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经典观后感有感
《七十二家房客》是一部由王为一执导,谢国华 / 束夷 / 潘潜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十二家房客》观后感(一):王为一1963版《七十二家房客》——无法超越的经典
通过网络观看黑白片,效果很糟糕。艰难地忍受着字幕打完了,却被精彩的开场马上吸引了。
先看过《功夫》,看此片时感觉太熟悉。由衷感慨,这个出品于1963年的《房客》,在50年后,还在被周星驰全面抄袭。几个相似的人物,照搬的场景,连开场的自来水龙头的矛盾也照抄照搬。
最后一场精彩绝伦!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在一次又一次"差一点就"的惊险中,完成了百姓的期待!
《七十二家房客》观后感(二):MADE IN CHINA
珠江电影制片厂早期的经典之一。确切地说,这部《七十二家房客》是广州的珠江电影制版厂跟香港的鸿图影业公司共同制作的。
片头有说明,这部(1963年)是取材自旧上海的同名话剧,觉得拍得要比73年邵氏版的要好得多。今年王为一前辈百岁大寿当天,又看了一遍。很辛苦找了个粤语版。国语版也看过,不碍精彩,但粤语版更有味道,毕竟是珠影拍的嘛。。。同名影视作品里面,个人认为这部是最好。王为一那年还拍了《南海潮》,同样值得一看!:)
《七十二家房客》观后感(三):最好的还是63年版
没完整看过上海滑稽戏的原版,因为听不懂上海话,又没有字幕,所以不知道原版跟后来的电影版有什么不同。但看过珠影王为一63年黑白版,情节上楚原版最出彩的是消防队一段,其他紧张和好玩程度都不如王为一版,王为一版本土化非常出色,广州味道很浓,让人倍感亲切。楚原版配上国语看的话,基本看不出是香港背景!可以说本土化做得不够。当年能大获成功,不是全明星阵容,而是粤语方言,这个让观众感到亲切,也是这个才有了本土味道。
楚原版最好的人物是三六九,但这个肥版三六九还真不如瘦版更活灵活现。
《七十二家房客》观后感(四):七十二家房客
2017-2-9 21:42
#老电影# 《72家房客》(1963)。
1963年的这版72家房客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神奇电影,后来又有了两版电影和情景喜剧,都不如63年的经典。记得当年看过以后久久不能忘怀,多年以后想起还能爆笑不止。是我心中记忆最深刻的老电影之一。
这是一部粤语喜剧,改编自上海大公滑稽戏团同名舞台剧,原著作者是滑稽戏的名演员杨华生,笑嘻嘻,张樵侬,沈一乐等人。电影讲述解放前广州一幢破旧的大院里住着的72家穷苦的房客,与屋主炳根和老婆八姑等流氓恶霸之间的恩怨是非。剧情热闹滑稽,演员表演真实,其中多位演员都是一人分饰两角,最出彩的角色之一369是剧组美工扮演的。 粤剧演员谭玉真扮演的八姑一角,得到行家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影片夸张爆笑之余展现底层众生的穷困生活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本片是电影史上的杰出作品,73年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和周星驰的大片《功夫》均受其影响。
《七十二家房客》观后感(五):地道粤风味
或许因为之后楚原翻拍《七十二家房客》的开拓意义原因,大部分都忽视了这部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王为一拍摄的原版。因为楚原拍的新版尚未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别与当中的文化社会映射差异未能多言。
但从角色演绎方法上而言,可断定两地是必然的不同。看过此片就会看得出,当中大部分演员都有着明显的粤剧表演痕迹,从说话念白到动作表演都是有一种夸张形式感,这或许是那个时代的表演模式,也或许因为演员们皆为粤剧演员之故。
此剧本又是根据舞台剧剧本改编的,可以看到故事的基本场景就是在这个住着72房人的大楼院里,这也是舞台剧场景变化少的特点。但王为一又利用镜头将本来一维的场景立体化了,就说开始第一个长镜头,通过拍摄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环拍了整个楼院的概貌,也大致交代了主要角色的基本身份。接下来的一场包租婆与租户对峙的戏,则奠下了人物之间的基本矛盾。
王为一这一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故事发展大概是一种U型形式,开篇就高潮迭起,将人物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化的体现出来,人物个性马上体现形成。中段则在小打小闹中为结局做铺垫,结局则以帮助阿香逃脱而再次凝聚租户们将两个矛盾再次尖锐化,以租户们团结一致以及集体智慧带出最后高潮。
其实《七十二家房客》更值得回味是当中的“粤式风味”,盏鬼地道的歇后语,句句顶心顶肺的骂言,穷苦人家安于天命又不安命运的精神,还有如今在广州日渐变味的骑楼街风貌,以及天字码头、爱群大厦,日后或许都只能在这些昔日影像中看到。此片还有一个粤味极浓的是民乐,每当故事发展高潮、人物之间矛盾激化的时候,民乐乐器就会奏起,鼓动人心。
但有一点疑惑的是,为何影片开头挂出字幕的时候,要标明“解放前这里住着七十二家房客”。其实看完全片,故事与解放与否的关系并不大,影片所着重体现的是穷苦百姓之间互助团结,没有英雄,只有老老实实的老百姓。他们怕官,他们也怕恶人,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团结救了自己。
“逍遥宫,一锅粥,我地唔使街边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