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1000字

2021-04-23 04:01: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1000字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是一本由杰西•安德鲁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一):生活再操蛋,也不能缺少幽默感

  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子自道】,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二):以后再也不相信排行榜畅销书啦?

  这本书,关于友谊、欢笑、疗愈、死亡,关于迷茫的青春与热烈的梦想……巴拉巴拉巴拉~至少Kindle上是这么写的,套路好深!

  或许我最不相信的情就是友情,所以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共鸣,很普通,甚至我都觉得好无聊一本书,硬着头皮往下读,也并没有觉得作者的文笔有多么搞笑。唔……

  给的3颗星,是因为有个小学时代的朋友因为直肠癌过世了,我什么都没能为她做,只是听着同学传来噩耗,最后逐渐淡忘,现在甚至想不起来她的模样和声音了,我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三):我是路人陪着你走

  看完了这本书。才知道有电影,看完电影再来更新。讲的是高中生我和厄尔是好朋友,瑞秋患了白血病,快死了,他们逗她开心,还给她拍了部很烂的电影,最后她死了主人公有所思考。书的内容不算精彩,但朴实写实。书里说,要讨别人的欢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闭上嘴,让他们讲,这个很赞同,哈哈。

  瑞秋死的时候他写道:人海当中,终究只有一人有如此眼眉,如此姿容,如此开怀大笑,笑得挑高了双眉,鼻翼微微翕张。世间之上,这人终究只活一次,此刻她的生命之火摇摇欲灭,而我全然无力承受。

  “你必须过好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先料理好自己的事,才有余力帮别人。”

  我的感觉是,生死有命,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和我们同行一段路,是我们的缘分,好好珍惜,好好对人,同时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四):我很喜欢格雷格。因为他是个loser。

  据说《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被誉为“下一个世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哦 得了吧 那本烂书能和 《我》比吗

  我刚看完电影版的时候它还没火成《滚蛋吧!肿瘤君》

  真讨厌那些红人们推荐这部电影 还要冠上“小清新”和“文艺”以及“关于生命的思考”的头号

  格雷格自己都在书里写了——“瑞秋的白血病对我没有任何启迪”、

  “本书绝无'青春一去不再回'的哀鸣”

  我很喜欢格雷格 因为他是个十足的loser 而且我也觉得“高中很操蛋”

  我觉得书比电影更展现出了格雷格作为一个高中里的loser具有的幽默感

  以下摘录自可爱的格雷格写的可爱的《我》

  “格雷格,你还真有幽默感。”库什纳太太却告诉我,“永远别让他们得逞,别让他们夺走它,好吗?不要丢了你的幽默感。”

  “'他们'是谁?”我惊恐地问。

  “世人啊。”库什纳太太说,“整个世界。”

  “唔。”我说。

  “这个世界会想方设法搞垮你,格雷格。”库什纳太太宣布道,“把你打趴下。”我没有搭话,于是她说,“我简直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五):【书评人俱乐部】美国高中生的“人间喜剧”

  文/小鱼儿

  好吧,我承认,看完这本书后,我特别想用格雷格的语气说话。虽然这可能是被翻译过来的格雷格的语气。但我还是很喜欢,而且一时间也改不了。

  现在我也分不清我是喜欢厄尔多些,还是喜欢格雷格多些。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很喜欢这半书,而且我觉得作者和译者的功力都不浅。然后我稍稍查了一下背景,果不其然。

  不,应该这样说,我简直是惊呆了。

  第一 :作者的第一本小说,听起来好像弱弱的,但其实作家杰西•安德鲁斯还是一名编剧,小说一出版便大获成功,成为美国国会大厦推荐最受瞩目图书,获得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最佳小说奖和最受欢迎小说奖,并持续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

  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5年底全球上映,赢得了2015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大奖。但还不止这些。上一张豆瓣截图。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六):我和厄尔以及被我陪伴到死的前女友

  认真地说,《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是一比并不蠢的书。本森高中十二年级生格雷格·S·盖恩斯写的十七岁故事,一点儿也不无聊。

  他的非典型的高中生活虽然在他自己看起来是逊毙了,但是在我们看来简直精彩万分,用美妙绝伦来形容都绝不过分。因为他和厄尔以及将死的瑞秋的故事真的令我们有一点羡慕嫉妒恨。虽然他和厄尔只是拍了一堆失败的小电影吧。虽然他企图发掘瑞秋的生命的意义最后也基本失败了吧。虽然小说的结尾并不像电影里的结尾一样大团圆结局(我有点忘了电影版的瑞秋死没死了(˶‾᷄ ⁻̫ ‾᷅˵))了吧。总之就是这样一本自称为败组的少年记录下来的妙趣横生的小清新青春故事,读起来真的很甜美呢。有时会有这么一点吞下大口牛奶冰淇淋而冻住大脑血液的奇妙感觉。

  据说台湾评论界称此书为“下一世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好奇心强的我当然有点信,特意去羊先生家找了一本上个世纪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准备验证一下。然而还没来得及验证就把那本旧书弄丢了,它藏身于茫茫书架。书到用时方恨找。找了几天没找到,遂作罢。等以后它自行现身时再作验证实验吧!

  还是说回《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本身吧,它大体上记录了三件大事:一是格雷格操蛋的高中生活,二是格雷格与厄尔拍的X部小电影(友情),三是白血病患儿瑞秋的死。整本书写的就是穿插在一和二之间的三的故事:格雷格对前女友瑞秋的临终关怀陪伴。

  格雷格的妈妈天真地认为:陪伴的时间越久,越能给瑞秋的人生带来改观。

  最后,瑞秋还是成功地死掉了。

  所以这部小说也可以叫做:我和厄尔以及被我陪伴到死的前女友。

  什么友谊啊、欢笑啊、疗愈啊、死亡啊……这部小说里通通都有。

  什么迷茫啊、青春啊、梦想啊、希望啊……这部小说里多多少少也有。

  青春期嘛,全地球上的生物发育到这个阶段面对的事情都差不多吧,看到格雷格被麦卡锡先生留堂时我笑翻在床上了,那一点羡慕嫉妒恨也烟消云散了,青春的样子都差不多的。

  严肃地说,原著小说比改编电影更好看,更俏皮可爱活泼甜美!

  我也第一次发现不是大团圆的结局比大团圆结局更有魅力。而青春故事是很难有大团圆结局的。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七):读好书《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读好书《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一听这个名字,我们难免有些害怕,啊?!将死的女孩,好害怕的话题。不过,再看看这本书的介绍,我们或许会豁然开朗,有种特别的感觉,因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通过百度,我发现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作者也是非常有名的,属于名作者。杰西•安德鲁斯(Jesse Andrews):美国作家,著有《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该书在美国累计销售逾100,000本,电影版于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并获得了观众长达五分钟之久的起立鼓掌。经过了大规模的竞购战,福克斯探照灯电影公司以八位数的破纪录高价获得了该书的全球版权。电影于2015年6月12日上映,全球发行暂定于2015年秋季至2016年冬季之间。电影曾赢得了两座最具声望的奖项:大陪审团奖(The Grand Jury Prize)和观众选择大奖(The Audience Award)。

  高中生格雷戈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他唯一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经典电影,自娱自乐。有一天,格雷戈结识了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蕾切尔,乐观开朗的蕾切尔改变了格雷戈原有的世界,两人十分谈得来,格雷戈逐渐对蕾切尔萌生爱意,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就在此时,蕾切尔的病情加重,格雷戈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行动…… 这样的故事情节,真的引人入胜。

  一段难忘的经典故事,的确让人难忘。我们发现,这样的故事的确让人心里难过。同样的青春,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情节,不一样的线路,不一样的模式,真的让我们感觉无所适从,有些难以释怀。好梦都是曲折的,难圆的,真的有些人生的缺憾。我们大多都比较喜欢那些让人温馨的书看,因为很多人不喜欢看那些过于悲伤故事,因为喜欢美好的东西,喜欢那些完美的东西。

  还记得梵谷思维的故事,他自幼喜爱画,叔叔是画商。但梵谷对经商失去兴趣,反而对绘画著了迷。因此职员位置被解雇了,因为对经商不有兴趣。後来学了神学,了解灾民痛苦因此与教会分支,被解除牧师职务且传教失败。後来学习解剖学、透视学,但生活困难因此辍学回家。後来爱上寡居的表姊,被被回绝他的爱。也与父亲发生争吵,再度启程追求梦想。後来在家画了许多画,近百张练习作,并被引荐巴黎艺术界并与其名流结交。後来有了独特风格,并为了追求灵感离开巴黎,但後来与高更同柱并创作欲盛,但个性与看法越来越相差极大,因此产生了很大压力,必在这期间搁下自己的一个耳朵送给一名x女,後来出院後居民要求隔离梵谷,後被关入病院。後来离开病院後由弟弟照顾,後并在一天走入田野朝自己的胸部开了一枪两天後逝世。逝世前仅有弟弟和医生陪伴结束痛苦的一生。其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不完美,你非要非常完美的故事,那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毕竟是生活中到处是危机,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八):死去的女孩

  《我和厄尔及将死去的女孩》我去年看的电影,反反复复看了六七遍,我爱这部电影。感觉每一次看都能看到前一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每一次那些笑点泪点都能get到我。可能从中看到一点自己生活的影子,我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后来想找原著看,但中文版没出来。

  昨天晚上终于把小说看完。说实话看完我有点失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小说显得略微平淡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更像生活中的样子。可能这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本身的所要求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是我今天不打算比较这两者的优缺点,只是想说说自己看书后的感觉。

  小说写的挺口语化的,没有任何艰涩难懂的句子,读起来很快,没有一本正经的讲什么人生道理,字里行间跟十七岁高中生没有什么违和感。就算有讲道理的地方,但也仅限于出自于一个青少年的人生体现,比如厄尔最后说的,我依然想要为他们做点事情,但是你必须过好自己的生活,你必须料理好自己的事情,才有余力帮助别人。如果你读了这个故事,你也会同意这个说法的。

  回到这个故事本身,故事讲述高中生格雷格,性格善良却有点孤僻。生活准则是低调行事,不交朋友,也绝不在学校惹麻烦。他的爱好是与死党厄尔一起拍摄短片,改编他们喜爱的经典电影,梦想有一天拍摄出属于他们的伟大电影。有一天,格雷格得知儿时朋友瑞秋身患白血病,然后他被迫去陪伴瑞秋,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了解自己,了解瑞秋。

  故事的核心瑞秋的死意味着什么呢?

  格雷格。如果死去的是那个点头之交的瑞秋,他只是感觉遗憾而已。但不是,死去的是关心他,听他倾诉生活的瑞秋。你为什么会难过呢,因为你对一个人付出了感情,你们建立了联系,所以你们会因为失去而愤怒和难过,这也是为什么格雷格妈妈对他道歉的原因。对于格雷格来说,他不像厄尔,他家庭完整生活很好,这是他首次对死亡的认识。引用书里的话来说:也许在理性层面上,你明白某人时日无多,但在感性层面上,你并没有回过神来,等你真正回过神来的时候,便是你感觉万箭穿心的一刻。

  人海当中,终究只有一个人有如此眉目,如此姿态,如此开怀大笑,笑得挑高了双眉,鼻翼微微翕张。世间之上,这人终究只活一次,此刻她的生命之火摇摇欲坠,而我全然无力承受。

  厄尔。厄尔跟瑞秋并不算熟,他因为格雷格的关系参与进来。厄尔的家庭比起格雷格简直惨不忍睹,他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身材充满愤怒。和瑞秋相处一段时间后,用他自己的话说,她让我自己感觉是有福气的。这不是单单通过比惨得来的结论,而是了解瑞秋对生活的态度得来感悟。我相信厄尔以后不会只对生活充满愤怒,他会耐心对待生活。

  瑞秋。电影改编里,瑞秋帮助格雷格写信申请了大学,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她把枕头送给格雷格,试图让周围的人不要因为她的离去而难过。可能这也是我更喜欢电影而不是小说的主演原因吧。对瑞秋来说死亡是意味着什么呢?还是用书里的话吧:瑞秋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在弗里克公园,那里是她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七岁的时候有次她几家出走逃到弗里克公园,不过她并非想离家出走,只想在林间度日,当一只松鼠。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九):这是最糟糕的友谊,这是最好的友谊

  本书的作者兼第一男主角格雷格,是个平凡得近乎一无是处的高三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看上去就像一个布丁”,肤色苍白,尖嘴猴腮,眯眯眼还时不时挖着鼻孔。所以读到这里,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我们的男主角,注定不会被女孩子所喜欢。

  不过格雷格人非常有趣,这让他写的这本“蠢书”读起来俏皮又幽默。

  格雷格在群魔乱舞又逊毙了的高中有着一套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每个团体都能不咸不淡的打着招呼却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书名中的另一个人物,厄尔,住在一个成分复杂的黑人家庭。他妈妈、他兄弟、他同母异父的兄弟以及他姐妹都比他高出一截,这让他的家庭地位极其薄弱。尽管如此,厄尔落拓洒脱的性格还是让格雷格有一点崇拜,虽然他自己并不太愿意承认。

  格雷格和瑞秋并不熟,尽管在一个班上课,可能除了她的名字性别,别的就什么都不了解了。

  所以当他知道瑞秋得了白血病,而且被自己(非常善良而且非常善于道德绑架)的亲妈强制要求和她做朋友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真不幸”,而是“搞啥啊”。

  抵不过老娘的唠叨,格雷格硬着头皮给瑞秋打了电话,结果被毫不客气地撅了回来。

  这个骄傲的姑娘,并没有表现出丝毫被病魔击垮的柔弱,也没有说出丁点对命运不公的抱怨,她那副样子,打消了所有人想对她报以同情的念头。当慢慢试着对她了解,才发现她真是个极好的女孩,没有美妞们的浮夸做派,也没有丑女们的愚蠢头脑。而且,作为朋友她让人很值得信任,能够守得住秘密。很讽刺,一个病人,居然可以给人这么强大的安全感。

  格雷格和厄尔这两个倒霉孩子,有个听起来很有逼格事实上却菜到极致的爱好——拍短片,而且专门以国际级名片为蓝本。

  当然不难想象,那些短片简直一塌糊涂。与其说是致敬,莫不如说是高端黑。

  因此,尽管这是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爱好,格雷格也并没主动想通过拍电影的方式逗瑞秋开心,这个想法还是被朋友提出来以后被以近乎逼迫的方式,吭哧瘪肚地完成的。

  故事有一个小高潮,格雷格本来以为这部片子会成为送给瑞秋的惊喜礼物,却不知道厄尔在什么时候把这件事情露了底。在他去找厄尔对峙的时候,被毫不留情得臭骂一顿并且挨了一拳。

  厄尔说:“我真他妈受够了,你这个到处讨好人的烂仔,根本没有人愿意关注你。我是把几部傻片给她看了,因为她是真正在乎你的人,只有她把你放在心上。”

  废柴的男孩直接躺在地上哭了起来,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因为难过。

  短片最后还是让瑞秋看到了,她很喜欢,然后她去世了。

  就这样,”the dying girl”变成了”the dead girl”,而格雷格不值一提的拍片生涯里的最后一部影片,终于烂出了人命。

  书的结尾和电影的处理并不太一样,格雷格并没有看到被挖空的书里可爱的小人偶沉默不语,也没有抚摸着壁纸上跳跃的小松鼠而泣不成声。事实上,书里的女孩安安静静地离开了,而格雷格还是个一如既往的蠢货。他轻描淡写地结束了这本书,似乎对女孩的死亡并不介意。好像这个失败的青春闹剧里,瑞秋的存在无足轻重一样。但是,他没表达,不代表读者不能自行体会,那份悲伤过于庞大,而这个蠢笨的男孩选择把它悄然藏起。就好像难过的极致并不是放声痛苦或者纵情咆哮,而是堵在喉咙口,变成了低声的呜咽。

  所以,瑞秋,我的朋友,再见吧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致格雷格的一封信

  格雷格:

  恕我免去客套,就不说你好了(感觉这两个字挺傻气的,我都给你写信了,难道还需要单独打招呼吗?)第一次看到《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其实是在去年豆瓣电影年度榜单的冷门佳片单元,这个略显拗口的片名让我读了几遍甚至都没能理解,导演要讲的到底是几个人的故事?不久,我也就忘了这部电影,像其它那些未看的电影一样,躺在了名为“我的待看电影”的文件夹里(其实更准确的文件夹名字应该是“我的拖延症在看片方面的具体表现”)。和Windows系统下的“我的电脑”不一样,躺进了我的这个文件夹,也就意味着它们不知何时才能被我重新记起,也许有碟子的话,只怕搬家时,它们从大包小包的东西里掉落的时候,我才会想起来,原来这部电影我一直没看啊。

  原谅我的絮絮叨叨,有时候我说话就是有点语无伦次,甚至是逻辑混乱。让我们回到这本书吧,你可能会问,你看的不是电影吗?你只答对了一半,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书,电影正是根据你的小说来进行改编的,所以你怎么能先入为主地就认为我谈的是电影呢?坦白地说,到目前为止,电影我还没看,甚至都没有将它下载在电脑上(版权主义者可能会抓住这一点不放,让他们去吧)。随便走进一家我们这里的影院,你就会知道中国影院老板的口味,他们喜欢的是青春片、爱情片、悬疑片,其实可以统称为“四十五度仰望天空青春打马而过片”或“装神弄鬼片”,我们的电视节目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整天弥漫着家长里短和“日本鬼子”(这是我们对侵略过我们的日本人的一种蔑称)。图书市场比起这两个领域,简直是一汪清泉,自然而然,我就拜读了这本关于你、厄尔和瑞秋的书。

  你的遣词造句真的很逗,可能你自己也没有感觉到,但是你总是能使用一些诸如“屁屁癌”、“外星人呕吐物”之类的奇思妙想。你的人生准则是低调行事,善良和幽默却漂浮在你的血液之中,让你甚至有些敏感,过于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让我想到我看的一本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中,里面的男主角也是个说话很有意思的人,他曾经和他喜欢的女生说过一句话:“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你也许正是抱着和他一样的心思。电影是你和厄尔的心头好,也成为了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尽管你藏着掖着,但是瑞秋十分喜欢你们拍的那些“无厘头”的黑色幽默电影。瑞秋生病之后,你经常去看她,想着逗她开心,给她看自己拍的影片,她也很喜欢,你却觉得心里还是不够舒服,少了点什么。

  好在你的好朋友厄尔的咆哮触动了你,一点点细微的波澜在你的心里开始扩散。他看到了你的软弱,他也看到了瑞秋在乎你,是唯一一个喜欢你的女孩,而你却没有注意到这个事实。直到瑞秋即将离世,你似乎悟到了她对你的特殊意义:“人海当中,终究只有一人有如此眼眉,如此姿容,如此开怀大笑,笑得挑高了双眉,鼻翼微微翕张。世间之上,这人终究只活一次,此刻她的生命之火摇摇欲灭,而我全然无力承受。”

  厄尔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电影,而你却坚守了对瑞秋的承诺,准备报考电影学院。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愿未来的电影里会出现瑞秋,愿你得偿所愿,拍出自己真正欣赏的电影,愿你和厄尔时常相聚,互相损害,这年头“损友”可不多了。

  大学生活一切如意。

  附上电影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432592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