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后感100字
《南渡北归》是一本由岳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95.00,页数:16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渡北归》读后感(一):1949以后大陆再无大师
前两部已经读了,民国的诸位大师让人怀念百家争鸣的辉煌岁月,第三部还没读到,据说很让人伤感难过,不过对于我来说,1949年以后的大陆已经沉沦,张诒和女士等人的著作也拜读过,应该可以坦然接受作者的叙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论是留在大陆的,还是去了台湾的,都不算是明智选择。钱穆等人的选择才是顺应时代的
《南渡北归》读后感(二):美中有不足
利用假期一口气读完了,读的时候很过瘾。但是,越读到后来,越觉得笔势渐弱,气力不足,也渐觉得索然无味。
作者发隐钩沉,嬉笑怒骂,还原了那一个动荡的年代,大师的江湖。易于讨好,也容易引发争论,风险很大。但可惜写背景未能勾勒主线条,写大师流于江湖气,未能发掘时代之主题,知识分子之精神,是有力所不逮,美中不足之遗憾。
《南渡北归》读后感(三):本书垃圾,建议别买别读。
开头写张学良那一段,简直是让人作呕,作者主观个人色彩太强烈,已经到了粗鲁不堪的地步。一流的题材,18流的作者,完全不入流的幼儿园文笔,垃圾书,买了就是后悔,垃圾,应该封杀这种书。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封禁这种垃圾书。说实话,有些人买这种书,包括公司买了送员工送人的,无非是觉得和民国大师扯上了显得有文化罢了,其实不然,买这本书显得没品味。
《南渡北归》读后感(四):值得阅读
最近刚读完《南渡北归》,说实话初读时不敢相信这是祖国大陆的作者完成的,还以为是对面台湾的作者。内容很丰富,南渡,北归,抗战时期文化迁移,在那么恶劣的外界环境下,我国的学者和学生已然顽强,都没敢想过那会居然还能进行考古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这个实在是没有想到。其中一段和电影无问西东很契合。近代史的话还是很推荐读这本书的,当然需要一定的耐心。
《南渡北归》读后感(五):离别最是哀伤
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一代坚贞爱国的大师,经历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又遇内战兵戈扰攘,甚不易挨到新中国成立,满怀热情参加到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哪知等来的是闭关锁国、灾荒和大文革。南渡是坚贞无畏,北归是重启与希望,离别最是哀伤~~~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这是华夏文明的一段凄风苦雨的时代,我们不卑不亢的正视这段历史,并谨记现代中国腾飞的起点:恢复高考是1977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
《南渡北归》读后感(六):不错的书
有些人或事,需要后人挖掘并整理。《南渡北归》似乎总是被人评价说,倾向性严重。我倒不这么看,把事实罗列出来让读者自己思考为上,当然在罗列事实的时候就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了。政治这个东西,就是善于使人迷惑,即便是在当今,也有许多人在政治面前昏头转向。那些有个好归宿的人物,我都挺佩服,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看透本质的真是太少了,一个是胡适一个是董时进。现代有些大碗,表面上说着一些拥护的正能量,实际上早已移民欧美,只要风吹草动就溜之乎也。
《南渡北归》读后感(七):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第一部南渡开始便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内心处奔涌,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学生一般。大师们为了中国文化的付出,学生们为了中华崛起之奋斗深入人心。第二部北归,更是至极,胜利的道路中坎坷却还是那么多,内心也不得不佩服大师和那个时代的学生们,特别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他们将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第三部,离别更是令人唏嘘,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内心真的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如此好的一本书。“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
《南渡北归》读后感(八):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最近读了岳南的《南渡北归》,有一点粗浅的想法与思考,闲来无事,自己瞎写一点吧。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想来是指那个时代的大师吧。任何一个时代必然存在着他的大师,而且与时代命运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洪流中,个人显得那么渺小与无力,在这洪流的裹挟下,各自奔向四方。应当在当时的时代特征下,结合个人背景,去理解各自的选择,辩证地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吧。 提倡“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固然是学者的风骨,但是要脱离于时代特征,怕也困难啊!
《南渡北归》读后感(九):民国大师记事,求索精神纪实
这三册书终于看完了,初读时的确令人感慨于大师的人格魅力,赞服于当时的学术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悲戚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黑云翻墨中奋力透出几点星光的惨淡。如同与大师们对话,回顾他们悲壮的而精彩的一生,被他们的精神所化。追求真理,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贡献,无论什么时代都是知识分子不变的初心。
但是在这对话过程中,时而夹杂作者个人的强烈倾向性甚至有些轻佻的声音,略微影响阅读体验,故此这套书读了许久。
作者的史料积累非常详实,在这些历史真实的陈列品上,谁都无法做到全视野全角度,无偏见无态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属正常。好在戏谑的成分较少,没有掩盖此书流露出的文化精神纯正感和厚重感。
《南渡北归》读后感(十):读完第二部有感
《南渡北归》第二部读完。读的过程中感悟到自己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而无数的历史又无法去真实的去了解,只能靠众家去发掘,进而无限的去接近真相。这套书确实太厚了,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去读。我也越来越感觉到时间之珍贵。人生最珍贵的也就是时间了。餐厅吃饭是花钱买时间让别人给你做饭,弃公交而打的是花钱让别人给你开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有无数人花钱住院乞望延长生命。然而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面对璀璨的生活必须学会断舍离。舍弃可以舍弃的,留下必需留下的。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