中表明“被压抑在心里底层的潜意识中关于童年的痛苦经历,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美国作家劳拉·金写的侦探小说《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中的这本《上锁的房间》,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和梦境的故事。

  大部分读者都熟悉柯南·道尔笔下写的《福尔摩斯》,在劳拉·金续写的新案件系列中,福尔摩斯隐居后遇到了玛丽·罗素,并与之成为爱人兼搭档,重新开启了探案之旅。在一次出差途中,缠绕罗素的噩梦又接踵而至,三个噩梦反反复复,第一个梦是飞行物物体横飞,第二个梦是无脸男,第三个梦是一间上锁的房间。随着目的地旧金山的靠近,罗素更加心神不安,此次的目的地不仅是为了生意,也是为了发现罗素与这座城市的羁绊。那里承载着罗素童年最可怕的回忆,6岁时经历大地震,14岁经历车祸失去父母和弟弟,自己也一直怀着幸存后的愧疚,难道真是因为和弟弟的争吵,才使开车的父亲分心坠入悬崖的吗?

  在福尔摩斯和罗素两人到达旧金山后,接待他们的律师给他们看了特殊的遗嘱,引起可疑的是后来的附加款项。在参观旧房子时,罗素意外遭遇了袭击。随后在检查被看管的房子时,发现竟然有人偷偷溜进来,并烧毁了一些文件。于是,两个人开始打探罗素父母以前的情况,在唐人街寻访到曾经园丁和厨师的孩子龙先生,让人震惊的时当年车祸没多久后龙先生的父母就被杀害了。同时,罗素一直想见的当年车祸后治疗她的医生,经过寻访结果也是在出院后被杀害了。这一切显然不是巧合,尽管罗素失去了记忆,一连串的事情,不仅让她开始怀疑当年的车祸到底是事故,还是同样是谋杀?她失去的记忆,那些梦境到底提醒着她什么,父母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秘密,才导致医生、用人、父母、甚至是自己遭到暗算。这一切的迷雾,将由福尔摩斯和她一点点拨开。

  可能作者是女性的缘故,虽然推理部分弱化了一些,但是情节背景等元素还是有柯南·道尔的影子,也很贴近原著,而且我们还看到了福尔摩斯不同的一面,婚后对爱人和生活的体贴。在当局者迷的状态下,守护妻子的内心不愿违背她意愿,想帮助妻子解开心结又怕伤害到她,如此 小心翼翼的找出当年的真相。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七):福尔摩斯夫妇

  首先声明,我作为侦探推理忠实粉,深受剧透党祸害,自然不会透露本书核心内容,请放心。

  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在无数经典的案件中,给世人留下了教科书式的经典侦探教程之后却退隐山林当起养蜂人,让我们无限遗憾。我希望福尔摩斯能像名侦探柯南上不完的小学一年级那样永葆青春,江湖上再也没有他的足迹,却处处都传颂着关于他的传奇,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侦探离我们远去。终于,在享有美国版阿加莎的女作家劳拉•金的笔下,我们的福尔摩斯又重新走出了隐居生活,为我们留下新的期待,这其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就是本书—《上锁的房间》。

  由劳拉创作的这个“新”探案系列共14个案件,系列的创作时间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时间还原程度上来讲比较近似,在情节和人物以及景物风貌等特点上来看很贴近原著的同时,以劳拉女性的特有的细腻给我们的主人公添加了更过细微的气质,在捧读之际非但不会引起如我这样原著党的反感,还会让我更加感觉福尔摩斯更加贴近现实,可见虽然是同人小说,可作者各方面的拿捏甚至人物的塑造都过犹不及,《上锁的房间》在往常柯南道尔的故事情节逐步递进层次分明,在框架外也是亮点多多,让我喜出望外的莫过于对福尔摩斯婚后生活和对爱人体贴的描写,众多女粉终于可以放心男神婚后风采依旧不减反增。

  侦探悬疑小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悬疑和线索,我忍住不剧透,说一说我捧读这本书时的一些观感。由于我边读边记笔记的习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劳拉对于婚后福尔摩斯形象的塑造,在保持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让人折服的思维能力外,已为人夫的福尔摩斯对于迷茫焦躁的妻子百般呵护,表面上任由她胡闹,暗地里却费心费力的去保护她,我们情商偏低的男神在爱情的滋养下,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善于经营婚姻和爱情,从福尔摩斯对妻子适时的恭维和同如孩子们和哈米特这些其他人的交流来看,这填补了福尔摩斯几乎唯一的缺点,神探夏洛克更趋完美,讨人喜欢。这个案子可谓从无到有,几尽曲折,涉及人物也比较庞杂,但是作者寥寥数语便使人物跃然于纸上,如文章最后出场的华人明医生篇幅很短,但给人的印象却相当深刻。

  《上锁的房间》饶有趣味,读起来流畅无比,有很多精致的小玩笑和戏谑的揶揄都如同母语小说一般自然呈现,这也给侦探小说加分不少,这有赖于作者清晰的表达之外,更要归功于本书优秀的翻译。

  最后,对于《上锁的房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大于了我的期待,感谢劳拉使福尔摩斯更加完美生动,也使我终于可以期待有他的新探案可以读,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的男神从此有了一位美貌与智慧并重,勇气与侠义化身的妻子—玛丽•罗斯。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八):既是为了破案,也是为了爱

  大体上和柯南·道尔的路数差不多,劳拉·金的“福尔摩斯系列”也具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故事之间都多多少少有着联系,并没有截然分开,所以在《上锁的房间》中所涉及到的日本之行以及印度之行,或许还另有故事会详细来讲。虽然那些情节并不至于过多地影响到了对旧金山之行的理解,但多少是一个遗憾——如果按照顺序来看,效果估计会好一些。总而言之,在《上锁的房间》这个故事里,玛丽·罗素已经成为福尔摩斯太太了,只是奇怪的是却并没有冠之以夫姓,有点儿让人感到惊诧。

  之所以要开启旧金山之行,主要是缘于玛丽·罗素的三个反反复复的噩梦:第一个梦里,物体横飞;第二个梦里,一个身份不明的无脸男总是出现在一间毫无特征的白色房间里,出现在玛丽·罗素面前,特别恐怖;第三个梦里,玛丽·罗素在一所房子里闲逛,但总会遇到一扇寂静朴实的门,那是一个上锁的房间——对于玛丽·罗素来说,“我知道,这扇门通往一间公寓。但它相当隐蔽,没有人知道,除了我”——三个噩梦困扰着福尔摩斯新婚的妻子。但玛丽·罗素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梦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到底意味着什么;倒是福尔摩斯出于侦探的本能,再加上体贴,再加上之前的一些不那么正常的情况,福尔摩斯竭力说服自己的妻子,要开始旧金山之行,把问题真正弄清楚。

  于是,此次福尔摩斯与玛丽·罗素联手破案的地点就来到了美国旧金山,回到了1906年。那个年玛丽·罗素六岁。但是她发现,自己六岁时的那段记忆却已在自己的脑海中被封存了。在1906年的旧金山,发生了一次空前的大地震,随之而来的大火几乎毁灭了整座城市。八年后,也就是玛丽·罗素十四岁的时候,一场车祸发生,玛丽·罗素的父母与弟弟坠下山崖身亡,只有她一人得以幸存,此后,她离开美国,前往苏塞克斯,从此内心中始终有所纠结。

  没有什么事情会平空而至的,人的记忆有时会有意无意地隐瞒很多事情,就像动物冬眠一样蜇伏起来,却会有某一个契机到来时猛然出现。从1906年到1914年,再从1914年到福尔摩斯和玛丽·罗素决定重返旧金山的1924年,时间虽然过去了很多。但却因为面临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关于20年的约定——因而让一切与当年的事情密切相关的人都迫切了起来。整个事情的古怪之处就在于,玛丽·罗素的父母留给她的遗嘱上规定,遗嘱签字之日起的二十年内,只有玛丽·罗素,她的配偶和孩子可以在她不在场的情况下进入房子;在规定日期之前,不能变卖房产用于清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房子里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的期限就是20年!

  要想破除噩梦的困扰,要想解开20年期限的奥秘所在,就必须回到旧金山,进入那所房子,根据蛛丝马迹去追索真相。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而这一次,找到最后真相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福尔摩斯——当然玛丽·罗素也很尽力。所以,这几乎就是事情的全部了。过程或许比较老套,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反正很少会有福尔摩斯解决不了的麻烦事。之所以必须破案的关键就在于,玛丽·罗素会因为找出了最后的真相而从此得到平静和安宁——这应该才是福尔摩斯最为关心的!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九):寻找尘封的真相——评《上锁的房间》

  《上锁的房间》是我读《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本。说句实在话,作者劳拉金的小说带有很浓厚的古典文学气息。在书中,她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事件的描写都非常详细,从写法到技巧也透着浓浓的学院派风格。这就容易使阅读体验走向两个极端,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会非常喜欢,而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很可能会觉得过于古典、过于详细、过于学院派,而且还会有些枯燥甚至冗长。毕竟时代不同,一部分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可能发生了改变。

  相比之前我看过的系列作品《东方历险记》,《上锁的房间》在故事背景和题材上,更容易接受一些。下面就简单聊聊劳拉金的这部《上锁的房间》。

  一听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推理小说的经典题材“密室”。然而,书中的上锁的房间,并非狭义的封闭空间,所指的“上锁的房间”,其实是通过一座老房子,来引出一段历史迷案。这座房子的主人,正是全系列作品的主角玛丽罗素——她的父母留给她的遗产。而对于罗素来说,由于儿童时期特殊的遭遇和心灵上的打击,让她对某些往事早已失去了清晰的记忆。而那些残忍甚至恐怖的回忆则以噩梦的形式,在无数个夜晚纠缠着罗素。这让罗素在身心上都承受着难以摆脱的折磨。因此,解开老房子背后的谜题,也成为了让罗素从噩梦中解脱的唯一方式。

  老房子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多数情况下,房子的年代越久远,在这间房子里住过的人就越多,发生的故事就越多。而对于童年与这个房子有过交集的人,时隔多年回到这间房子之后,又容易勾起很多尘封已久的、模糊与清晰掺杂的记忆,这种记忆往往伴随着当年在一起生活过的旧人和琐事。这种感觉往往很复杂,如果你有一个美好回忆,那么你重游故地的时候,就会心情愉悦。如果你有一个悲伤的,甚至是可怕的回忆,那么你对这间房子则极有可能带有一种抵触情绪。

  在很多恐怖电影中,所谓的“鬼屋或凶宅”往往就是因为发生过可怕的事情,让这座房子也令人感到害怕和不适。

  故事中,罗素回到了自己多年以前的故居,她模糊的记忆开始逐渐还原,意境不断填补,情感不断扩充,可谓真代入感十足,让读者不但觉得是罗素甚至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而且还能唤醒自己类似的经历感受。

  罗素和她的丈夫福尔摩斯,回到老房子接收遗产这段时间,发生了一连串的危险事件。福尔摩斯凭借敏锐的嗅觉,察觉到,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多年以前发生的那起车祸——那起让罗素一家除了她自己幸存之外,她的父母和弟弟都遇难并长久以来让罗素以为是自己的责任而感到愧疚的车祸有关。并开始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一方是罗素——福尔摩斯的妻子——因为案件而影响了情绪和状态的妻子,福尔摩斯与罗素之间的交流与摩擦,也随之而来。这一部分也能看出作者对罗素和福尔摩斯两个人物有血有肉的有情有感的刻画。

  对历史事件当中的细节和仅存的少量线索的一步步调查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哪怕对福尔摩斯来说也是如此。当然了,也许在柯南道尔笔下可能会容易一些,但在劳拉金笔下,福尔摩斯似乎并没有那么神,这也可能是两个作者笔下的福尔摩斯最大的区别。有人喜欢更真实一些的福尔摩斯,有人则喜欢神化一些的福尔摩斯,无可厚非。

  随着抽丝剥茧般的深入调查,封锁在这座老房子里的秘密被慢慢揭露。最终,杀人凶手被绳之以法,罗素的噩梦也随之烟消云散。这个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一场貌似穿越了时空的探案过程也就到此为止。这也符合系列小说当中一部的位置——漫长系列故事中的一个,在时间顺序上,并不会对主角造成什么影响,也就是感冒之后又痊愈的状态。

  从整个故事来看,虽然劳拉金的笔墨过于详细,但也能较好的把故事写得凝而不散。同时对美国当年的那场大火进行了身临其境般的还原。把故事融入到历史当中,又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一篇情节完整,内容丰富的好故事。

  ���C

  《上锁的房间》读后感(十):迷妹滤镜下的新冒险

  劳拉·金(Laurie R.King)这位美国著名推理小说家,用自己对福尔摩斯的“迷妹”狂热情感,创作了“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此次重庆出版社将出版该系列的8册(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9206),这个已由美国读者认可的福尔摩斯新故事必会令中国福迷们大饱眼福。

  《上锁的房间》作为“玛丽·罗素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中的第八部,时间线已经到了两人婚后生活,而本部的主线则是追寻引起玛丽噩梦的童年遭遇,夫妇俩从日本异域风情的旅程跨越到了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与所爱之人游遍世界美景不愧为女孩子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而作者也是私心满满地通过作品实现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事的叙述视角不断由玛丽与福尔摩斯之间切换,而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两人也往往是各自行动,但在细微末节中都能体会到双方浓浓的爱意,那种即使不在身边依然牵挂与信任的默契。

  探寻童年真相的过程基本更多的是遵循了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些原理,童年的创伤以及梦境中一一对应的象征,最终挖掘出的事实并没有太出乎人的意料,而所谓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也基本变成了硬汉探寻家访的套路,怕是所有神探一到了美国这片土地也会自动切换成为硬汉流派,推理什么的早被抛之脑后了。另一个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颇感兴趣的则是唐人街以及华人角色的出现,也算是在故事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还好华人形象最终没有崩塌,也使得我阅读到最后长舒了一口气。

  本书虽然是实现了迷妹与福尔摩斯相爱的愿望,但是也将玛丽本人塑造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智慧勇敢的女性,就像《致橡树》中所描述的那种关系,不是攀附在你身上炫耀的凌霄花,也不只是重复单调歌曲的痴爱鸟儿,而是要与你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成为与之相配的恩爱情侣。在强化玛丽本身的同时,也对福尔摩斯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毕竟原版中的福尔摩斯基本与爱情无缘。本书中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福尔摩斯为游轮上寒风中的妻子端去热咖啡的贴心一幕,甚至关心她几天没有好好进食的心事。当这样一位温文尔雅暖男版本的夏洛克出现,相信没有一个推理女粉能抗拒的了吧。

  福尔摩斯诞生于柯南道尔笔下,这一历史上最成功的侦探形象历经百年依然为人津津乐道,而伴随着时间推移与流行地域的扩展,与之相关的同人作品层出不穷,无论是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现象级还原大热,还是美剧《基本演绎法》华生以刘玉玲华人女性形象的颠覆,还有最近由明星莫文蔚哥哥著写的《神探福迩,字摩斯》传神地将故事搬到殖民地的香港,人们对于福尔摩斯的热爱愈发浓烈,而在这一系列中,更是将一个粉丝形象植入故事之中,别具一番风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