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2021-04-26 02:48: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是一本由罗贯中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5.00元,页数:20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精选点评:

  ●三国之精在于引经据典,杀伐决断,兵法如神;三国之弊在于弃简就繁,夸大其词,天命惑人,以蜀汉为度。年少时读三国,徒爱名将传奇,今时再读,已不同往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典藏版三国插画作者为画家戴敦邦,吾甚爱之。

  ●滚滚长江东逝水

  ●小时候的最爱,看过很多遍

  ●5星是给《三国》这书本身打的。73页,毛玠的玠字,漏印了。

  ●新版装帧很棒,可惜取书很不方便,函套太紧了。

  ●并不是这个版本,居然读完了!耶!

  ●言语凝练,故事精彩

  ●内容和其他版本的没什么区别,只是这包装太好了,不太适合平时翻看。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啊啊啊,惊喜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三国演义》

  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经典中的经典,百读不厌!

  欣赏曹操的果断、智谋,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和天下人不可负我的傲娇,武力值一般,但常亲自带兵,以身作则,虽然也做了不少坏事,但还是很崇拜的一位枭雄!

  钦佩刘备的仁,这大概是刘备创业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有人说刘备没啥能力,但刘备最牛逼的一点就是识人和用人,还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放在现代至少也是个传销组织头目哈哈。

  感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一心为主,每每读《出师表》都忍不住哭泣,可惜一人之力改变不了天命!

  惊叹司马懿的能屈能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怀,诸葛亮善攻,司马懿善守,两个人也算是惺惺相惜,也是心态够好,活活把诸葛亮熬死了!

  环眼张飞、三姓吕布、碧眼孙权、美髯关羽、单骑救主赵云、美人貂蝉、虎痴许褚……战乱年代,群雄逐鹿,太多经典人物!不过相比较起来,还是喜欢看前半段创业,心情是澎湃的,后半段看到一代基业都被毁掉还是有些心痛!好了,故事看完了,要继续新生活了!感谢罗贯中为后人带来这么精彩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本书已经阅读了将近一年了,趣味性自然没有那么强,主要想了解历史,了解有关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刘备,“刘皇叔”是最亮的名片,所有的事情都是“仁义道德”当头,比较虚伪,例如,失去很多机会没有夺取刘璋的益州,但是厚脸皮霸占东吴的荆州。

  关羽,武艺高强,“义”的化身,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言过其实。比较孤傲,对刘备封的“五虎将”提出质疑,老将黄忠不配与之为伍;“虎女岂肯嫁犬子”惹怒孙权;平时一直轻视刘备的养子刘封,所以关羽遇难的时候,刘封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张飞,勇武过人,喝断长坂破完全杜撰,喜欢喝酒鞭挞手下,暴而无恩,醉酒被手下人杀害。

  刘备的阵营,是“关张刘”集团,缺少很多公平正义,任人唯贤,例如,张飞丢了城没有处罚,关羽放了曹操也没有得到处罚。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真的,“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是真的,其它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均杜撰。

  曹操,能文能武,是智囊团成员之一,对人才尊崇备至,手下人才济济,郭嘉(郭奉孝)、荀彧、荀攸、贾诩等,政治环境优良。真性情,没有假仁假义,好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曹操当初对汉室的迫害,转变成了司马氏对曹氏后代的迫害。

  袁绍,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每天阅读几页,这是阅读大块头、趣味性差的书的秘诀。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三国演义》阅毕掩卷——尔虞我诈才是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杨慎的一曲《临江仙》可谓道尽历史最残忍的真面目,那便是当下的辉煌终将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历史是条你我都无法窥尽的长河,我们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滴水,湮没其中。《三国演义》中却有那么一群豪杰,生于乱世,化为一股倔强的逆流,卷起风浪,引领潮流,在这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人生在世,活得精彩,莫过于此。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十分尊重历史的真实发展,所谓“七分实,三分虚”。因为有了那“七分实”,所以有那么多的遗憾和叹息:在历史面前没有主角光环,所以刘备没有完成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关羽张飞早早地退出三国争霸的舞台,诸葛亮六出祁山难成大业,后主刘禅亡国之后的乐不思蜀,曹操的苦心经营竟为司马氏做了嫁衣。因为有了那“三分虚”,所以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和拍案叫绝: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坂坡喝退百万曹兵;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

《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经典人物形象,双耳垂肩的刘备仁德于世,求贤若渴聚群英;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扶阿斗;正气凛然的关羽一身武艺,赤胆忠心舍曹操;勇猛粗犷的张飞偶尔用计,气吞山河退曹兵;细眼长髯的曹操生性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指导人生;紫髯碧眼的孙权胆识过人,善用人才,陆逊一战成名;还有凶狠残暴的董卓,有勇无谋的吕布,优柔寡断的袁绍,嫉贤妒能的周瑜,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罗贯中精妙绝伦的人物塑造,致使后人只识《三国演义》中的诸位英雄,不识三国历史中其真人真貌。

《三国演义》之所以精彩,一方面得力于人物的塑造,另一方面则源于各种权术谋略的运用。三国鼎立之势,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我之间使尽阴谋诡计,进行着激烈而又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三十六计》已成为解析三国谋略的必读科目。耳熟能详的计谋有:王允献貂蝉施“美人计”,诸葛亮退司马懿施“空城计”,周瑜打黄盖施“苦肉计”,曹操杀蔡瑁中“反间计”。屡试不爽的计谋有:诸葛亮施“瞒天过海”草船借箭,达成三天造十万箭之约;吕蒙施“瞒天过海”白衣渡江,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曹丕亦施“瞒天过海”借禅让之名,篡夺帝位。刘备施“借刀杀人”,使曹操缢死吕布;曹操施“借刀杀人”,使黄祖杀了祢衡;诸葛亮遗计亦施“借刀杀人”,使马岱斩杀魏延。陆逊施“以逸待劳”,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黄忠亦施“以逸待劳”,斩杀魏军大将夏侯渊。只要有纷争和厮杀,尽在兵法之中。《三国演义》告诉我们,战场不仅仅是酣畅淋漓的武将角逐,更是战幕之后足智多谋的谋士之间的较量。

《三国演义》是乱世枭雄的群英荟萃,是权术谋略的饕餮盛宴,不亏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四):《三国演义》第一回|那些站C位的人,总是有点不一样

  

《三国演义》第一回,主要就讲两件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对抗黄巾军,刘、关、张三兄弟崭露头角,立下首功。

“桃园结义”,肯定不会一上来就让三人结义,总是要有个由头。故而,一开始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东汉末年,汉家政权逐渐衰弱,宦官弄权,朝政日非,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一看这形势,肯定要出现个拯救黎民于水火,挽救天下苍生的人。于是,第一个要站C位的人就出现了,他就是张角。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但凡是有点能耐的人,总是要被赋予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经历。譬如,《水浒传》中,宋江逃难山村小庙,被九天玄女授天书。

张角呢?也有个奇遇:他上山采药,被南华老仙授以《太平要术》,还得南华仙人指点“光明道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

张角得此书,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读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习得了不少呼风唤雨的本事,大抵鉴于自己已然非同一般,他便给自己起了个道号——“太平道人”。

疫情来了,他散施符水,为人治病,又自称“大贤良师”。道人嘛,一般都会收徒弟,张角原有徒弟五百余人,但是,经过他一顿随时随处“普救世人”的操作后,追随他的人便越来越多了。

一看自己竟然有如此势力,再看朝廷已是那般混沌不堪,张角便与他另外两位兄弟商议:“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一顺,若不成事取天下,诚为可惜。”

大抵他们商议的结果是:是啊,我们推翻朝廷,取了天下,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理想社会岂不更好?开干吧!

于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便就此展开了。这,就是黄巾起义。

谁会愿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拱手让人?汉室即便再败落,哪怕苟延就剩一口气,也还是要维稳江山社稷的。一来要对得起列祖列宗;二来哪个皇朝不想自家基业可以千秋万代?于是,朝廷便下诏各处,备御讨贼了。(不管你是何目的,是为百姓还是为自己,跟朝廷对抗就是贼人)

眼看张角的农民军马上要到幽州了,但是,幽州境内没多少兵力,怎么办呢?太守刘焉就和校尉邹靖计议,最后,他们决定张榜招募义兵对抗贼势浩大的黄巾军。

榜文张贴到了涿县,第二个C位人物,刘备就闪亮登场了。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你看,要站C位的人,连相貌特征都非同寻常。

然而,这还不够.貌似大人物身边,随处都存在着某些迹象,以表明他异于常人——刘备小时候,他家东南方向种了一棵桑树,长得很茂盛,“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算卦的人看了,说他家将来要出贵人。

他小小年纪讲了一句“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便让叔父断定“此儿非常人也”。

介绍完了刘备,他俩兄弟也该上场了,要不然怎么桃园三结义呢?

仨人一拜兄弟,刘备的C位就更明显了——“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什么样的人能当大哥呢?在这本书里,刘备之所以会当大哥,或者是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有着相对于关、张更高贵的皇族血统;

又或者是因为刘备已然二十有八,大抵是三兄弟里年龄最大的;(书中并未提及关羽、张飞的年龄,所以,推测刘备最长。)

再或者是因为刘备志向高远,性格沉稳,有格局,有心胸云云,比其他二人更能顶得起大哥的头衔。

除此,我甚至觉得作者为了让他在C位站得稳,连他的身高,都是刻意为之。

刘备:身高七尺五

张飞:身高八尺

关羽:身高九尺

两个高的,一个低的。如果给他们三个合个影,你会让他们怎么站呢?依我们的习惯,要给三五人拍照,如果没有领导,一般都是个子矮的分居两侧,或集中在中间。

相较于关、张二人,刘备就是那个个子矮的。只有他们三个人,按照中国传统审美,没人跟刘备对称站。所以,最适合他的位置就是中间。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表面意思上和你讨论他们该怎么站队,也不是要给他们拍照,他们也不需要天天站好了队,才能三人同行上路。O(∩_∩)O哈哈~)

这“站位”不禁让我想起了冠、亚、季军领奖台,最厉害的冠军,都站在中间对不对?

那刘备既然站在了C位,总不能是因为个子矮,被当做小弟去保护的吧,也总不能是因为各种客观条件优越(比如血统、年龄)和内在性格优秀,就被关、张二人那么甘心情愿地尊为大哥吧?

特别是小暴脾气,又武力过人的张飞,要是刘备没两把刷子,能有个压得住他的“紧箍咒”,他才不管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血统高不高贵,年长还是年幼,沉稳不沉稳,有没有气度,说不尊他为大哥,可能就不尊了,说不跟他干,可能就不跟他干了,说不定还会丢给刘备一句:你也配?

这么看来,刘备自然还得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征服张飞这样的人,必然还得武艺高强,就是那种得能够让张飞有“你若是连我都打不过,就没资格找我大哥”的笃定。

所以,刘备还面临了一个此后如何让人信服,如何服众的问题。小说里的桃园结义,并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是源于他们的“不打不相识”,而是在于刘备的慧眼识人。

故而,他们结义之时,谁都没有显露过自己的真功夫,那到底谁最厉害呢?刘备是不是最厉害的呢?

这时,小说里让他们显露真本事的时候到了。他们去和黄巾军对战,先是关、张二人完胜。书中是这么写的:

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而对刘备是这么写的: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一比较就是刘备更胜一筹,而且还称关、张为“二虎”,刘备为“一龙”。从方方面面都把刘备写绝了,这便让人信服了,C位非刘备莫属。

小说这一回,最后一位能够站C位的人物,就是曹操了。

他出场时候,是在跟黄巾军的俩头领张梁、张宝二兄弟对战,说“为首闪出一将……”。而后便开始介绍曹操,讲他小时候便有权谋,多机变,还举了个实例——曹操施计谋装中风,让他父亲从此不再偏听他叔父言说任何关于曹操不好的事。

光说成大事者,小时候就有奇才,还不行。为了让人认定曹操是个干大事业的人,他还有这么一段际遇:

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by-罗贯中·《三国演义》

但是,只听人说这个人将来不得了,还是不足以让人相信此人不凡,得先让他干点不平凡的事。

于是,曹操的C位特征,便再次被升华,书中有言: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by-罗贯中·《三国演义》

这一看,曹操果然是个狠人,好像他将来要是不成大事,都有悖天道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