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路上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在路上读后感精选

2021-04-07 00:5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路上读后感精选

  《在路上》是一本由[美]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路上》读后感(一):关于《在路上 我生活的故事》封底宣传介绍中的错误

  刚购入纸质书,注意到封底介绍本书作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说“她是冰心和宋美龄的校友”的字样,感觉非常奇怪。冰心和宋美龄共同就读过的是美国著名女子学院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这间女校非常著名,培育过大量杰出女性,如果斯泰纳姆也毕业自该校,绝对不会被该学院在校友介绍中遗漏,因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也是美国女权界重量级的人物,而如果她是韦尔斯利校友,她与她所支持的希拉里.克林顿也是校友了,这些丰富的人脉和关联不可能在斯泰纳姆的背景中不被提及。因此去进一步查找了斯泰纳姆的毕业院校,发现是美国另一所比较著名的女校,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也是培养过许多优秀女性的大学,中国的校友有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那么,这本书上为什么要用“冰心和宋美龄的校友”来介绍斯塔纳姆呢?韦尔斯利学院在中国很有影响,这样低级的错误对传播本书是非常负面的。

  《在路上》读后感(二):简评及笔记

  前面六章写的非常吸引读者 尤其是关于父亲母亲的章节。之后章节的大多数内容都写的都非常浅显 没有对任何单一事件做出深度等解读,只是流水账似的描述一些自己参与的事件运动 。 吸引我的有两个观点 其一 关于权力的继承 小布什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父亲一样 当选了美国总统。而 两代布什家族的儿子都没有在白宫工作过,却可以从父权主义政治那里继承权力;但克林顿的妻子,却不能声称她有经验,也不能从这位她已经相伴了二十年的政治伴侣身上继承权力希拉里继承丈夫的权力却被诟病 尽管她有在州政府工作十二年 白宫八年经验 甚至参选为议员。女性讨厌希拉里的原因之一就是她分享了克林顿的权力,而其他大多数女人在丈夫那里并不能公平的得到这一权力。 其二以大洲之间的移民率来说,女性是男性的八倍。这样的旅途大部分是处在父权制、随夫居的文化中非自我选择的单程迁移。也就是说,女人受控于男人,并且嫁入夫家,住在丈夫的家庭里。

  《在路上》读后感(三):在路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拖拖拉拉直到今天终于看完这本书,评论之前特地翻了下购书日期,是3月30日,竟然读了四个月,惭愧。可能是书里关于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内容比较多,我对这些知之甚少,读到这些位置容易卡壳。

  书里记录了作者在女权(or人权)斗争之路上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知道“社会活动家”这个名词。作者对社会工作的热情和付出很令人钦佩,同时,知道社会上有这么多这样的人在为他人的权利而努力斗争,是一件非常让人感动的事。

  全书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有政治、竞选、女权、美洲土著人、墨西哥劳工等,但是女权和平等这两大主题一直贯穿全书。书里有很多对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女人和种族歧视下的美国土著人群处境的思考,也记录了他们为争取自己的权利的努力。

  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这本书改变了我之前以为卖淫应当合法化的观点。

  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州因为设立了赌场,为了吸引游客,该州法律允许妓院合法存在。于是卖淫被称作“性工作”(我以前也真的以为对自愿卖淫的人来说,这就只是一份工作)——“因此,一些内华达的福利官员们对靠福利生活的母亲们说,她们必须接受这种合法卖淫工作,否则,她们会失去福利或失业支票”——看到这里我震惊了,这完全就是现代社会里被国家合法化的逼良为娼。因为卖淫被合法化,在这一地区,许多女性因此被拐卖、被强迫卖淫。在性产业中,提供性服务的女人——和男人们——没有自由选择顾客的权利,因此,性交易就永远不可能是平等的,这正是我必须反对卖淫合法化的理由。

  我一直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黑暗,但是很少想象过黑暗具体的样子,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以前不知道、不曾想过的问题。本书全是作者个人经历,没能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的我,也可以跟着作者的视角去体验一下她所组织、经历过的社会活动。

  总结为一句话: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在路上》读后感(四):抵达深水之域----女性改变世界之路

  女性,若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受人尊敬的地位,总会受到来自各层面的挑战。特别的原因,会遭受比男士更多的压力。坚韧之后运用智慧求得成功的女性是值得尊敬的。这本《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出自美国作家、演讲家、编辑和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之手。正因为有这些不畏权势,为了梦想而努力奋半的人的存在,女性的权利才一点点的得到改观。

  敢于正视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敢于将这些通过文字、影像传播出去,为了改善女性坎坷而做出的无私奉献,这些都是让人敬佩之处。

  真挚的情感,记录下作者的所见所闻,这样真实的文字才是真正能推动社会改变人类的好载体,才是有灵魂有生命的载体。

  一个谦逊而低调的人必定是一个严于律已拥有能力,敢于挑战不公平不文明社会的人。

  这本书里介绍了许多为了争取女性权利而付出的人物,正是这些努力改变世界的人让人类这个种族有了延续下去的内在力量,远离黑暗,走向光明。女性付出的艰辛与拼捕,为了成一个值得“优秀”这个称谓而头悬梁,锥刺骨,世界的偏见与狭隘都阻碍这些女性的前进。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女性求独立,求公正的社会报告史。女性不仅有其自身的生理问题要克服,更有来自周围社会的莫名传统观念要战胜,历经磨难在一定领域成功的女性自然会在《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时寻找到相同的思维伙伴,携手团结发挥自身力量。生命的体验,正如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所说:“我感到我一直在浅水处游泳,直到现在才发现了那深水之域——那里才是伟大的鲸的相聚之处。”怀抱着希望和力量做着自己热爱与勇于付出的工作,纵然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多年以后才发现成了杰出之人,伟大之人。因着这些当初的努力,正如许多人一样,许多已盖棺定论的人一样,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也成为美国女权运动的领导人物。

  在这本书里,记述了不止三十多位女性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感受到的是那种盎然向上永不屈服与妥协的生存奋斗公平公正意识与精神,正是这样的拼博向上的生命力,给了那些心怀偏见与世俗狭隘的人士以深深的憾动。世界上的人类本应生活得更加美好,不必因偏见而荒废生命。这本书带给读者的精神震动及影响远不如此,《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必将持续影响着无数人,并让人类的道路愈加通畅与安全。

  《在路上》读后感(五):真正的自我成长,就是永远走在路上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性的女性。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锋人士,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演讲、出版刊物、撰写评论文章等活动中,所以,她的大部分时间一直都是走在路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全程参与,不仅是她对社会起到的正面影响,更是一种自我更新与成长。许多事情,原本是自己很胆怯的,比如当众演讲,最终却成了她的强项。这本《在路上》,便是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分享给我们的成长之书。

  在路上,象征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我们的生命形态都是朝前走的,一直朝前走,直接生命终结,这条人生之路才算走完。不然,只要活着,每一天就都是走在路上,看着路上的风景,在路上有所收获。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在这本书中分享的故事,都是她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获得的。正是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在路上”的心态和生活状态,才能有所吸纳,也才能不断地强大起来、充实起来。在本书的开头部分,斯泰纳姆就先讲述了她与众不同的童年——她有一个喜欢旅行的父亲,而她对于公路的痴迷程度,则与父亲不相上下。虽然,最初的“在路上”说的是一直在旅行过程中学习、生活,但这样的童年生长环境,却塑造出她始终追求梦想、怀抱希望和力量的性格。

  诚如作者本人所说,她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热情和期待,哪怕是遭遇重大挫折之后,也不曾放弃过理想,就是因为她始终走在路上,既指的是脚下的道路,也是指这条漫长的人生之路。斯泰纳姆作为女权运动先锋,面对的挑战、挫折甚至是质疑,都超出我们的想象。但她的热情,却始终如火一般燃烧。因为她从来不曾停住过脚步,所以她才能比别人走上更多的路,见识到更多的风景,接触到更多的人群,听到更多的故事。

  因为在路上,人生才能有所不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如果走累了,那就暂且停下脚步,养足精神再上路。我们可以慢慢地走,也可以休息之后再继续赶路,可就是不能停住脚步。同样的,我们可以慢慢地吸纳、接触与我们不同的观念、思想、生活方式,但就是不能封闭内心,不接触新知。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能看到许许多多与我们有着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见得多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哪怕看起来再不可理解的事情,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最初,人们对于女权运动就是抱着如洪水猛兽一般的看法。可是,后来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男女平权的问题了。斯泰纳姆说得对:我们不仅要走路,更要开辟道路,永远走在路上。

  《在路上》读后感(六):女权在路上

  在《倒悬的地平线》内,提到小说《在路上》。找来后发现此图书非彼图书。《倒悬的地平线》所提到的作者应该是杰克·凯鲁亚克,讲述几位年轻人创越美国,用全部的激情拥抱生活。而此书的作者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讲述着作为女权运动成员的成长经历。格洛丽亚从生平、出租车、女权运动、选举、性服务、监狱、土著文化和超现实主义等各方面角度,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以及从中得到的体会。

  小说《永恒的边缘》,见识到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所召集地民权运动游行和集会,在这儿又再次看到格洛丽亚眼里所见到的游行集会,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些不同。《在路上》更多地体现出对女权运动的关注,比如在这次大型集会上没有出现任何女性演讲的身影,这成为了某种的遗憾。直至50周年之后,才在林肯纪念碑前出现了女性的声音。

  延续1963年的大集会,马丁·路德·金的夫人出现在1977年的休斯顿全国妇女大会之上,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伯德约·翰逊,贝蒂·福特,罗莎琳·卡特三位第一夫人,这可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女性代表大会,表达着美国各个阶层的女性心声。即便在整个会议筹备期和会议期间遭到阻拦,仅仅三天的会议还是取得圆满成功。作为组织者的格洛丽亚,忙前忙后,并且有机会参与到《少数族裔纲要》的起草,并为之而骄傲。

  在总统选择的章节中,我们再次见到了小说《永恒的边缘》里熟悉的身影内容,约翰·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巴比·肯尼迪先后被枪杀。当然也有些新鲜的内容,如第一位女总统或第一位黑人总统之争,巴拉克·奥巴马最终在2008年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而希拉里·克林顿先后两次冲击总统选举均告失败,没能成为第一人女总统。而格洛丽亚也认为:作为女性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时机尚早了些。

  当然在看到《监狱中的秘密》不由地有些惊讶,作为美国人的作者自己都陈述:30个美国成人里就有1个待在监狱体系中的某处——在监狱、服缓刑或正在假释期。自然还有《性服务业的秘密》,在作者的表述中,未免有些可怕。这和想象中的美国天堂可有些不同!

  看着此书,也不由地联想起万斯《乡下人的悲歌》,两者有着某种相似的地方,都写着各自的回忆:出生相对贫困,不过经过个人的打拼,靠着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各自地成就!

  图书有些小遗憾的地方在于,作者没有附上些“在路上”的纪实照片。

  《在路上》读后感(七):艾玛·沃特森、詹尼弗·安妮斯顿、凯蒂·佩里、斯嘉丽·约翰逊是大多数人的偶像,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这些人的偶像!

  在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举行了一场十几万人参加的女权游行来反对特朗普的生育权政策和移民政策。赞达亚·科尔曼(将在2017年上映的《蜘蛛侠:归来》中饰演小蜘蛛女友),出演过《女子监狱》的奥卓·阿杜巴,备受国人喜爱的“水果姐”凯蒂·佩里和“寡姐”斯嘉丽·约翰逊等人参加了此次游行,在这些明星中,最耀眼的莫过于83岁的传奇女权主义活动家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她担任这次游行的名誉联合主席。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是一名作家、演讲家、记者、编辑和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作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20世纪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她因揭露花花公子兔女郎的故事而掀起了反色情运动的风潮。她联合创办了《纽约》杂志、《女士》杂志、妇女媒体中心,并担任董事。

  《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My Life on the Road)作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20多年来首本回忆录,记录了斯泰纳姆童年到2015年80年跨度中的成长故事,以及她作为女权先锋人物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深切感悟。

  2016年,赫敏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建立了“我们的共享书架”,作家J.K.罗琳、歌手泰勒·斯威夫等众多明星加入,第一本推荐书就是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艾玛·沃特森在社交网络上晒出本书后,立刻获赞几十万。

  另外,《激情的政治》作者贝尔•胡克斯、美国惊悚推理小说天王詹姆斯·帕特森、老牌好莱坞女星简•方达、美国设计师协会主席黛安·冯·芙丝汀宝等也力荐《在路上:我生活的故事》,《人物》《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卫报》《英国独立报》《观察家报》《今日美国》《经济学人》《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都对此书进行了大幅报道,《出版人周刊》《时尚芭莎》《圣路易斯邮报》等甚至提名本书为“年度最佳图书”。

  斯泰纳姆说,之所以选择“旅途”作为自己回忆录的主题,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旅途都是压倒性的男性气质的地盘。男性代表了冒险,而女性代表了炉灶和家——真的就一直是这样……女人们旅行的时候,她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从真实世界中的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到虚构的《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讽刺之处在于,多亏了分子考古学——它其中有对古代DNA的研究,以追踪在时间长河里的人类动态——我们这才知道其实男人在家待得多,而女人才是行者。以大洲之间的移民率来说,女性是男性的8倍……无论是印度的嫁妆谋杀、埃及的荣誉谋杀,或者美国的家庭暴力,数据都显示女人最可能在家或被她们认识的男人殴打和杀害。从数据而言,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比道路更危险。可能对女人来说,最具革命意义的举动就是一个自我起愿的旅行吧——并且当她回家时,她是受到欢迎的。”

  正如斯泰纳姆所说:“拥有一种思维开放、善于观察和“在路上”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改变学习的方式、做事的方式,还有理解彼此的方式。”

  《在路上》读后感(八):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着超现实主义的人

  文/柯晗(本文为我给书写的推荐序)

  没有把握自己作为一个当代生活微不足道的参与者,是否有能力推荐好这本书,但我会试试。

  近一两年来,我试着越来越坦率地在社交网络和生活中表达自己对性别话题的观点,和许多见解精彩的人交流讨论, 视野的开阔和有价值的探讨带来思考的快乐同时,也常常强烈地感觉到一些困难。

  这些困难的成分复杂,它们包含:指出生活或新闻事件中的性别歧视视角却被有意无意无视、或被认为不合时宜的孤独感;了解了性别和泛平等概念后对所见世界中无处不在的不公平感到的愤怒;发现自己所见世界和他人想见世界之不同和难以互相理解的迷茫;在诸多信息源、思考线索和文化差异之间为了避免陷入盲目和狭隘而感到的自我怀疑;被曾经的朋友嘲讽和默默远离时的伤心;以及大量来自陌生人的辱骂甚至死亡威胁带来的震惊……不一而足。

  这些困难有时单独袭来,但大部分时候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此之前我光顾着憧憬思想和知识,从没想过靠近思想本身会产生那么多麻烦。而这些看起来非常形而上的麻烦,却能造成实实在在形而下的严重后果。我还不是指那些被莫名消失的ID甚至真的遭拘捕的人(这句在出版版本里删掉了),就只是这些困难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困惑,让我的朋友,一个著名的平权博主为此看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师,现在还需要跟咨询师保持联系。也有很多女孩儿来诉说,有了一些平等观念的自己身处和家人亲友思想的裂缝中如何痛苦不知怎么相处。

  我们身在一个信息异常庞杂,经济和政治格局急速变化着的时代,世界迅速地聚拢为地球村,却未必来得及消化所有差异造成的矛盾和不满,也来不及让人注视到强势文化阴影下的人类多样性。任何稍微有精神追求的人,即使不至于面对以上种种困境,也需要面对大量疑惑。其中最重要的一定有这些:

  我该往哪里,如何走下去?

  我会变成什么样呢?

  当然并没有哪本书能一次性解决这些疑惑,但读这本书会是个很好的启发。

  一生作为社会活动家的Gloria,在这本人生之书中所涵盖的生命与追求思想之路的答案太丰富了。我不自量力地略举其中一些:

-该如何面对攻击和自我怀疑?

  女性有着被认同的文化病,我们对冲突的恐惧和不自信抑制了我们对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信任。

  几乎所有她参与社会运动的经历都在反复佐证这点。她说起女人们如何积极而有序地参与大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她自己也在长达几十年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生涯中,不仅被男权观点奚落,还被同为女权主义者的意见不合者不断攻击。她也曾经以不回应来处理攻击,就像曾经多少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你我一样,但最终发现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是面对冲突。

-我所为之发声的人和为之忧虑的世界是值得的吗?

  Gloria年轻时旅行印度,和当地妇女的火车同伴之旅提醒了我们,底层女性并不像上层所想象得那样无知愚钝不懂自我保护,她们对自己身体所遭受的痛苦非常清楚。这一点在她后来于美国一个餐厅里得到了证实:餐厅经理声称只招女招待是因为女人享受这份工作,她们排着队应征——就像许多傲慢的观点认为的那样。但在她和她的朋友提出对女招待工作待遇和环境的质疑后,她们收到了那家餐厅女招待们的集体来信,感谢她们为自己发声,并声援她们继续战斗下去。

  她在印度村庄所经历的围炉谈话也警醒了我们对所处世界可能的狭隘认识:民主并不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过时幻想,反之是人类群体自然存在、现在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地存在着的商讨方式。

  有时绝望之所以顽固,可能只是来自于阶级和文化差异造成的浅薄误解。

-为什么人类常常不能和观点相异的人沟通?

  人们的情绪和经历左右着人们的观点和立场。Gloria对90年代的堕胎运动的叙述提到,许多抗议堕胎的女性,在抗议结束四下无人时悄悄进入她们白天围攻的诊所主动接受堕胎手术,第二天又站回抗议的队伍里,指责帮自己的身体获得妊娠自由的医生和诊所是杀人犯。几乎所有诊所都存在这种状况,而工作人员们都替病人们保守着秘密。

  我们常常预设人是理性的、言行合一的,这可能恰恰是让我们陷入对人类行为产生疑惑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常常对世界感到无力?

  造成我们常常感到对周围理解力缺乏的原因,除去日常经历的缺乏,可能还有政治生活的缺乏。Gloria的助选经历令她对世界的理解层次更加丰富。曾经深入过人类争斗漩涡的深处,令她能够有把握地梳理历史的走向,能在信息流中看到媒体方向和事实之间的断层。 缺乏政治生活的经历会导致什么呢?至少有对人类社会体验视角的缺失,造成一种理解的单调。一切不是爱,就是不爱,或者干脆被营销号爆漫式的反智解读荒唐和无意义化。

  还有如何处理在和周围的人讨论不同的话题的孤独,受精卵是否拥有人权的讨论从哪里来。和每一句都足够一个公众号发一整篇文章的精练回应:比如“他们问女候选人是否足够强势,以决定发动战争,却从来不问男性候选人是否足够聪明,以避免战争”、“女性如果能牺牲自我,成全大我,她们总是会得到更多赞赏,而大我总是包括男人在内”、“投票不是我们最多能做的事情,而是我们至少能做的事情”……无论作为一名热爱思考的人,还是特别对女权领域有追求的人,都可能在她放松随性的人生故事叙述中意外获得自己的疑惑之解。

  仅仅突出Gloria身为一个女性拥有如何精彩而拓展人生想象力的一生,我想是有些可惜的。她的经历还可贵在,她是众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她所写的,不是大洋彼岸的连续剧,弹幕网站上定期更新的带字幕视频,也不仅仅是过去曾发生过的美国历史,更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的预警。那些她所经历的和当下紧紧相连的现代历史事件——如她在奥巴马希拉里竞选中的参与——也是对当今局势很好的注脚。

  最重要的是,读这本书会让人知道,并不是只有我们在经受着疑惑和孤独,每一个理想主义者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眼睁睁看着黑暗蔓延,并怀揣着无奈和自我怀疑静静等待着。

  《在路上》读后感(九):在路上,我们都是

  读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的《在路上 我生活的故事》,许多细碎的记忆与故事构成,发光的句子与思想闪烁在不同页码上。她的漫长人生,都走在挑战、开拓、受挫、尝试的摸索道路上,苦甜相伴,五味丰盈,一个人像活出了几辈子。可能是这条路,太难了,(即使是在美国),放下书,这些句子就像是夜空中的星星一样令人动容又不舍,记下来让自己不要忘掉。

  27, 有人说,我们生命中最具决定性的部分,是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们表示欢迎,还是敌对。

  46,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言,每个人都必须聆听,而达到共识比时间更为重要。此前,我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围圈谈话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中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治理模式。…..那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现行民主制度。

  47,毕竟,甘地的萨特亚格拉哈(Satyagraha),也就是非暴力消极抵抗和不合作主义、大规模游行、抵制商品等策略,对女性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的。

  49,平凡人都很聪明,而聪明人其实也都很平凡;决策最好是让会被这些决策影响的人们来做;人类几乎有一种能力,能无限地适应身边对我们的期待。

  53,在印度,高种姓的女人在性上受限制,而低种姓的女人在性上受剥削。

  55,对一个国家内部是否暴力肆虐的最可靠的衡量标尺——或者衡量这个国家会不会对其他国家使用军事暴力——不是贫穷、自然资源、宗教,甚至也不是民主程度,而是针对妇女的暴力。

  56,当人类被等级化而不是被连接起来,每个人都会有损失的。

  60,人们共享的那些人类本质还有个人的独特性比任何出生时被定下的标签都要有价值——无论是性别、种族、阶级、性向、民族身份、宗教信仰或是任何什么别的东西。

  63,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一种形式的歧视,你会更容易发现另外一种形式的歧视。

  85,生命之道——人们的目标是创造围圈,而非创造等级制度。

  93, 只有不在纽约的人会想因此轰炸另外一个国家,重复在这里上演的炼狱。

  75%的纽约人反对轰炸伊拉克。但是在全国范围来说,大部分的人都支持这个决定。

  108,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与他们内在真正认同的自己匹配,找到性别连续区上面属于自己的、在出生之时并没有被分配给自己的那个性别。

  126,美国黑人女性历史的研究先锋戈达尔 勒娜(Gerda Lerner)这么归纳道:”有一件事我们早已知晓:强奸是使人恐惧、令人处于从属地位的一种手段。“

  129,但是说到环境和经济问题的时候,她们却没有意识到对妇女施压、让她们生更多的孩子,其实才是环境问题的最大原因,而经济学课程不仅应该谈及生产问题,也要谈到人口繁殖问题。

  131,争论有时是个老师。“女权主义对家庭不好”这样的指控,却最终让人明白:女权主义其实是对父权主义不好,而对民主化的家庭非常好——这样的家庭,是社会民主的基础。那种“女人是她们自己的最坏敌人“的想法迫使我们承认,就算我们想成为自己的敌人,我们也做不到。

  132,有的听众责怪女权主义导致了离婚、出生率下降或薪酬降低——而不是责怪不平等的婚姻、儿童保育制度的缺失和意在牟取暴利的雇主。

  165,抑郁症可能是内化了的愤怒,所以女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人的两倍。

  169,助选活动是基于这样一个观念:每个人的投票都有价值,所以,每个人都很重要。

  175,以公民身份来做助选的志愿者——或是以关心某件社会事务的小组成员身份、以某个社会运动的倡导者的身份——才会使对事情的看法双向通行。

  176,伟大的政治领袖是可以从冲突中得到能量的。而我的能量来自于倾听人们的故事,并且找到一个有益大家的解决方案,那是一个社会活动组织者的工作。

  197,贝拉一直知道,你不能只是让别人来支持你,你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支持。可以看到的是,来自所有团体的女人都比她们的男性同胞们更有可能为平等、健康、教育和反对以暴力来解决冲突投票。这不是生理决定的,这是经验决定的。

  199,性化的恐吓是将女性困在从属地位的一种手段。

  213,男人尤其会感觉到,当他们面对一个有权力的女人时,他们好像退化到了童年。因为对女人来说,没有哪种得到公共权力的方式可以不遭指责或质疑地被认为是“正确的”。

  218,投票不是我们“最多”能做的事,它是我们“至少”可以做的事。要有民主,你必须要先对民主有渴求。

  242,“快艇”(shiftboating)后来变成了一个动词,进入了英语语言,表示攻击他人的长处,而非短处。

  243,在反堕胎团体里面的女性更容易被剥夺计划生育手段,因此她们需要终止妊娠手术。手术后她们会觉得内疚,因此会更加尖锐地进行抗议示威。

  246,这是一个社会活动组织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离开了一个黑暗的地下室,然后要想办法给沐浴着阳光的人们解释,住在地下室是什么感觉。我已经学会:做这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样分属不同群体的人们邀请到一起来。那些拥有多余财富的人会发现,看到人才成长、社会公平增加,比看到物资的积累更加令人心满意足;而那些没有钱的人则学会宝贵的一课:金钱并不能治愈所有哀痛。相反,金钱可能把人孤立、隔绝。

  257,虽然美国是种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家,但它也发起了最大型、最成功的反殖民主义革命。

  268,想要为他人发声,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为自己发声。

  292,#关于卖淫合法化# 问题其实在于定罪和合法化两者之间过于两极化了。和其他事情一样,二元化系统总会吧两极之间的所有现实都掩盖起来。秘密存在于第三条路上:将卖淫者们非罪化,并给他们提供服务和别种谋生的方案;不给嫖客定罪,而是通过在全球性产业的现实中多增加一些教育来惩罚他们;给人贩子、皮条客和以贩卖他人的身体为生的人定罪。

  298,事实上,只有大概20%的美国男性曾经购买过性服务。在世界上,男女平等水平高的国家,性产业就比较少。而且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当性是自由的、相互选择的时候,愉悦才能成为双倍的。所以,我们为何不承认,那些创造了全球性产业的男性其实是那些对权力和统治上瘾的人。

  299,“我们人类在任何无法容忍、无法逃避的境况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的主体真实性抹掉。我们逃避,并拒绝接受境况的本质。

  性产业是关于出售统治和支配权的。对于统治权的成瘾同样将儿童的无助和脆弱的状态性化,从而导致儿童卖淫和儿童性侵害。但是,男性主导的文化却一直在尝试让男人们对统治权上瘾。

  324,“双重意识”:这是一个由杜波依斯(W.E.B.Du Bois)发明的说法,它用来描述美国黑人们内心经历了感受到个体的独一无二,可是却被外界的“种族主义凝视”笼统概括了。

  328,人类组织的范式是围圈,而不是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而这样的围圈范式是有可能再现的。

  329,国父的宪法允许了奴隶制和私有财产,还有对女性的排斥。但是….宪法颠倒了曾存于欧洲的所有制度——从古代希腊到英国《大宪章》——它把力量放到了人民的手里,创造了从当地到联邦的、有层级的谈话围圈,把军事权力和民事权力分开,并废除了君主制和世袭制。

  331,女权主义者通常过于相信,没人曾经经历过那种赋权于女性、并且是通过制造基础规则和文明来赋权于女性的社会。女权主义界因为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社会曾经存在过,而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们很可能会很迷惘,可能产生分隔,也可能浪费太多时间。压迫的根源是记忆的缺失。

  335,她理解人民只能通过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而得到自信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在路上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