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100字

2020-03-23 23: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100字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是一本由[日] 寻幸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精选点评

  ●除了“不努力”之外,还谈了人的孤独、如何交朋友优等生责任话题引导思辨是本书最大的收获,各种密集人生哲理穿插文中,阅读过程中会经常感叹:“啊,原来这样也可以!”

  ●老头太逗了

  ●这一系列的书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我觉得成年人都可以看。

  ●不羁世俗,无为而无不为。

  ●仅仅是让人明白什么是有趣的人生就足以了。

  ●不努力也没有关

  ●寓言故事集。有一些亮点,也有很多空话

  ●口袋书,纸张舒服内容短小精悍,看完值得思考。不要把别人给观念全部照收,要学会自己思考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有用朋友 还是孤独,这本更像哲学小册子

  ●给十四岁的孩子的书。我比较喜欢前三章。他说,你们不要成为无趣的人,要成为有人情味的人。之所以总是引用印度美国故事,是因为他一直在欧美的性灵修行圈吧。还有他对芭蕉的诗,一引再引,让我深感我大中国人才之璀璨,文化丰富深厚,可引的人、诗、典故可比日本多多啦。

  ●本来我还真抱着人类有摆脱资本主义控制一天的想法,现在越发觉得资本主义可能就是人类的最后一个阶段了,只是不知道维持多久。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一):娃推荐我看的

  我买了给娃看,娃看好强烈推荐我也看一看,果真是大小孩了。

  是一本佛系的书,写的挺有道理大人也可以一看。我赞同,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不要指责别人。把缺点个性来看,人生没有目的,只是一场旅行,顺其自然就好。学习不要排名,竞争可以提高平均分,但竞争下的学习味道就变了,学新的东西本来就是应该是件愉快的事。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二):人生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意义-给自己

  人生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意义。-P27

  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可以略微安慰自己。

  在福州的三坊巷的猫空店看到这套系列,为打发无聊火车时间选择了这本。

  看完之后并没有让我觉得明天工作日可以轻松一点,我也没有办法任性告诉自己懒就懒一点吧。但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可以不那么纠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很大部分是佛系的。其实是在说,追求自我最好的状态即可。

  所以,安啊,要安心无所事事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三):自己选择的不努力,才是重要

  我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这本书的主题应该是在教育青少年朋友,不要刻意成为和其他人一样的人,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与他人同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但很遗憾无法同意作者的大部份表诉形式和观点,就如作者自己在书里说的,他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误解」,很多地方我一边读一边叹气啊,这位作者真是「疯了」,他的逻辑有太多地方不能自恰。

  他劝人接受当前的不如意,哪怕对方其实是想改变这样的不如意;他认为这社会上的富人必须去帮助穷人,因为穷人放弃了变富的机会,而甘做穷人;回过头又告诉穷人要安于贫穷并且「快乐享受这样的贫穷」。甚至认为得了抑郁症也没关系,要和疾病做朋友,享受疾病带来的好处。我不知道如果一位正在和疾病斗争的人看到这话有什么想法。

  作者强烈反对人类社会的竞争制度,但也没有给出什么像样的更好的解法。他用一个不存在的宗教故事来说明上帝造人之不可知,但却忘记了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竞争机制并不是人类首创和运用的,这只是生物族群繁衍的基本保障。没有竞争,我们的祖先不会走出远古的非洲,不会有驯化的革命,不会有在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大发展,就不会有今天他安伏于案上来写这么一本书。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过程是充满了血腥、残忍和非人的。因此我们也产生了文明来修正这个机制,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核之一。但对一个提倡「不应该反省」的人来说,显然这些他都视而不见。

  我不清楚作者对佛教的理解深度到底几何。但就本书而言,作者似乎也是为了相信而相信。他认为人生而是有价值的(这点我当然认可),但具体价值是什么?他告诉书里的 K 君与 U 子不能深究,只要相信就好。这种所谓「佛性」,离犬儒也不远了。

  不努力,如果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当然没关系,你需要用最大的勇气去捍卫自己的选择。但如果只是因为觉得不努力是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辨识符,那还是趁早放弃这种想法吧。因为最后,富人也好,佛陀也罢,没有人会帮你。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四):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

  这是《读库》的“十四岁懂社会”系列之一。之前看的《动物园的生死告》《你没那么笨》《以书为友》,至少从名字上,都是比较正能量的。而这本书的书名,就比较佛性,作者恰恰是位佛教思想。如果给孩子看,会不会最后他就记住了书名,然后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 妈妈,这不是你给我买的要我看的吗?好吧,老妈子先看,如果内容太消极,我就自己消化了。

  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作者反复强调,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有趣的人,审视关心自己,尊重包容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 缺点就是个性,珍视自己的个性; 人存活于世就有价值,并非工作赚钱的人才有价值; 竞争机制导致的人的变异,我们怎么避免其恶的影响; 不要附和别人,心中要有自己的罗盘。

  作者的话,如果单独拎出来,会觉得他是个疯子,满嘴胡话,一定要还原到他的举证论说部分,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他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例子,就是蚂蚁社会的分工比例是2:6:2,即非常努力劳动的勤奋蚂蚁占两成,普通蚂蚁占六成,剩下两成是懒惰蚂蚁。就算把最勤奋的蚂蚁挑出来再组成一个社群,最后的结果是勤奋的只剩两成,恢复到2:6:2这个比例。人类社会不也是如此吗?一流大学包揽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尖子学生,但最后毕业,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拔尖的情形。正因为有懒怠者和差生的存在,优等生才成为了优等生。哈哈,多新奇的观点!所以,对待所谓的差生,至少不能蔑视。

  这又让我想起刚看的一篇文章,这位台湾妈妈的儿子柏祥早产,3岁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成长过程中,还伴随着身体智力发育缓慢和各种疾病问题。而如今,柏祥已是21岁的阳光青年,自信笃定、专注投入、多才多艺。这与妈妈的陪伴和坚定的教育理念分不开。

  她说: 我做老师时,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如果你成绩不好,只代表一件事,就是你以后可能没有办法走学术路线,但你不是一个糟糕和差劲的人。

  在以学科学习为主的环境中,像柏祥这样的孩子们会被大家看成“差孩子”,可其实并不是,他们只是天赋不在此。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我们要协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赋,帮助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而我自己,也要好好思考: 我想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读后感(五):再说两点就下课

  不知道是不是命题作文的缘故,这本书给我感觉和上一本《歧视也没什么错》有些类似,前半部分写得挺好,后面就有点乱,以及把道理套上生硬的案例反复讲。

  尽管有些乱,至少也带给我两点想要记住的部分,哪怕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也算值得。

  “至交”是“可以为他/她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人”,“朋友”是“可以悲其所悲、乐其所乐的人”。

  这两句话就像拨开迷雾,把我心里隐约存在但不够清晰的念头,直白地表露出来。是的,我就是这样期待的,也因此感到失望,不单是为朋友对我,也是为我自己对朋友的行为感到失望。

  可能是距离太近,慢慢变得挑剔,比起赞美,更想指责对方身上让我不开心的部分。不再像从前那样,纯粹地为对方开心而笑,为对方的悲伤而难过。我作为朋友的心变了,掺杂了很多自己的私心,比起朋友,更在乎我自己的感受。说来讽刺,为了找到自信,却首先抛弃了过去支撑着我这份感情的,对朋友的无条件崇拜和信任。

  为了工作,为了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懈努力,似乎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氛,然而我一直对此心存疑惑。这本书意外地给了我一个清楚的答案,帮我把想法整理捋顺。

  之前和大人争论,大人说身边人即便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依然成日里为事业奔波。我说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这种人不值得效仿,明明有了衣食无忧的积蓄,还在为钱工作。于是大人问我那不工作该做些什么,可我当时没有完全想清楚,说不出个所以然,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正经的话来反驳。

  事实上,人活着不是为了工作,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换取赖以为生的金钱。难不成人活着就是为了钱?这也太惨淡了。不工作当然是不行的,然而不应该把工作拔高到人生意义的层次,不过是谋生所迫。人生意义不在于钱,不在于外物,在于什么呢,对每个人来说答案可能都不同,需要自己去找寻。

  有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找到了,有时候又不确定,总之,我还在找。但我知道的是,一定不是工作,不是赚大钱,不是买房买车。如果要说的话,我曾经对朋友说过的,想要成为斯通纳。他有我羡慕的生活。

  .S.作者提到的两本书:夏目漱石的《心》和长谷川英祐《不劳动的蚂蚁是有意义的》,还引用了松尾芭蕉的俳句,金子美玲、堀口大学的诗作,之后想排进计划读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