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精选

2021-03-30 23:4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精选

  《草间弥生之最爱》是一部由松本贵子执导,草间弥生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一):補充

  補充討論:

  l 他在我心目中跟Andy W的位置大概差不多吧。

  + 時勢造英雄? lingo看了紀錄片了?

  l 我覺得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很嘩眾取寵,也有可能我的審美口味比較古典也不一定/ 紀錄片的導演非常令人無言,感覺對草間彌生非常不熟悉,而且還一再干擾她

  + 整個計劃都是 (near equal), 工作委任的感覺. 導演的資料裡也沒有查到有趣的作品.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二):不算好也不算差

  以記錄片來說, 不算好也不算差.

  沒有甚麼特別的觀點, 就是介紹草間彌生這個人.

  可能因為自己是唸設計的, 而且跟許多人一樣, 我的集中力很高, 沒有人能跟我說話, 不然我會覺得對方在礙著我.

  所以在某些時候, 我會覺得有點緊張. 喂喂, 你真的不會礙著草間老師嗎? 她應該在發火了吧?

  如果你是草間彌生的迷, 你應該去看這部片子, 不過你不會知道比你知道的更多.

  如果你不認識草間彌生, 你應該去看這部片子, 看完了你會認識這個人.

  如果你不去看這部片子, 你不會有甚麼損失, 你可以在維基得到你想知道的.

  如果你認識草間彌生但對她沒甚麼感覺, 你可以省了這個錢去看別的電影了.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三):Clip

  “我是一个一流的创作家,我永远是个先锋。我的灵感总是充满原创性,我绝不会山寨其他艺术家。”

  “艺术家总是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看待东西。如果我们不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话,我们也无法活下去。”

  “画完这幅画,我会感觉轻松多了。”

  “我毕竟觉得,机械重复地画画,在精神上,这可以让我放松。”

  “樱花是我最喜欢的花,它们一下子就开花,一下子就飘散开来,我觉得这就像人的生命一样。”

  “我感兴趣的是人家怎样怎样评价我。这种评价一直都在变。”

  “当我站在油画布前,我不需要思考,我就任凭双手来画。当我画画的时候,各种灵感都会随时上脑的,我脑袋里出现完整的图像,我接着它画下去。”

  “也许,因为我是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我是严肃对待商业的,我不得不为每天的面包去赚钱。”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四):我热爱我所创造的一切

  “我喜欢我所创造的一切。 那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吗?嗯嗯,我再觉得不过呢” 感觉写作业疲倦烦躁的一天突然在纪录片中治愈了。草间弥生就像海边的红南瓜,自由生长,独立任性,是源源不断的艺术河流。童年的变故让她一度想自杀,但还好画画让她找到了自己,她说只有在画画的时候她才能专注思考,她会拥有无尽的力量。她热爱自己创造的一切,她完成画作后会像孩子一样对自己赞不绝口。她会在很多摄像机前很直白的说自己没有喜欢的艺术家,她会和摄像说你妨碍我思考了。她希望的是自己能给后辈带来启迪。她坦白在纽约画画也为了挣钱。她一生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她把自己红色粉色的假发说是自己的帽子,会想再活三四百年因为她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完成,她站在一个山头就会想征服另一座山峰。

  突然喜欢上了这个看着有点害怕的老婆婆,喜欢她画作中无数的细节,喜欢她的诗歌因为很真实很动听很有共鸣,喜欢她独立真实的个性,喜欢拥有自己一生追求所爱的人。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五):可爱的怪婆婆

  在日本的绘画界,我更喜欢草间弥生和隆上村,当然还有奈良美智。

  草间弥生,用原点创造了一个世界,更愿意被称为“前卫艺术家”的怪婆婆。片子拍摄的时候她应该也有80多岁了,可她始终不愿提及自己的真实年龄,她说那是与她的艺术无关的话题。或许是这样年纪的人,感觉到生命的尽头,对于死亡的恐惧;或许是对于艺术热情的丝毫不减,争分夺秒的继续属于她的圆点世界;或许,真的是年龄与艺术的毫无关系。婆婆说,画画是生存的唯一方式。

  一生经历过无数苦难,也被抑郁和自杀所困扰(艺术家都这样咩);一生得到过无数荣誉,却能平衡金钱名誉和艺术创作。婆婆始终强调,艺术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她也始终严肃对待,更不喜欢外界包括拍摄时对她的干扰。整个片子中的婆婆也是严肃不可亲近的(只笑过几次呢),可我们在感受这个圆点世界时,她又是那样的可亲。

  除了对自己艺术作品的自信,她还喜欢小说和诗歌,包括她自己创作的文学,也一样的自信。我记录下了那首“樱花”,看的出她对生命和生活如此热爱。

  片中还展现了更早时期的艺术展,那些老照片,好友的video。我更好奇那个北野武拍的是个什么喜剧?隆上村+草间弥生这样的组合!

  还是祝愿婆婆健康长寿,继续她热爱的艺术。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六):“如果我们不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我们也不能活下去”

  刷完《草间弥生 无极》接连的这一部,绝对是生活化多了的自恋记录。无极里资料片式提到的关键事件(家庭影响)和强烈的个人特质(原创性、杰作和天才的自诩),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100多分钟的影像记录里,最常出现是她的自褒:对着杂志翻自己的报道,看着丝印出来的复制品惊叹杰作,笃定自己是灵感不竭的天才。令我意外的是,她画的那些眼睛、树枝、人脸、波浪,想表达爱与和平的希冀是真的。画三小时就完成的一幅画,留存寄托的感情竟然是真的。还有那些诗化的朗诵片段,苦痛过去已完全内化在她的词句中,她写得轻松流畅,而我觉得隽永极了。

  有意思的是,媒体人(记者和编导)在她面前真的很蠢。她会用没什么波澜的声音面无表情地说,你打扰到我了。有你在我画得不顺。对导演说了不止一次。十分直接且没有余地。

  或是被问到一些自以为很有深远意涵的引导(probing)问题,她停顿很久会说:

  “?我没听懂你的意思”。或答,“没有作家对我有影响。我就是最好的”,然后叭叭叭报自己的作品。

  她蛮少露出真心笑容,或是和周围人友善地谈天。很少。就是程序上的沟通。几乎看不到她试图讨好他人的举措。除非画完了,才会如释重负,和大家一起干杯,请吃韩国海苔。

  特别偏爱的一段是对工作室助理说的:“你们都在等着我死吧。死了就可以卖画了。”助理惊讶又尴尬地否认,她没当真,继续道,“记得把我的画卖贵点”。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七):She adores herself.

  放映的過程中,坐在我後面的某女不下七次高聲發表 「好可愛呀~~」 「佢真係太可愛啦~~」之類的感言,儘管覺得很煩,但無可否認,電影中的草間彌生確實是非常 「可愛」的存在。只是如果她知道這些黃毛丫頭看著她大嚷kawaii ne~~~,不知會作何感想?

  說起來還真是吊詭。這是一個被精神病折騰了數十年的女人,十五歲時就嘗試跳軌,「如果不是藝術,我早就自殺了」,她是這樣說的。繪畫、雕塑、裝置、詩、小說,這些不同形式的藝術之於她,是將她繫在世界之中的錨,沒有藝術的話,她也就不在世上了。或許是藝術家的特質,她蘊含著巨大的矛盾,既有自殺傾向,卻又熱愛生命,她希望可以活到四百歲,這樣才可能做完她所想做的。

  這樣的一個人,讓膠卷紀錄了她人生的吉光片羽,播放時竟然令影院充滿笑聲,畢竟是有點匪夷所思的。她的鮮紅假髮、誇張的大波點衣裙,雖然有點喜感,但我想令人發笑的,應是她孩童般的率真。最有趣的莫過於她在自己的數十張絲印作品後逐張簽名,每簽好一張後別人把畫拿起,她必定爭取看多一眼,然後如像首次見到一樣,對自己的每張畫作讚嘆一番。「任何藝術家都必須相信自己的作品是最出色的,否則根本無法繼續下去」,她奉行了自己的金科玉律,對自己的天才毫不懷疑,不斷為自己的作品而感動。這信念是她的世界的樑柱,失去了,一切就要坍塌了。然而在她的臉上再看不到年少的輕狂,她讚美自己、宣稱自己是天才時,仍是一臉認真,彷彿在述說某個人盡皆知的事實。就當是自大吧,我看時確實為她的自大而感動。

  影片主要紀錄了Love Forever的創作過程。她以近八十歲之齡,要一筆一筆地完成五十幅大型組畫,體力上的負荷極其重,畫到第四十九幅時,她說下世再不要做畫家,因為實在太辛苦了。問那她來世想做什麼?答:畫家。我想我上一世也是畫家。這是一個生生世世的約定,即使疼痛,也永不言悔,頂多只是孩子氣的埋怨。她擁有創造的力量,且強大得足以面對永恆回轉,尼采筆下的超人,也不過如此。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八):我眼中的草间弥生

  最近有个stars展打算去看,所以想先做一点功课。其中就有草间弥生的作品展出。在没看纪录片之前,我对草间弥生持有偏见,感觉就是一个只会画圆圈挑衅密集恐惧症和以夸张造型贩卖自己的精神病老太太。当身边有人说喜欢草间弥生时我打心里是嫌弃的,认为他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特立独行且懂得艺术的装逼饭。

  但看完这个纪录片,我为我之前的偏执和出言不逊感到羞愧。通过这件事,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在不了解一个人或事物的情况下,你没有资格仅通过表面的东西去轻易的评论一个人,说一些你认为正确的观念。仅仅通过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副画就将对方全盘否定,抨击谩骂,这样的自己跟键盘侠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演员歌手也好,又或者是一篇报道,只有在你全面的了解下,你才可以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这是对当事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行的尊重。

  回到纪录片,我特别喜欢这种完全不干涉和引导主人公的纪录片。就是随性的展示出主人公最真实的一面,没有人设,没有情节设定,只是记录。记录作为人,正在活着的样子。

  回到主人公,原来草间弥生是这样真实,率真的,原来她只是作为一个天才想画出属于她的画,是从心里流淌到纸上的。她知道自己是天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活到三四百岁。不画画的时候她就是个孤单的脆弱的奶奶。听她说话非常舒服,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要什么,并且热爱画画,她正视自己,又无时无刻的与想要自杀的自己战斗。

  (我好爱她的诗啊!)

  我现在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她的精神世界,虽然我可能不会懂她的每一幅作品,但我理解我所能理解的那个部分就够了。

  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见解和看法也是包罗万象的,我们与之产生共情,说明我们心意相通。那些无法触动我们的,正在与他人产生共情。艺术是平等的。

  感谢草间弥生来到这个世界为人类带来这么伟大的作品。

  尊敬每一个人,无论她/她是不是艺术家,我们自己也值得尊敬。

  所以,当想发表意见时,我们要了解真相,然后一针见血的破口大骂,既尊重对方又合情合理。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九):“没有画出世界上最好作品的自信的艺术家,还是不要成为艺术家了”

  第一次看关于一个艺术家的纪录片,前提还是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欣赏其画作的美之所在。

  通篇看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无疑是草间弥生的自信,以至于我觉得将“自恋”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在观赏自己画完的画作时,频频发出“画得太好了”“真是杰作呢”“虽然是我自己画的,但足够打动我了”。我看过一句话,大意如此:所有不凡之人的其中一个共同点即是内心深处对自己有着极度和绝对的自信。我想这点在草间弥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吧。

  我与她一样有着不幸的童年,但也许我尚比她好得多。片中她说的一句话我尤其感同身受,只是我至今尚未像她那样有勇气去冲破桎梏和看似温床实则深渊的庇佑,

谈及童年家庭生活,婆婆如是说道

  她说,家里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我待的地方,因为我的母亲总在发疯。我很能理解作为拥有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是如何地诚惶诚恐地生活着,对年幼的孩童来说,父母会影响她们对于成人世界的认知,而阴晴不定的态度让小孩子常年诚惶诚恐,想尽办法躲避来自父母的责骂,从而变成了一个畏首畏尾、毫无自我的人。

  幸运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突破和表达的方式,并且旁若无人的沉浸其中。一位同行说道,艺术界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总是艰苦卓绝的。也许正是年轻时作为创新者开拓的勇气,让她年老了仍然是一位古怪、有趣又开放的婆婆吧,因为接受过不被认可的孤独,才能在年老之时以开放之心看待当下的年轻人。

  她会在综艺里手舞足蹈地跳舞,会用诗歌写下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也坦言画画还是得想着赚钱养活自己,甚至会毒舌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是不是等着我死然后得到一大批遗作”,当然,也会在别人帮助她时表达谢意“幸好有你我才可以画下去”,你永远猜不出这个婆婆下一句会说些什么。

  站一网友说,“看完之后跟着她一起陷入一种莫名的精神世界中”,觉得深有同感。当然更多时扩展了自己的想象,不是每个人都活在和我一样的意识世界中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因着成长环境和个人选择而千变万化,这更让我觉得自己精神世界之局限,以及人类思想之丰富。

  我想,也许我需要勇气,更需要坚决。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幸福,也不是拥有悲惨童年的人就终将一事无成,像草间弥生这样将心中的凄惨化为开扩自己未来勇气和决心的人,也许可以成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深受童年困惑所扰之人的一面镜子。

  《草间弥生之最爱》观后感(十):《草間彌生之最愛》觀後感

  藝術家的孤身走我路。

  這是一部記錄了日本國寶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自白書。

  草間彌生一生傳奇, 她在美國紐約居住了十六年, 她窮、餓了在垃圾箱找果蔬煮湯充飢; 她愛惜手繪, 儘管冰寒刺骨, 女年青創作人不肯燒掉描本取暖, 她於當地街道於模特兒身體塗了她的獨一無二圓點, 遭到警察查問, 她依然懶理的帶笑奔跑, 任由記者鎂光燈閃爍不斷, 她對藝術創作的愛; 對愛護作品重於自己生命的堅持, 她的造物生命力頑強, 紅黃二色是大師追求櫻花花起花落的須臾命根力放; 黑色圓點是草間放下前衛大師尊號, 精神埋進神經視聽障礙病症幅員的包覆歇息。

  老師以她只是到了高山半端為喻, 熱切冀盼登上創作頂峰答了記者以山為例, 問尊駕立在山何處問題, 以草間彌生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從荷蘭展商越洋抵日誠邀老師在海外展覽作品, 她是登頂的女皇, 她的謙詞是身心奉獻藝術的活祭, 她的藝術大道看不見盡頭, 她豪言要畫至斷氣才能收筆, 一個小洋女孩評價草間彌生展品意味深長, 她說藝術家繪畫初看平淡, 但它自有一股懾人魔力, 引人一直看下去。藝術無疆界, 作品見性情, 老師創作不是本土稱雄, 她是站在世界藝術山頂迎風開顏的大師了。

  老師性情直白嚴肅, 她以普通話說出題名[生老病死]新作, 一把女子聲音問老師 [生老病死]是何意思? 老師說你不懂就不要問, 稍後, 她還是簡短回答, 老師就是這樣的性子, 她對關注其作品的人總是體諒, 就算提問者問題觸動了她自信的神經, 她還是輕輕責備, 然後解答。 草間彌生不喜他人撰寫小說, 她認為自己寫的小說、詩是最好的, 她的自信出自美國旅居放下人的尊嚴在廢棄物堆找食物的求生意志, 以及珍重一筆一劃描於紙張包圍顫抖身體的藝術獻身。老師經苦難成才體驗令她努力創作, 她每次的結晶求變, 令她新作更富生命力, 她看了刊登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專訪, 她看不起行家, 稱他作品不外如是, 導演來了前後呼應, 村上隆於電視台嘉賓出場等候室鞠躬有禮語氣溫文向前輩草間彌生問好, 並輕握老師掌心步入錄影廠, 相信後輩事前不知老師奚落, 他知道又怎樣? 以討好宅男創造的性感巨乳美少女等身玩偶, 村上隆無縫銜接了一般人把動漫降格為次等藝術的平面圖像, 他同意藝術是金錢, 他的作品看不到生與死的領悟, 更多的是貼近平民欣賞藝術的最低門檻, 以及鮮艷色彩帶來的快樂, 他的層次遠遠不及草間彌生, 導演先以老師輕視村上隆, 後以老師不會因為先前的評論與後進會面時臉露尷尬帶出了藝術女皇那神色自若氣質。 在節目裡, 她無表情不客氣的答沒有看名導演兼演員北野武以前擔任的相聲節目, 他無奈的笑, 嘉賓的不留情面當然引來哄堂大笑, 大師不顧人感受的真性情固然令人又愛又惱, 可是同老師相處日久助手不是這樣看, 老師在工作室沒有帶上粉紅假髮, 頭髮略為散亂, 她邊握起箱頭筆劃線填圓, 邊左傾頭部看著女助理說你會在我死後拍賣我的作品致富, 女助理立即表態不會, 並請求老師別這樣說, 老師無子嗣, 遺留下來作品一是全部捐贈博物館, 不是的話留給體貼助理任其處置也是可行方法, 大師豁達, 生命是她寫的詩《櫻花》: 花開花落, 飽滿肉身, 豐富生死。

  atrick Chan 寫於11月20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