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崩溃读后感精选
《大国的崩溃》是一本由[美] 沙希利·浦洛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一):一般般
像是一部出自记者之手的作品,实在看不下去。通篇流水账,各种摘录,没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比起(巨人的陨落)三部曲差远了!把美国写的完全是一个救世主,看看(巨人的陨落)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还能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看到历史中小人物顽强的生命力。而此书完全作者自说自话,没有共鸣。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二):一部优秀的史料记载
基本上是史料的记载,没有太多主观臆想。翔实地记录了苏联解体前半年的主要事件,建议看的时候按照重要事件的时间发展顺序以及主要人物的经历两个维度去串联本书的内容。对于苏联及其共和国的领导人们,作者中性的描述中略带有贬义,反而对于美国一方似有褒扬。看完本书亟需其他史料去了解戈尔巴乔夫在此之前的行为,以及戈尔巴乔夫推行各种改革的缘由。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三):大国崩溃
20世纪最具有震撼性的事情莫过于苏联解体,作为两极之一,为何在短短的几年中突然奔溃,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本书也给了我们一个视角去进行观察。说起苏联解体,一般都会提到经济因素,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使得苏联原本的产业能力更加不均衡,重工业过于发达,使得产业结构极度不均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没有去重视这些经济问题,反而认为是苏联的政治制度影响了苏联经济,不去进行经济放的的产业改革,而是转向对苏联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引入西式民主以及选举制度。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四):政治上的扁鹊与蔡桓公
历史是可以批判和借鉴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信心、自由搏击,才能对那些改良、改革、变法作出理性的评论。
压垮体制的往往是体制本身,弊病是会发展延续、无限放大的。中国历史上那些朝代的中兴、末路,也很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苏联的解体,美国占据的分量并没有宣传的那样大。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五):重温一段经历过的历史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六):还可以
对于1991年苏联的轰然倒塌,这段历史,在之前的教科书上仅仅是只言片语,这样子反倒让我对这段历史更有兴趣。这本书的风评很不错,推荐的文字也是说作者用了很多详实的史料,并且是从苏美双方的解谜资料中重新复原出当年所发生的事情。
但是当我兴致勃勃地翻开全书,打算认认真真读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倒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作者试图写的东西太多,而且太杂,每一个环节,都把旁枝末节仔细说清楚,可关键是在于,很多的细节,看下来并非真的很有价值的内容。一本书莫名变得非常厚。而且,整本书,行文上并没有通俗易懂话,看着有些累。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七):读后感
本书回顾了从1991年7月布什访问苏联到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基本视角是以苏联内部俄罗斯、乌克兰的角度来描写。颠覆原来观点的,美国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并不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是更愿意保持一个完整的苏联。(基于担心解体后核武器扩散和战争)通过本书,可以了解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影响下,因为经济下滑、民族主义抬头,各个加盟共和国已经对苏联是离心离德,解体在所难免。唯一不太理解的是军队和内务部队对于国家的解体居然无动于衷,可见苏共到了多不得人心的地步,这或许也跟戈尔巴乔夫开放思想有关,人民毕竟不可能一直被蒙蔽。一个国家的分裂,一定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内因才是质变,攘外必先安内这还是没错的。全书文笔流畅,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值得一读。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八):永远都不要别无选择
历史只有站在更高的视角、更远的距离上看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大国崩溃描写了苏联的崩溃。最后几个月的政治角逐,上场的都是大人物。仿佛一场离婚大战,争利益,分家产,只不过利益是国家的利益,家产是帝国的遗产,赌上的是自己的命。
无法想象俄罗斯曾经表达过加入北约的愿望。得势的叶利钦回莫斯科见戈尔巴乔夫要喝得烂醉如泥才能让自己不胡思乱想,改革的发起者戈尔巴乔夫不但改没了自己的国家,还把自己革下了台,很想知道他被连番羞辱之后的内心想法。 也许他助手的这句话可以表达:“他躺在沙发上,眼中含着泪。”
人永远都无法选择历史,只有被历史选中的人。 对个人而言,最好的策略也许是: 永远保有可以选择的空间和作出决定的力量。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九):不攻自破的联盟
苏联灭亡于经济崩溃带来的意识形态失败。四月,多数苏联人选择了保留联盟,但是群众运动和乌克兰无可阻挡的民意将联盟扫进了垃圾堆。戈尔巴乔夫扫清了政治局大权独揽,他却连苏共和乌克兰的权力交换都没能看清,好一个权术大师!当乌共发现无法指望中央屈服于他的人民背叛了联盟,戈尔巴乔夫的一切计划都已经迈向了失败。除非苏维埃的军队有决心保卫联盟。而他却浪费他的时间和机会,在和那个以为没有联盟也能控制斯拉夫地区的群众煽动者和野心家玩过家家!他难道不知道失去经济基础的联盟机构没有长久的生存能力吗?再之前,他那没有支持者的经济改革同样是无根之木。苏联失败了。失败在革命后成长的第一代领导人身上。耻辱。
俄罗斯已经付出了代价。乌克兰已经付出了代价。
《大国的崩溃》读后感(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