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十而丽》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十而丽》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1-04-21 04:3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十而丽》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三十而丽》是一部由安德里·斯塔卡执导,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 Marija Skaricic / Ljubica Jovic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十而丽》影评(一):三。

  三种女子

  三样生活

  怕会变成她们那个样子 可怕的生活

  或不婚 不致潦倒 却孤独 自闭却又做作 故作矜持的可怜模样

  或年轻 不畏 却没有多余的生命 脸色苍白 苟延残喘 无助无依

  或步入婚姻 梦想从有到无 生活无聊至极 日日夜夜 月月年年 却不得解脱

  个个不同 个个相似 卑微的乞讨生活

  如是 倒宁愿不活

  《三十而丽》影评(二):迷人的溫度

  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把遙遠的家鄉國度跟個人生命的點,說得那麼簡短精準,「每個人都問我那邊內戰的情形,為什麼妳不問?」「我想等妳想說...」

  『相遇』的故事,不管是有多麼冷,都會有一種非常迷人的溫度,呀呀呀,我最喜歡的鏡頭是,不苟言笑的麗莎與安娜有一次下了班一起回家時下雪了,在雪中奔跑的鏡頭實在。。。美呆了(不是那種唯美的喔)然後兩個人跑到等車的地方,撥著身上飄落的雪。。。唉唉唉~~~

  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唷 ,可是每一個人都是滿的。

  《三十而丽》影评(三):三个女人一台戏

  关于你那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关于一个只剩下事业白日不苟言笑奋斗夜晚独身寂寞修灯的三十岁的女人

  关于一个患有白血病没有固定的朋友表面上很坚强很乐观背地里日日害怕死亡的逼近的二十二岁的女人

  关于一个储了钱为自己买一件大衣却被老公拿去修一个什么莫名其妙未来的房子的老女人

  三个女人果然是一台戏的

  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 一路平淡的德国电影

  就跟看过的所有的德国电影一样 棕色和灰色的画面

  但是最后看见anna竖起手指搭便车的样子,我真的有些被感动到了

  .s:音乐很不错:民族音乐+小电

  《三十而丽》影评(四):自己選擇的風景最美麗

  三個從塞爾維亞移居到瑞士的女人,露莎,安娜,蜜拉。

  露莎,餐廳老版,每天過着差不多的生活,一個人獨居,一個人吃晚飯,不茍言笑,不接受追求,不會感謝別人。她認為自己多年的打拼總算有些成績,因為她再也不用依靠別人,她覺得自己是成功的。蜜拉是餐廳的員工,丈伕天天思量在克羅埃西亞蓋一棟自己的房子,然后囬去住,蜜拉不想離開這裏,因為兒子在這裏。安娜,蜜拉的姪女,錶麵看來熱情、樂觀、及時行樂、生活充滿樂趣,其實隱藏著對死亡的恐懼,生命對于她的意義都是此時此刻。

  安娜說:“醫院的味道都是一樣的,風景卻不同”。

  露莎答道:“自己選擇的風景最美麗”。

  露莎從安娜身上得到了啓發,一個人攢了再多的錢算不上什么成功。生活是活出來的。

  安娜從醫院跑出來,舉起拇指搭便車的鏡頭頗為感人...

  《三十而丽》影评(五):Keep smile. Keep breath

  看这部影片时已是凌晨,但看完之后并没有以往被疲困惹恼的烦躁,而是有一扇心房的窗户被擦得透亮的畅快。

  这应该算是一件普通人的故事,没有旷世的英雄,出众的美人或是传奇的经历。可转念一想,每个女人不都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吗?也应该是爱人眼中的美人,当死水般的平淡生活被激起涟漪时,对她来说也是一个传奇。

  我看到Anna想起‘新不了情’里的阿敏。都是在花一般年纪身患绝症的女子,生在不同的城市,长在不同的环境,却同样有着一份美好的愿景。这愿景里不只有自己,更多装的是别人。

  被激起波澜的湖水在平静后想起那枚石块,怀疑是不是天使落下的。

  而天使消失了,她搭上的士,下一站也许还有湖泊。

  《三十而丽》影评(六):悲惨的女人们:《Das Fraulein》

  最近关于前南地区的电影很多,先后得奖的有《旅行之歌》《加州梦》以及这部《Das Fraulein》(那些女人)。

  演员Mirjana Karanovic在《旅行之歌》中的艰辛母亲形象让人泪由心生感叹好人命运不及,随后在本片中摇身一变,化身艰苦奋斗小有成就的实业家,好像给凄惨的生活找了点希望。

  三个人三个不同的人生,从战争的伤痛中摆脱出来,但免不了总挂着战争的伤痛:已入中年Ruza对金钱的执着和生活的缺失,年老的Mila一心想着回家乡养老,年轻的Anna一颗病魔下跳跃的心。随后他们交错激起火花,小心翼翼又激动万分的交流着,在这点上演员们都表演的很恰当,欲望的被压抑——不单单是身体的,更多的是关于祖国的过去,对人心的猜测。迷离的眼神,欲言又止的嘴唇和身形紧张的肢体。片长75分钟,日夜交替频繁,繁忙的生活摧残着人性,蕴含其中的巨大力量未曾爆发,很容易体会这种压抑的遣词。

  战争的题材在任何时刻都不过时,因为它总能最快的让人产生共鸣,不管是在战争中,战争前还是漫长的战后时光中,带给人伤痛的分离主题总是那么多。

  有趣的是台湾此片翻译为《三十而丽》恰恰片中3位主角没有一个处在这个年龄,不是逝去就是不将经过,这尴尬而恰当的名字,世上总有这么多不如意。

  《三十而丽》影评(七):露莎和安娜

  先说,整体来看觉得这个电影比较一般。

  但因为是小国电影,看的是胶片,到底是觉得比较难得。这好像还是第一次看瑞士电影。

  演露莎的女演员是第三次看到,前两次是[地下]里死于难产的女人和[格巴维察]里忍辱多年的母亲。世故的露莎和年轻的安娜,其实是很典型的两种女人,似乎不少情节都会产生于这两种性格的相遇。什么叫改变,灯光下狂舞至头发渐渐散乱的露莎,是最好的解释。

  我会称这样的电影为女性电影,何况女性这一范畴包括年轻的导演在内。属于女性细腻的视角,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亮点。饭盒里一朵精致的葱花,飘雪里两个奔跑的女人,甚至是安娜在蓝色光线下做爱的场景。印象比较深的是她对和自己过了一夜的男人说:“谢谢你的照顾。”她要的只是时不时如过客般的关照而已。或者这又是恐惧自己将时日不多的女人,通常会选择的?

  与此同时,早已走完青春的露莎遇到了爱情。

  “我也是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离开了南斯拉夫。”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叫它南斯拉夫了。”

  似乎是屏幕面前的我自己,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东欧情节。这个导演仅有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处女作,当晚也看了。关于几个从前南斯拉夫来到纽约生活的从艺女人,谈起十年前的战争和已经远去的民族情感。两部作品都获得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金豹奖。

  喜欢结尾。安娜在夜的街头面对来往车辆,竖起了拇指。画面戛然而止,那种独具东欧民族特色的音乐,再次响起。

  《三十而丽》影评(八):生活的碰撞

  这部电影原本应该是在上海电影节时就选好的,因为时间上给耽搁了所以没能去看,刚刚“补习”完便来做功课。

  整部影片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充满了悲哀的基调,其实在我看完后却是觉着很轻松,而且心里一下子开阔起来。几种生活的碰撞与交织,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纠结,彼此的生活、思想、行为都被另外的个体所影响着,在细节中不断的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敞开心扉接纳过去、现在与未来,以积极、热情、宽容、善良、微笑来面对自己的生活。

  情节之惊喜生日会--音乐、杯中酒、祝福、跳舞,给露莎程式化的生活开了一扇窗,阳光、空气、爱情都是最新鲜的,是种春天的味道。

  情节之雪--尽情的在雪中奔跑,无拘无束的在雪中玩儿乐,放声的大笑,行动力和热情慢慢在给露莎加温。

  情节之谢谢--米拉帮忙做了一天餐厅结束后的整理工作包括结算的事情,一直以来餐厅营业结束后的事务都是由露莎亲自完成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谢谢,这是一种信任与宽容。

  情节之医院--露莎带安娜去了医院并挑了一间风景最好的病房,其实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情节之照片--露莎翻出以前的照片并把它们一一的订在墙上,微笑的面对自己的过去。

  人物--安娜,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结束的生命。用未知的时间坦然的面对自己,享受工作的过程,享受玩乐的刺激,享受与人相处的愉悦,并用她的活力与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使得身边人的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改变着露莎和米拉的观念,使她们能与自己的心对话。

  最后以李欣频在书中的一句话做结尾:“二十岁时把自己当三十岁,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

  《三十而丽》影评(九):又来了,观后感

  这是我第一部在电影节上看的电影(新浪潮影展那次不算)。《三十而丽》,名字翻的和电影主题实在对不上号,知道原名是“单身女人”就很好理解了。

  昨晚和我老师一起看他拍的照片,突然对这部电影的镜头有些想法。

  狭小的镜头里利用景深塞了两个以上的人物,很经济,也可以顺势说这表现出移民在陌生国家里狭窄的生活空间。

  几个露沙的观看镜头——整部电影都是客观镜头,比如拉下百叶窗的一格向外窥视——她的情人,用百叶窗隔出的对角取景——被发现后松手,切断镜头,我觉得很妙。窥视的目光透露出保持自我完整的对他人的好奇心。

  在电影院里我就很困惑为什么人物特写镜头这么多,全景很少,开阔场景中取景模式有点僵化缺乏个性。总之照相构图的味道(感觉最强烈的那次是安娜坐在厨房里擦杯子不愿离去,那个镜头实在是。。。)很重。上网查了一下,果然导演是学摄影出身的。对整部电影的影响是镜头间的衔接不好,不够顺畅,有几次斧凿的痕迹很深(从密拉家的那盏像闪灵一样莫名旋转的灯到安娜所在的Disco)。

  政治的部分就不提了,我一无所知。片中唯一经历过战争的安娜也不提战争,她只是不想忘记死去的亲人。奇怪的是,大部分人很想听战争故事,但一听到对死去的亲人(现实的,可以共感的死亡)的回忆就逃走了。至于这场独自踏上死亡之路的旅程意味什么,还是未知。

  电影里的家,一个是两代同堂的大家庭(不可想像),一个是单身公寓(产生了一点共鸣,一点移情),一个没有家,永远的旅途(担心将是我的未来,哈哈)。家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还是relationship,至于这种关系在什么层面上,又是何种,因人而异。对密拉来说不是和丈夫一起盖的大房子,而是与儿子在一起;露丝devoted sexually to that guy to get rid of her aloneness(not loneliness).安娜的家可能在那个装着兄弟乳牙的盒子里。人各活各的,所以正像安娜说的,谁也别来教训谁。露丝试图把和情人的性关系变成一另种,卷入对方的生活:“我想下次去和你一起去钓鱼。”“可是我已经订好了。”而安娜则是相反,的对象想给她买杯咖啡,要她的联系方式,她头也不回的走了。

  有多少人在电影节上会选择看这部电影,多少人看到到最后——本来就空荡荡的衡山电影院放到一半又陆续走了三个,这些人里又有少愿意打破沉默说两句(和大片的泛滥评论相反)。考虑到第一次写中国的电影院里播放的电影的影评,也算值得纪念吧。

  总之,能让我掰出这么多话来,这部电影确实有不少闪光点。

  《三十而丽》影评(十):三個女人 一個背景 三種情懷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自瑞士/德國的電影, 德文名稱是"Das Fraulein", "Das"德語解"that", "Fraulein"解女人. 台灣譯名"三十而麗"(不過電影中三個女人都不是三十歲).

  電影說的是三個於不同時期從前南斯拉夫(Serbia)來到瑞士蘇黎世生活和求存的女人的故事. 剛抵步的Ana才廿歲, 經歷過戰亂, 兄長的自殺, 自己卻患了血癌; 來了瑞士廿年的Ruza; 和六十歲的Mila.

  電影開首大都是室內景, 看著三個人物, 根本不知道故事發生在瑞士, 因為畫面都是三個女角每天營營役役的地方, 灰灰暗暗的, 還有嚴冬的悽然. 人物都沒有吸引人的面孔, 有的是那一份真, 那一份艱苦求存的意志. 後來終於見到"天日", 就是Ana帶Ruza上雪山那一幕, 給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當登山纜車吊在半空時, Ruza的驚慌和Ana的不以為意, 相映成趣, 帶點幽默.

  像個守財奴的Ruza, 在下屬眼中是個不可冒犯的上司, 不知天高地厚的Ana卻是個"nothing to lose"的女孩子, 偏偏就是她令Ruza面對自己, 放開枷鎖, 更捨得把積蓄拿去給Ana去醫病. 或許Ruza在Ana身上看到廿年前自己的影子, 但Ana那份不當錢為一回事的態度卻又令她困惑. Ana對性愛的隨便或許就是因為她看不見明天, 面對危疾, 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 真的可以縱容面對? Ana令我聯想起大學時的一位朋友, 她患了紅斑狼瘡症, 也認識一些因此病而送命的朋友, 她的生活也和Ana的相似. 那時, 看在我們眼中, 沒有人能明白, 只覺得她在放棄自己. 現在看到Ana的處境, 心想, 或許面對絕症的人都有旁人不能明白的心態. 另外Mila的支線較輕描淡寫, 印象不深.

  電影配樂頗有心思, 尤其開首那一曲, 帶點悽愴, 到電影完結前再出現多一次, 首尾呼應.

  這是女導演Andrea Staka首部長片, 對三個女角的內心描寫頗到家. 後記: 電影是導演個人寫照, 她在瑞士長大, 家人都是從Serbia及克羅地亞來的.

  榮獲多個獎項, 包括Sarajevo Film Festival 2006的最佳電影及最佳女主角, 瑞士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06 Gold Leopard Prize, 等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