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2021-04-23 00:3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殡葬人的秘密》是一本由[美] 雷·布拉德伯里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一):评《殡葬人的秘密》

  初看此书题目还认为十分恐怖,不敢翻看。鼓起勇气看了之后才发现书中每一个短短的故事都十分有趣,恐怖和惊悚。而且作者没有把故事的结尾写死,留给我无限的遐想空间,也可以锻炼我自己的想象力,让我对这本书更加着迷,想迫不及待地继续对寻找书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奥秘。看完后,也不禁赞叹作者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为作者的优美文笔而敬佩不已。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二):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

  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过来的。一看之下,竟是很多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第一篇的最后一句话:捉迷藏结束了。细品之下,有几番滋味:一是真正的孩子以为父母在闹着玩,二是外星人对成人的不重视嘲讽,三是将外星人之前的躲藏宣告结束,还添有一些磨刀霍霍的意味。不得不说,作者想象力很好。又通过了一些故事的了解,发现了作者的思维跳跃性很大,好在我平时也会跳跃思考,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能跟上作者思维。不过,貌似跳跃性太大了点,比如那篇"潜水艇艇长"我就跟不上了,也因此才评四星。毕竟是向大众展示,要让大部分人看懂。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三):别弄丢了你的朋友

  ↓

  别弄丢了你的朋友

  ↓

  老雷自选集限量便签本~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四):我做不到的事情,都在他身上实现了。

  最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那具坐在沙发上的骷髅,和一个只有头没有身体的女子,这女的还吹着萨克斯,整个人都不好了,但好奇心又促使我开启阅读模式。读了才发现这书的魅力,并不是像封面这么恐怖,好多故事的结尾给人无限的遐想。

  书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军令如山》。文中的父亲像一位魔鬼教官似的训练着他的儿子。故事开头就是一连串的口号:“队伍,立正!”“队伍,起步——走!”“队伍,停!”“向右看——齐!”……儿子不折不扣的执行着这个独裁的父亲的命令。作者当初和朋友看到时很为这个孩子感到气愤,但又没办法阻止这位父亲的行为。三十年后,在一趟列车上,作者再次遇到这个男孩时,他看到了男孩“受伤”的眼神,同时也得知了男孩的父亲已经死了。男孩的父亲最终是死在他给儿子的“命令”中,因为他只给儿子下了“立正”的命令,那个“稍息”的命令在他掉进泳池挣扎时未能说出口,活活淹死在泳池中。

  开始看时我很讨厌这位父亲,太可恶了,他对儿子的训练就像是魔鬼一样。但是读到儿子说出他父亲死的原因时,感到很可悲。这个父亲所做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儿子好,想让儿子更优秀,更完美。正像他自己说的:“我做不到的事情,都在他身上实现了。”全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想自己孩子好的。他们巴不得孩子这个也会,那个也懂,尽早超过他们,实现他们已经无法实现的梦想。可孩了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被理解,被尊重。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五):出于热爱

  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眼球已被封面吸引了过去。一具骷髅,头骨上插着三根蜡烛,似乎隐隐指代着一顶皇冠。一群孩子,围成一圈,仰头看着骷髅,眼中存留的,兴许是崇拜吧,我想。又是一具头骨,含着一件乐器,吹奏的,是离别之歌吗。

  翻开内页,细细品味着,有些文章对于我来说,实是有些难懂。于是找来同学,跑去办公室,将文章之精髓领悟,顿时对于作者的思想肃然起敬。明明都是那么普通的事物啊,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孩子真的可以带领外星人进入地球,一个贝壳就可以将人吸入其中?其实深掘到底,也就是作者自己说的那四个字:出于热爱。他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想象,所以他能天马行空,他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热爱真的是最好的强心剂。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篇《忏悔与宽恕》。那是一个神父啊,被所有信徒认为是一生清清白白,没有做过一件坏事的神父啊。但他却在平安夜那晚,和一个并不存在的,甚至可能是一位神明,真诚的坦白了他小时候做过的,他现在都难以忘记的,那件后悔的事。神父是伟大的,他有足够的勇气向那一个他素不相识的,只是来忏悔的“信徒”坦白他小时候做过的错事。神父是勇敢的,他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放下他自己做为一个神父的名声,而只是为了内心的那一片安宁。文章的最后,神父拿出一瓶酒,打开对面的房间,想与那个所谓的信徒分享这新年第一瓶酒,但是令他也令所有读者震惊的是,对面的房间空无一物。等待他的,只有黑暗和空荡荡。最后的最后,神父看到了教堂入口处立的一面长镜,他对着那面镜子做了一个祈祷的手势,而那镜子里的人,就像那位神明一样,宽恕了这位神父,何尝,又不是宽恕自己呢。

  合上这本书,长吁了口气,思想却还留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之中,或许一本书的成功,即是能让人回味无穷,和念念不忘吧。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六):拒绝接受,即使是完美的不完美

  原载于《花花公子》1966年10月刊的《穿罗夏衬衫的人》,奇幻的风格,瑰丽的文字,讲的居然是科学家自我认知的崩塌,以及伴随而来的灵魂选择。

  换成现在流行的介绍方法,主人公博寇教授,一位颇有学术成就,深受患者信赖,无论是财富或是声誉均无可挑剔的精神科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在平凡的一天突然消失。直到十几年后,被一个正在度假的青年学者在异国他乡发现。当时,那位鹤发童颜,风度翩翩的教授刚好跳上一辆公交车,扯着自己画满抽象图腾的罗夏衬衫,按着座次依次请乘客展开想象,询问他们都看到什么图案。整个车厢由于他的到来充满欢声笑语。他时而停下,和某位乘客深入交谈。直到与这位深知自己身份的青年学者面对面。

  为什么教授会突然抛开勤苦耕耘三十年所赢得的身份地位与财富,定居在这个人来人往的旅游胜地。他又在做什么?

  之前,教授一向对自己过耳不忘的记忆引以为傲。然而有一天,在和一位女病患交谈时,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听力似乎与事实有出入,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他内心恐慌,翻看过去三十年的文字资料,发现果然不是第一次,自己的记忆与大部分谈话记录都有着匪夷所思的出入。

  讽刺的是,他居然治好了绝大多数病患,并且受到病患的感激。这成绩好过绝大多数心理医生,即使他对病患的了解与事实相去甚远。

  他应该继续接受自己对真理模糊的认知,稀里糊涂地治好病人就算了,继续享受学者荣耀;还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代价?

  假如他放弃专业,不再治疗精神病患,是否算作对天资的一种浪费?

  真理应该是完美的,事实与暧昧不清相悖。一位科学家,一旦认识到自己的认知与事实之间的距离,那距离无论多么细小,在当事人眼中就是鸿沟。

  是否应该接受这种不完美,把自己当作一个承担普通工作的人,尽量把结果往事实上靠,这样可以吗?

  我想,博寇教授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故事的结局,我感受到了不接受瑕疵真理的科学之魂,怀抱悲悯与关爱的人性之光。

  感觉自己的心结都被解开了。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七):【老雷八卦第三弹】宅男也要谈恋爱

  第一弹请戳 从科幻迷到地摊诗人

  第二弹请戳 女巫的后裔

  宅男~也要谈恋爱!

  今天这个章节专门用来八卦雷·布拉德伯里感情生活。

  让我们坐时光机回到1934年,布拉德伯里一家从伊利诺伊州的小城沃基根搬到了洛杉矶定居。雷就读于洛杉矶高中,因为长了满脸的粉刺,性格又羞涩敏感,他在学校不受女同学欢迎,一个女朋友也没交到。

  1936年,雷过完16岁生日之后和他的小伙伴艾迪·巴雷拉下决心赶紧丢掉童子身。不久之后的某天,两个男孩揣着零钱在街上溜达,走着走着,遇到了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妓女。于是他们决定,干脆花钱解决吧!

  姑娘们把两个小伙子带到了一栋公寓楼的二层,其中一位把雷拉进了浴室。她帮雷宽衣解带,两人赤条条地进了浴缸。咱们的大作家是这样回忆的:“她给我洗澡,当然了,这简直是致命的招数。在那个年纪,让一个女人给你打肥皂、擦洗,要是你一个不小心,一切都完了。”洗完之后两人进了卧室,然后三分钟搞定。事后因为害怕被传染性病,两个男孩去还附近的药房买了药膏。“后来的一整个月,我都经常往下身看,害怕它掉下来!”多年之后雷大爷如是说。

  下一段暧昧关系发生在雷20岁前后,对象是科幻社团的好朋友,八卦第一期里提到过的红颜知己莉·布拉克特。莉比雷大五岁,算不上多漂亮,但是性格开朗,很有感染力。莉经常在海滩上打排球,留一头短发,皮肤是健康的棕色,有运动员一般的身材。

  1941年的莉·布拉克特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八):《殡葬人的秘密》: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信任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对类型文学充满热爱,他也将是个十分有趣的人。事实上,“类型文学”本身,无论是推理、科幻,还是言情悬疑,都具有关于有趣的必备元素——它们对于生活某一面,且只是一面的充分写照。这便注定了这种文体的参与者(读者与作者),并不会时时受到全方位的生活的限制,而选择四平八稳的存在方式。热爱是他们的信条。至于世界,则是他们实现热爱的场所。他们是自由的,所以才必然有趣。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将孤僻而自大呢?当然并非如此。事实上,类型文学的爱好者们又必然是谦卑的,因为他们热爱的基础,在于相信与这个世界的秘密相比,自己“对这个世界其实一无所知”。一个鲜明的例子,便是倘若一个人笃信了外星人乃是天方夜谭,那么任何一篇关于外星生命的科幻作品都会被他们丢进垃圾桶。因为相信未知如此浩瀚,想象才变得十分必要。

  雷•布拉德伯里堪称是美国文坛最重要的类型文学大师,科幻、悬疑、恐怖、推理都可算作是他的主打招牌。《殡葬人的秘密》是他五卷自选集的第三本,收录的作品同样惊人有趣,这些故事往往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时,又会心生一丝真实的悲悯或是恐惧。

  作品集里的同名作品《殡葬人的秘密》是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老班尼迪克因为做着和死人打交道的活计而不受人待见,整日生活在孤独与被奚落之中。但他的生活其实别有乐趣,那便是在死者身上做文章:让富人的尸首受辱,让长舌妇在死后也可以通过聚在一起的头颅继续“冰冷而僵硬地说三道四”,甚至藏起一具 “优美的躯体”,以备己用。班尼迪克以这种方式发泄自己对不公平的生活的怨气,甚至自以为主持了“正义”。可当他的秘密被一位假死后生还的老人戳穿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老班尼迪克的殡葬室竟然凭空消失,只剩下一块块墓碑,每一块都写着他的名字……

  我如此喜欢这个故事,并不是因为它十分残忍,而是由于雷•布拉德伯里在这个故事中,诠释了想象的真正意义——它并不是背离现实的天马行空,而恰恰是最深刻的真实。当真实无法触及世界最隐秘的角落时,人们便需要通过想象来将其描绘。这也正是我们为何要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上,欣赏一切虚构的最充分的理由。《殡葬人的秘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每个人的秘密,人们只是不太可能经历如此荒诞的结局——可谁又能说想象之物,便必然不可能存在呢?

  雷•布拉德伯里的想象是惊人的。除了对真实毫不留情的延伸,他同样还以“切断”真实为手段,让人们享用到惊人而有趣的故事。譬如《暗门怪谭》中,主人公为了暗门之后的响动绞尽脑汁,用尽了一切方法,也没能找出真相,故事则在又一次诡异的声响发作时戛然而止。这种手法令人想起希区柯克的某些故事,而雷•布拉德伯里在技巧上还要更胜一筹——尽管在悬念的营造上,希区柯克的大师地位无人匹敌。

  一些优秀作品的价值,在于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而雷•布拉德伯里的意义则刚好相反。他在人们所确信的生活中设置了困惑和不安,让人们对自己处境产生怀疑。他的故事或许有违“常理”,甚至“不合体统”,可我们就是爱他,就像我们并不觉得,这世界的一切都将得到到认知和归类一样——其实我们始终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这并不应令人感到羞愧。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九):以想象抵抗无聊

  ——《殡葬人的秘密》

  文/塞北1573

  翻开书的扉页中部有小字写道: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成为这本书的核心表达。作为奇幻小说的标志性人物,作者布拉德伯里曾获得过世界奇幻小说终身成就奖等各种荣誉,这本《殡葬人的秘密》是他的短片选集,收录了曾发表在《纽约客》《花花公子》等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其缤纷的想象力为读者勾画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

  在自序中作者已经叙述了这本书最重要的要素:作者是如何创作这些作品的?那些想象力由何而来?布拉德伯里说写作“如同呼吸一样自然”,“热爱”一词能赋予人的力量和执念有时真是大的吓人,也正是这种“本能的驱使”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毫无矫饰,顺畅,画面感强。在我们赞叹其瑰丽的想象力时,发现它们的灵感也不过是生活的小事。遇到的小孩、一则新闻报道,些许感慨衍生出一个故事,用当下流行的词来形容,嗯,“脑洞很大”。

  看完的时候发现,布拉德伯里故事里对“孩子”有明显偏爱,或许是孩子活泼和浩大欢脱的思想世界和他不谋而合,而成人的世界不免单调,有规律、注重现实。因此其中不少作品是孩子对大人的“拯救”,也是对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如第一篇《决战时刻》,用一个孩子的游戏,写了一个外星人入侵的故事,期间涉及小孩子间的沟通,和大人的态度,尤其写到中间“战斗”中时,大人突然回来后的表现和孩子认真的态度,烘托的这场入侵似真似假。

  我最喜欢其中的几篇是《军令如山》、《斯通斯迪尔老爷如假包换的自制埃及木乃伊》、《穿罗夏衬衫的人》、《殡葬人的秘密》、《水中情》。《斯通斯迪尔老爷如假包换的自制埃及木乃伊》讲的是斯通斯迪尔老爷为了安慰小男孩查理,小镇上“从来没有大事发生”的失落,他制作的木乃伊被以为是真正的埃及木乃伊,在小镇上引起轰动。木乃伊被带到警局,斯通斯迪尔老爷又和查理偷了出来,骗警长以为是木乃伊活了自己飞走了。最后的高潮是斯通斯迪尔老爷给查理讲述木乃伊究竟是谁,查理反问:“如果我的生活从来不会无聊... ...每天都过得意义非凡... ...即使日渐甩来也能一直活力四射,那怎么办呢?”

  ——“那你就是全天下最幸运的人。”

  《殡葬人的秘密》里是讲述的是殡葬人班尼迪克因为在生活中的自卑和受到的冷遇,回去后在尸体上发泄以获得成就感,他把尸体颠倒,或者把富者的衣服换到穷人尸体上,因为尸体都是放在棺材里下葬,所以从未有人发觉。直到有一天布莱斯被送进来,他并没有死,只是受到诅咒而昏迷,于是在棺材听到了班尼迪克的所作所为,布莱斯呼唤尸体们起来报仇。第二天,殡仪馆消失了,有五块写着“班尼迪克先生之墓”的墓碑,墓碑上都是用指甲抓出的痕迹。一个匪夷所思、有些恐怖的故事,却又让人反思。想象一种体面愉悦的人生,现实却不会为此善待谁。

  回到最初,想象真的比知识重要吗,或许也不是,毕竟如果放在一个普通人手里,起码没有诞生这样一本诡谲又畅快的作品。在一篇短篇作品中,构架完整,刻画简练,情节丰富,可见布拉德伯里驾驭故事的娴熟。

  我们努力创造乐趣,努力让每一天变得有意义,也不过是避免日复一日的无聊,忙碌时无暇考虑的事情,认真回想时才发现其实尖锐而凸显。想要活得有意思,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2016.7.25

  热死

  《殡葬人的秘密》读后感(十):把科幻奇幻恐怖融汇贯通的前辈大师

  把科幻奇幻恐怖融汇贯通的前辈大师

  关于这部短篇自选集的作者雷·布拉德伯里,之前知道得不多,依稀只记得《火星编年史》,最近网上还出现了根据这部小说拍的电视剧,早年的。在介绍中,有很多知名人物都对作者表示了华丽的赞美,比如斯蒂芬·金,说布拉德伯里之于恐怖小说,正如DH劳伦斯之于性爱小说一样,如果没有雷,也就没有现在的斯蒂芬金,感觉是金在做获奖感言一般。

  雷的作品涵盖了科幻,奇幻,恐怖等各种类型,一般听到这样的描述,会感觉这个作者能写的类型不少,不过从至少这第3卷自选集的短篇来看,他不是那种割裂的分别写各种类型的作家,而是每一篇里都是有跨类型,风格糅合的一面,不是纯粹的恐怖,也没有那种或硬或核的明显的科幻味道,这种味道可能很特别,特别是他是从1943年就开始专职从事写作,感觉是后来的斯蒂芬金,迈克尔克莱顿,丹尼斯勒翰的一种古怪的中和物。雷在自序中写了这些短篇小说的缘起,都是生活中真实碰到的事情,或者一些记忆碎片促发的灵感,感觉他才有理由自称为灵感的宠儿,因为那些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吓人,卖弄常见的惊悚场景,而是真正的赋予一种氛围与风格,在历史与未来中探求人类的无知。

  第一篇《决战时刻》,开始就会让我想起去年的一部斯皮尔伯格为ABC开发的美剧《天外来客》,后来查了下资料,这出美剧恰恰就是通过这个短篇改的〈Zero Hour〉。雷写的短篇真的很短,不是一种简单的概述式的,而是如同一个短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把一个特别的外星人概念给说全了,但用的却是一个极小的场景,就是小孩之间的捉迷藏,还有跟大人之间的互动。粗看上去没有外星人入侵,没有追杀打斗,但越是这样生活中再常见没有的场景,因为一些阴影和端倪,把外星人的威胁,气氛极佳的烘托出来了。如果这个点子换到一个平庸的奇幻作家手里,出来的感觉就会有天壤之别。斯皮尔伯格开发的那出美剧,其实只保留了外星人控制孩子这个简单的设置,别的内容都是另外加的,如果换成本国的话,哪还用说什么版权,直接用就得了,反正小孩和外星人本来就是斯皮尔伯格的最爱,这也应该可见美国对于版权的重视,即使只是一个短篇,一个看似简单的前提设置。

  第二篇《贝壳》讲述一个小男孩生了病,妈妈尊重医嘱要让他卧床几天,小男孩奈不住寂寞。于是妈妈给他拿来了一件特别的物件,是个贝壳,凑近耳朵,能听到大海浪拍石滩的声音……故事发生到后面,有一种空灵,多重空间的感觉,不是简单的惊悚。如果说到雷对于斯蒂芬金的影响,我感觉后者写〈闪灵〉时,在假想中应该是握着雷递给他的贝壳,从它那除了能听到浪声之外,还有打字机,甚至是斧头砍门的声音。

  在1984年7月发表于《花花公子》的《军令如山》,给我印象挺深的,里面刻画了一对父子,父亲极为严厉,像个特种部队教官一样,在旅馆游泳池边训练着自己的儿子,军令如山,连父子之间都来不得半点纵容。儿子的体态看上去是被校正了,但内心应该是被扭曲了。不过雷不是从父亲或儿子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短篇中的第一人称我,当年目睹了这一幕,很多年后,他又遇到了那个儿子,就如同做青少年成长追踪一般,他极有兴趣了解一下这对父子如今的境况……这个故事,又不可避免让我想起电影《闪灵》导演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里面也有极度疯狂的教官,还有受不了压力,吞枪自杀的战士。雷没有把场景设置在通常的军营或者是战场,而是又出现在最通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中,游泳池边的一对父子,本来就可能是最温馨,甚至会有点励志味道的情景。而且他没有让冲突马上激化,把事情浓缩在极短的时间,比如一夜,而是刻意的拉长,很多年后,让主角成了旁观者,多年后再听儿子讲述他,和他父亲间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短篇小说的写法,可能也是短片剧本应该有的写法。

  这第3卷篇数很多,进入故事的角度都很特别,不疾不徐,彰显作者的自信,独创与另类。当然有几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我就不单独列举出来,还是回过头来,再好好看几遍,方为上策与正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