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1000字

2021-04-26 00:4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1000字

  《红:艺术张国荣》是一本由崔斯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一):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张国荣

  插图精美,解读细腻。纵然我已经看了不少关于张国荣的书,但是每次再看新的,总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喜欢哥哥,喜欢哥哥的电影歌曲,真的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正如这本书的书名——艺术张国荣。如果真心爱哥哥,真的就要去认真看他的作品以及解读作品的著作,由此,你会发现一位作为艺术家的张国荣。由此,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现实的思考。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二):有些人是时光带不走的

  《红:艺术张国荣》在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满满的不舍,文字给了我一种亲切的错觉,仿佛哥哥就呈现在我的面前,那么美好,那么鲜活生动。

  封面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三):因你为你

  在新书预售时就看到了,装帧设计很好,很用心。初读觉得太过资料化,有些枯燥乏味,最喜欢的是讲哥哥电影的几个部分,毕竟歌曲必须要自己听过才有感受。读这样一本书最大的收获大概就在于,你对他的认识更多了,更深刻,多方面了,我会去看里面提到的哥哥的《鸳鸯舞王》,觉得新鲜有趣,会看哥哥作为导演的《烟飞烟灭》,觉得诧异惊叹,会看哥哥执导的《芳华绝代》的MV……原来他还有这么多面我不知道。为了这一点,我觉得看这本书,足够了。但是个人也觉得有些关于哥哥的论述是作者个人的看法,而且篇幅过多,反复叙述,读来实在有些无力。

  抽一个雨天,挂着耳机,听着哥哥的音乐,看完这本书(我是边看边看里面提到的视频或mv,用了更久),因为雨天适合怀念。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四):我就是我

  林亦霖

  看完书的时候,找来哥哥的歌来听,封皮上的他笑得很灿烂。目光颇为坚定地看着远方,手里拿着话筒。仿佛要说点什么。

  总会找到唱歌比他好听的人,也能找到表演比他好的人,却难再找到一位同时比他唱歌好、比他表演好的人。他就是哥哥,是一代芳华。若不是封腰说他今年六十,怎么也不能相信纯真如此的人经历了那么多。

  他是歌手,书中列出了他好多动听的歌;他是演员,无论是宁采臣还是程蝶衣,他都完美诠释了角色。他的歌曲,他的电影,都被打上了张氏的风格——独一无二,完美无瑕。

  若是选择一样东西形容哥哥,莫过于玉石。在娱乐圈那个大染缸里,他像孩子一般单纯;从小的良好的教育让他永保谦卑,没有架子,敬职敬业。他不像是位巨星,而像是邻家的大哥哥。很优秀,值得学习,分外亲切。他唱自己喜欢的歌,拍自己接下的每一部电影。角色被他演活了,歌曲里带着他的灵魂。不用刻意渲染,因为这一切都是最真的他。

  也渐渐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不世俗,不造作,没绯闻。你看到的每一场表演都是他用心的结果。你接触到的永远是最真实的他。无论是他的悲,还是他的喜,都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他的一颦一笑都没有渲染,是位真性情的人。文中说,他的文笔亦是很好。他就像落入凡间的天使,角色的容颜下,拥有的是爱生活不肯妥协的心。

  倘若他的确放不下谁,那莫过于唐先生了。

  虽然书中很少提及。可他的爱情就像他的人一样,清透的如水一般。他和唐先生是发小,中间也曾有分离。在历经很多事情后,最终在一起。这样的一段爱情,很美——就是一段传奇。

  娱乐圈朝三暮四的人很多,喜新忘旧的人很多,他一爱就爱了18年,被狗仔偷拍后的那段日子里。他勇敢牵起了爱人的手。与其让你一人面对流言蜚语,不若一同面对。即使在现在男男的恋情也不容易被接受,他却一次一次说出对爱人的爱。

  他的爱,热枕、坚定。就似温泉,直沁人心。他的爱,勇敢、果断。就像巨浪,冲散留言。这样的哥哥,是完整的哥哥。是有自己的事业,有所爱的人。遗憾的是,他早早离开了我们。被病痛折磨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把回忆留给了我们。当现在,再听起他的歌,看到他的电影。依然会热泪盈眶。有些东西,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在那里,就能感受的到。他从来不曾远离过——只因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因为他永远是他——“我永远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五):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说实话,我没有听过哥哥多少的歌,也未看过哥哥多少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东成西就》和《英雄本色》,在本色当中哥哥扮演的角色不讨喜,那时我专注在发哥是潇洒和义气中了。《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表弟告诉我他在里面演的角色是多么妩媚。我对他的了解,仅止于此。

  再有,就是2003年的愚人节,晚饭后,我和同学正在宿舍里面仰着头看电视(因为宿舍电视挂在墙上很高的地方)。新闻里说,张国荣跳楼自杀。听到这条消息的一瞬间,我惊呆了。同学不以为然的说:愚人节的玩笑,你还信? 过了这么多年,每年的愚人节的到来都提醒我哥哥离开我们的时间又多了一年。我多么希望这是一个真正的恶作剧。

  第一部分

  初期电影音乐作品

  第二部分

  复出前后

  第三部分

  由李碧华作品开始的经典角色

  第四部分

  多面张国荣

  第五部分

  访谈录

  第六部分

  所有人眼中的张国荣

  第七部分

  后张国荣时代

  张国荣在娱乐圈奋斗20余载,由偶像张国荣到艺术家张国荣,期间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电影和好听的歌曲,可谓多产。书中按照时间顺序将哥哥不同时期的作品分别加以介绍。

  开篇就介绍了1980年上映的《喝彩》,这一点也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这本书是传记体系的,会从张国荣的出生,童年,少年以至青年成年的成长顺序来写,会讲到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的情感,他的离去。没有想到是按照张国荣的作品年录展开的。再看本书的书名:艺术张国荣,也就理解了。这并非是传记,讲的就是他在艺术上的成绩。

  对不了解张艺术成就的人来说,比如我,这是补功课的大好机会。从这里,我知道80年代的哥哥在歌坛的地位可有谭校长一决高下。从这里,我了解到哥哥在不同时期工作的重心在哪里,影坛还是歌坛。在这里,我了解到哥哥对工作的要求是那样追求完美。在这里,我了解到哥哥对待每个工作人员都那么谦和。在这里,我了解到多面的张国荣,作曲,填词,在大学演讲。在这里,我了解到和他合作过的艺人如何看待他和他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我了解到哥哥离世之后对人们对他的喜爱和受到的影响。

  书中203页的一段我最有共鸣:有时,你会对你的小学或者中学同学毫无印象。。但有时,也许只是寻常的相遇,一个擦身而过,一个眼眸对视,但那个人的眼神,气息或者感觉却能一直萦绕在心,一世都忘不掉。我认为的本书最温柔的一段。

  作者说,如果记得张国荣,请欣赏他的作品。而不是关注他的个人生活。他带给别人最美好的东西,正能量和欢笑。而他自己往往痛苦万分,从媒体新闻来看,张国荣生命的最后两年,在抑郁症的折磨下度过的,他以纵身一跃的方式离开世界对那时的他也许是解脱,对千万喜爱他的人是永远的伤痛。一定程度上,张国荣用这样的方式警醒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是张国荣对这个世界的对话。这个下午,在张国荣这首歌的旋律陪伴下,在对他的离开无限伤感的心情下,在他60岁的这一年,在他俊朗的笑容里,希望他在天堂里不再抑郁,希望心情和笑容一样明朗。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六):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张国荣

  这本书力求讲述一个独一无二的张国荣,他就是他,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得力于从偶像到艺术家的蜕变。生于90年的作者分成六大部分去书写张国荣的异于存在,很佩服他将偶像如此细化,且有条理地讲述出来。与其说是在借此进一步了解张国荣,不如说是在纪念他,追思他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拉近我们与张国荣的距离,他的缺席似乎大于了在场。

  回忆起来,最开始知道张国荣,是那个要人意外的死亡。那个时候我的同学开始看他的电影,听他的歌曲,张国荣成了我们的偶像,或者说成了我们对不在场的人的追思。但是很奇怪,他留下了非常强大的在场踪迹,对于明星,似乎他不曾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一些浮光掠影开始褪色,但有一些东西反而历久弥新。就像张国荣的作品,常看常新,为什么呢,我想和他注入的情感有关。因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真情实感永远都是是世世代代人所寻的共鸣。张国荣是多栖巨星,你看这书里提到的他当演员,当歌手,当导演,干一样成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他发挥自己的潜能,力求精益求精,追求最好,最完美。这个目的点好高,就是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瞧他在《霸王别姬》,《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倩女幽魂》……里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看这些电影的名字,是双重的深入人心。听他的每一首歌曲,《沉默是金》,《这些年来》,《蓝色忧郁》,《风继续吹》……旋律渐渐在心中想起,往事也在眼前浮现,好像有一个老朋友缓缓走来,令人热泪盈眶。

  关于此我不再细说了,如果感兴趣可看看这本书,写得很到位。后面还有非常珍贵的专访材料,都是张国荣在世时,与之合作的人。哥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他的影响力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除此我想写点题外话,首先要感谢这本书的到来,它指引我去听张国荣的歌曲。我这几天心情很低落,听见这个熟悉的声音,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十分平静的心绪。感到生活真美好,这人真是好,如此家世背景,如此优秀的人,如此努力成正比。他本人就是一件艺术珍品啊,欣赏他真欣慰。他是人类成员中伟大的一员,有他存在不禁要我感动。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七):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当拿到作者崔斯嘉所著作的《红.艺术张国荣》时,已是傍晚时分,回到家没

  有带钥匙无法进门,索性在楼梯口席地而坐,在夕阳的余晖下细细品读不一样角度的哥哥。

  很小很小的时候,当家里买回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里经常播放着《风继续吹》这首歌。当时自己还没有学会讲粤语,也听不懂在唱什么,只觉得唱歌的这个人声音特别好听,娓娓唱来,款款深情。于是小小的我很快就学会了唱这首歌,也才知道这个歌是哥哥的音乐,并在他的歌声中慢慢长大,慢慢地通过他的音乐去享受各种粤语歌曲的快乐。

  2003年的愚人节,哥哥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大酒店24楼纵身一跃,犹如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把最温暖最有感染力的笑容留给了世人。很多人也会像我一样,以为这只是愚人节的玩笑。而最后才发现是真实的,于是,以后的每一个4月1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深深想起哥哥,想起他的歌声,他的电影......于是,每年的4月1日变成了哥哥专属的纪念日。

  哥哥离去后,我把他的电影重新看了几遍。《霸王别姬》永远的程蝶衣;《倩女幽魂》的宁采臣;《东邪西毒》的欧阳锋;《胭脂扣》的十二少......没有人能够超越哥哥演绎的角色。这跟哥哥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又由于他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艺术的诠释带给人士如此美的感受。

  为何世人都喜欢去纪念这个永远年轻的哥哥呢?崔斯嘉,一个出生于90后的作家,成长跟随80后,文化接近70后,北方人,受南方文化熏陶长大,热爱香港电影,热爱文字与电影交织编造的梦,是个地道的荣迷。在《红.艺术张国荣》里用她自己自己独特的角度去讲述哥哥的一生。她走访了很多曾经和哥哥合作过的人,也许,通过哥哥身边的人,我们才能更深入地去了解哥哥艺术的一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让风继续吹,让《红。艺术张国荣》伴你度过寂静的夜如何?

  我劝你早点归去你说你不想归去

  只叫我抱着你

  悠悠海风轻轻吹冷却了野火堆

  我看见伤心的你你叫我怎舍得去

  哭态也绝美

  如何止哭只得轻吻你发边让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

  过去多少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去追

  要将忧郁苦痛洗去柔情蜜意我愿记取

  要强忍离情泪未许它向下垂

  愁如锁眉头聚别离泪始终要下垂

  我已令你快乐你也令我痴痴醉

  你已在我心不必再问记着谁

  留住眼里每滴泪为何仍断续流默默垂

  为何仍断续流默默垂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八):红:艺术张国荣

  【2019-bk37】每次想到张国荣,总能想起李碧华,想起她文字下的泼辣,想起那入木三分的靡靡之音,和那小曲儿下的纸醉金迷。

  如书中所说,这位真性情的才女是极爱张国荣的,她出了名的下笔狠辣,绝不留情,但写张国荣时却从不吝于用最好的词句写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怜才惜爱。有道是,“得到过他演十二少,照说也无遗憾吧”。

  歌坛也好,影界也罢。那时的他说‘来得安,去也写意’,如一阵风般,而后,他愿意离开这里,去闯,去看。白衣飘飘,矜贵如玉,那个少年曾青涩地闯进这乐坛,而后,他依旧白衣翩翩、容颜未老而且魅力非凡。

  金枝玉叶,英雄本色,东邪西毒,春光乍泄,霸王别姬,胭脂扣,一幕一幕,角色转换之间的浪漫潇洒恍若隔世,温润,却也不羁,多重表达于荧幕之上,便也使他的演技与真实亦在电影中得到了升华,淋漓尽致,挥洒自如间,他通身气派褪尽,便也一切无痕。

  依稀能看到《红》的那种颜色视觉冲击下的乾坤:‘正红侧边,暗色封面,黑白光影中的张国荣以手轻轻掩面,一只眼睛隐藏在暗影中,神情似笑非笑,整张专辑的气质凸显,蕴含着欲说还休、迷离梦幻的爱情。’

  那场表演无疑前卫大胆的,他的美模糊了男女、超越了性别,在舞台上与朱永龙的一曲探戈更是惊艳到极致。

  这大概便是张国荣的魅力,哀怨凄绝,便像是当年的如花与十二少,哀婉缠绵,如泣如诉,颓靡痴怨,红尘中掠过,便偷心无数。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愁绪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缪姓莲仙字,为忆多情妓女麦氏秋娟。见渠声色与及性情人赞羡,更兼才貌两相全。今日各一方难相见,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我独倚蓬窗思悄然。”

  张国荣的存在,如梦如幻,便总是风流倜傥却俊美颓唐,眸光温柔饱含深情,透着些许迷离细腻的诗意。“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的十二少是你;“风流倜傥,肆意潇洒”的欧阳锋是你;“眉眼如画,坦荡深情”的何宝荣也是你。

  在艺术与演绎的道路上,无数次带入角色,忘记真我也大胆勇敢。一路成熟,逐渐变得不同,80年代是偶像,90年代是艺术家。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来得安,去也写意。他向来是完美演绎醉生梦死,与为爱倾尽。

  公子绝色,任何样子都可。

  《红:艺术张国荣》读后感(九):春夏秋冬,总有我记得你。

  书还没开始看的时候。看了作者的访谈,觉得很喜欢她,喜欢她做这件自己喜爱的事情时候的态度、以及种种角度。也许真的是,太多人过于揭晓哥哥的个人生活,往往忘记了你最开始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歌曲、电影。他对于事业的热枕,他留下的作品。用他自己的情感与魅力等塑造的一个真实的也让我们所欣赏的张国荣。他是明星,他更加是独一无二的张国荣。

  “在最光芒的时候告别,如果有一日,当我们跌落下来的时候,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难过了,我是个聪明人,一定会走早点。”最后一句是“谢谢你们来送我,我很满足。”关于音乐张国荣。我看了这段视频。

  他感谢了在幕后最想感谢的人,感谢了粉丝。一直带着微笑说,也有真情流露下的感动的泪花。短短的七分钟,足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那种真诚,还有责任——对于歌迷的爱护。是配得上偶像。而这样的他反而又不是偶像,尽管遥不可及,却近似身边亲和的好“哥哥”。

  关于哥哥,听的歌比看得电影多得多。一首歌,《我》《红》《沉默是金》或是其他歌,他的歌里总有一种态度,他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出来,深情之下,有时候是特别慎重的去表达,有时又感受到一种随意的洒脱。

  关于哥哥的电影。我看得不多,有段时间看了两三部,却觉得曾经貌似都有看过。大致是小时候吧,那个时候估计没有在意过这个人。到后来,这几年,才慢慢的认识他,算不上粉丝,也自然不是单纯只听过几首歌、只记得几部模糊剧照的路人。自觉大致是比路人粉更加粉一些的。

  在他的电影里,总觉得他是寂寞的,更是真实的淋漓尽致的。就像作者说的,有张国荣的电影里,你并不一定会记得什么情节,但是哥哥所饰演的角色在你的脑海里绝对是深刻。这段话也很能说明我的想法。之所以会这样,估计也是能演出人物灵魂的人才会带给我们的吧。他演出了自己。

  而这本书真的有让我更加深刻的去认识张国荣,如何通过音乐和电影来传达一种“我”的精神,从这些事情去理解他,明白他是想向我们展示这样的魅力。慢慢的,你会知道他是个坚持自我也纯粹的人,要通过艺术去追求一种完美。

  MV导演张国荣,看完我还去网上找了几部看看。俗人如我,只觉得剧情很美。对我而言,这样也就足够了。不止一次的提到哥哥的导演梦,想哥哥如果还在,我们肯定可以看得到不少他的作品。还有作曲、文字、演讲。哥哥喜欢《红楼梦》,喜欢白先勇,80年代还发表过文章。更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过。从书里,知道了他各个方面丰富的才华。也越发能明白这么多年为何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觉得看书就是思考。读得多学习得也就多。后来却觉得学习的内容永远广泛方式其实也很多,虽然觉得还是要多读书,但是不能否定那些在你眼中不爱看书的人在其他方面的用心。什么是艺术呢,一切美好的东西就是艺术。最近看了一些演唱会视频,本来的想法很狭隘,想着这些都是娱乐。不知什么时候,竟突然觉得,一部好的演唱会电视剧什么的,对我们而言自然不止是一种享受,大概更可以当作美的艺术。作者在书中很详细的说热情演唱会,一幕两幕……最后实现了自我。一场演唱会,一次剧情的体验。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用心的态度去看视频,去发现美……

  我看97年《红》的演唱会视频,哥哥穿着银光闪闪的衣服,还有高跟鞋,性感的姿势手势,尽情的舞蹈,妖娆的笑容……很是令人过目难忘。再去多看了几首2000年演唱会视频,发现他真是一个属于舞台的人。

  访谈录。作者说和别人给哥哥的书不同的地方除了突出艺术,便是还精选了和哥哥生前合作者的谈话交流。从他们的言语里,距离仿佛拉得更近。真诚、待人好、工作认真。真真切切的存在着这样一位永远的唯一的张国荣先生。

  或许在他离开之后,在现在,我们才想到慢慢去了解他。爱他的歌曲,记得住他那些微笑或寂寥的神色,眼光里总带着一丝坚定……

  风总会继续吹,对于张国荣的喜爱和欣赏,总会在一遍遍聆听之后更甚:

  《沉默是金》,这是一首意义深远的歌曲,每一句歌词,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都说这首歌最能代表张国荣,都说做最好的自己,是他的人生信条。

  “万物众生中磊落做人,石头大这么多,我也只得一个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他的一些歌曲,都会向我们讲述一种人生的态度,自我的信念。

  有一段时间很《春夏秋冬》这首歌。无论什么季节,你若是在场,该多好。

  即便你不会再在,我们也记住了你。

  宠爱哥哥,安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