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现》读后感100字
《昨日重现》是一本由张寒寺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昨日重现》读后感(一):写给张寒寺。
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艺术也来源于感情,所以如果你的灵感进入到了短暂休眠的时区,一定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敏感受度点,于人于物人付诸多一些的情感,比如爱比如恨比如怀念比如遗憾。发现自己催泪自己声嘶力竭的去召唤内心最深处的魂魄,不会过快的自我掏空,或者不被江郎才尽这种压力所迫使的前提,是你得有爱有情有感。既要保有热忱活的热气腾腾还要过得鲜血淋漓好不痛快。
《昨日重现》读后感(二):读后感
“心酒,对不起,我就要忘记你了”看到这里我就知道李声讯失败了,其实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是我希望成功,一如其他故事结局,但也是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结局。李声讯将不负存在。所谓的伟大时代将继续。“这个世界没有城市,天上也没有星辰,海里不再有鱼,每个故事都无法成篇,书里找不到任何诗句,万物都失去了所指,唯独你在我心里还有意义。”这是我理解为李声讯对唐心酒的爱。
。
《昨日重现》读后感(三):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能压邪的故事。
这个世界没有城市 天上也没有星辰 海里不再有鱼 每个故事都无法成篇 书里找不到任何诗句 万物都失去了所指 唯独你在我心里还有意义 by莱特昂布兰朵(张寒寺) 心酒这个名字是真好听 还是羡慕张先生瑰丽的脑洞 二刷之后感觉最喜欢这一段 唐心酒竖起一根手指:“要在一秒之内说出答案,我开始了。提问,孔子姓什么?” “姓孔” “荀子姓什么?” “姓荀” “孟子姓什么?” “姓孟” 唐心酒忍住笑:“老子姓什么?” “姓李,你别想骗我。” 唐心酒大笑起来:“错啦,老子姓唐,我姓唐你不知道吗?哈哈哈,这个笑话好不好笑?” 李声讯握住唐心酒的手:“可是我是真的希望有一天,人家叫你李太太。” 多么不甘,可惜李声讯最终还是成为伟大时代的砖瓦 “心酒,对不起,我就要忘记你了。” 很遗憾 只能在记忆里无限重复回忆你 正义最终还是缺席了!
《昨日重现》读后感(四):后现代未来世界里的工业废墟中堆砌起的一座银翼杀手般的世界
这本书是在三个周末里雷打不动的飞行旅程中看完的,开篇将镜头拉至天选者的视角,天选者—一个可以进入宿主记忆并可以在其回忆世界里肆意杀人的超能力者。任何人都可以选择与天选者进行交易,同意天选者进入自己的回忆将特定人选杀死,使宿主醒来后忘掉曾经与该人选的所有回忆。主线逐渐拉开,李声讯,国忆局调查科办案人员,作为一号男主在一月之前痛失至爱后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工作岗位进行有关藏年科技创始人黄言邦记忆软体被盗的案件调查,后面的剧情就不展开来说了,我就谈谈几点自己的疑惑。
1、国忆局全称为国家记忆管理局,该部门为政府行政单位,一把手局长是欧阳昭震。局长直接将任务下派给底下科室,是否有违政治常理,而且本书从前置后我只看到了国忆局下设的几个科室,中间的处室呢?
2、天选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欧阳停止了营养供应后为何在李声讯的记忆里还能发挥主观意识帮助他?
《昨日重现》读后感(五):有点言情化
这本,嗯,大概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科幻小说开头。了解到它是作为连载小说更新的,等待的畅想应该会为它加分,但作为一个整体阅读的长篇小说来说,实在…不算好。数着时间到一小时停止阅读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记忆的转移交互对2019的阅读体验来说并不少见,话题本身对我就不算新鲜。 本身的逻辑性也并不算好。主角李声讯因为女朋友的死而怀疑记忆时代的开创者,本身就没有证据,三个人之间原本除了李声讯隐隐地不喜欢“开创者”黄言邦以外并没有任何关系,唯一就是女朋友坠机的航班此前被黄言邦收购了。黄言邦的怀疑可以说来得莫名其妙,其本身就是单纯的为了故事后续服务;两个大学生到教授办公室偷试卷,发现了尘封三十年的旧试验记录。其中一个因为是高材生(?所以你为什么要去偷试卷?)所以找到了在开创者公司工作的邻居哥哥,上赶着给男主送帮手,顺便解析这个阴谋构架…… 故事发展的内核主要是野心和爱情,两者的描写都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实在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人物算得上繁多,但…并不算立体。 倒是“天选者”郁慕龙的出场非常言情化,受被小三的女子委托杀死记忆中的爱人——在婚礼现场,出现一个连帽衫的男子以匕首杀死了新郎,可以说非常言情旖旎了!郁慕龙本身在故事中的能力和行为也非常有言情小说反派男主的感觉,但也不算出彩。
《昨日重现》读后感(六):守护记忆和躯体的斗争,赛博朋克社会启蒙阶段。
这是第一次阅读张寒寺的作品,也是近期唯一本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小说整体节奏紧凑,各个人物塑造也有血有肉,非常值得一读。其中正文开始前的一段话是我感触最深的—— “这个世界没有城市,天上也没有星辰,海里不再有鱼,每个故事都无法成篇,书里找不到任何诗句,万物都失去了所指,唯独你在我心里还有意义。”这段话在小说的终章也再次出现,但是两次读到的感受确实完全不同的。第一次读到感觉只是一首情诗,感受到的是对爱人的深情,即使全世界崩塌也有你在的信念。但第二次读到,除了李声讯对唐心酒的深情外,更多感受到的是李声讯对于记忆消失、躯体被占的无力感,以及奋战到最后的执念,当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被慢慢剥夺,当针对自己的阴谋逐步展开,这种无力感和对抗权势的决心却毫不矛盾。李声讯是个战士,周宁也是,甚至朱教授也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操守,在面对庞大资本甚至是国家机器时都做出了自己的斗争,虽然最终英雄战胜恶龙的结局并没有出现,但是也正是这种不完美才令读者对李声讯、唐心酒的爱情以及斗争残酷的体会更加深刻。
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极权政府和垄断企业往往是种种社会矛盾的始作俑者和根源,这部小说中的世界所处的时代,我认为算是赛博朋克社会的启蒙阶段,如果还有第二部,我相信黄言邦、姚驰和欧阳昭震将会是这个赛博朋克社会的创始人和最高权力者,欧阳可能会成为极权政府的最高首领,和黄言邦为首,姚驰、申东年辅助组成的记忆垄断集团共同统治世界,在这个世界观背景下,我希望作者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故事。
这一部小说整体上的场面不是特别宏大,应该不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就能够拍成一部科幻悬疑类电影,希望能有靠谱的导演和编剧将小说呈现在大荧幕上,届时一定会去捧场。
《昨日重现》读后感(七):精准删除记忆。
前一阵看到一篇文章说,“科学家可以精准删除记忆”,打开《昨日重现》也发现了这个情节。 记忆真是一个迷人的话题。
郁慕龙大概就是一个“科学家”,他可以走进别人的记忆,杀死那些让人痛苦的记忆,让灾难消失。就算有人对他叫喊,“你窃走我们的回忆,消灭我们的过去,你在制造更大的痛苦,更加不可察觉不可逆转的痛苦!”那,又怎么样呢。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过去。 是的,“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帮人去除苦痛的孤胆英雄,即便无人知晓,无人原谅,也在所不惜。”
“记忆编码与储存很重要,但遗忘负面记忆也同样重要。如果负面记忆过于顽固,有时会带来负担,甚至造成疾病。慢性痛、药物成瘾、慢性应激、抑郁等疾病,本质上都是患者在经历了疼痛、毒品带来的感觉或压力后,产生了难以清除的、长时间存在的“病理性记忆”。”你看,连科学家也是那么说的。
当郁慕龙发现自己身世真相的时候,他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一直相信自己是个英雄,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去“帮助”别人清除记忆。直到最后,他选择保护别人的记忆。相对李声讯简单多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用忘记来保全。
如果我拥有切除痛苦记忆的能力我会不会去尝试?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美剧“归途”也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人们有能力用科技的手段切除记忆。从理论的角度我并不相信记忆可以完全被切除,就像那些被我们压抑了的记忆,它从来没有消失,可能你的言语、你的思维不知道,但是“记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出卖他的主人,或者他主人的朋友。”但是!从科技的角度,如果记忆真的可以完完全全精确的切除呢? 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书里的一句话合适回答,“他认为人应该敬畏科技,控制科技的人更应如此。” 否则,我们看到的都将只剩下贪婪和无情。
gt;> 人脑的遗忘机制可以淡化甚至消除对人体不利的情绪和事件,防止我们被自我毁灭的冲动吞噬,同时,它也可以让我们把精力放在更值得付出的地方,而不是困守于过去的所谓成就或者失败。
《昨日重现》读后感(八):如果记忆可清空……
很高兴的是,在《昨日重现》里,张寒寺写出了《不正常人类候症群》不一样的感觉。虽然,与我个人而言,可能会更喜欢他的短篇小说。
在这部长篇里,也存在着力所不逮的感觉。其实,四季《黑镜》看下来,这种感觉是一种观影常态。我这么说,是因为《昨日重现》让我想到了很多《黑镜》梗。比如,记忆是不是一个人之所为一个人,如果记忆可以切割,什么是切割不断的?几乎所有的梗都指向,情绪,或者是触觉。
一个人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对整个人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一个无关细节,但是它却静静沉睡在人的潜意识里,甚至今后你每当遇到本质相同的事情,人的下意识会做出选择。人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也许两个人面对同一样的机会,同样的觊觎,不同的选择会让他们走上不同的路,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选择产生分叉,分叉再生分叉,所以,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总没有完全一样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被切割掉记忆,顺带割走沉睡在潜意识里的触觉,那么,他还是他吗?一个人,是否可以像U盘一样被格式化,被清空,然后填进去新的记忆与触觉,变成另一个人?
也许,科技永远都达不到那一天,但是看起来,这将是人类想要永生的唯一办法。精神在另一具身体上不断复活、重现,说到这,想到了美国的一部电影《万能钥匙》。
无独有偶,当看惯了正义战胜邪恶的我们为小说预设结局的时候,这个有点怪的青年,选择了和《万能钥匙》一样的结局。这大概就是我这样的观者,无法喜欢上《万能钥匙》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希望阴谋得逞,科技变成伦常的敌人,而世间成为一部分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战场。
我们希望保有爱和自己独有的记忆。哪怕记忆中存在痛苦,哪怕那个潜意识的自我会做出更多不利于自己的选择,但是,那个人,那个不完美的人,他是自我。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被经历的人生。
说实话,结局略伤。小说最大的问题是,铺垫了太多,最后发现,人依然抗不过所谓“伟大”的时代,不禁在怀疑,作者心里对未来到底有几多绝望。这种感觉像极了看《黑镜》,预设了人定胜天的结局,但是最后也只能在一只机器狗的围剿下自杀,泰迪熊散落一地。那些温暖和爱,人类心底仅存的柔情,到底是要忘了啊……
《昨日重现》读后感(九):幻想
书的开篇,就是几句独具韵味的话。 “这个世界没有城市, 天上也没有星辰, 海里不再有鱼, 每个故事都无法成篇, 书里找不到任何诗句, 万物都失去了所指, 唯独你在我心里还有意义。” 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一眼略过,你不觉有什么?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中的韵味。也许,这几句话会让你感觉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这样的轻易下判断,对这本书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了这本书,然后再做出判断才是正确的。 作者的优势在于,比轻小说和脑洞小说时代有着明显的进步,故事复杂而整齐。设定稍嫌混乱,人物形象上,作者本人的投射过于突出。影像化的写法,在阴谋揭露的一刻效果不错,让人后背一凉的感觉。 在内容方面,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见自己难以割舍的过去;在记忆时代里,我们看见自己迷雾重重的未来。这本书中,仇恨、贪婪、妒火,都能成为杀人的动机,爱亦如此。 故事进行的后半段的時候,让我想起了盗梦空间的片段,都是潜入人的意识,从而做到改变一个人。只是这本书的推理更加深,内容更加深刻,清空一个人的全部记忆,而放入另一个人的脑子中,就像借尸还魂,不是怪力乱神,而是以更科学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的记忆,那他还是他自己吗?是肉体的死亡,更容易让人接受,还是和你有关的所有记忆消亡,能让我更好过一点。 这本书在技巧的使用上,也十分恰到好处。各种镜头的穿插,各种人物的切换,行云流水般。这使人在看的时候,感觉一气呵成,毫无拖沓。虽然文章设计的东西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是诗一般的科幻。天空之上的魔鬼鱼,中学教室yesterday once more的歌声。这些,也让我感觉深刻,真的不仅仅是科幻,还是一种情怀。也许,有着跟主角相近的价值观,那句“全世界都失去了所指,唯独你还有意义”,简直戳得我难以自拔。那感觉真的是,就感觉你不需言表,他就懂你的意思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恶魔。这句话,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是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我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你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你不知道,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着前行。 所有的幻想,都基于内心的动机。
《昨日重现》读后感(十):盗忆空间
看过张寒寺的短篇小说集《不正常人类症候群》之后,作者的新长篇小说《昨日重现》依旧延续了之前的科幻写作风格,让我眼前一亮,敬佩他的脑洞之大。 庞大的故事背景。《昨日重现》这个故事并没有设置时间,然而小说里的时间线也非常特殊,正如书名,故事不断揭开隐藏在过去的秘密。张寒寺把这个故事构造的十分巧妙,利用贩卖记忆这种新高科技来暴露人性里的一些“坏”,有点像英剧黑镜。主人公郁慕龙是个孤儿(小说里很多人物都是孤儿),他可以凭借记忆软体,潜入别人的记忆,如果有客户想要忘掉某一个人,就会拜托郁慕龙在过去的记忆里杀死那一个人,然后这个人便会永远消失在客户的脑海里,一句话说就是对这个人的所有事情,所有印象发生“永久性失忆”,而郁慕龙也会在那个人的记忆里自杀,这样那个人也会连同郁慕龙一起忘记。小说开头就以一个新娘客户戏剧化的“刺杀”丈夫为例,让读者了解了这门江湖绝活。要知道,郁慕龙隐匿江湖,却如此身手不凡,绝对是个不简单的头号人物。再加上为妻报仇的情痴李声讯,一步步串起各个人物之间的故事和关系,一步步深入解开过去所隐藏的谜团。 小说悬念的维系。张寒寺的故事往往都是猜不到结局的,从小说的叙事情节来看,作者把真相收得滴水不漏,又环环相扣。对于科幻悬疑小说,悬念是引领读者读下去的关键心脏部位。总体来说,悬疑小说设置悬念的方式就两种,一种是全文只有一个悬念,作者为了揭开这个悬念往往使情节一波三折,真相在几度呼之欲出时断了线索,但没关系,主人公最后总会柳暗花明。另一种是一个悬念,揭开另一个悬念,一个线索背后是另一条线索。《昨日重现》算前者,小说的总悬念概括就是情痴主人公李声讯想要找到杀妻凶手,为妻报仇,小说开始双线并行,后来交二为一。张寒寺在这上面十分擅长制造悬念,设置故事情节,结局让人意外,意想不到。 人物形象的塑造。前面说到,这本小说里的很多人物都是孤儿。作者这样设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小说内容是关于记忆体验时代,自然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想忘掉一个人就是在记忆中杀死他,这样才会遗失他的所有记忆。小说开始的设置是郁慕龙从小是个孤儿,再到后面揭开红衣女孩是她的妹妹,找到完整记忆。从相思岭泥石流来看,郁慕龙是一个游走在整个故事线之外的“英雄”人物,可也是一个双面人物,游走在各种记忆中的他是一个冷血刺客,现实中的他却温暖细心。小说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展现了人性中各种可怕的负面,在高科技的大时代中资本家为了一己之利将人性置之一旁,但依然会有人向爱而生,义无反顾。 故事的背景设定的有逻辑性问题吗?想忘掉一个人,就在回忆里杀死他,而后来的现实中,他并没有死,依然过得好好的,只是你不记得他罢了,如果你想两个人都忘掉彼此,那么你也要在他的脑海中杀掉你自己,在记忆软体里发生了那么惊心动魄的事,刺客抹杀了这个人所有的回忆,你醒来就全忘了,我觉得没毛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