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漫步》的影评大全
《长途漫步》是一部由奥田瑛二执导,绪形拳 / 高冈早纪 / 杉浦花菜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途漫步》影评(一):长途漫步,漫步人生。
今天才看这部片子,首先是不能理解片子小孩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没有经历过。一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是让一个没有经历过相同事件的人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在小孩子与老人在山上看见蓝天,白云,白鸟自由的翱翔在天际的时候,眼泪呼之欲出。片中的小孩坚强,勇敢,孤僻,早熟与她长期不尽如人意的家庭生活有关,早年有家暴的老人迷途知返,最终两人走了这一段旅途,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赎罪,也是对小孩的一种帮助,有爱,这便够了。
《长途漫步》影评(二):心安即是家,无论在人间、地狱还是天堂。
hota在片中饰演的少年叫“亘”,有版本译作“涉”或“悟”——不管是哪一个,都是我喜欢的字。
少年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十分钟——我只专注地看着了三十分钟。
看时一直在思考:这个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温暖少年,这个会用尽各种鬼脸去融化伤痕累累的小女孩的温暖少年……为什么要自杀?
“你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要走,因此还有很多转机……为什么为什么……你怎么能笑着去自杀呢?”绪形拳替我们每个人问着。
我们常说: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事实上,很多时候,活着比死更累。
为什么活?因为有寄托,有目标,有不舍,有爱。
如果,这些都没有了,还有活着的意义吗?
往往,心灵越温暖的人,越容易被冰冷的现实冻伤。
从少年的只字片语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无根的孤魂。
在赞比亚,他惊恐地看着疾病贫困夺走生命,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只小猴子。
回到日本,周围都把他当做外国人。
而他为什么会回到日本呢?
是不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呢?
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玩伴,回到日本后,心灵又无所依傍。
这样……死的理由足够充分了吗?
放逐之路上,他遇到了老人和小女孩。
他看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也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羁绊。
他想要跟随他们——取暖。
这是他为自己生命做出的最后的努力。
可结果,还是失败了。
是因为老人对他露出手枪后的防备心?还是看到小女孩的金鱼死去后的触景生情?
其实,导火线并不重要。
只要火药桶在,爆炸,只是时间问题。
少年临死前的一晚,把自己的“宝物”给了小女孩。
第二天清晨,在美丽的河岸边,他把枪对准太阳穴,微笑着,无声地对老人女孩说了沙扬娜拉。
然后,开枪。
纤薄单弱的少年的身体,像蝶翼,像羽毛,轻轻地在空中跃动了一秒,然后,轻盈柔和地坠落。
那个笑容,是幸福的。
从此,不再挣扎,无需迷茫,心安即是家,无论在人间、地狱还是天堂。
《长途漫步》影评(三):献给永远的少年
今天本来是欢乐的六一儿童节,和人谈起曾经做过一个单薄少年的梦,依稀有着翔太的面容,依稀是阿涉的样子,身上有着无敌的脆弱又坚强的少年感……然后手贱点了豆瓣的评论,结果就……被有关阿涉的评论完全击溃。
其实本不该如此啊,《长途漫步》这个电影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阿涉那段我也翻来覆去看过、想过许多,怎么会那么轻易就……
我想不明白此时此刻这涌上来的难过是怎么回事,只好不去理会,开始尝试从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少年。
有人说看第一遍时你满心以为少年会得到救赎,所以他自杀的时候非常惊诧,可再看之时,你才发现遇到“祖孙俩”,反而加快了他走向归途的步伐。
直到此时,我才恍然。当初看着阿涉举枪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我想不通之前笑得那么灿烂的少年,对小姑娘那么温柔的少年,明明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的少年,最后为什么还是选择了死神的怀抱。
现在想来,其实不管他多温柔多灿烂多开朗多喜欢和人交谈的样子,眼底那抹绝望却一直若隐若现。爷爷和小姑娘其实从未走入他的世界,他就像从这部电影上空飘过的流云一样,美好而易散。
他放逐自己,不期然遇上了爷爷和小姑娘,他也曾拒绝与他们同行,却还是抵挡不住温暖的诱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试一试,试试自己也许还能活下去,但——也只是试试而已。
爷爷发现他带着枪,害怕他带来危险,防备他是正常的,可是阿涉心里会怎样想呢……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就像月亮一样,自己已经冷透了还散发着淡淡的光。
“啊,我还是活过的,虽然我不想活了。”不由得就觉得他是这样想的。
真正赴死的人,不会嘴上念叨着去死去死什么的,死不过是必然的仪式,来得自自然然,不需要言语,静静地迎接。
“永别了。”
那个评论还说,只有看着羊的美颜才能治愈阿涉带来的悲伤,但我却觉得,看着他那时独一无二少年味的脸,只会觉得更悲伤。
突然就想到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阿涉大抵就是如此吧。
《长途漫步》影评(四):如果可以的话,也一起去旅行吧
真是寂寞啊。
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个长着天使的翅膀的小女孩,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
旅途上遇到名叫阿涉的少年,他问,你们知道赞比亚么,那儿每天都在死人,还有被当做外国人其实一点儿也不好受。
1小时9分时出现的少年,会在列车上做搞怪鬼脸逗弄女孩,会在餐厅里让女孩由衷地展颜和拥抱。
最后一幕,是他在溪水边回眸,微笑,举枪,戛然而止。
像不知何故停下的乐章。仓促、决绝、凄凉。
我还没有听完他的故事,却都已经结束了,是这样的不可挽回,单薄如斯的人生恋无可恋,所以,抱歉。
旅行却还在继续,继续一场关于老人和女孩的救赎,伴着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峦,那些夏日里暖暖的夕阳,牵着手踏上不知远方的旅途。
——爷爷,你爱我么?
——是的,我爱你。
是寂静的夜晚里彼此取暖的慰藉,曾经,我是那样的茫然无助,无依无靠,曾经,我是那样的张皇失措,不明未来。
是黑暗的天空里给我光亮的希望,曾经,我是那样的独断专行,不知所谓,曾经,我是那样的盲目愚蠢,错失吾爱
看见飞鸟划过天际,情不自禁地扑身上前,如果我也有翅膀,为什么我不能像它们一样?山间的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看,我飞起来了……
——爷爷别哭
我不会走的,多想永远和你走下去,牵着我的手逃跑吧,那个地方不是我的家。只有在你身边,才感觉温暖。
结尾,是他走出厚厚的围墙,看见前方长着翅膀的女孩,颔首微笑, I am home 。却只是虚空,都是虚空,惆怅莫名。
是这样安安静静的电影,澄澈、恍惚,动人心弦却又若有似无,而到底是旅行还是出逃呢,只是在爱的国度,谁不想去漫步?
《长途漫步》影评(五):The reason of living,the reason of death
一个背负着沉重罪恶感的老人成为了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孩的英雄。然后,两个人开始了长途漫步。这场旅行,没有目的地,却有目的,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目的——寻找能够活下去能够重新开始生活的理由。对于二人来说,这场旅行都是一次新生。与老人,是一次赎罪后的重生;与女孩使一次寻找希望的重生。时间缓慢走过,旅程缓慢进行,风景过去,牵绊亦在二人之间悄然滋生。
这时有个叫做涉的青年加入了他们。涉有着阳光灿烂温暖人心的笑容,会温柔而体贴的照顾女孩逗她开心。灿烂阳光下他推着老人和女孩坐着的大轮盘疯转,笑声于三人间回荡。但是他的背影总是显出难以名状的落寞。于是,在某个依然阳光灿烂的清晨,他微笑着在河岸旁在老人女孩的面前开枪自尽。老人哭着骂他傻瓜,说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怎可在中途离席。可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人的人生——即使是在他死后,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的死亡——究竟是该还是不该、值还是不值。他说他长在总能看到人饿死的尸体的非洲,后来他有了只跟他形影不离的猴子。但是他回国,机场的人不许他带上他心爱的小猴。也许是这个人实在背负了太多的绝望,那只猴子是他曾经最大的希望而现在却变成了更大的绝望。可是他多爱笑啊,温暖得都融化了小女孩那颗因受伤而紧闭的心,他甚至连死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的。也许孤身一人的时候,死亡忽然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里的动词。可他又怎是孤身一人呢?原来有小猴,现在有老人和女孩,都是如此断不清的令人不忍割舍的牵绊。河岸边涉的尸体显得特别的单薄而凄凉。一个人的生命原来这么轻,轻到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就能够选择结束,我甚至连那句“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呀?”都问不出口。
没有了涉的而后的旅程,并没有回到最初,而是比最初多了更多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需要。女孩躲进老人的被窝,小声的问老人:“爷爷,你爱我么?”“是的,我爱你。”两个人的旅程,不会再在任何时候如此时般更能感受对方清晰可闻的心跳。
而后他们一同看到了那片蓝天,纯净到令人窒息的蓝。那片蓝天下,有白云悠闲漂浮,有大鸟自在飞翔。女孩背着她已经破损不堪的翅膀腾空而起,老人接住,二人躺在浓密的草场上粗重喘息。那一刻,自己也仿佛得到救赎一般。生的理由,是不是也如死的理由一般简单,就这样一片蓝天,就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活下去,无论面前的路只剩孤身一人抑或是荆棘密布。那一刻,我又想起了青年涉。涉,如果能见到这片天空,你还会选择如此决绝的离开么?应该不会的,是吧?对于你来说,那片天空下应该不止有白云和大鸟,还有你的小猴,你曾经见过的所有匆匆离去的生命过客。那些可爱亲切的脸庞,再见一次,就无论如何都能继续走下去的,对吧?
旅途的最后,老人将女孩送还给了警察。牵绊依然,却再也不能见。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一切的迷茫依然有了答案。The reason of living,the reason of death.
《长途漫步》影评(六):漫步,是这样一种态度
人生是漫长的散步,若没有爱,则无法前行。
--题记
只是看了DVD的封面,就决定买下这部片子。
山间道路,两个人的背影。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牵着背着翅膀的小女孩,漫步其间。
光是这样的意境,便足以吸引我。
背着天使翅膀的小女孩,你想,她心里憧憬着的该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个小女童,一定会给她以很多很多的爱,呵护备至。牵着她的手,一起郊游,在林间停下,阅读书本,阅读蓝天,阅读花朵。
而这个天使般的小女孩却好似生活在地狱,她的母亲毫不关心她,不在意她的温饱,动辄拳脚相加。你常常看到她蜷缩在桌子底下,或者坐在楼梯口,面无表情,望着蓝天。蓝天是她的向往。
那个老爷爷,看上去很严肃的样子,一点儿也不慈祥。
他曾经是一个中学校长,也许是因为热衷工作,而忽略了妻儿,导致他的妻子因他酗酒身亡,他的女儿也憎恨他。
退休以后,他把房产留给了女儿,来到一个偏僻地区,租下一间小公寓独自生活。
就这样,他认识了那个背着翅膀的小女孩。他很同情这个小女孩,慢慢的和小女孩成了好朋友。在那些漫漫长夜里,也显现出他对自己妻儿的忏悔之心。
他给他女儿寄出了一封信,他写到,也许人的一生都有几次意义重大的旅程,但我却选择了这唯一的一次旅程。
他下定决心,把小女孩从她母亲手中解救出来。自此,他和小女孩踏上了寻找蓝天的旅程。
他们一起去寻找蓝蓝的天空,蜜糖般的云朵和白色的大鸟。
旅途中,饱受虐待的小女孩被温情的感染也渐渐敞开了心扉。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青年悟,他喜欢逗小女孩开心,让这一路充满了欢笑。
小女孩会笑了,可几天后,悟却在湖边举枪自杀了。
他是微笑着自杀的。为什么会微笑着自杀呢?老人为此感到深深的悲痛。
人世,值得留恋,是因为这里有我们爱的人;死界,令人向往,亦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爱的人。我想,大抵是这样。
之后,老人和小女孩继续他们的旅程。但之后的那段旅程更象是一场逃亡。
对于警察,对于社会来说,老人只是个诱拐犯。
在那片蓝天之下,小女孩奔跑着纵身跃下,翅膀飞了,她象个真正的天使。
对于小女孩,老人,是天使的守护。
旅程结束,老人去自首,要把女孩交给警局,可又不忍心告诉小女孩自己要离开她。他曾经对她说过,我不会离开你。在警局门前的车站,他跪了下来,无声的哭泣着。懂事的小女孩走过去,搂住老人的脖子,安慰着他:爷爷,不要哭。我不会离开你。爷爷,不要哭。。。
泪水落下,到最后,他们还是分离。影片的结尾,是老人的出狱。他对着小女孩的幻象说:I AM HOME。是一个意犹未尽的故事,任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爷爷,你爱我吗?是的,我爱你。那一夜,小女孩偷偷钻到老人的怀里。听到这句话,她才安心的睡去,老人却早已泪流满面。
或许,寂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长,而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免于沦为行尸走肉。人生是漫长的散步,只要心中仍有爱,便能坚定的迈下步伐,前行,直至生命终结。付诸以及获得的情感,是我最重要的财富。而拥有任何形式的真实的丰厚的情感,都会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根基。漫步便是这样一种态度。
《长途漫步》影评(七):漫步人生,只为了看见心中蓝蓝的天,蜜糖般的云彩,飞鸟的翅膀。。。。
近日,夏突然升温,
地表上的人群,
表现热锅底似的浮躁和神经质,
我照例躲在雕刻时光咖啡馆看周五播放的电影,
《长途漫步》,
看见写在咖啡馆门前小黑板上的电影名时,
便觉得会是不错的片子,
就在店里要了简单的晚餐,
端着喝剩下的半杯黑咖啡,
坐在里面电影厅,
看台的位置,
许多小蜡烛在脚下徐徐摆动。
片子节奏很慢,
如棉花似柔软的钢琴声,
人物少语,
我如同站在一个空旷的厂房,
从一幅画、一幅画前缓缓走过。
老人,
生活简朴,
住在照不到阳光的二楼某户,
衰老,
孤独,
无语,
小女孩,
永远穿着脏脏的白裙,
背着白色的翅膀,
耷拉着腿坐在栏杆边,
俯视着灰蒙蒙的地面,
抑郁,
无语,
被亲生妈妈的男友亵渎,
被亲生妈妈亲手要掐死,
让她背着残破的翅膀,
跟自己破旧的娃娃,
睡在森林的树洞旁边,
老人慢慢的靠近她,
她毫无选择的依靠于他,
她自闭,
恐慌,
将滚烫的牛排推到老人的身上,
坐在电视机前着魔似的看动画片,
一个人蹲在商店门口,
大口大口的啃偷来的蛋糕,
却始终无语,
她如被凌虐的小雀鸟,
让人想要帮她救治折断的翅膀,
带她重新看到蓝蓝的天,蜜糖般的白云。。。
于是老人在背负某种人生使命般,
带她离开了地狱,
踏上了追赶蓝天和白云的旅程,
小女孩变背着她不能飞的翅膀,
握着那双粗糙的大手,
寻找真正的阳光,
她开口说话,
她在夜里搂着老人的脸庞,
要他答应永远不会离开她。。。
旅途中,
他们躲避着警察的追踪,
遇到了悟,
悟年轻鲜活的生命,
小女孩开始微笑,
然而在河边,
悟开枪自杀,
小女孩手里捏着送给他的礼物,
看见早逝的身体躺在河流旁边,
他是因为找不到心里的蓝天和白云才迷失的吗?
绿盈盈的山坡,
麦田色的夕阳,
伸着蜿蜒的小路,
老人牵着背着翅膀的小女孩,
终于到了富士山顶,
看见了蔚蓝蓝的天,
蜜糖般的白云,
飞鸟的翅膀,
老人终于实现了夙愿,
他年轻时曾经未善待女儿的忏悔,
小女孩,
终于看到了心中的阳光,
再次复原的翅膀,
让她放开奔跑,
在悬崖边起飞,
迎着蓝天飞翔,
在要跌落的一瞬间,
老人扑上去救了她。
老人兑现了与警署之间的许诺,
在完成心愿后自首,
老人跪在警署门口,
向小女孩忏悔,
没有实现他与她之间的诺言,
“我必须要离开你了。”
老人开始痛苦,
小女孩抱着跪在地上的老人,
“爷爷不哭。”
人群越围越深。。。。
最后的场景,
老人出狱,
在高墙前,
漫漫长长的林荫道,
被白色翅膀的小女孩站前面,
老人喊出她的名字,
她消失了,
老人重回现实,
空荡荡的前方,
他独自一人拎着提包,
孤零零的背影,
一直走向蜿蜒崎岖的前方。。。。
(结尾的歌曲非常的感动)
电影结束,
才发现许多人已经因为片子的节奏,
早早的离开了,
只在角落,
零零星星剩下三个人,
直到屏幕变成黑色,我才离开,
在夜里的咖啡馆门口结账,
走出户外,
一阵凉风,
夏在这个时候完全的隐退了。
《长途漫步》影评(八):没有“意义”的旅行-评《长途漫步》
旅行在我们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可缺少”的意义有两层,一是它并非生活的主旋律,二是虽然我们通常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逗留在固定的几处——家乡、求学或者工作的地点,但内心中总有一种渴望,渴望离开已经被熟悉进而生厌的环境,背上行囊,开始一段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之所以说是没有目的地,这是因为我们很少去我们曾经踏足过的地方旅行。未知所带来的新鲜感吸引我们去到闻所未闻的土地,认识陌生人,在新的地方发生新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度过——即使我们是去到某个遐迩闻名的旅游景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旅行的本质,即寻找平日生活所未有未得者。
“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正是因为旅行具有上述的本质,决定了旅行是没有“意义”的。很难想象我们会像行吟诗人那样以游历为生活的常态,因为大部分人喜欢安定胜过漂泊。如果你每一天都不得不面临未知——比方说吃了上顿不知下顿——那么旅行那种未知感所带来的乐趣就会荡然无存。相信和倚靠可知可靠的东西,是我们赖以规划人生和构建社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说,大部分人,或者说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理智的,因而必须做有“意义”的事情。但所有人又不可能终其一生都保持冷静和克制。我们是一种多疑而性情的生物,即使生活一切如常,我们仍然忍不住怀疑“意义”,受打破平日里奉为圭臬的三纲五常的快感的诱惑,做出一些不符合平日里的形象,甚至离经叛道的事情来。“旅行”,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是人的本性使然。
安田松太郎就是这样一个理智的人。身为中学校长的他为人师表,热心工作,但在女儿的眼里却是一个不知变通、道貌岸然的老顽固。也许是过于看重工作,生就一脸严厉的松太郎却不懂得经营和家人间的亲情,他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自己有一个酗酒的妻子和进过警察局的问题女儿。直到妻子病故,女儿竟然认为父亲正是杀害了母亲的凶手,心灰意冷的松太郎带上亡妻的灵牌和简单的行李躲到爱知县的一个偏僻地方,租下一间小公寓打算独自生活。
松太郎的邻居真由美以卖笑卫生,还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做了一辈子老师的松太郎十分同情这个被母亲动辄拳脚相加的小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松太郎发现了女孩的秘密,在一棵大树的树根,女孩把偷来的图画书和玩具藏在那里,悄悄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家庭所没有给予的快乐时光。松太郎不忍看到女孩受虐待,他回想起一张夹在书中的照片,一张记录了他曾经完满的一家三口外出旅行的合影背后,写着他的三行字:嗨,你!嗨,天使!嗨,蓝天!眼前的这个女孩莫非就是天使?松太郎决定和小女孩一起离开,开始一段寻找蓝天的旅行。
于是乎,在房东看来“来自大城市,有头有脸”的松太郎竟然做出了“诱拐”儿童的“勾当”。一个是古稀老人,一个是未经世事的女孩,两人一边躲避警察的追踪,一边长途旅行。在途中,他们遇上一个名叫阿涉的青年,三人结伴同行。阿涉喜欢逗女孩开心,让一路上充满了欢笑声。阿涉告诉松太郎,他是一个出生在非洲的“外国人”,“在那个国家人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岁。”几天后,松太郎和女孩寻找失踪的阿涉,竟然在湖边看到他举枪自尽。松太郎悲恸道:你这个笨蛋!你的人生本还长着!而已经走到人生的最后的松太郎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人生就像一场不能重来的旅行,而直到快接近终点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儿所犯下的过错。只是这一切已经来的太晚。
松太郎带着女孩,继续朝着有蓝天和白云的地方旅行,他发现警察正追踪他便主动打电话到警局,恳请警方能宽限他几日,而他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带走女孩是正确的。这就是影片《长途漫步》所要讲述的故事,平淡,但又有着一种离奇的象征意味。
那么松太郎和女孩的长途漫步究竟以何种方式结局?其实,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松太郎明白,他最终仍然不得不选择离开天使和蓝天,把女孩交还给她的母亲,回到平常生活中。如果一定要追究什么意义的话,我想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在明知没有意义的前提下,仍然开始这段不知通向何处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勇气。
《长途漫步》影评(九):关于漫步的自絮
很久都没有如此认真的看一部电影。保存了它很久,终于遇到一个冷冷的中午和静静的心绪,试图找回从前看电影的那一副自己,并在看完之后,更加确定,有些东西回来了。
自然地,会想起《蝴蝶》,但我想与它更相像的,是《永恒与一天》,当初看这一部的时候,因为太晦涩,所以忙于或感性或理性地分析各种各样的寓意,感情没有太多投入,看完忙着和L讨论各自的理解,感情没有太多回味,尽管如此,还是很深刻地记住了这部电影要传达的某些感觉。。。。。。说来奇怪,大概是25岁以前向往着外放,生活也朝向着发散,所以感染我的总是西方大气浪漫的基调,现在发现自己越来越被内敛的性格吸引,尤其是日本,几年前的《入殓师》已带给灵魂一个不小的震颤,前段时间重读的村上春树更在具象上让我有了一番细致的自省,而这一部《长途漫步》呢?则确凿地带着我慢慢走了一段,不是向前,而是向内。
长途漫步,A Long Walk。中文名,英文名,都取得极好(无奈我不懂日文,无法欣赏评价原文标题)。
贯穿整片,我都在寻找一场漫步:开头的老人离家,到了偏远的郊外破旧的公寓,想要在那里度过残生,公寓的管理员老太太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到这里,你走了很远吧。我想,这便是他的长途漫步吧?背负着大半生的孽,又抛却大半生的意义,经过越来越荒芜的路走向越来越荒芜的剩下的日子。
中段他和小女孩坐在车站,他问到,你是想回家呢,还是想和我一起去找一个天蓝云白鸟儿飞的地方。我想,这才是他真正的长途漫步吧?不轻松,不容易,沉甸甸地充满责任,走向大山深处,确实是漫长悠远,他把它当做是对自己的救赎,通过对小女孩的救赎。
和阿涉的相遇自然而然,无家可回的2人和无处可去的1人结伴而行,也许旅途这才展开?然而阿涉的出现果真惊鸿一瞥,其实我没有完全懂,却知道,只有最优美、易感、悲悯的心灵才会笑着死去,才会在死前寻找一丝陪伴的温暖,我不懂却知道老人为何不懂。关于阿涉,或许需要另开一篇(脑中迅速闪过《梦旅人》),另看一遍,在这里,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的死是绝对的勇气,未掺杂一丝逃避和懦弱,正如老人后来的活一样。
警察局前的别离和最后的出狱剧情相隔不过一秒,以至于当老人眼中看到小女孩在等他,也有那么一瞬我竟以为是真的,又或者是他成年的女儿,继而发现我也通俗地浅薄了:小女孩妈妈雨中的落魄和老人女儿独自的悲伤已经足够,不需要再为老人的前路添加些什么具体的东西,在他的前面,只有一段绵长的孤独的路,他的救赎虽已展开,却远未完成。
(这也正是我现在这么喜欢日本元素的原因,如此真诚地直面内心,向内生长,而欧美情节中总要有一些实际的结果,说它是大快人心的“好处”也不为过,却不是必须的。写到这里我又不可避免地想起《朝圣之路》,虽传达的人生观完全不同,升华到一定程度却如此相似。)
长途漫步,不如说也是对我的一场小小救赎,沉浸在导演悠长的镜头里,希望节奏再慢一些,以让心里那种默默的激动达到高潮,一如刚刚走进电影世界的时光。我想,或许(希望)有些东西是从此不一样了。
所以这篇大概不能算是影评,更像是一贯的自絮,待我“解决”好了自己,有朝一日才写得出好东西来吧。:)
《长途漫步》影评(十):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旅行在我们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可缺少”的意义有两层,一是它并非生活的主旋律,二是虽然我们通常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逗留在固定的几处——家乡、求学或者工作的地点,但内心中总有一种渴望,渴望离开已经被熟悉进而生厌的环境,背上行囊,开始一段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之所以说是没有目的地,这是因为我们很少去我们曾经踏足过的地方旅行。未知所带来的新鲜感吸引我们去到闻所未闻的土地,认识陌生人,在新的地方发生新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度过——即使我们是去到某个遐迩闻名的旅游景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旅行的本质,即寻找平日生活所未有未得者。
“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正是因为旅行具有上述的本质,决定了旅行是没有“意义”的。很难想象我们会像行吟诗人那样以游历为生活的常态,因为大部分人喜欢安定胜过漂泊。如果你每一天都不得不面临未知——比方说吃了上顿不知下顿——那么旅行那种未知感所带来的乐趣就会荡然无存。相信和倚靠可知可靠的东西,是我们赖以规划人生和构建社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说,大部分人,或者说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理智的,因而必须做有“意义”的事情。但所有人又不可能终其一生都保持冷静和克制。我们是一种多疑而性情的生物,即使生活一切如常,我们仍然忍不住怀疑“意义”,受打破平日里奉为圭臬的三纲五常的快感的诱惑,做出一些不符合平日里的形象,甚至离经叛道的事情来。“旅行”,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是人的本性使然。
安田松太郎就是这样一个理智的人。身为中学校长的他为人师表,热心工作,但在女儿的眼里却是一个不知变通、道貌岸然的老顽固。也许是过于看重工作,生就一脸严厉的松太郎却不懂得经营和家人间的亲情,他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自己有一个酗酒的妻子和进过警察局的问题女儿。直到妻子病故,女儿竟然认为父亲正是杀害了母亲的凶手,心灰意冷的松太郎带上亡妻的灵牌和简单的行李躲到爱知县的一个偏僻地方,租下一间小公寓打算独自生活。
松太郎的邻居真由美以卖笑卫生,还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做了一辈子老师的松太郎十分同情这个被母亲动辄拳脚相加的小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松太郎发现了女孩的秘密,在一棵大树的树根,女孩把偷来的图画书和玩具藏在那里,悄悄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家庭所没有给予的快乐时光。松太郎不忍看到女孩受虐待,他回想起一张夹在书中的照片,一张记录了他曾经完满的一家三口外出旅行的合影背后,写着他的三行字:嗨,你!嗨,天使!嗨,蓝天!眼前的这个女孩莫非就是天使?松太郎决定和小女孩一起离开,开始一段寻找蓝天的旅行。
于是乎,在房东看来“来自大城市,有头有脸”的松太郎竟然做出了“诱拐”儿童的“勾当”。一个是古稀老人,一个是未经世事的女孩,两人一边躲避警察的追踪,一边长途旅行。在途中,他们遇上一个名叫阿涉的青年,三人结伴同行。阿涉喜欢逗女孩开心,让一路上充满了欢笑声。阿涉告诉松太郎,他是一个出生在非洲的“外国人”,“在那个国家人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岁。”几天后,松太郎和女孩寻找失踪的阿涉,竟然在湖边看到他举枪自尽。松太郎悲恸道:你这个笨蛋!你的人生本还长着!而已经走到人生的最后的松太郎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人生就像一场不能重来的旅行,而直到快接近终点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儿所犯下的过错。只是这一切已经来的太晚。
松太郎带着女孩,继续朝着有蓝天和白云的地方旅行,他发现警察正追踪他便主动打电话到警局,恳请警方能宽限他几日,而他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带走女孩是正确的。这就是影片《长途漫步》所要讲述的故事,平淡,但又有着一种离奇的象征意味。
那么松太郎和女孩的长途漫步究竟以何种方式结局?其实,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旅行是没有“意义”的,松太郎明白,他最终仍然不得不选择离开天使和蓝天,把女孩交还给她的母亲,回到平常生活中。如果一定要追究什么意义的话,我想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在明知没有意义的前提下,仍然开始这段不知通向何处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勇气。
我的blog原文地址:http://blog.frompku.com/2009/07/movie-the-week-%E9%95%BF%E9%80%94%E6%BC%AB%E6%A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