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里巴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阿里巴巴》读后感1000字

2022-04-14 03:0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里巴巴》读后感1000字

  《阿里巴巴》是一本由邓肯·克拉克 (Duncan Clark)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里巴巴》读后感(一):就是看个段子,还要有个名字

  #碎碎念#1)运气!运气!运气!人不胜天!;2)多读书;3)“信念”,是一种气质。不管是为钱,为名,或是“其他”。只是什么样的“气场”决定了价值的高低。这种气场是自己可以感受到,也同时可以被人感受的。4)忌“贪”,才是王者之道。这很难,但是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建立在反人之劣根性的前提上的。当有迷茫的时候,选择更难的那条道路。识人,识项目都可以借鉴。

  :全书目前未看,笔记摘自正和岛

  《阿里巴巴》读后感(二):领袖的魅力

  马云作为一个创业者,而且是一个创新者,阿里巴巴的模式的确是创新,不像百度有国外明确的参照物,而且很多时候,电子商务的确需要有个旗手。

  08年的时候当时一度有点讨厌马云,觉得大话连篇。如今明白,马云做的电子商务的确是个新生事物,而且他做的还是平台,不仅仅是自己提供产品,平台需要更多人去他的平台上做生意,当然要吆喝,要宣传了,所以马云从最早的央视,然后西湖论剑,上国外媒体,包括去香港论坛讲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样新手事物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旗手来宣传,如果没有这种忽悠性人格,中国的电商产业,发展绝对没现在这么快!

  所以做一个事业,真的需要这种领袖魅力!

  《阿里巴巴》读后感(三):不可多得的马云传记

  这本书非常客观地讲述了马云以及他一手建立的阿里巴巴是如何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作者是马云早期的顾问,亲历了马云早期的创业历程,对马云的接触自己马云周围的关系网的了解,使得这本书有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书中写了马云如何从一个教室变成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先驱,然后经历了失败、落后于后来者、国内竞争者的挑战、国外竞争者的对抗以及和政策的周旋,再到后来阿里巴巴内部的清腐,淘宝、支付宝以及其他业务的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马云和ebay、亚马逊、百度、腾讯、京东的对抗甚是精彩,从中尽显马云的个人魄力和商业头脑。从中可以看出马云是如何做决策,如何处理危机,如何带领团队。作者除了客观描述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之外,还在很多事情上对马云做了客观评价,是非对错,没有一味地歌颂马云,而是赞贬分明。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马云传记”。

  《阿里巴巴》读后感(四):阿里巴巴的资本流动史

  前不久刚读完吴晓波《腾讯传》,与其以企业里程碑为关键节点的叙事(看着特别公关……)不同,邓肯在主体部分是以重大融资为关键节点,包括高盛、软银、雅虎以及2014年IPO,而这些资本的力量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企业运营,塑造了马云的企业家形象。这种视角也是咨询顾问出身的邓肯所熟悉的,看起来也更为详实。

  更让本书血肉丰满的是,邓肯以外国人视角,添加了相关背景信息,比如温州和义乌的批发市场发展特色。并且作者也积极采编了不少相关核心高管,得到了第一手的信息。

  当然,也因为是外国人写的,书中很多叙述明显是外国人的逻辑。

  个人感悟是,企业发展需要创始人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和坚强不屈,也需要各种际遇,得到各种人脉的信任和支持(当然,很大原因是个人魅力和成就吸引过来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人吧。)

  《阿里巴巴》读后感(五):塑造未来

  最近把《腾讯传》和《阿里巴巴》这两本书都看了,希望从中国目前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中学到什么。也许是那句话——成功不可复制。能学的只是他们的特质、属性,靠模仿永远当不了第一,自己的路还要靠自己走。

  单就书来说,克拉克和吴晓波中外风格对比明显,看两本书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克拉克作为一个投资咨询人士,更多的是从投资圈,CEO和效益来看问题,把一幅商场如战场的大戏酣畅淋漓的展现在我面前。对我这个不懂金融经济的人来说,深刻的领会了企业的难度,也理解马云说他睡不好觉,天天思考阿里巴巴未来。马云是阿里的代言人,他的眼光(学英语,做互联网)和他的乐观(ebay和互联网泡沫中的反应)相当独特,值得摸索和学习。和腾讯小步快跑的策略不一样,阿里宏大的战略性,充满先见的眼光更加充满神秘感。

  未来不可知,但可以靠自己塑造未来。

  不想被命运推着走,那就要努力把命运牵着跑。

  《阿里巴巴》读后感(六):什么是真正的领袖?

  我想试着分析一下马云的优势,

  1.眼光:一开始就从英语开始,他没有对别的着迷,单就选择学习英语,这一点来看,就是很有眼光的选择,英语的教学,第一次去美国,第一次和杨致远的见面,都是因为英语学的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他就能发现这个东西价值,也不得不说他眼光独特。

  3.梦想: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坚信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会成功,这就是不敢平庸的人特有的气质。

  4.国际视角:在阿里巴巴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仿效的对象,硅谷也没有这样的企业。但是淘宝网出来的时候是在拷贝ebay的模式,就像腾讯拷贝OICQ,百度拷贝谷歌,三大门户网站拷贝yahoo,这些都靠的是国际视野。

  5.机会: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危险,对于马云来说是机会,泡沫破灭淘汰了一些竞争者,非典反而繁荣了互联网市场和电商,经济危机让经济从出口转到了内需。所以马云的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构。

  之所以能成为领袖,是一定要有一个眼界的,历史的,地理的,所谓古今中外都知晓,站的高看的远,才能领导别人跟你走向成功。

  《阿里巴巴》读后感(七):相对客观的一本传记

  书中对淘宝与eBay之战,以及阿里与雅虎的恩怨情仇描写较为精彩,并点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外资互联网企业很难在中国市场生存。无论是早年的eBay、Google,还是现在的亚马逊,他们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方面,这是因为外资互联网企业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对中国本地的风土文化与意识形态不够了解,以为照搬国外那套就能成功;另一方面,这些外资企业通常有明显的大企业病,与国内分公司沟通效率较低,难以随时应对中国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在国内竞争对手的996与穷追猛打面前,自然就败下阵来。其实就当前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而言,除了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如OS(目前国产化攻坚项目的成果还达不到windows xp的水平)、数据库(跟甲骨文之流差距更大)、云计算(阿里云腾讯云进步也很快,但跟AWS、微软还有差距)等国内,更多考验管理协调水平的平台型互联网基本被国内企业占领了。

  当然,当企业越做越大,特别是像阿里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时,即便像马道长这样的神人,都不能控制得住了。就如书中所言:“即便是政府,当面对阿里这样的巨兽也不知如何管理,所以冲突纠纷是必然的”。2015年阿里与国家工商总局的冲突只是一个引子,中国企业想做大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即便是一直坚持“只跟政府谈恋爱不结婚”的马道长,最后也难免不湿鞋。既然不知道怎么管理,那就最好控制你,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今年教师节马道长的被迫提前退休,一切皆已注定。

  《阿里巴巴》读后感(八):【拾光书屋(书评)】坚持到最后

  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没了乔布斯我们一样能活的很好,但是没了马云,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无法磨灭的贡献,中国经济的兴盛没了马云是完全不同的。这本书不仅是帮助我们了解马云,更帮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时代的讯息。本书介绍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很全面又真实可信。虽然作者是一个外国人,但是从中看不出任何陌生,这本书对于每个人的未来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可以说,当我们不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资格对这个人做任何评判。在外人看来,马云的成功仿佛无比轻松,好像只是一些列的机缘巧合并且赶上了那个好的时代。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这一步步都是辛苦和努力换来的,也有辛酸,并不是一条毫无阻碍的光明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小路,只是马云和这些人坚持着走下来了。

  马云并不是富二代,也不是从小就学习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而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仅此就足矣证明,这是一名值得我们尊重的励志人物。在2000年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要放弃但只有马云看到了其中的甜头,他把公司扩向海外,他的长远思想成就了如今影响全球的企业。但是股市依然没有起色,大家又对马云产生了质疑,可是马云却依然自信。马云就是这样将对手逐一击倒,最终垄断市场,成功上市。

  确实马云是一个传奇,并且他还在以飞速前进着,不断的开发其他领域,如今电影行业也很有起色,可以说,一个人有了野心,有了能力,那么他将无所不能。他不仅仅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也为国人争光。他的故事不亚于宫斗的艰辛,说不定走错一步,就无法挽回。马云也说了,他要做的是一个102年的企业,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是一个另所有国人都为之沸腾的精神。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不容易”、“低谷”,但是最终都会化为成功的动力,这一切都是成为了转机,也只有这样,才使马云的成功令人信服。

  马云说过那么多名言,但是我最喜欢的,也是那最简短的一句——坚持到最后!虽然就五个字,但是要做到,真的是一件最难的事,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别人的成功之路,而是要教导我们,如何像他们一样坚持到最后。有了他们的艰辛历程,才使我们更加自信,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阿里巴巴》读后感(九):马云的传奇

  

这是又一本我从Amazon Audible听的书,听的原版。当时只是觉得很好奇,关于一个中国商人的类似传记的书,怎么是个老外写的。Audible里也是由一个纯老外来读的,听到很多地名、人名、中国品牌名被奇怪的发音读出来,从愣住到反应过来,真的会忍俊不禁。

其实,马云的故事和他的成就,国人大致都是了解的。在此,我只简单的谈谈这本书里给我带来感触的几个具体的小点。

第一是早年马云的经历,和澳大利亚结下的不解之缘。可能中国人的这种能吃苦的坚韧不拔,老外平时见不到,所以他们会真的被打动到,会特别稀罕。这段奇缘,撑起了早年马云的追梦之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年马云还给澳洲的医学科研机构捐助了巨款,支持新冠疫苗的研发。如果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马云和Morley一家的关系那样,不断善意的蔓延,该多好。(哎,扯远了~)

第二,书里总结了淘宝如何能特别成功的几大法宝,我是真的佩服马云的决策力。在海外这么多年,我也算是eBay、Amazon和一些澳洲当地的网络零售商的常客,说句真心话,在这些网站的购物经历,都比不上淘宝、天猫。当然,经过了这么多年,淘宝面临着很多新的强有力的竞争;淘宝也出现了一些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听到这个老外作者详细描述淘宝买家评论体系中的问题,以及马云如何积极的从后台涉入管理、规范操作,觉得挺有意思的。

第三,书的接近尾声的部分,提到了马云有意涉足娱乐业。对于这一块,我是感慨颇多。近几年,不论是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好,其它的资本财团也好,纷纷涉水娱乐业,资本控制平台,资本控制舆论,资本造星,资本洗脑。近一两年,娱乐圈的竞争前所未有的畸形,背后又有着多少资本的操控。我不知道,这是否有悖于马云的初衷。

今年的蚂蚁花呗也出了情况,在商场上,”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坚持是成功的基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情况的交替更新,市场瞬息万变。当下,马云还能否像十多年前那样,再历练出一些新的法宝,助他迈过新的坎,延续他的传奇呢?

  《阿里巴巴》读后感(十):成就阿里巴巴的“铁三角”

  “OK,工作告一段落,没什么事儿做了,逛逛淘宝去!”大师兄开心的说道。

  “咦~”我表示我把手里的事情做好了也要去逛逛。

  淘宝对我们来说,不再仅仅是一家购物网站,更是闲暇之余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淘宝正在悄然的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消费习惯,它强大的搜索功能,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让中国消费者感受到尊重,同时,网上购物选择更加多样性,更加节省费用,节省节省时间。

  淘宝不再仅仅是一种购物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态系统。

  现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当你打开包裹,看到自己满意的货品,里面还躺着小礼物,这些都是根据人的心理来服务的。

  关于马云的那102年的梦想,我想只能在这本邓肯•克拉克《阿里巴巴》里找到答案。

  成就马云的铁三角是:电子商务、物流以及金融服务。

  电子商务:淘宝、天猫、聚划算,提供了种类繁多的物品以及衍生出来的服务,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所以又叫万能的淘宝。如果你仅仅当它是一个购物的平台,那就错了,这里还在进行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虚拟服务,比如委托淘宝上的分手专家来与真正的女朋友分手。或者为了克服长期缺乏捐精者的缺口,利用这个平台收到了2.2万份愿意捐精者的申请。等等,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

  物流:每天上班路上,总能看到各式各样送快递的车:三轮摩托、摩托、面包车、卡车。当然,在它们身上更可以看到数十家品牌的快递公司。在这里面,最为熟悉的就是“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及韵达)和顺丰速运,这些快递企业的崛起,为淘宝的成功奠定了覆盖全国的基础。以前,邮政是中国最强大的物流,现在,新的物流正逐步的被发展起来。

  衔接这两者的菜鸟(通过共享订单、包裹递送状态,消费者反馈意见等信息)是消费者与商家最重要的信任桥梁。

  金融服务:每个月,我总会将多余的闲钱放在余额宝里,无论是最开始的高收益,还是现在的趋于平缓,这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储蓄平台。支付宝已经成为三亿人的虚拟钱包,开启了储蓄新模式,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投资理念。

  阿里巴巴正是这“铁三角”塑造出来的,这也许就被称为:“马云魔力”。

  如果你仅仅认为这个书只讲了“铁三角”,那你就错了,这仅仅是占全书1/12的一部分内容,后面,才是“马云魔力”的开始,如果你愿意,请你翻开这本书,去了解不一样的阿里巴巴~

  感谢【拾光书屋】的赠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