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营造天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营造天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0 02:17: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营造天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营造天书》是一本由王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营造天书》读后感(一):那些与生俱来的使命---读《营造天书》

  记得在三四年前,和朋友约着去龙头街看梁思成林徽音在西南联大时期居住的房子,一片城中村的破败中,白墙黑瓦,甚至清丽。

  《营造天书》读后感(二):天书

  这本书是读库的小册子,我喜欢它的简洁、轻巧,也喜欢里面的高清图片。但是大部分内容真的像天书一样看不懂。我对建筑和寺院无甚了解,书中很多专业术语都看不懂,真是遗憾,这是我的浅薄。

  这本书其实非常棒,主要讲述梁思成和中国营造社破译天书的过程,书中以大量寺院的建筑为例,主要介绍了宋江、辽、金时期的木结构的特点及建造方式。

  虽然看不下去,但是这本书非常值得收藏。我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以后去某地旅行时,一定要找到本书中提到的当地建筑,仔细观赏后,再回来研究此书。一定非常有趣。

  读书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虽然我现在云里雾里看不懂这本天书,但是也许以后变得喜欢它,去研究它。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营造天书》读后感(三):理解中国古建的脉络

  《营造天书》与《修道圣所》编写思路不同,本书并没有统一建筑类型的时间演变规律,关注的是北宋和辽金古建中的代表性建筑,兼与《营造法式》和营造学社的工作相对应,讲解中国古建以“材分”制和斗拱为核心的设计建筑逻辑。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当然是粗浅地了解了这一逻辑,摸到了古建欣赏方法的门边,其他还有几个“WOW”的瞬间。

  最喜欢的是书里引用的20世纪初的老照片,尤其是应县木塔和隆兴寺大悲阁两张最适合反复观赏、想象和体会。之前读各类登临或怀古诗的时候,总喜欢在脑中想象千古之前的景象,试图体会诗中意境。这些老照片恰好帮助我把很多次臆想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非常开心。另外的收获就是读这一系列例行的加深了对建筑的理解,这里主要是对唐辽建筑和北宋建筑的风格有了真切的直观感受,理解了何为“气势”,另外对一些雕塑的美也有了一点认同。

  《营造天书》读后感(四):王南建筑史书(9册)分类分地概要指南(旅游途中的古建筑指南)

  中国建筑体系:

  汉家陵阙——汉长安(西安)

  塔窟东来——敦煌,云冈,龙门(敦煌,大同,洛阳)

  六朝遗石——六朝南京

  梦回唐朝——唐长安(西安,山西佛光寺南禅寺)

  营造天书——宋辽(正定,山西,蓟县)

  木骨禅心——日本

  外国建筑体系:

  万神殿堂——罗马

  金色天国——东正教(土耳其,俄罗斯)

  修道圣所——教堂

  豆瓣的手机排版真糟心。。。

  《营造天书》读后感(五):#彤阅读#2017之六《营造天书》

  #彤阅读#2017之六《营造天书》 这本小书是购买全年《读库》配送的。对于建筑设计及历史,我完全是一窍不通。 之前在期刊中有看过王南关于建筑美学和历史的文章。特别佩服他能将那么专业的术语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文字表达出来。 这本书非常精美。书名里所说天书,是为北宋《营造法式》。1925年刊行的“陶本”,当时在美国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给他寄的这套书。居然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所以称其为“天书”。 一啄一饮皆有缘分,因为这本书,让梁思成早早立下人生两大目标:一是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二是读懂《营造法式》。 这本书,就是讲述梁思成先生和中国营造社同仁“破译”天书的过程,以此为线索,呈现了中国宋、辽、金时期建筑之洋洋大观。 当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有这么一批学者,在同日本建筑学者在研究中国建筑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看到这些,心怀触动。纯粹的生命之花绽放,是如此动人心魄。 此书中的图片超级精美,视觉体验中华古代建筑之美。

  《营造天书》读后感(六):上穷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东西

  “研究古建筑,非做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中国营造学社自1930年成立,至1945年结束,十五年来共调查了一百九十个县市,其中1937年以前调查古建筑两千七百三十八处,详细测绘的有两百零六组大小建筑群,完成测绘图稿一千八百九十八张。其中,通过对大量宋辽遗构的考察、测绘与研究,学社同仁们逐步揭开了《营造法式》所蕴含的奥义。

  孱弱的中国,面对日本学者的傲慢与蔑视,使得梁思成们下决心做好考察与研究。“思成又跑路去,......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梁思成一行跑遍了大江南北,发现了诸多珍贵建筑,对《营造法式》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几天之中,一面拼命赶着测量,......一面心里惦记着滦东危局,揣想北平被残暴的邻军炸成焦土,结果是详细之中仍多遗漏,不禁感叹‘东亚和平之保护者’的厚赐。”1937年之后,战争让中国营造学社颠沛流离,考察以变得非常困难,梁思成的无奈也尽显其中。

  《营造天书》读后感(七):他用一生时间,把一本中文书翻译成中文

  1. 这是一本解读天书的书

  192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的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大书——北宋《营造法式》,由于看不懂,他惊呼此书为“天书”,并立志用现代建筑的语言和图纸对其进行“翻译”。

  建筑学者王南撰写的这部“建筑史诗”之《营造天书》,用大众读者即可理解的语言,以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破译这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重要典籍的故事为线索,剖析宋、辽、金木构建筑遗存。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及图纸,使读者了解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如何从模数制及斗栱中演化生成,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门与艺术造诣之卓绝。

  《营造天书》读后感(八):希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蒙尘

  

借用作者的后记,这本书试图以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破译北宋《营造法式》为线索,来呈现中国宋辽金建筑之洋洋大观。

以前走进寺庙或者景区,只觉得那建筑看着实在是太舒服了,不知具体美在何处。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原来中国古建有这么多讲究。斗拱作为中国古建的精华,千变万化。原来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每一处都是细节,都有其深意。

最后看到中日竞赛那一章,看的我很惋惜。像一枚玉,被放在巴掌大的盒子里,上了锁。能开这把锁的只有中国人自己,可我们目前无人能开。 我想到中国的文化,大家都在说博大精深,可是真的都了解,哪里博大?又有哪里精深吗?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美吗?论文明,我们有五千年;论民族文化,我们有56个民族,文化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能有更大一些的格局,不论是做建筑的、做音乐的、还是做设计的等等,各行各业,都有一个”远方“。是不是能把从西方学到的知识,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做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缺的不是点子,是意识。

但是这条路,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了。毕竟我们能够吃上饱饭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已。

  《营造天书》读后感(九):精彩,内容

  

41.《营造天书》

王南(著) 新星出版社 2020年10月14日读完

久仰王南大名,却还是第一次正式读他的书。记得好多年前就听说过他,清华建筑学院的几个学生热爱中国古代建筑,拿着梁思成的书按图索骥,探访深藏于山林中的古寺老刹,后来又将那些古老构件的数据用计算机建模。四个丰华正茂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情和热爱,沿着前辈走过的路,观摩存在了千年的古代建筑,更理解了建筑的美。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学生已经成长为长发飘飘的讲师,对中国古建筑仍旧心存热念,并为了研究探寻。读库牵头王南做的这套“建筑史诗”,特别好读。首先王南的文字功底好,写作语调轻松,又不卖弄专业言辞,排版编辑舒服,图片美观清晰,注释明白。读了一本《营造天书》,就想收齐其它套内书册。本来是怕囤书不看,没想到拿上书真的是一口气读完,很久没有这种阅读体验了。

也可能是前期积累了一些其它建筑类书,尤其也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各种读物纪录片很感兴趣。疫情休息在家期间,倒是着实看了王南的一席建筑讲座,印象非常好,能从他的专业讲述中体会到建筑的美。看完书真想也寻着他走过的路,探访一遍久历历史尘烟的中国古代建筑。

记录一点知识点:中国仅存的三座半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芮城五龙庙大殿、敦煌莫高窟第196窟窟檐。

宋代楼阁实物:独乐寺观音阁、隆兴寺转轮藏殿、慈氏阁(宋辽原构);大同善化寺普贤阁(辽金原物)。

  《营造天书》读后感(十):一代代建筑人的传承

  这是跟随《读库》来的小册子,开本不大,211页,王南著,已经读过王老师的《乌镇剧院 并蒂》和《万神殿堂》,深深为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知识的能力折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建筑术语,引导外行渐渐看出门道。

  年初受豆瓣广告的影响买了王澍的《造房子》,所以开始一起看,还找出家中已有的有关的建筑的书。我真是乱买了很多书啊,凭兴趣随性而致,有时候不过搁着而已。能这么任性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幸福的。

  本书只有八章,“以梁思成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破译”《营造法式》为线索,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剖析法式,解读宋、辽、金木构建筑遗存。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及图纸,使读者了解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如何从模数制及斗栱中演化生成,带我们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门与艺术造诣之卓绝。”本书介绍完全属实。

  这些年也到处走走看看,也见过不少的宫殿寺庙,但是不过是走马观花,不过是我到此一游,我曾经来过。至于那些沉郁的古建为什么美,为什么这些地方大同小异,大同在哪里,小异又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建筑,什么时代的人巧手建造了它们,使它们屹立至今,实在是汗颜,一无所知,有时候听听导游姐说一点附会的历史故事而已。但是触动我们的还是这些古建,虽然不明白,但是总有一刹那被它们触动,被他们感动。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的测绘图,照片和文字想映照,回想下曾经见过的大殿屋檐,有那么一知半解的了解。王老师徐徐道来,功力非凡。特别是读到他自己对古建的沉迷,按图索骥,跟随先贤走曾经的路,也是很感慨,总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志向付出。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情以及付出感动。

  字里行间,感受到王老师对营造学会前辈的敬仰追慕之情,梁先生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与战乱赛跑,苦苦测绘古建,提升中国的建筑研究水平,太令人感动了。一代代建筑人的传承。

  有关《营造法式》还是抄介绍比较全面:由北宋哲宗、徽宗两朝将作监的官员李诫编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专著,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总结了北宋徽宗时期的营造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对此前历代的营造原则有所继承和概括,影响过一代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初见此书时惊呼“天书”,后立志精研。1930年起,以梁思成、刘敦桢为首的近代第一个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精研《营造法式》,并与北宋及辽代建筑相互印证,终使《营造法式》重放光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