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精选
《妈妈不要丢下我》是一部由艾甲叻执导,丁建华 / 王建新 / 李梓主演的一部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一):婉丽
不错的片子!我记的当时看还是在军校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看电影哭了!也是唯一的一部!现在想再看看找不到了!!!谁要知道哪有,帮忙告诉我一声!!谢谢啦!我邮箱是1lovelong88@163.com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二):很深刻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大概是一年级的时候,看的,可能是我们那电影院放过的最后一场电影了.和妈妈一起去看的,印象相当深刻,一个大电影院里只坐了大概100个人不到,当时看到那个小女孩的妈妈的手被坏人戳穿了的时候,就哭得稀里哗啦的.
看完妈妈问我看到哪里哭了没?还给我买牛奶喝.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三):据说婉丽像我
我记得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后,一位老师发现了我然后嚷嚷起来最后一个个都来围观我,说是跟婉丽长得超级像,好想再看一遍,回过头来看看究竟像不像。可是找不到资源啊,或者那时候的海报也行啊,看看少时的我,这是童年的回忆啊,那时我很不高兴,认为剧中婉丽那么惨那么可怜,我要是像她岂不是很倒霉,后来谁说我像婉丽我就跟她急。在我的抗议下,若干年后终于没人叫我婉丽了,许是被大家渐渐淡忘了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四):3年级时看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是在很小的时候了
那时学校组织去的,还记得是在那个破破的电影院里
我们几个女生带着一大堆得零食去,可是所有人都没有吃,很多人都哭了。单纯的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如此肮脏的事情存在,除了哭,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现在来豆瓣再次搜到这部电影,心里很澎湃。
想起妈妈的爱,太伟大,是我一辈子都报答不了的。
但还是要努力,努力向上,不让她失望。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五):什么人觉得应该给小学生看这种“教育电影”?
小学的时候学校发所谓“电影票”去看的,学校要求电影票在影院盖章后上交,以确保每个人都看了,还说要写观后感。一个人发了一张票,小孩免费家长半价,家长当时不想去,于是跟小伙伴一起去看的。
十几年后突然想起来这个电影,不过对《婉丽》这个电影名字完全没有印象,仔细查了才想起来当时叫做《妈妈不要丢下我》,电影票上还提前煽情写着“电影感人至深,请携带纸巾”、“母爱情深”之类的话。
上到豆瓣来发现,当年组织小学生去看这个电影似乎是普遍现象,我是湖北襄阳的,学校组织去看的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大概是03年-05年之间,不知道其它看这个电影的是什么地域,也不知道当时这种情况有多么广泛。我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主意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看这种电影。现在想起来对它一丁点好感的没有,有的只是愤怒:是谁觉得让小孩子看这种电影是一个好主意?
成年之后回想起来,电影里的暴力、血腥、死亡,放在现在电影分级制度下怕是一部彻头彻尾的R级电影,像极了cult片,我觉得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更接近与《狗镇》、血腥桥段不亚于《素媛》。那么问题来了,你会让你的孩子去看《狗镇》来体验母爱吗?
我记得看到荆棘扎人的桥段,压根谈不上感动,看哭的小孩子不知道是感动哭的还是吓哭的,我倾向于认为是后者。我没哭,因为我没有从里面体会到母爱,也说不上惊吓,这种体验超出了惊吓,更接近与是恶心——一个小学生,坐在偌大的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的肉体被扎的血肉模糊,而受害者是女主的母亲,被暗示“体会母爱”的你恐怕还联想到受害者是自己的母亲……
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觉得它似乎是填鸭式地告诉孩子:你应该爱你母亲,你应该感受到母亲的爱。不不不,这比填鸭式的教育严重百倍——让孩子设想如果自己的母亲受到这种待遇,荆棘裹身浑身是血,从而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自己是多么的爱自己的母亲——这是什么样的怪物才想出来的主意。我不敢想象如果有人用这种精神摧残来对待我孩子,我会是多么的气愤。
不过这部电影本身似乎没有那么的差。问题出在它根本不就不是儿童电影,而有人为了使得集体观影变得正当,把电影宣传包装地无比正能量——有引导地告诉孩子:它是在讲母爱、你要从里面感受到母爱。非要这么说的话,这部电影的结局完全是个跑题作文:愚昧的人用血腥的方法驱邪,和母爱有什么关系?有多少孩子在电影院里经过了自己八九岁的生命中最压抑、最恐怖、最血腥的2个小时,而父母在家还以为他们在电影院接受爱的教育。
对当年把这部电影宣传给小孩子的人、组织小学生集体观看的人、因这部电影的强制性观看而获利的人,我唾弃你的行为,问候你全家。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六):跳脱梦魇
先讲一讲我自己的故事。《婉丽》是我童年的头号噩梦,但原因可能和你们不太一样。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是2003年9月的一个周日,当时我9岁,上小学3年级。(我曾经记得这个日期是2003年9月15日,但据日历当天是周一,所以显然是记忆有误,那应该就是9月14日。或者2002年9月15日也有可能,但鉴于我那时候上小学二年级,语文课还没有作文,所以可能性较小)严格意义上不是学校组织看的,而是每个人发一张电影票,周日自愿去看。电影票也是极尽煽情之能事,基本就是爱的教育、备好纸巾云云。我这个人非常犟,心想冷血动物如我怎么可能哭?就下定决心一定不会看哭,周日上午跟家长一起进了电影院。
电影一开始我根本没进入状态,也没想进入状态,甚至想到上课看到的别的同学画的妈妈的画自己偷笑起来。但转折点出现在婉丽妈妈卖血,给了血瓶一个特写镜头,摇摇晃晃,还有阴森的配乐。这个画面一下子把我震住了,我在此之后再也没笑,也略微进入了情节。因为那个血瓶我认为是吊瓶倒放,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看到任何我认为是倒置的东西,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关于荆棘那段,我也恐惧,不过恐惧没那么深。看完一直记得妈妈浑身是血是刺的画面很吓人,倒很快忘了是荆棘扎的。我也忘了婉丽和妈妈被欺凌那段我感没感到愤怒(但根据我的脾气应该是的)。
再然后,医生告诉婉丽她妈妈死了的时候,给了妈妈遗体一个镜头。这是我认为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死人”,尽管后来能意识到是演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还是忘不掉这一镜头当时给我的冲击。
此时电影院内哭声已经此起彼伏。我从头到尾确实一滴眼泪没流,但情绪低落了一整天,吃饭也没任何胃口。
小学的故事到此为止了,我在此后7年多时间里没接触任何关于《婉丽》的信息。除了上面提到的恐惧感外,我还对泰国这个国家充满了恐惧,认为那里贫穷落后、卖血泛滥。我甚至对电影以及电影院的气氛产生了恐惧,导致了我今后10年不爱看电影,至今仍对电影有一点抗拒心理。(忘了有没有这回事:之后每次小学要组织看电影,我都会先提心吊胆问一句“是不是悲剧?”)
2011年年初的一天,我试探性重温这一童年梦魇,上网搜了搜关于《婉丽》的资料。即使一秒钟片段都没有重看,我当天还是没睡好觉。
再之后就是2017年了。网上关于《婉丽》的资源已经相当多,我也终于敢重温了一些片段,但对于我最敏感的几段我仍然没敢看。与此同时,我对它的英语/泰语资料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也是恐惧感的驱使:这些导演和演员到底是谁、现状如何,14年来对我一直是个谜。如果我没法查清她们的具体资料,我就没法逃离梦魇。此外,影片介绍强调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但我找到的中文资料没法证实其真实性。我甚至怀疑这是某家泰国野鸡公司和中国译制厂合谋的包装手段,根本不在泰国放映,只在中国放映,利用中国人对“舶来品”的兴趣赚钱。因为这部电影被全盘汉化,加上我完全不懂泰文,这些信息寻找起来异常困难。
历经辛苦,我终于找到了《婉丽》的泰文资料。很幸运,这部电影真的不是专门骗中国人眼泪而做,而且(也许是不幸)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略遗憾的是,它的英文资料几乎为零。以下是我找到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所有信息理解工作都是借助Google翻译完成的,因此难免存在偏差,敬请指正。
《婉丽》海报
《妈妈不要丢下我》观后感(七):坚强的泪水
和同事午后闲聊,当谈到她看韩剧流泪的话题,被我轰轰烈烈的冷嘲热讽了一番。我说女人大多是这样,喜欢对着那些电视剧傻哭。我爱人就那样的,哪怕再拙劣的剧情再做作到让人发指的表演都能她落下真实的泪水,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能噗嗤一下的乐出声儿,或是一发搂不住的放声大笑,她也总是一边忙着擦鼻涕,一边用力的捶打我来泄愤。 这不是第一次了。我说的不只是和我爱人之间这样,这可以追朔到我小时候,在我的小学,我就是以拥有“最坚强泪水”在班级中著称的男人。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那会儿学校经常组织师生一同去电影院包场,回来再让学生写个观后感啥的,这样既能冠冕堂皇的给教职员工们增添些福利,也能给学生们名正言顺的找点儿事儿干干。而现在被某些网站列为史上最重口味电影《黑太阳731》就是那时候学校组织包场看的,这个电影让当时很多同学都留下了相当大的心理阴影,即便是现在看也都让许多成年人无法承受。当然了,这种电影很爱国,我们从小为国家做出多么点儿牺牲也是应该的。但像《夜盗珍妃墓》这类电影的观后感我却迟迟都交不出来,这也是我在班里一直被列为差等生的原因,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就能对这么个电影滔滔不绝的写出那么多深刻的感想,这让我至今都一直念念不忘,佩服不已。 大概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那个让我们这代人至今记忆犹新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个电影我不多说了,看过的人可能记不住电影情节具体是什么了,也肯定忘却了到底为这部电影留下了多少公升的泪水了。而就在那次看电影的时候,因为是班里长得比较高大的学生,正好跟班上其他几个长得高大的男生并排坐在一起,我们合起伙来,一起看着那成片成片的、哭成泪人一样的同学们取乐。可能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就条件反射般的,只要见有人对着电影和电视剧哭,我就忍不住的要乐。我们几个大个子男生的一举一动让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结果在电影散场回到班级以后就一直被罚站,老师只说是不遵守班级纪律,故意扰乱会场秩序为理由。那天我才发现,原来哭和笑的差别有这么大,他们都哭成那样了,声音那么大,难道就能维护会场秩序了?而我们笑一笑都不行了,敢情哭和笑还不归个人管了是么? 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了一部泰国电影,什么名字我真不记得了。只清楚的记得是部泰国电影,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泰国电影,在那时候,通常电影院里要播放国外电影也只是播放印度、日本和少量的欧美国家的电影。而那也是我看过的,至今为止都是最惨烈的一部泰国电影。讲得是一个在泰国偏远落后地区的残缺家庭,孩子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一直辛苦的撑着这个家,为了供儿子去城里读书,没日没夜的干重活儿,依然还是很艰难。当时泰国流行用卖血来赚钱,母亲就用卖血钱供儿子读书,这一来二去的,本来身体就虚弱的她,一下子大量出血结果导致了中风。而村子里的老人们说这是让鬼附了体,得把母亲绑到一张铺满荆棘的床上面,直到猛鬼离开躯体后才能解开。这下子可把儿子急坏了,一个人跑出了村子进了城,在社会上寻求好心人帮助的故事。之所以能记这么清楚,可能是我天生对影像敏感,再久远的电影只要看过的我都能记得住。这电影确实也拍的够惨的,手法很写实,能让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我们能引起共鸣。 我正看得起劲呢,渐渐地让班里的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画面拱的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别说他们了,就我们那个当时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班主任,也是哭的涕不成声。这可太难得了!那种感觉就像查理进入了威力.旺卡的巧克力工厂;像是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一般,这简直就是我的“嘉年华”啊!赶紧把我“欢笑团”成员们都一个个的从电影中唤醒过来,让他们知道机会有多难得,我们要借他们的泪水把这个苦情剧彻彻底底的变成喜剧片。从那天我也发觉到,原来我身上真的有颠覆和反转电影剧情的天分,结果最后,我们把班里上上下下的那些泪人们都乐了个遍,稍带让“欢笑团”的每个成员都看了一部转悲为喜的喜剧电影。说也奇怪了,我这么乐他们,但是也没怎么耽误看电影,而那些当时辛苦飙泪的兄弟姐妹们的“闹海”中也没对这个电影有多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和我聊起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就想知道这电影叫什么名字,结果别说名字了,他们就连这个电影演的是什么都早特么忘了。 这一次班主任真火了,出电影院时不但不让我们排在学生队伍里一起返回学校,还让我们跟着队伍后面,他大肆宣扬我们几个人是多么的没有人性,丧天良云云。当时我们几个都觉得自己特爷们,根本不知道这几个“帽子”到底有多大,这两个罪名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回学校以后被直接拉到教员室,几个班级的班主任一同聚到一起深挖在我们笑声背后的思想根源。他们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们身体里有能传染别人的癌症一样,不切除掉是绝对不能回到班级上课的。事后让我们写检讨,让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欢笑带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家长们也赶紧到学校来,一同协助老师尽早的让子女们认识到这个事态有多严重,要求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要对子女们的今后的发展和命运负起责任来。经过这几轮的轰炸,我那几个哥们终于扛不住了,纷纷的落下了他们悔恨的泪水,可唯独我没有,我还在回味呢。我真不是要和老师们对着干,真的,我就还是想乐。 再后来,我就在这么个印象中离开了我的启蒙摇篮,大大方方的步入了我的中学校园。在中学时期,学校又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一台由监狱犯人们自己排练演出的节目叫《高墙内外》。当时这台节目挺轰动的,在北方的各个城市都安排上演了。犯人们的表演还挺煽情的,当然了,这教育意义也是显著的、巨大的。学校的同学们是没抗住他们这么个煽乎,都落下了他们真实的泪水,这些泪水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久旱逢甘露一般,又一次的如鱼得水,把我的欢乐又建立在了他们的痛苦之上,结结实实的过了把瘾。 今天说到这,我也开始追根溯源,煞有介事的在脑海中搜索起来,好像也想要深挖我笑容背后的原因了。毕竟当时的我小小年纪,应该是正常的表达情感,想哭就哭,笑就笑,不可能会懂得去掩饰什么,但如此坚强泪水的背后终究应是有原因的,一个人不能正常的表达情感,一看别人哭就想笑,这确确实实是件不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