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读后感100字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盖斯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读后感(一):不完美也很精彩之处女座必读。
上次读《微习惯 ·瘦身篇》就很有收获,作者新作必须再来拜读,后浪是真的靠谱儿哈!
本书内容大概分六个部分:完美主义的的定义、分析完美主义者的心态、完美主义带来的问题、介绍不完美主义、针对完美主义的五个分支提出解决方案及不完美主义应用指南。
来看一下本书中对于完美主义分支的解决方案部分:
1、过高期待:知足常乐、降低行动标准、关注过程,看淡结果;
2、纠结不放:从接受现实到采取行动、分清意外与失败、“应该”式自我对话、活在当下;
3、认同需求:三重自信法、尴尬情绪无关紧要、叛逆练习;
4、过失担忧:二进制思维、通过简单化来消除阻力、视进步为成功;
5、行动顾虑:拒绝预设,重在体验、完美主义与拖延症的关联、信息越多,问题越多、数量重于质量。
总之依然是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使用指南,满满干货,人人都会在不同的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倾向,读完这本又有新的收获,很开心,差不多得了~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读后感(二):转变完美主义思维更容易成功,以及《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挺让人意外,乍一看“不完美主义者”这个词语比较空泛不太理解书的主题,结果仔细翻阅发现咦此书还真的对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讨好型分析的有理有据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也真的是一本短小精湛的好书呢!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之前出版过畅销书《微习惯》,他的简介就很有意思,作者介绍自己为“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坦白说,我读书也有几百本,还没看到过哪个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呢,不过也很好的引起了共情,让我感到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探索着渴望改变,越发对这本书感兴趣了。
一、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自我设限导致裹足不前
首先作者用一个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生动的带入了完美主义和不完美主义的区别。作者买菜回来路过健身房,可以顺便做个运动,但是第一作者没穿运动服,不方便不舒服,第二作者手指刚骨折过,会对健身造成障碍。完美主义者思维告诉作者今天不合适,最后作者转换思维坚持完成了一次不完美的健身活动。
完美主义的标准一般体现在情境,品质和数量。完美情境如运动只能在健身房完成,完美质量如家中必须一尘不染,完美数量比如说每次运动必须要50分钟。
完美主义喜欢远离恐惧才有安全感,其最重要的五种表现形式是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和行动焦虑。想象你是否难以决策?对社交场合恐惧?拖延症?自卑?这些都是完美主义。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呢?其实寻找动力就是操控情绪,对于许多工作任务来说,你只有先想到有什么好处才会想做。你的目标就是改变对该行为的情绪。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情绪并引发之后一些列的行动。行动比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大一倍。
这里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帮助理解。第一,丈夫不爱了想和妻子离婚,妻子很难过请求丈夫离婚前每天把她从卧室抱到大门口,结果假以数日,行为增加了亲密感,旧情复燃。另一个例子是被试者摆出八面威风的样子比无精打采的样子更会让他们觉得坚定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就能影响情绪。请采取行动来改变。
二、不完美主义者不受限制勇敢面对失败,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更容易成功
拿作者来说,作者想写博客的时候觉得第一博客不能盈利,第二不知从何开始完全没有经验。但是作者运用不完美的思维,我是否可以开始?从第一步注册开始努力两年如今积累了440位用户利用此平台展示书籍和课程,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没有天生完美的计划,人生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不那么在意结果更在意过程,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那么在意行动正确与否更在意行动,不那么在意时机,在意目标本身。
对于过高期待我们应该调整自身的预期(要想改变情绪最好改变内心期待),正确判断是否能够,并降低标准(培养微习惯)和关注过程。
针对纠结不放我们应该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如纠结面试糟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投简历),分清意外和失败(所谓失败是决策权完全在于你的情况),消除纠结最常用的是持续尝试。
针对认同需求(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者缺乏自信),你可以采取化学法(充满力量的姿势),假装自信和调整参照标准等。
针对过失担忧,你可以写成绩日志(记录你的成长),这里提到了二进制思维,如果发表演讲,你说了该说的就成功了,提高社交水平(你只需要站在对方面前对着他说话练习),做等于1,不做等于️0。从小的进步做起,分阶段成功。选择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做的到的行动,每天坚持直到他成为你的习惯,届时你将看到它带给你的巨大影响。
针对行动顾虑,1.拒绝消极前景的预设,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把真实的结果和预设进行对比。2.快速决策,把选项都写下来,排除法逐一划掉,10秒钟完成选择当天执行。3.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最糟的结果最好的结果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最好结果的可能性是什么。(玩滑板遇到最坏的情况是摔断胳膊,最好的是感受乐趣掌握技能,骨折概率小,乐趣概率大,虽然糟糕结果等级高,但冒点风险也值得)。
总儿言之不完美主义也追求美好,采取积极行动,但并不指望达到完美。不完美才是世界的本质,你只要在前进,无论多慢,都会把哪些摊在沙发上的家伙远远的甩在背后。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我想起前几日的做法信念竟与它不谋而合。前几日写作群里有个写者朋友,说自己每天的任务是各个平台文章一篇,微头条两三篇。然而我交流的时候说定个小目标,每天一篇微头条,她不理解的说太少了。我说每天对我很难,我先做到了再增加量。
非常推荐拖延症患者,无法快速决策的人,社恐人群,做事情总是希望尽善尽美并常常心里有落差的人来阅读此书,不完美也去做吧,在做的过程中调整方法,做你就赢了,转换思维采取行动,相信此书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推荐阅读的一本书。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读后感(三):不完美主义,让你拥有更多种可能
最近和朋友做一个新项目,期间因为一些事我们产生分歧,甚至发生了争吵。我的行事方式是,在行动之前尽量做好万全准备,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提前解决,避免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提高效率和项目的通过率。而朋友的意思是,走一步算一步,遇到问题再解决,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项目,我们过往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预设的问题可能不会发生。
之前我一直对这种行事方式嗤之以鼻,觉得这会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多措手不及,浪费时间和精力,直到读了《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才发现,在某些方面来说,自己应该是陷入“完美主义”的隐性思维之中,对每件事都过于要求了。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著有《微习惯》一书,被翻译成17种语言,针对拖延、纠结等常见症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盖斯本人通过微习惯行动法则,从一个懒虫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列属微习惯系统丛书,剖析了行动困难者为什么会给自己设置多重障碍,完美主义思维如何影响行动等现象,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更多的人脱离陋习,变成行动派。
我曾和盖斯一样,只有穿运动服才去健身房运动,担心表述问题而放弃主动交流,常常因为一件事没有想好便无限拖延行动……而这些,都是由“完美主义”导致的习惯性拖延。
完美主义加重心理负担
书中提到,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罗伯特·希尔在结合前人经验和自己的研究后得出,完美主义者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
内心自觉的完美主义:整洁有序,追求卓越,计划周密,对他人要求过高 自我评价的完美主义:过失担忧,认同需求,父母压力,纠结不放因为这些心理因素,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高于常人,对目标会预期过高,例如高考生没有达到理想成绩,会患得患失,更有甚者选择结束生命;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郁郁不得志,因此破罐破摔浑浑度日。
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有实现设定目标或超出预期才能心满意足,而对细微的变化和进步通常视而不见。
盖斯认为,“人一生追求两样东西,舒适度和成长度,想成长就必须面对各种风险、不确定性及不适感,而完美主义待在舒适区内才有安全感。”
完美主义者追求内心舒适,无形中将自己束缚在舒适区内,一旦跨出舒适区追求成长,就会有明显的心理折磨。
完美主义会阻碍行动
完美主义者做事总有自己的规矩,哪怕是在小事方面:穿运动服才能运动,太阳不晒才能去户外跑步,书桌收拾干净才能开始办公或学习,在特定的场所才能有高效率……诸如此类的情形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习惯,都会在无形中阻碍行动,我自己就有下班后想去运动,但因没穿运动服而放弃的经历。
书中提到,在动力策略中,如果心理和情绪没有达到一定的状态,不能促进行动。思维和情绪本身很容易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一旦发生变动,便会导致主观放弃行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是“行动现行,给自己正反馈,进而促成积极情绪,引发更多行动”。
不完美主义更具有积极性
盖斯认为,不完美主义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多个场景获得行动力,受到的压力小,获得成果大。”
不完美主义者的思维逻辑是:不那么在意条件和结果,而是更关注当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完成远期目标。因此,不完美主义者进步的机会更多。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呢?
相比结果,更在意过程 如果现有阻碍解决不了,重点去关注如何达成目标 不在意行动是否正确,先动起来 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注重自己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那么在意时机是否恰当,更重视人物本身针对完美主义的诸多表现,如“期待过高、纠结、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焦虑”等症状,《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中都给出了对应的具体建议和应对方法,其中有思维方面的调整,也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接受自己和世界的不完美,才能拥抱更多种可能。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读后感(四):摆脱拖延症:想法再好,不去做也没用
职场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问:“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完美主义。
面试者把完美主义看成是一种积极的缺点,这样的回答背后还暗暗藏着一种骄傲。
我们却在这种完美主义的掩饰下,不知不觉地中毒了。
公司加班太累、运动服找不到、健身房离家太远,算了今天不锻炼了; 明明计划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却因为桌面太乱影响了心情,没有完成; 这件事明明你努力就一定能完成,可是内心却想小李比我熟练,算了让她去吧……你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想到,完美主义的毒性已经蔓延至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着完美主义的幌子,我们变得纠结、担忧、顾虑,一步步成为重度拖延症。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针对完美主义带来的自卑感、强迫症、拖延症、纠结心等负面影响,分析其根源、寻找解决办法,出版了一本名为《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书籍。
市面上大多数的书籍中,没有针对如何解决完美主义这个问题给出方法。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在书中针对完美主义的5大表现,给出了22种实用并且很容易做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人勇敢面对失败,珍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什么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你是否觉得很难做出决策?
你是否对一些社会交场合感到恐惧?
你是否有拖延症?
你是否很容易意志消沉?
你是否感到自卑?”
以上都是本书中罗列出来的完美主义带给我们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完美主义一种具有杀伤力的消极心态,害怕做错事而迟迟不行动。
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微小的价值或进步;他们只看重宏大、顺利、完美的成功。
作者在书中结合两个关于“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的数据进行梳理,得到了完美主义的五大表现: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顾虑,并且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完美主义一般有三种标准:完美情境、完美质量和完美数量。
引起完美主义的根源主要集中在缺乏安全感、自卑情结、对现状不满、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四个方面。
这四方面的影响会让我们对不确定的事物产生恐惧,从而最终转化为消极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完美主义有的时候令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永远不知道满足,表现为完美主义中的过高期待和纠结不放;
有的时候却完全把我们束缚,我们宁愿“安逸度日“,也不愿意尝试,形成一种行动顾虑。
完美主义中的行动顾虑
完美主义最容易和拖延症挂钩,也就是我们说的行动顾虑。在一切行为开始之前陷入考虑阶段无法自拨,迟迟无法进入实施阶段,最终形成拖延。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作者举了一个找女朋友的例子。
通过四个回合的对比,不完美决策者从被拒绝到最终女孩子愿意与之交往,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是收获了好的结果。
相反,完美决策者看似在前几个回合中,犹豫不决没有行动,表面上没有遭到拒绝,“赢“了前三个回合,却最终也没有交到女朋友,输了比赛。
完美主义者在行动之前总会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设,预设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的预设方式,无限放大了负面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事实上,如果先将你的预设记录下来,你会发现每次现实发生的情况都没有预设的那么糟糕。
解决行动顾虑三种对策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作者也在书中给出了三种解决行动顾虑的方法:拒绝预设、快速决策、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
拒绝预设
完美主义者喜欢放大预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面对一件困难的事情时更是如此,潜意识里的逃避心理给预设带来了消极的偏见。
我们可以在每次行动前,将预设先记录下来,然后在行动后将真实的结果与预设进行对比。
通过多次这样的记录与对比,你会发现真实的结果每次都好于预设。
即使某些预设真的和事实发生的一样,通过这样的记录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快速决策
快速决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拖延症的漩涡中走出来,努力培养自己速战速决的习惯。
通过研究表明,当我们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大脑给予了强大的分析作用;可是在做简单决定时,大脑却起不到多大的帮助。
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决策是无关紧要的,例如晚上吃什么,先做哪项家务等等。我们可以用这些无关紧要的决策,来慢慢培养快速做出决策的习惯。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一种“两分钟原则”。
这个原则提倡的是:如果做一件事情只需要两分钟甚至更少,那就没有思考的必要,做就是了。
遵循两分钟原则,减少无谓思考。
面对等待处理的一项任务时,为了达到当机立断的目的。我们选择降低行动标准,也就是放弃完美主义:放弃最佳,寻找可行。
综上所述,接受不完美、思考错误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要过度思考是帮助我们达成快速决策的三件法宝。
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
当我们对一件重要的任务迟迟难以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认为未知风险的不可控,从而陷入不停地找寻新的信息,来让自己获取无风险的安全感。
但是,你找的信息越多,你就越难以开始行动。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你从来没有犯过错误,这只能说明你从来没有尝试过新鲜事物。“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去找寻新的信息,而是对已有信息进行风险、回报和可能性的梳理。
本书中给了三个帮助你梳理的问题:
想象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结果,用1-10为其打分,并且判断发生最糟糕结果的可能性; 想象可能发生的最好结果,用1-10为其打分,并且判断发生最好结果的可能性; 想想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如果发生了你会怎么样?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看清你的顾虑是不是合理,从而让你尽快投入到行动中。
因为有了这份思路的梳理,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了客观的预估,也能起到冷静地遇事不慌,应对解决的作用。
结语:
关于完美主义我们读了太多的书,道理都明白却依然无法跳脱。
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用微习惯的方式给出了解决的方法,让每一步微小到你身边、随时可以开始的日常行为,成为你摆脱完美主义的利器。
完美主义会拖慢你的行动,不完美主义会赋予你自由。
如果你也想早日变得积极,哪怕是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轻松找到做事的力量,那么就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如何成来不完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