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100字

2021-04-05 03:34: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100字

  《戴上手套擦泪》是一本由[瑞典] 乔纳斯·嘉德尔著作,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一):幸福不容易,才更让人着迷

  ——《戴上手套擦泪》

  作者:姽婳小术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二):我唯一的今生!

  看完最后一页,去楼下买了两瓶酒。水分流失太快,嘴唇干裂,紧绷绷地在脸上拉扯。

  距离上次因为一本书而泪崩,已经过去多久了?十多年了吧。

  这套书的出版有多么不容易,已经毋庸赘言。妥协到最后,枪毙了裸男的封面,删除了色情的描写,文学被阉割,特色。

  我个人也不太喜欢更加平和的标题翻译。原文KÄRLEKEN、SJUKDOMEN、DÖDEN,是非常直白的爱、病、死,却被翻译成了暧昧的相遇、陪伴、分离。《爱》既是本杰明和拉斯穆斯的相遇,也是80年代斯德哥尔摩同志群体的爱情百态,《病》集中讲了艾滋病的社会现象,《死》集中描画了这一群人的死亡,这些含义,都无法透过中文标题传达给读者了。

  可见,我们的战斗仍在继续。我们甚至比8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还不如,我们离瑞典的2011年也许还有一个世纪。

  而我们总是轻易祭奠牺牲在枪林弹雨中的烈士,却也轻易忘却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英雄。

  这是一本关于小人物的英雄列传。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三):从电影追到小说

  早在3,4年多前看过电影版的就本深深吸引了,当然男主角帅是很重要一个原因,哈哈~

  当时就很想买一套收藏,那时还国内还没有简体版,只有台湾繁体字版本,不管是淘宝还是卓越单本定价都在88左右吧,对于当时那个才刚毕业我的我来说花300大洋买一套“同志”书,觉得还没有那个必要,而且当时是3本断货其中一本,并不能凑齐一套也是很大一个原因。

  我大概能算第一批够买的吧?卓越上还没上架,只是在线预售(还得得好几个月)我就马上预定了第一本,当时还是没有折扣的。 收到实体书确认过印刷质量我马上购买了第2,3本。

  书的侧重点和影视作品的略有不同,更多的...我感觉是同性恋发展史,从爆发,蔓延到斗争,整一个个人角色和社会的变化过程。 比起电影的绮丽,书本更加重了现实的残酷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四):他们活过,也爱过

  “那些年,我们互相扛着彼此,真正意义的扛,通常都是艾滋阳性的人,充当灵柩的扛运者”。在我看来,这就像一群将死之人正竭力维护着已逝之人的尊严,而不是在受尽病痛折磨以后,被戴着手套的医护人员无情的装进黑色裹尸袋里,并被贴上“感染体”的标志,接着如垃圾一般拖走扔掉。

  艾滋病的大范围扩散,几乎席卷了所有的同性恋者,本就备受歧视的他们,还得进一步忍受着社会的冷漠与偏见。幸好他们是一个大家庭,有一群可以视为“家人”的朋友,却因为该死的艾滋病,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死神带走,他们只得强忍泪水,一次次参加家人的葬礼,甚至无所畏惧的谈论自己的葬礼将要办成什么模样。稍微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就有一股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面对死亡的威胁,谁又能理解他们的恐惧,他们只能强颜欢笑,试图伪装自己。

  曾经的他们,与常人无异,有着自己的小团体,时常聚在一起说说荤段子,相互打趣,每年的圣诞夜必是相约在保罗家一起庆祝。同时这里也是本杰明和拉斯穆斯恋情的起点,他们由此相识相爱,我想对当时的他们而言,爱人和朋友都在身边便是最幸福的时光。但随着朋友们的相继离去,曾经欢声笑语的圣诞聚会,已然变得愈加凄凉,虚弱的保罗早已力不从心,无法张罗起一桌丰盛的餐点。略显孤单的他们,只能将就着用餐,聊聊往事,挥之不去的忧伤始终笼罩着他们。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五):凝噎

  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现在半夜凌晨,我深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一时间不知所措。

  我只想好好的记录下在读《戴上手套擦泪》这本书时,自己的感受。

  瑞典,斯德哥尔摩。我以前并没有太在意过这个城市,觉得它和众多欧洲城市一样,有着先进的文明,但其他的都从不知晓。没想到,它曾经有过如此浩浩荡荡的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线都像一部史诗,可以在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性,爱情,艾滋,宗教,政治,太多太多元素,称之为史诗一点不为过。尤其考虑到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时,心就更加的凝滞。

  时间线层层重叠,无数心碎的时刻。尤其父母那活生生的爱被打垮。

  一群如此鲜活的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对于死者和生者来说,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痛楚,又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去面对。

  几十年过去了,一切终于不一样了。本杰明依然一个人,只是见证着这一切。

  太多泪点和经典:

  “我希望在我的生命里,能爱上一个爱我的人。”

  “我活过了。”

  “自由绝不会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自由,需要用行动与血泪争取。”

  三部曲中每一部都有泪水决堤的时刻,全部结束时,早已不仅是泪崩了。

  难以置信的是,这本书竟然还会对我现在既定的人生观再次形成冲击和影响,并在我心中占据一生重要的地位。

  也许说的真的还有很多,想起书中每一处,都会凝噎。很难用我现在的言语表达清楚。本来只是想在这一年当中找寻一些情感寄托才读的这本书,因为快感觉不到自己了。但整个看完后,不知道是虚脱还是丧,我觉得短时间内可能很难走出这种情绪。

  感觉无时不刻的在想着本杰明,如果他现在还在人世,他还好吗?希望上天对这些坚强的人好一些吧。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六):笔记

  读完这最后一本,心里释然、无奈、悲愤、惋惜。有时我会想如果是拉斯穆斯活下来会怎样,又或者是保罗?本杰明是让人心疼的,不过,他又是幸运的。他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爱情与监督之下,住在上帝的世界里,不曾经历过拉斯穆斯、莱恩等人的童年悲剧,他身上仿佛自带着神圣的光辉,让他自信而美丽。但这一切在保罗对他说出那句话后全变了。他很幸运地第一次就遇见了遇见了他的另一半,他的生活开始有了不一样的阳光,与他的信仰并驾齐驱,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当时的社会氛围不允许。他的家人离他远去,仅剩下他可怜的拉斯穆斯,一个不久也将离他远去的生命之光,这是不幸。但是,后来的事……我所能想到的对一个人所能做出最恶毒的事也莫过于此了。仿佛再见我的新郎里一样,他们的结局是可悲的。最后,本杰明坚定地打断叔叔的话,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他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他所有爱他的人,他爱的人一个个地离他远去了,这偌大的世界,充沛的时间也只能他一人独自静默享用了。往后的二十年甚至再往后二十年,没有人能安慰他,没有人能在他半夜惊醒时抱抱他,没有人能在他想要发疯时哄哄他,也没有人能一起陪他漫无目的地走在寒冬清冷的大街上……这样想时,我不禁有些羡慕拉斯穆斯,至少在他最美好的时候有最爱的人陪他哭陪他笑,牵着他的手,紧紧搂住他,哪怕是在最后丑了,衰败了,瘫痪了,将死了还有他在身边照顾他,不离不弃。父母至少在言语上没有舍弃他,朋友们也还没全离去,他还有充实的后盾可以放下一切撒手人寰。他已经经历了最美好的时期,陪伴了这世上最好的人儿,有深爱他的父母亲朋,有嘻嘻闹闹的好朋友。但是他们最后结局都不好。这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但他们所出的社会,时代却是那火上的一把油,把原本只有些微火星的湿木柴顷刻间变为燎原大火。所以我要感谢我所处的社会,感谢这个时代,更感谢所有为同志事业献身的英雄!正如文中的一句话:自由绝不会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自由,需要用行动与血泪争取。我们更应奋斗!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七):碎片

  本杰明终于来到拉斯穆斯的墓前,石碑伫立在那里,冷冰冰的。

  白色麋鹿终是在小镇上消失了。这是无法繁衍后代的劣种的最终归宿。

  拉斯穆斯心中曾惊叹且迷惑,白色麋鹿,多么美丽的生物,为什么要猎杀它们呢?他们眼神相对,然后麋鹿跑开了。

  本杰明把红色的郁金香放在墓前,二十多年前,他没能参加爱人的葬礼,可他没错过自己的葬礼。

  本杰明打开公寓的门,父亲母亲穿的庄重肃穆,他们手里捧着蛋糕和红色的玫瑰花。他曾是上帝的见证人,是父母引以为傲的好孩子,可他却为了拉斯穆斯背弃了一切。在和爱人的小公寓里,他恍然大悟,这是父母为自己准备的葬礼。

  无数被切断的电话,石沉大海的信件,母亲对他说,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爱你,但我们当你已经死了。

  或许快些,或许慢些,这些人注定要经历两次死亡。一次告别过去,一次告别未来。

  在“同志黑死病”流行的年代里,本杰明几乎参加了他所有伙伴们的葬礼。

  先是莱恩,他总是义无反顾的爱也总是被辜负,生命最终在隔离病房中孤独的结束;

  接着是班特,俊美如天神的明日之星,他用绳索让一切即将到来的辉煌戛然而止;

  拉许欧克,争取自由的战士,用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日派对来迎接生命的终章;

  保罗,大家族中的核心与灵魂,用尽心力为自己筹备了一场真正的“同志葬礼”,生动、强烈、充满骄傲,他向世人宣告他生来自由,死时亦是……

  ……

  他们留下本杰明,等来了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

  他记得拉斯穆斯收到检验报告时简直吓坏了,他从没见过他如此绝望,他甚至以为他要弃他而去了。于是本杰明无法忍受他是他的“什么也不是”,他要陪着他直到死神将他们分开。

  “除了他我再也没有别人”本杰明说。拉斯穆斯,他的爱人,在飘落大雪的圣诞夜,在将他的名字写在手掌心时,他就注定如此。

  开始要习惯面对死亡,而现在却要习惯独自活着。

  平权法案通过了,本杰明站在游行的队伍里,看着那些年轻美好的生命,脸上充满骄傲,他想,要是拉斯穆斯还在就好了,他们就能结婚,不用挣扎,不用躲藏。

  他回到小时候的小屋,在玻璃窗上按下手掌印,他看到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活过了。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八):爱有天意

  本书为《戴上手套擦泪》的大结局《戴上手套擦泪——分离》,作者 乔纳斯‧嘉德尔,瑞典小说家、艺术家、剧作家与演员。

  本杰明对待爱情,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而拉斯穆斯对待爱情,就像是游戏世界,或许是压抑的太久,终于得以喘息,放纵自己。对本杰明而言,而喜欢的人,做快乐的事情,是缘是情。且不说是不是拉斯穆斯或是本杰明或是谁的过错,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病了,如果说生命中有最好的事物,那便是此时的拉斯穆斯是属于本杰明一个人的,可是这么美好的爱情,就在病中被摧毁,世上最难过的不是本杰明没有遇见拉斯穆斯,而是本杰明康复了,活下来了,而拉斯穆斯却已经死去。

  对于本杰明而言,择一人,过一生,是遇见拉斯穆斯的朴实梦想。可是真实的人生,却总有突来的转折和风云。从健康坠入病痛,爱却依然而,本杰明仍深爱着拉斯穆斯。当初本杰明知道拉斯穆斯重病,却选择离开。是后悔吗?不,他是希望可以给爱人一个承认,一个合乎的身份,一个完整的家。可惜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为世人所接受。

  整个文,作者的讲述手法,非常有趣,有时候已经是结局,有时候却是事情的经历,有时候却是故事的起因。最开始的时候感觉不适应,找不到头绪,慢慢地感觉反而像是知道,这似乎就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淡然,平和,却又带着一丝不甘。每每提到死亡,转瞬又提到从前,这大转折的讲述,却让故事更加有看头。活着与死亡的对比,现在的痛苦与曾经的快乐相对比,世人对他们这个团体的态度,正如文中那套着手套的手,感觉不到丝毫温度。

  年少的他们曾以为,相爱的人就能到永远。当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相信情到深处在一起时,却听不见风中的叹息。没有谁能知道爱到底是什么。多年以前那个带他们参加聚会的人,让他们在短暂的相遇后,用尽一生的时间念念不忘,哪怕本杰明与拉斯穆斯已天各一方,本杰明也没有学会遗忘。

  保罗是文中一个关键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关系,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相识。也正是因为如此,本杰明一直恍惚认为拉斯穆斯可以好下去,就如他自己一样,假如爱有天意,大概就是为了让他们相遇相爱,彼此有一个完整的爱情。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九):Finally~

  三本里收官的一本,也是最好的一本。填补了之前时间顺序凌乱的细碎缺点,提供了更多小心翼翼的情绪,相对完善了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算是勉强避免了纸片人的命运。不得不说书籍远比电视剧薄弱得厉害,按理说完全没道理的结果,硬是让原著给弄成了矫揉造作的矫情言情剧。又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长得漂亮的在一起就是耽美,长得磕碜的那只能是搅基。这是个无比现实的世界,宁愿瑕不掩瑜,也绝不硬扛生挺。作者把本杰明和拉斯穆斯纷纷比作天上有,即使同样是下三滥招数,落在拉斯穆斯身上也可以用得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仿佛他那就不是作乱,就不算为非作歹祸乱始终。他是远远配不上本杰明的,可惜这个耶和华的见证人在杰克苏作者笔下生生长出了野蛮疯狂的六翼,集世间苦难于一人胸口,感召了这个,保护着那个,团灭过后依旧呈山巅古松屹立不倒之姿,见证着后人继续覆辙前人的老路。

  我不喜欢拉斯穆斯,也不再觉得颠覆信仰和虔诚信徒这样的组合值得推崇。电视剧里疯疯癫癫神经质显露端倪的拉斯穆斯要不是仗着演员的好皮囊,估计不会受到多少人的喜爱。但是看到故事里人物背后的成长环境也就不难发现这个家伙生在一个本身就多么变态的家庭。父母近乎可怖地迷恋着独生子,对比之下中国人对待隔辈人的溺爱至上远远不可想象。作为一个出身小镇信教的母亲,几乎不能忍受儿子一秒钟不在身边的煎熬;女性化的父亲恨不得睡觉都要握住儿子的手心,时刻亲吻他的小嘴。这也太恶心了!他们完全无法接受儿子会长大的现实,因为儿子高中毕业后去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求学而终日郁郁寡欢,几年几年萎靡不振。这样的过度喜爱早已成为无形的枷锁,难怪拉斯穆斯一心想要逃离,离得远远的,远到天边去,远到甘愿选择一个把自己终生奉献给了上帝的人。而本杰明又何尝不是从出生开始就被宗教和家庭浓得化不开的气氛压抑得对人性几无认知,连自己是同性恋都没能发现。保罗就是这伙人的催化剂和黏合剂,串联每一个人,把不同性格背景的小人物聚集在一起,庆祝着他们之中大多数本不应该庆祝的圣诞节,供养着无家可归也无处可去的同道中人。整个故事只有保罗是我唯一真心喜欢的那个,值得被尊重的那个,真正称得上“我活过了”的人。

  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买回了这三部曲,算是给前几年难得一见的瑞典好剧一个圆满的交待。文字并不如影视剧出彩,但毕竟是剧本的修改基础,素胎勾勒看线条,框架总归是搭起来了。只是在写作结构上提醒自己,以后不要犯同样的“时间线糟乱”的毛病,插叙很好,但主线还是要顺流而下,懂得浅尝辄止拿捏适度。

  《戴上手套擦泪》读后感(十):活着的,是孤独的

  你所希望的不一定是你可以得到的 戴上手套擦泪系列,2017年因缘际会,有幸阅读了实体书。 前两本去年已经写了观感,最后一册去年第四季度也读完了,但是自己久久不想去写。 首先,这个系列自己看剧集先于书, 当初也是今天有资源明天被举报,迅雷上面下不了,网盘见到。 下载后也是迟迟不敢看。 然后就是2017年,新年伊始就是各种愁云惨淡,很多书籍原先可能可以引进后来没有引进,而这个系列自己是翘首以盼很久的呢。最后俺是3月购的第一册。 7月购的后面两册。 然后自己抢先看完了三集剧集。 然后,很凑巧的,第一册第二册的阅读时间是自己去年为数不多的出差在火车上阅读完成的,因为短途两个小时车程自己选择了硬座(其实是因为没有买到卧铺),在那里坐着听着人来人往看着活色生香,自己却沉浸在了那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故事中。 可以说,剧集看过之后,书中的故事脉络自己都已经知晓。 就好像上帝给自己开了金手指你全知全能但是你却无法对于书中的每一个角色的选择进行干预,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成长,相识,相知,吵架,分离,迷醉,沉沦,患病,相守,逝去,被埋葬被掩盖被遗忘,甚至被故意不再提起, 你想在男主俯身于各色男人之下是提醒他,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你看到一个又一个葬礼,有的人的家人在其生命走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死于肺炎,遗体不要回故乡。 有的人在得知自己呈阳性,虽然美好的生命旅程刚刚展开,但是选择在亲朋好友给其庆祝成为戏剧男主角的前夜自我了断。 有的人,其到死都无法挣脱家族的束缚,所以他的葬礼是被家庭粉饰的,很难说那个躺在那里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被曲解的一生而选择从此不再成为人类。 也有人,虽然面对恶疾无能为力, 但是,其积极乐观,或者是勇敢面对。 甚至自己的葬礼也用自己的方式,嘲讽了别人,嘲讽了生命,甚至用自己的绚烂诅咒了整个宇宙。 对于男主和男主的男友,老实说,书中和剧中,更加喜欢的都是男主的男友。 他出生于那样一个宗教的家庭却可以为了自己活的真实而义无反顾,这是难得的。 最后的最后,故事跨越到了2008年,当然那个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虽然不能根除但是已经不再神秘不再可怕。 而男主的家乡,男主的邻居, 在故事最后的章节出现,印证了俺的一些猜想。很不错,很感动。 而,逝去的人其实是轻松的,那个在游行队伍中身板笔挺的活着看到了现在的人,才是更加孤独的吧。 戴着手套擦泪,第三册,总的来说,语言风格一如既往地阴郁沉闷到快要让人崩溃8.7分,故事架构有些许巧妙8.5分,人物刻画8.6分,故事立意8.6分,综合得分8.6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