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100字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是一部由吉恩·罗登贝瑞执导,威廉·夏特纳 / 伦纳德·尼莫伊 / 德福雷斯特·凯利主演的一部动画 / 冒险 / 家庭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一):这是一部伟大的动画片
片子温文尔雅,我们的配音也温文尔雅,但富含科学和人文,能打动所有阶层和教育背景的人。我真激动啊,竟然有那么多人看过,这么多人喜欢。激动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是想念它呀。^_^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二):现在回想起来很怀念
我想说,我那时候感觉这个故事很恐怖,因为背景音乐,或者一些奇怪的人,还有那些很独特的视角。
但是,现在来看,如此纯粹的奇妙旅行已经很少了。
哪怕让我现在看我也不会再去看,我只想怀念以前看过的心情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三):小时候的最爱
小时候很喜欢看的动画片
画面什么的让人看了很舒服
喜欢勇敢的科克船长
现在还记得有回到了一个星球上,只有漂亮美女,没一个男人,想我去就发达了(口水。。),故事讲到最后原来进化的结果就是把男人都进没啦,真是可悲阿。。。
童年美好的回忆阿,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什么?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四):80年代人的最爱动画-《星际旅行》(Star Trek)
tar Trek动画版为唯一在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Star Trek“剧集”,译名《星际旅行》。从可考的资料看,TAS应该是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中期先后在各地方电视台每晚18:30播出,第二天中午12:00重播。《星际旅行》至今在大陆虽不是主流动画片之选,但早晨的冷门时段内偶尔还能看到播出,可谓“长播不衰”。其培养出的星旅迷数量可能远胜台湾。
《星际旅行动画版》是一部发生在星际旅行时空的科幻动画电视剧集。当初它在美国播出的时候叫做Star Trek,不过它在西方普遍被称为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星际旅行:动画系列,缩写为ST:TAS或TAS)这个较长的名字,以和最初的真人演出的《TOS》作为区别。有时候(例如在官网上)它也被叫做“动画历险”(The Animated Adventures)。
动画版由飞美逊(Filmation)公司制作,总共播出了两季,1973年和1974年,一共播出了22集,每集半小时。它找来了大部分《TOS》的演员来为他们当初所饰演的角色配音,唯一的例外是帕佛·契可夫(Pavel Chekov,由华特·科宁格(Walter Koenig)饰演),因为预算不足以负担全体演员的片酬,所以没请他参与配音工作。他的角色被其他两个配角所取代:艾瑞克斯(Arex)上尉,他属于一个有三只手与三只脚的种族;以及穆瑞丝(M'Ress)上尉,她是一个像猫的女性外星人。詹姆斯·督汉和玛婕尔·巴瑞特除了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蒙哥马利·史考特(Montgomery Scott)和克莉丝汀·查培尔(Christine Chapel)配音外,也分别为艾瑞克斯和穆瑞丝配音。
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星际旅行-动画版) 是第2部以"Star Trek"(星际旅行)命名的电视剧,也是进取号USS Enterprise (NCC-1701)旅程的继续, 这艘星舰出现在the original Star Trek series(星际旅行:原初系列)中。星际旅行-动画版共22集,于1973年9月到1974年10月在NBC电视网首播. 由经验丰富的动画公司Filmation制作,剧本由专业科幻小说家和星际旅行作者所撰写, 包括D.C. Fontana, David Gerrold和Samuel A. Peeples. 有些故事是原初系列(The Original Series)的续篇, 例如"More Tribbles, More Troubles" (接着"The Trouble with Tribbles"; "Once Upon a Planet" ("Shore Leave"的续篇); 和"Mudd's Passion" (Harry Mudd的回归). 除了Ensign Chekov以外, 所有原初系列的正式角色继续出现, 并且由原来的演员配音. 麦考伊医生已成为中校, 而Chapel护士已成为上尉。另一方面也有新的角色例如Arex和M'Ress也很有特点. 1975年该剧获艾美奖。
《星际旅行:动画版 第一季》观后感(五):“少儿不宜”
美国动画有很多经典创意,比如《变形金刚》,不知后来被模仿过多少遍。然而每个新外壳的噱头包装出来的却基本都是老套的幼儿级别的正邪势力斗争。所以我几乎不想念任何一部美国动画片,最多只是想看看久违的片头,情节就免了,除了刚刚看完的这部《星际旅行》。《星际旅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太过思想化,除了新奇的外星人和星舰的造型之外,它几乎没给小朋友设置什么关注点,简直有点少儿不宜。
大概七十年代的动画技术就是这样?《星际旅行》里面的人物几乎是没有表情的,只是眼球左右移动加上嘴唇在说话时动两下,走和跑的动作则呈现出各种不协调。中国六十年代就出品了《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空》那么传神的动画,真有点不理解美国人是怎么做的。唯一值得提提的是它的片头,《星际旅行》是少数我愿意每次都把片头完整看完而不跳过去的动画: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旅程,它所执行的五年任务,是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寻找新的生命及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人类前所未至的宇宙洪荒!”
当我25岁时再次比较完整的看过了《星际旅行》,我为它的情节质量感到惊讶。我见过太多的所谓科幻作品,套上一个未来背景,编造出一些新技术、新道具,然后就开始一劳永逸的讲述和通俗小说无异的斗争与恩怨。其实只有那些既涉及了科学技术幻想,又探讨了人类在新技术环境中特有的精神世界的作品才称的上科幻。而《星际旅行》就是地地道道的科幻典范。作者没有把故事写成外星版的《西游记》,它的每一集之间共同的科幻背景只有星舰进取号加上无边无际的浩瀚星群,每集有各自的科幻构思,讨论的问题则涉及道德、爱情、伦理等人类精神层面的各个角落。
不得不拿出一集来举一个例子,就选择《吞食者》这一集吧:
进取号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目睹了一个星云吞噬了一颗行星,随后进取号也被“吸入”星云内部。在逃生过程中,星舰成员们惊奇的发现这个星云宏观构架近似于生命体,而刚才的行星和进取号则是它的食物。它内部大量的天体碎片不断侵蚀星云吸入的物质,作用近似消化酶;另有一个区域充满反物质,可以吸收吸入的物质,功能接近小肠;而在星云的中心区域充满电子能量,星舰成员推测它很可能是星云的大脑。故事进行至此,就满可以开始一场精彩的历险了,然而故事脱离了这个俗套——星舰成员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这个吞食者好像是在有意识的捕食,几小时后将吞噬一个有几百万人类移民的小行星!于是一个逃生故事就演变为两个,从保卫自己变成了拯救人类。
星舰号试图用武器阻止星云前进,可是武器产生的能量对付一个庞大的天体远远不够。寇克舰长果断命令进取号驶向星云的“大脑”,打算牺牲自己,用舰体撞击它做最后一搏。很快,我们熟悉的危机时刻到来了,我们都清楚主角们不会死,我们相信他们可以奇迹生还并英勇的阻止星云。但是寇克迟疑了:既然已经认定要撞击的是星云的“大脑”,那就默认了它是一个生命,那么他们将要做的事又与杀戮何异?“我在做的事对吗,Bones?我曾经说过‘人类已经摆脱了原始进化’,我曾发誓‘今天起我不再杀戮’”,寇克自语。
结局当然是最酷最强的大副史波克出马,瓦肯人的意念能力再一次派上了用场(他是有着瓦肯人父亲和地球人母亲的混血儿)。史波克一遍一遍向“大脑”传递意象:“我们是你看不见的微小的生命,在你前面的行星上有我们的同类,我们求你停下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已经到了不得不选择同归于尽的时刻,我们盼望的奇迹终于来了,星舰接收到的信号被翻译成语音:“理解”,星云“说”:“我只是摄食,不想伤害生命”。它改变了轨迹向远离银河系的方向游荡而去。
《吞食者》就像是整部《星际旅行》的缩影,在绝大部分故事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种族间的和平与交流。几乎每一集成员们遇到的险境都难以单纯依靠技术脱险,解决困难靠的是和平的信念,沟通的技巧还有人格的力量。或许,这就是这个创作团队幻想中的美国的国际形象吧。当然,这种有点政治化的解读仅是这部动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细节则是指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一个能量形式的生命试图以“附体”的形式控制进取号进而离开它所在的星球,但是它的行为已经对进取号产生的侵害。当进取号成功摆脱了它之后,在那颗渐渐变小了的星球上,这个错过了可能万年一遇的机会的生命闪着绿色的荧光,痛苦的喊着“我很孤独!”,声音颤抖。这个构思一定来自对作者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恐惧。即使在这部充斥着和谐氛围的动画所营造出的近乎“沟通万能”的世界里,作者们还是无意间承认了“沟通”最终仍然难以摆脱有限的小圈子。史波克回到了自己的过去,看见年幼的自己正在面临人生最大的抉择——是作感情充沛但逻辑能力偏弱的地球人还是理性逻辑克制了情感流露的瓦肯人,情与理的艰难抉择让我感同身受……每集的话题都试图引向深邃,但最后常常不得不设置一个最理想化的情境来避免讨论困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可是我们能苛求每集只有25分钟的动画片什么呢?
我没法再列举下去,不然能把整部片子剧透个遍。可是这部拿了大奖的动画在第二季只拍了六集就终止了,而与之相关的真人版剧集却拍的相当长。或许真的被我言中了,这部动画好像找不到适合它的观众,小孩子看不懂,大人可能又不会去看。其恶果是仅留给我们区区二十二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