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锦集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是一本由凤红邪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一):受益不多
这个类型的书我觉得已经读得足够多了,这本也是一样。其中关于“精神断舍离”的部分对我还是有点触动,但是绝大部分的内容我实在不太能理解里面的观点,也许是自己愚钝。总之,受益不多,猜想是不是自己对这类书籍慢慢有了抗体,因为里面涉及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说白了,只是读读的话道理都懂,重点还是实践、执行!决定读过这本书之后要停一下这类书的购买和阅读了,除非是有涵盖新的知识点的书籍出现!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二):只有主动的努力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读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只因我真的体会了主动和被动区别有多大!
我的亲身经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我无论怎么加班、怎么努力最后的成果都不是很理想,只是因为我是被动的付出,我的心理非常抵触它,我没有人力创意和想法,一年下来我没有任何成就感,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被动的我像一个行尸走肉一般,幸亏我及时自醒,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越忙越开心,真正的幸福就是能及时自醒,从被动到主动,极力推荐这本书。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三):学会自醒,就是拥有了重塑自己灵魂的机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像他这样懂得反思自己的人一定可以交到真诚可靠的朋友,也怪不得能成为儒学中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宗圣”。自省这个词大概也就是从这段名言中来的吧。 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同音不同字的词有很多,比如自省和自醒,这两个词汇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的意思是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便做的更好;后者则可以理解为自然苏醒,同样有醒悟之意。第一次知道“自醒”这个词,是来自凤红邪的心灵感悟书籍――《自醒》。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人的一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这时的我们往往会困顿不安,会不知所措,会迷茫恐惧,那么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停下来,静静反思自己的行为。凤红邪说:“自醒,就是为了叫醒在内心迷路的自己。”通过自省,才能找到自身问题所在,最终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红尘中忙忙碌碌。不过有些人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为了所谓的温饱不得不用心工作。这点与主动的人相比,总少了些积极性,而人生也会有巨大的差异。被动努力的人,越努力越迷茫;主动努力的人,则越努力活的越精彩。 简单来说,想要改变自己人生,除了克服困难、自卑、拖延症等负面影响,做到精神上的断舍离,明确找到自己的目标,还要牢记两条法则:一是为自己而活;二是保持危机感,从而享受到从被动到主动改变的卓越人生。
《自醒》,这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书,帮助人们驱散内心的雾霾,走上主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自醒,即意味着改变。虽然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那就是灵魂的一次重生和成长。自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从困顿、迷茫、痛苦的心理障碍中醒过来,解放自己。懂得自醒,懂得主动去努力的人,未来注定更加灿烂。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四):从平庸如何到达卓越的秘籍
《自醒》书评
——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
《自醒》在当下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都急剧变化的时期,无疑这本书的出版有着特别广泛的指导意义,更是这个快速发展和浮躁动荡的时期清醒剂,《自醒》是一本难能可贵的针对每个人都颇有益处的心理指南的书籍。
《自醒》一书分九个部分从指点迷津的“改变人生的两条法则”开启,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类的通病“我们共同的毛病”以及对我们周遭世界的认识“这个世界不可怕”“美好只是某种现实”以及指导性的“明确做事的动机”“颠覆以往的认知”从认识明确外部世界,引申展开到本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作者提倡和指导:关照我们自己、顺应我们的内心、照料我们的精神书籍的重点部分“你不是另外一个人”“精神断舍离”了解外部世界也明晰了自身,本书终于完成其使命:让每个读者明了和熟知“从平庸到卓越的秘密” 作者凤红邪以此书为利器,让一个“接地气”的灵魂提醒所有努力的人逐渐摆脱以往的思维和情感局限,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知觉自己的内心,知觉自己的欲望,知觉自身的素服与限制:我们应该做一个自醒的人,用锐利的认知戳穿被动努力的迷茫,让自己疲惫而不安的心活在主动的人生战场上。
本书用相当的篇幅分析和解读了作为当今人群中平庸的我们如何克服孤独感——孤独是所有人类都能够体验的一种情绪与感情状态,正视孤独产生的原因,抽离开自己,理智的审视孤独,作者用失恋的例子来让读者明确了外部和自身的联系,给予正在恋爱或失恋时期的读者茅塞顿开的领悟:人们在爱情中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你在这段爱情关系中的表现,或者你在和谁谈恋爱,这个“你是谁”也就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仔细品读此书必然会开悟到“那个谁”从平庸到达卓越的秘籍。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五):自我意识
贯穿本书的一个要点是,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对自己负责。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保持危机感。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意识到拖延的严重后果。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自律。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拥有安全感。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成熟。
只有对自我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你才能收获爱情。
作者又说道,如何做到对自己和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呢,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只有活在真实的当下。
虽然作者妙语连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划了特别多的标注,并一度热情的想要推荐这个书。但冷静下来,任何心灵的真相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它也一定是理性,客观,有实践性的。
有些语言虽然让你激动,受到启发,或有强烈共鸣,但是现实生活一定是平淡的,不需要雄言壮语,而更多是坚持和理性。
下面附带几句,剥离了修饰的箴言。
1。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要符合现实和客观。保持理性,接受现实。
2。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因为你的行为,决定了你日后所拥有的。
3。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意愿。这也是你的初心,其他的东西都是手段和工具。
4。保持危机感(求生本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避免被自身的懒惰懈怠而打败。所以在懈怠的时候,不妨多给自己一点危机感和提醒。
5。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你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当然你的选择也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你也要客观的接受现实情况和条件。
6。拖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在拖延,其次认识到拖延的后果,提醒自己去做事情。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评判和责备自己。不给自己找理由,把注意力放在做事情上。
7。人生痛苦,很多事是你不想去做的,但为了实现某些目标,你就会自律,有自主性的去行动。
8。安全感,不来自别人,而来自我们自己,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我的认同感。你知道你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什么也不能伤害你。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得安全感,是对自己心智的一种损害。
9。成熟是个伪概念。不同人对成熟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成熟最本质的理解是,成熟是对自己的目标有清醒认识,并付诸行动。不是为了别人,只是关于自己。成熟是在追求自我实践之路上的附属品,爱情,事业,金钱也是如此。
10.卓越,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好到大部分人都无法超越。而做的好不好,不在乎过程和努力,只关于产出结果和质量。
11.情绪。有时人的情绪是多余的,并不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多尊重现实,接纳实现,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观照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感受,保持抽离,不要陷入其中,你会逐渐发现,这些东西再也控制不了你了,你不再是机械式反应和生理欲望的奴隶。
12.现实和客观。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越是偏向现实,越是偏向客观,就代表这个人的心理越成熟。
13.趋利避害。一个人是否拥有自控力,是否愿意自律,均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衡量。如果你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弊,那么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强制,不需要强调如何努力,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自律。 问题在于,也可能因为我们的短视,急功近利,并且担心付出并一定能换来更多的回报,而放弃自律。
14.精神断舍离。将生活中无意义、无必要的东西舍弃,会令你整个人都轻松起来,而且你还能够将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不要让你的生命在追逐和满足一些无意义的欲望的过程中被虚耗了。
15.自身和现实的矛盾。自身与社会环境永远都存在着冲突,所以你要学会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自身。在调整中使自身的兴趣与现实不断磨合,你的兴趣越贴近现实,你的工作就越有效率,你就能获得更饱满的意义感。
16.人生本就是苦难重重。 所以你要真正地学会面对,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拥有不被外物轻易削弱的行动力与意志力。
最后,我写着写着,有种在读考研政治小黄书的感觉。现实就是现实,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付诸行动。
此外,鸡汤都是没用的,因为真正的内心力量,都是像考研小黄书那样简单明确的。难就难在,你的行动和坚持(内心博弈)。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六):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书从头到尾看了两遍,很受用。第一遍有些内容其实还不太理解,心里还是有所排斥,但很多地方却又认为是真知灼见,所以决定再温习一遍。可以预见之后还会对重要的部分进行重复。
其中提到了一个方法,用笔写“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的答案,直到哭出来,那个答案就是心中最后的答案。
很遗憾,我写到第15个心里就有不适了,到第19个就有湿润的感觉,最后觉得自己会哭的答案是第23,但我终究是没有哭出来,后来逼自己又写了十几个,虽然心里时而空旷、时而痛苦,但终究是放弃了思考。
我试着重新把这些答案打出来:
1.为了看到所爱之人的结局,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为了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流芳千古
3.为了能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为所爱、所坚信的事物献出生命
4.为了爱我的人不因我的逝去难过
5.为了享受未来的不确定性
6.为了吃很多美食
7.为了游览名山大川
8.为了看完豆瓣250
9.为了游遍各国各省的博物馆
10.为了享受音乐、文学等等的生活的乐趣
11.为了享受游戏的魅力
12.为了不辜负爱我、看好我的人
13.为了从生活中获得意义
14.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
15.为了一个人,我想告诉那个人:你一定选错了,我才是最后会在终点等你的人,我会为此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魅力,等你回来。那天我见你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爱还是没有变,可你明明已有那么多问题,但我还是愿意和你一块克服
16.为了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够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挖掘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处理这一问题,让世界变得更好
17.为了成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将自己的所得传授给他人,点亮他人前行的路
18.为了另一个人,我们经历过五六年的风风雨雨,有过许多争吵,也有过生命中许多幸福的时刻,不论怎么否认那些都是我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回忆。对于你所遭受的,还有我做的,我很遗憾、抱歉,如果有一天我失败了,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个能相互扶持到最后的人,我多么希望是你,虽然现在的你无法触动我的心
19.为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我们通讯很少,但我心里真的很明白,你们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很愧疚无法给你们带来什么帮助,之后甚至可能会让你们为我担心饱受压力,但我会尽到我的责任
20.为了和心爱的人相守一生、不论其它。会有我们的孩子,我会尽心教导他/她,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我心里始终都会抱有最深的期待,最高的要求,为ta的未来铺路
21.为了我身边的挚友,我能在他们需要之时伸出援手,因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优秀且闪耀的,我得守住这份闪耀
22.为了做一个不假于物的人,有一定的财富自由,能在一定程度上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23.为了和一个人一起生活,我们会在上海有固定的工作,我会成为一名充满正能量,能带给学生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学老师,那个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或者游戏策划;我们会在上海有一套属于彼此的小屋,不大却很温馨。我们虽然也会有争吵,但彼此都是对方独一无二的存在,所做的一切都会是双方认同的事物。我们会有喜欢的宠物,是一只可爱的狸花猫。我们会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会尽可能给她们最好的教育,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只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时候,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过年两家人会聚在一块、快乐幸福。老了以后我们依然会有许多合得来的朋友,有共同的爱好:P社、桌游、口琴,我会时常和他或者另一位出游,如果她同意,我会看遍这个世界,也会和不同的朋友看电影、坚持锻炼。我想我可能比他活的长久,毕竟她比我辛劳许多,我会说一不二,陪他到最后一刻。有什么灾、有什么难,咱们一块扛。
24.我这辈子活着,首先我要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个工作能让我感到充实、有意义,苦一点累一点也没有关系;其次希望有一个深爱的人,那个人上进、优秀、有才华,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能相互独立、体谅、一块生活,我们会有相似的爱好,都希望有下一代;此外还会有四、五位一些方面才华横溢的挚友,相互帮助;同时我还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为此负责,敢作敢当,既能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也能承受必然或偶然降临的不幸。
25.为了成为自走棋大师、日麻大神
26.为了学会用理性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影响
27.为了能用自己所思所想的心理学或者其它知识帮助他人深入思考走出困境
28.活着是为了生命中一些无比幸福的瞬间,可能是为了所爱之人无条件付出,也可能是被爱我的人感动
29.也可能是在朋友们帮助下靠自己客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享受那样的成就感
30.通过学习在一些方面进入更深层次的境界,得到一种类似于顿悟的快乐,达到一种上位的水平
31.是为了让自己身心愉悦,心里有种浩然的畅快
32.是为了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路,不让所爱之人为自己担心
33.是为了做自己,做独一无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自己
34.是为了每天学到新的、高级的知识,不断进入一种更充实、富足的状态
35.是为了成为所爱之人可信赖的依靠,为他们带来知识、思考、欢乐
36.是为了克服一个个困难,达到前人未有的高度
37.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了爱自己的人,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为了自己所坚信的东西,为了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38.是为了成为一个完人,并不是说没有缺点、没有苦难,而是敢于正视自己和世界的不完美并不断修正,承认自己有许多事无能为力,但依然热爱、享受生活。
39.是为了和许多优秀的人交朋友,做坦然、舒适的君子之交
40.是为了国家振兴
后来实在太晚了我放弃了继续思考,但大脑依旧在运转,路上心底的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挥之不去,为什么我没有哭?难道我想的人和事和内心还有差距?但这已是我能想到的。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读后感(七):“自醒”,真正升级自己的杀手锏 ——《自醒:从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转变》
你要牢记改变一生的两条法则:一是为自己而活,二是保持危机感。借此,你能克服人类的共同毛病。你要相信这个世界并不可怕,还要认识到美好只是某种现实。你要明确自己做事的动机,不要害怕颠覆以往的认知。伴随着精神断舍离的力量,你会看清一个人从平庸到卓越的所有秘密。 这是作者给读者的自醒寄语,是书的主要内容。这是一本励志书籍,但不是单调不现实的故事罗列,也不是归纳极细的“人生法则”,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感觉更像是犀利的旁观者,一个启发内心的“引导者”,自醒依靠的人只有自己,方案在书中,想不想“自醒”,要通过何种途径,其实是我们的选择。
影响一生的方向
“自己”是伴随自己一生的人。老话说“旁观者清”,这其实也就是提醒我们其实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会常有误区。自己其实有的时候特纠结,自己口才不好,有点内向,写个文章也总憋半天,没想到有的时候发言老师会说自己的话很有条理,偶尔文章竟然得了高分或者青睐,还有其他方面就不细说了,我其实挺自卑的,但是偶尔也会被小胜利冲昏头脑,之后做的不好又开始自卑,走入牛角尖之后竟然觉得自己应该自卑,毕竟优点比缺点少。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作者所说的“给自己贴绝对标签”的误区,二分认知,其实“成就”了烦恼和内耗,正确和错误的答案都无法一方面把一个人展现,所以作者给读者的建议是:客观合适地评价的自己,把自己看的太好或差的人会很容易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频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读过之后发现其实这正是自己走入的误区。错误的自我评价不会凭空而来,所以需要做好准备来消除这些外部原因对自己的误导作用,首先就是主观认知和客观认知的偏差,自己就是受这个原因影响较多,其次是自身对自己的预测产生的影响,有信心就会越来越好,没信心就会原来越差,恶性循环可能会潜藏其中。
对于如何找到“自己”,作者给的建议是,首先是停止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抬高自己其实是在麻醉自己。接受现实前面就已经提到过了,夸耀的贬低其实都是逃避,还不如彻底勇敢看清一切,趁还来得及,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还有,也是更深一层的,就是反思,现在到处流行这个词,公司,社会,国家,但是也包括自己根本就不敢真正切实的做到这件事,不过时间飞逝,自己真的不准备浪费时间去逃避了。
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这个追求从远古一直走到了现在,“努力”,我们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太多的人会标榜“我是努力者”,但作者定义的真正的努力者是不会在意是否真的在努力,找到方向,为之奋斗,努力者会进入状态。努力也从不意味着是牺牲,主动努力和被动努力其实已经在此做出分别,这也就是说努力要和目标结合在一起,但是一定是自己的目标,别人美好的人生其实很多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但是生活会让人必须要承担的事情,养家的责任,缺钱的窘迫,作者并没有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来要求做不切实际的“努力”,只是无论怎样,作者坚持的“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什么”。
为自己而活,自律的人从来不是因为逼迫。保持危机感,危机感让人得以世世代代流传,也是比鸡汤更有用的“法宝”,人生需要用不断地危机提醒自己,自己有的时候就陷入了害怕“危机”的坭坑里,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这种危机感是多么重要......
拖延.社交恐惧.失恋颓废期.不自律.自卑
你的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
光有方向的把握可能会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作者根据生活中特有的一些状态或特质进行了分析,看起开不是一本空洞的说理书。
这现在最“热门”的病应该是拖延症了,自己也是,有了事情不到最后期限坚决不做,最后熬得晚却没有干好。没完没了的诱惑,手机上总是出现各式各样吸引自己的东西,开着手机让自己做关于学习的事真的是太难了。有的时候也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太难了,所以自己总是想掩耳盗铃地逃避一下,可是能真的逃避吗?还有书提到的一个原因也和自己非常契合,就是总是会觉得既然也做不好,或者觉得自己还是会拖延,既然做不好,还不如不做,一直以为这是强迫症的通病,其实是把自己看的太好了。有的时候自己真的觉得自己拖延症晚期了,不过,作者并没有给像我这样的人判死刑,因为“拖延症”被夸大了。
怎样改变。第一步,你要真的意识到你在拖延,这不是一个词,你拖延了这个月的零花钱可就没了!但是万万不要想“我好差呀”之类的消极暗示,其实自己也觉得给压力会催促自己上进,但是确实想到以前自己拖延过很多次,自己就真的好难受,自己开始越来越烦,最后为了缓解情绪,真的就开始不知道彻底干什么的玩手机,其实也没干啥高兴的事,反而眼睛很疲劳。所以作者建议:即使什么都不做,你也需要直面恐惧和空虚,思考如何做的更好,现在,就是你战胜拖延的最好时期。在细致一点的建议就是:计划要有可执行、可量化、有截止日期的计划。这里说了一些其实很多我们早就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就不一一阐述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特别有感触的一点:一次改变一件事这个宗旨,在开始时不要太相信自己,有了成果之后再“加强对自己的信任”。
拖延症的人都会羡慕自律的人。别人觉得我挺有自控力的,但是看了作者说的我看到了自己陷入了没有方向的“自控”假象中-所以自己看似坚持,实则麻木和痛苦。真正的自律是有方向的快乐的坚持拼搏。利vs害,长期利害和短期厉害都需要考虑。认清的长处和短处,找到努力的动机,不过我们看到的世界有可能是经过自己处理的,主观意识对现实的扭曲要避免。多尝试,会找到方向的。
社交恐惧自己也未能幸免,害怕别人觉得自己老土........为什么会这样,通俗化作者的话就是你不是社会眼里的那个人。自我认同感的建立需要鼓励,但如果比如像一些家长所做的那样:总拿别人家的“好”孩子比自己的孩子 丶直接打骂或者强迫孩子认同家长的观点等等,自我的认同感彻底屈服于“大家的看法”,而且这种恐惧不能拖着不改变,年纪越大这种恐惧有可能更强烈甚至会影响生活。所以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就是: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你要意识到什么是自己能控制的东西,你要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一个人,任何情况下只有你才能帮到自己,所以自卑也就在找到自我之后烟消云散了。针对孤独,作者也特别强调:孤独是很平常的状态,孤独感也是一个正常的且无法逃脱的人生经过,因此没有谁是生而孤独的,也没有谁的孤独感是难以启齿的,像自己也不再觉得自己的孤独让我低人一等。改变关注点和建立自我认同就是之后要随之做的事了。人生那么精彩,何必只活在自卑中?
爱情那么甜美,失恋真的让人痛到想死吗?自己没经历过,但是看周围的人,电视上的真事,失恋确实是一个挺高发的事,恋爱的吵架更是家常便饭。我这个单身狗只懂这些。不过作者对症下的药是:认清现实,改变自己,恋爱的失败还是证明你在这段关系中有问题,比如因为自己的孤独把对方拴的太紧等等。大部分人在恋爱里常常丧失自我是突出的问题,所以多关注一些自己吧,维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用自己的魅力真正吸引对方。
自卑让人恐惧。如果要将自己成长的标准放在“心理边界”之外的地方的话,“危险”也就不可避免了。你唯一的选择还是接纳、接纳、接纳自己。真实都自己有缺点,但是不妨碍我们是好人。是时候接纳自己的缺点了,痛苦而勇敢的改变。
缺乏安全感是迷失和恐惧的主要问题。安全的渴望未被满足,人类会有焦虑和痛苦等感受,但是这在现在这个生存不愁的世界里这些情绪是可以通过思考得以妥善解决的。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有很多比如患得患失、焦虑、敏感等等。原因也是很复杂,看似是小时候的创伤,其实也有成年之后的彷徨。不过安全感谁都给不了我们,或者说安全感根本不存在,从物质的追求的安全感虚幻飘渺。很多可控的范围被自己人为扩大了,自己真实的需求被埋没了,清醒的迈向内心吧......作者给了提供了一个方法-静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照自己的一切,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想法,从细小的思维触碰完整的自我........
精神断舍离,从平庸走向卓越(小标题)
现在写叫极简的书好多,不过还是觉得过得很累,可能真的像作者说的现在选择太多了吧,这事接着那事,就像上课一个接着一个知识点,听不懂前一个之后就想懈怠了。太多的选择,个人选择和大众思维的矛盾,自发系统和分析系统的矛盾,舍是摆脱烦恼的第一步还有断。把自己不需要的不喜欢的都扔掉,物、人和人际关系,还有自我中矛盾的部分,自己的生活品质也在逐渐提高..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只要方向正确,足够努力,不犯法的事别人的眼光不能阻挡你........
走向卓越,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规则和鸡汤可能一点用也没有,外力的哄骗不如实际和方向正确的行动,在积累中厚积薄发,工作痛苦吗,这就需要你努力的把工作和兴趣匹配,走进内心看清真正想要的东西。走向成熟,精确自己要达到的级别,到底想要什么,还是贯穿始终的自我认知,当然不要贴标签,也不是下定义。讨好型人格的人,可以去寻找自己了,寻找让自己充实的东西.......
自醒,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