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摘抄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是一本由東野圭吾著作,皇冠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60,页数:2016-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一):爱情有的时候真伤脑筋
近来看的电影、电视剧都跟记忆、重生有关,这个小说很短,看起来比较容易,看的过程中也很有悬念,断断续续看完,原来结局是这样。
智彦对于爱情对于友情对于工作都是一个有勇气有智谋的人,不过有的时候一厢情愿的办法,不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好的结果,崇史和麻由子如果选择继续修改记忆,那么智彦怎么办?如果选择不修改,那么俩人永远背负愧对于智彦的情绪。
爱情,有的时候真是伤脑筋。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二):平淡的情节
全书刚刚读完,给我一种平淡的爱情故事感觉
内容很简单,因为犹豫,怕伤害对方,错过了最佳表达时间,最后已凄惨的结尾告终,没有像读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一些其他作品那样最后神转折,给我的心灵震撼大。
不过最近因为自己的懦弱,跟情绪的患得患失,最后丢失了我喜欢的人,因为没有早点说出我心里的话,一切都缄默不言,结果各自安好,在读到最后崇史说“我真的好懦弱啊”我真的有种等同感感觉,后悔的情绪无以复加,那种感觉太深刻了,反正这本书在这就收尾了,虽然有感觉,不过还是心里有点歇歇的失落,哈哈,
个人读后随便写写,大咖笔下留人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三):找回记忆找回自己
可能是标题的缘故吧,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两个平行世界的故事,还幻想着同一个在两个世界生活着迷惘着探索着最后冲过空间限制认识到彼此擦去生活的迷雾。 然而呢,是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故事与记忆,说到底都是因为爱,爱情与友情把他夹在中间蹂躏折磨,爱而不得而生妒。 其实读到最后我感觉这本书这个故事像是兜了一个大圈子一样,如果刚开始他就向女主表明他的心意,后面也就没那么多事了,但是这样也就没这个故事没这么多精彩了。 还有一方面,我觉得这本书对男主的形象刻画略微模糊,说他更受女生欢迎更擅交际,可是能体现出这些的描写并不多。对男主的形象认知模模糊糊,是外向热情健壮擅交际还是沉稳爱钻研? 总的来说这本书我更喜欢前半段,前半段更有吸引力也更能给人想象空间,后半段的时间线和记忆慢慢合二为一却略显单调。当然大师的著作仍是有相当高的价值的!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四):感动不深,切题有余
我们无法直面对人伦和道德的歉疚,只能选择忘记来逃避后果。兄弟还是女人这样的千古难题,选择过后总是两败俱伤。
寻找记忆和重现记忆两条脉洛是这本故事的主线,没有平行的世界,只有被记忆塑造出的不同的自己。
东野圭吾通过这本书,引入浅浅的对人存在的思考,一开始读的时候期待在于平行世界,进入故事主旋律后发现并不是以往套路里穿越时空之类的平行世界,东野圭吾可能是更想塑造出一种微观层面的平行,真实的记忆和理想中模式的平行。
情理之中的结局,并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成分,把推理小说写出人性善恶交织,情感贯穿始末的味道,一直是他惯用的手段。逻辑依然缜密,但是有点批量生产的意味,能看到跟以往作品相似的梗,最终的情感共鸣却不够强烈,也可能是我比小时候见过更多人情世故,不太容易被感动的缘故了吧。
总之,看东野圭吾已经成了习惯,从初中时候的白夜行到后面的幻夜,流星之绊,时生等等,看到东野圭吾的作品呈现更多多样化特征,也渐渐不免流俗。但总能从不同的作品里感受到一些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跟随作者的思想一同进步,总归让生活也更充实了。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五):书评
东野圭吾有点科幻性质的小说,这本不同于以往,定位话题非探案或者逻辑思维,而是从记忆改造铺开整个故事的脉络,很超前的一项未来技术。故事主线接近《别相信任何人》,主人公一开始都置身一片记忆迷雾之中,也同样由潜意识引导,逐渐抽丝剥茧的慢慢走到彼岸花开处,寻得各种故事的真相,情节也都是扣人心弦。当然《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比起前者,更添加了很多所谓侦探界共同体的元素,也就是障眼法,这是东野侦探气质的体现,也是他的标签,用读侦探小说的感官体验去描绘一个爱情科幻类的故事,并带领读者去感同身受,阅读体验真的很不错。但到了结局,我似乎又看到了作家余华《兄弟》一书中塑造的李光头和宋钢两个人物形象,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异父异母兄弟从小相依为命,同样在兄弟和爱人间遇到了两难的抉择,也同样出现了其中一个放纵而另一个牺牲的结局,只不过两个蓝本死法不同,中国的宋钢选择了卧轨自杀,而日本的智彦选择了抹去记忆,想来其实都是虐爱,而这种虐爱之所以写进这两本书说明它存在于人间世道之下……全书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故事整体有新意,阅读起来有层次,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开始两列火车的平行相遇,相遇的引爆点选择入味,只不过结局爆裂人心。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六):愿善良的人们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在精神快要错乱中读完了这本《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总算在故事的最后理清了脉络,本以为是一个爱情故事,或是一个推理小说,其实都不是,故事里没有爱情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多么扣人心弦的推理情节,有的只是对人性的无情揭露。
从故事刚开始时对浪漫爱情的期待,到中间部分为主角感到揪心,甚至一度以为真的出现了平行世界――崇史和智彦分别在两个平行世界获得了爱情。直到故事的最后,迷雾被拨开了,故事其实很简单――
崇史在电车上与美丽的麻油子擦肩而过,下一次见面麻油子就成为了他最好朋友智彦的女朋友,自私的男主眀里奉承暗中挑拨,让智彦和麻油子的感情出现了裂隙。善良的智彦为了成全自己“最好的朋友”甘愿以自己为试验品进入脑死亡状态,男主在愧疚中修改了自己的记忆,和麻油子成为了恋人。但男主的记忆和现实出现了巨大的鸿沟,于是他苦苦探索找寻记忆。一切水落石出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失忆。
崇史的爱,是自私,是占有,是不择手段的明争暗夺;而智彦的爱恰恰相反,是放手,是成全,是小心翼翼的默默奉献。智彦的主动退出是懦弱吗?不!在爱面前他是最坚强的勇士,所以他才能战胜自己的内心成全对方。《芳华》中有一句话“最不被待见的人往往最能识别善良”,智彦的身体缺陷是让他没有多少朋友,甚至被人嘲笑,但他是真正善良的人。
愿善良的人们能被岁月温柔以待,愿美丽的灵魂可以收获爱情。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七):《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短评
个人觉得对于这本书来说,文章的排布还是非常让我惊喜的,因为这两条平主线营造出的两个完全相反的“平行世界”,会让读者更容易有一种代入感。这种反差,也会让读者想要和主人公一起去探索真相。
首先作为小说来讲,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吊足了胃口,虽然过程中有一些过于专业的解释片段有些乏味,但在不断推进的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间断地就推到了高潮,尤其是在小说末尾想起的关键性回忆对我的感官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从推理细节的给出和各方面来讲,绝大部分还是不失为一篇很不错的推理小说,因为细节的引出很及时,很容易让读者造成联想。这部小说并不是一般套路的死了人找嫌疑犯,全程没有发生凶杀案(没有死人),但是在追溯记忆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推理的部分,而且还夹杂着被人跟踪的那种紧张感。
短评里面还有人说和想象的不一样等等,他确实是写出了另一种平行世界的感觉。这是两个真实的,跨时间的空间,而且在记忆被抹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说,他是两个不同的空间了。
另外一点,看了豆瓣的短评里很多一直在纠结人物的品性的好坏,或者有人说到头来不就是三角恋吗?我想说东野归写的不少小说,包括《放学后》,其实都是一个很简单的动机。而东野圭吾在整个推理故事中,除了构造推理主线,他同时赋予了主角,或者是配角更多的人物色彩,这只能说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角色好坏而因此去评判这本小说的价值。
更何况,书中敦贺真的足够真实了。只是有些不会显现给周围人的心理想法全部被剖开让读者看到罢了。
最后,对于我而言,在我最后看完结局的时候心里说不上释然,反而有种堵的慌得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设想过许多可能,却没能想到结局那种。似乎过于简单和善良,没有什么阴谋,但也确实是另外一种掷地有声的宣言吧。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八):关于记忆,你愿意相信多少:《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
无意间发现这部几年前看的小说被翻拍成电影,要在今年上映了。对此激发我的好奇心,忍不住拿了书再度二刷。
第二次看流畅多了,比起第一次看的一头雾水。第二次看渐渐可以理解故事中的科技与未来。
忘了是几年前看的,那时只觉得故事中的知识背景有点庞大,光是对于修改记忆以及人脑等介绍就已经晕了一大半。
这次二刷,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首先,对于作者所描绘的未来科技已经不再令人疑惑,相反地,这样的科技确实有可能出现。我开始不在怀疑这样的技术。
当AI一步步接近我们的生活,窜改记忆或是修复记忆都可能变得不再是天方夜谭。
但若是感情有可能遭受窜改吗?尤其是涉及自己的好友与曾经的女友。
故事分两个叙事轴线,还真符合书名的架构,「平行世界」。
第一次听到平行世界是看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出现的一句经典台词。
不知为何,我真的相信有平行世界的存在,那里有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人生。
然而,回到书中主角敦贺的人生,两种人生却是彼此关联着,没有所谓更好的人生。
记忆若是遭受窜改,那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算是什么?
记忆若是变得不可靠,那回忆要如何生成?
没有过去没有记忆的情感又该怎么延续?
故事当然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却也给了很多空间思考。
总体而言,这本小说真的可以简单划分「平行世界」+「爱情故事」。
好了,即使我真的不知道为何每当说起平行世界80%都会跟爱情故事有关,但东野圭吾确实开启了一层新的境界。将复杂难懂的科技结合通俗的爱情故事,两个男生同时爱上一个女生。
换作是你,该是选择多年友谊还是奔向爱情。
难解的三角恋,矛盾的选择题。
老哽,对吗?
但东野圭吾厉害的就是即使小说包裹的核心是无比的简单通俗,但他总有能力可以将故事说的引人入胜。
这就是小说家的魅力,大家都会说故事,但谁有能力编织一个让人想听的故事则就大有本事了。
这是东野圭吾的推理迷不容错过的爱情故事。
期待电影版会呈现不同的惊喜。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读后感(九):脑科学研究
受前段时间新海诚电影《你的名字》影响,以为这是一个发生在异时空的爱情故事。并行的山手线和京滨线是开启另一个时空的分界点,麻由子和崇史在不同的线路上短暂的面对面其实是存在于两个时空的对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也太不符合东野的风格了。
《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我认为属于东野作品中中下档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读起来并不很流畅,甚至有些地方有些像二三流的网络小说。我是一个对文笔很挑剔的读者,所以读开头的时候很想放弃。但是东野就是东野,一句一段编织起的悬疑大网能把一切好奇心兜在里面。崇史是个记忆被篡改的人,拥有和事实不相符的记忆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再加上从事的脑科学研究行业,让人很容易拼凑出一个真相。
故事的推理过程并不多,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对大脑的黑暗面的描述。最早在Elliot的《社会性动物》中读到关于大脑自我修复的描述时,我很震惊。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大脑里的记忆如果是假的会怎么样。可能大脑并不是完全服从于意志的存在吧,在当下它可以完完全全服从指令,但是在之后信息处理阶段没有了意志的监管,它可以让我们无意识的相信没有发生的事情。人就是这样容易受群体影响的动物,在和其他人的交流中,甚至行走在人群中,大脑也都在默默的进行着信息加工。抛弃掉自己想忘记的东西,强化甚至美化自己想记住的东西。如何控制这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三轮记忆加工组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大脑进行试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因为样本有限,其次还有人类对大脑运作原理的了解太匮乏。通过对脑电波的观察和电流的刺激就可以改变记忆,在我看来是天方夜谭。关于大脑的未解之谜太多了,单纯的电流刺激很容易伤害到其他的脑组织。而像豆腐脑一样的大脑显然承受不了这些。三轮通过实验失败掌握的技术让自己进入休眠状态。崇史修改了记忆,麻由子选择了接受一切现实。
《平行世界》每一章节分两部分,有两条时间线来讲故事,两条线的末尾结合在一起,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人称在我看来有些混乱,两条时间线分别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的时候东野仿佛开了上帝视角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写了出来。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些扁平化。不知道是不是篇幅所限,崇史和三轮这两个主角的人物形象都不够立体,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更是假大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日本是个强调民族多于个体的国家,读的日本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并不多。
可以感觉到写《平行世界》的东野非常渴望讲故事,以刻画人性为长的他并没太注意故事以外的东西。这不是一部可以流传很久的小说,但不能否认,故事是个好故事,希望以后类似题材的作品可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