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孤单读后感精选
《北京不孤单》是一本由王小烦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一):我们只是在成长
第一次写书评,因为想说的话有点多。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看到后面真的被打动了,写的很真实。虽然现在还是在读书,但是已经能感受到那种找工作的压力,一直不愿意去接受,想着就一直读下去吧。但是自己又不是感谢金汤匙出生的公主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二):编辑手记:人在北京已是飘萍,如果还能坚持做书,请别放弃!
图书行业被冠名夕阳产业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一直身在其中,但并没有拗情怀的资格,反而像傻狍子一样,在黑暗蒙昧的路上走了5年,刚刚触及一点行业亮光。
在此期间,经历过1个月出一本大全集的组稿工作室,专给企业家出书的文化公司,做完一本书要填满几十页流程的图书公司,亲眼见识中途改行做直销的老板,被身心灵培训班洗脑的主编,被超负荷加班折磨得身心俱疲、失声痛哭的同行。每天被工作场合的见闻激起很强烈个人情绪,但所为之事却不堪一提。尤其是一上选题会,外表还是正常的,内心却几乎是崩溃的。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三):生活的残酷从来没有减少,只是你耐打磨没那么矫情了。
人越年轻似乎也越矫情,会因为一点点小时难过,过后自己都会笑话自己。
一路走来,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多有韧性,多耐打磨,但既然能在北京吃得香睡得好,不也是一种坚强的表现吗?
真实的故事远没有那么多励志情节,也没有太多的吊丝逆袭,更多的只是平淡生活的反复,比如房东涨房租,比如频繁搬家,比如每天去挤地铁,比如着急忙慌吃着东西看着电脑,几年后可能过得还是这种日子,但是已经不会动不动就掉眼泪了。正如这本书所说的,上半年你以为坚持不下去,下半年你就习惯了。
如果不习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实在受不了,就回家呗。如果无家可归,继续受着呗,努力赚钱养活自己,努力不让自己色衰体弱。
其实,生活的残酷从来没有减少,只是你耐打磨没那么矫情了。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吧,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泪点,看完书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无论怎样,女孩子努力点运气总不会太差。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四):写在2016年2月14日的书评
我是多看阅读APP的忠实用户,从2013年起看了大量的电子书,多看的排版是最好的!强烈推荐。以下是我以前发表在多看的书评,现转载过来:
如作者所说,她并不是专业的漫画家,绘画技巧并不高明,但在漫画中可以看出她的用心。几乎每幅画都经过精心设计,再加上直面真相的惨淡生活,血淋淋的教训,所以能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压抑和郁闷。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在自己孤独无助心情郁闷的时候看,虽然特别容易共鸣,但实在是会更伤心。虽然作者用几个篇幅表达了自己的坚强,在一遍遍被虐后变得冷漠和坚硬,可这并不是让痛苦消失让快乐降临的办法。
我在上海生活了超过10年,虽然是在求学并非工作,但爱情、交通、房租……作者遇到的难题我都有体验和感触。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生活下去,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她还是个所谓的大龄剩女,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受到婚姻的特殊压力。当挫折累积,压力达到临界值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从漫画中并未看到作者有哪些好办法,因此我有些为作者担忧。真心希望她可以“放下沮丧,立地快乐”。
不知作者有没有读书的爱好?推荐一本书吧:《与神对话》,希望能耐心看下去,这不是普通的神学书,我尚未看完,但已经从中得到了一些力量。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五):作者手记:从没学过画画的山药蛋到底怎样做到出版绘本?
大家好,我是王小烦
在豆瓣有一个绘本作品——《我和我的北京》
我就是这个绘本中声称从未学过画画的傻白山药蛋
初次绘画,心里没底
作品上线的时候豆瓣是给定了价的,但我坚持免费
在此之前,我和许多姑娘一样,只想端着咖啡做一个安静爬字的美少女
然后,我得了一种懒病,三年时间只爬了三万多字
后来真的有一个出版社联系到我说:“你的作品很不错,六万字就可以出版了! ”
我缕了缕脑袋上干枯的长毛儿
再来三年恐怕要秃
我还没有嫁人…在嫁出去之前怎么也要保住它的晚节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至今都觉得自己无比聪明又鸡贼的心眼儿——字不够,图来凑!
我开始联系我那学过画画的同学大春儿
在数次软磨硬泡之后得到的答案都像一块板砖啪在我脸上:
“啪!画不了!” “啪!画不了!” “啪!我真的画不了!“
我急了!TMD能有多难啊?!
我自己画!!!
如此机(er)智(huo)的美少女怎么能没有一个美好的工作区呢,于是家里的吃饭桌子成了这样: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六):一切很好,不缺烦恼
这是一本让每个在北京生活的人中枪无数的书,作者王小烦用着简单的铅笔线条为我们讲述着她的北京生活,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画中倒映着的自己。
就像推荐人邱启明所写:这本书的图画简单到你能直接肯定作者不是学美术的,透过这些朴拙的线条,你能感受到一个年轻人在北京的生活和成长。整本书全部是简单的黑白铅笔画,没有其他的色彩,显然这跟时下很多绚烂的绘本相比,缺少了那份惊艳。但这样却更接地气一些,我们的北漂生活本来就不色彩缤纷,也不是某个童话星球的美丽故事,看着这些甚至是火柴人的简笔画,却能感受到画中的我们自己的每一天,就像文中所描述的一样:白健弹快乐、黑键弹悲伤,即使是只有两种颜色,也能表现全部。
这些画里有着对于生活在北京的日常琐事,有着对于友情的感悟,也有着对于爱情的理解,简单的说,这就是每一个正在北京生活的大多数人的写照。而本书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正是因为这些简单的画面,更能勾起我们的回忆。总有些东西是不可名状的,文字也许可以做到叙述,但还是缺失了画面带来的视觉上的想象,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却给了我们空间去思考。这也正是绘本的魅力之一。
显然本书很强烈的表达着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无论现实生活如何的残酷,无论周遭环境多么的恶劣,我们都要去咬着牙面对,在这个残酷又美丽的世界。作者经历着异地恋的无疾而终,朋友间的误解歧视等等,但这个作者笔下的留着中分发型的小火柴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一切很好,不缺烦恼,努力乐观的面对一切。
本书作为一本枕边读物,很适合大家在休闲的时候翻上几页,然后会心一笑,想象着有着相似经历的自己。当然如果你贪心的话,也许像我一样半个小时就匆匆翻完了,不过这时候也许你可以再次翻一遍,因为我也会经常的重新打开漫无目的的从某页看起,依旧能让你拥有一段心情愉快的时光。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七):窥视生活真实下的北京梦
所有标注北京二字的文学影视作品,对我都有莫名的吸引力。从未满十八岁开始,我就心怀梦想,一心想着闯荡大帝都。无奈生活总是不按套路出牌,大学到了广州,毕业时还琢磨着怎么杀回北方的我,一不留神回了老家,便是再也没勇气去那个梦想中的城市。
《北京不孤单》大抵是最坦白的北京生活记录本吧。在北京的同学总是在朋友圈里展示着大城市五彩缤纷的多姿生活,间或感慨一下生活的小琐碎。对别人而言最平常的日子对我却有致命吸引力。我特别想了解一个单身姑娘毫无依靠在北京究竟过着什么日子,王小烦通过她的画笔最后给了我最真实坦白的答案。
北京什么都有,但是一个大龄单身的姑娘可能在这个城市里却什么都拥有不起。地铁里的拥挤,招聘广告的苛刻,合租房的尴尬,工作上的无奈,这些我在现在的城市里或许会遇上的烦恼竟然可能是一个北漂姑娘的日常。突然觉得自己的北京梦好像接了地气儿,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可以美妙的冒泡泡。生活的真相其实本就是所有繁杂日常的堆积。有多少高大上的选择,可能意味着你有更多苦难去克服。王小烦画着飞机火车的奔波,如是一个人口述或直接用文字传递给我,我或许仅仅会觉得这是心酸的浪漫,能出差对现在的我可是奢侈品。可是当书里以画面呈现给我之时,我才顿觉出差如此繁杂,瞬间大学时代背着包来回奔波的凄惨情景也跃然于眼前。生活哪,永远比想象的痛苦那么一点点。
生活和想象的落差有多大,我一直没办法准确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原来落差居然能够画出来,是减肥,是时差,是年龄,是爱情与相亲,画笔下的风趣引起了我内心的共鸣和酸楚。每一个画笔下的小烦恼全是我如今遇到的生活难题。所以北京和我的城市一下子就没了差别。或许平凡人的生活都是相差无几的,生活的品质也本不是依赖于你所处的城市,而是你选择过如何的生活吧。
再怎么无趣孤独的日子,总是需要自己去调剂。王小烦拿起了画笔,所有生活的不快阻碍突然就变得趣味盎然,即使痛,也要痛的快乐。我呢,看过之后,仿佛自己与北京的距离紧密到了0.1cm,除了地理坐标的不同,过日子的感受却是一样的了。
所以啊,王小烦算是用最简单直接的笔触告诉了我,生活在此处。真实的生活需要最积极的心态。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八):北漂的艰辛与坚韧
近几年,虽然中国的城市化脚步愈来愈快,城市数量愈来愈多,但是一批又一批拥有梦想和青春的年轻人依旧游向北上广深这四个特大型城市,自然因为其中的就业机会更多,生活水平更高,离内心的理想也更近。但现实又往往是极其残酷的,在异乡飘泊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有许许多多的的困难与艰辛,有那么多个日日夜夜的孤单寂寞、思乡心切,又有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在异地之间流转。
手头的这本《北京不孤单》是一个“北漂七年的大龄未婚幻想纠结跑偏综合症女青年”王小烦所绘著,里面一幅幅插图用2B铅笔简单拙朴的画出,却呈现了一种典型的北漂生存图景,让我这个“上漂”即使远隔千里之外依旧能感受到那份似曾相识的触动,北漂青年的缩影与生活场景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就像看到自己这么多年在上海打拼的身影一般,有着各类的心酸无奈。
书里记录的一件件事情,无外乎工作、婚恋、户口、房子和生存,非常的真实,确切的说是现实,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遭受了比当地人多几倍几十倍的压力、无奈与苦楚,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示出自己的价值,只有默默的忍受,慢慢的煎熬,暗暗的坚持,希望总有一日花好月圆,岁月静好。
王小烦的笔下的故事都有很强的代入感,每一个生活细节,包括北漂的压力都无比真实,让我感到活脱脱就是现在的自己。我们付出那多的代价要一线城市生活下去,每天戴着3M口罩在雾霾里疾步前行,在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铁里几进几出,在环境恶劣的合租房内形单影只,被当地人贴上“外地人”“乡下人”的歧视性标签,被异地恋搞得精神衰弱,被老板、客户性骚扰。。。。。。而抵挡这些的,只有我们内心的蓬勃生机和希冀。
作者在前言里说,“我们所有人为了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企图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而为此付出的所有拼搏、奋斗、努力,遭受的所有坎坷、嘲笑、冷眼,那只是因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过程”。这是一种经历了种种坎坷和苦痛后的灵光一闪,是对世界的通透的窥视。我们在异乡努力的实现自我,为了自己,也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这就是人生,在苦难的历程中成长成熟,最终抵达生命圆满的姿态。
最后,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在北上广深漂泊的异乡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挣得一份相对美好的生活。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九):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2006年,我刚到北京工作两个月,老板将办公室从三元桥搬到了建外SOHO。有一天我正在内心感慨着终于在这个向往已久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时,我们的部门经理,长得很漂亮的北京姑娘却突然说了一句:“你看对面那些在国贸大楼里上班的姑娘,别看她们平时都穿得光鲜,踩着高跟鞋,其实拿着才3000块左右的薪水,还不够买一套衣服。”
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盘旋了快十年,就在快忘记自己这样一个漂泊者身份,快要忘记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了王小烦的这本《北京不孤单》。
作为曾经的北漂,这些年的人来人往,觉得在每个漂泊者的城市都是有着许多故事的城市。而王小烦正是这些故事中的一员,她用简单的一句话,配着简洁的一幅画,讲了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那些故事,寥寥数语,却有许多人能瞬间懂得。漂泊者心中的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跃然出现在纸上。没有絮絮叨叨,没有泪眼婆娑,却有着心酸与无奈,还有那股子当初远离家乡独自冲往异乡时的勇气与毅力。
与很多生活写实绘本(如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生活”系列)不同,《北京不孤单》里没有许多细致的描绘,她的绘本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件事情,然后再配上一个意味深长脑洞大开的绘本。而打动人心的细节却呈现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图画与字句里。看着文字让人有些感伤,绘图却配出欢快的节奏。那是一种边品尝人情冷暖,一边用内心豁达来迎接这个世界所赠予的喜怒哀乐。而这些,又或许是跟北京无关,北京只是一个城市名字,它可以换成任何其它你正孤身奋斗的另一个城市的名字。
整本书挑选了一些漂泊者常会遇到的故事,异地恋、相亲、租房、买房、友情、工作、自我……每个故事中都能找到打动人心的细节。年轻人的恋爱,有感情寄托的异地恋,奇特的相亲故事,还有自己关于爱情的底线。租房、买房,不是你想租就能租,想买就可以买。朋友、工作?都只是让你越来越坚强的理由。
虽然没有专业绘本创作者的高超技巧在里面,图画中的却有许多未曾言明的诗意。像异地恋中,她等着那个人,春夏秋冬,在等待的夏天她画着自己也开了花,最后却没有等来那个人;她眼中的青春,是一只狐狸(这是需要去驯养的青春吗?);她的奔跑带着风火轮……
王小烦告诉我们所有的故事之后,都是一颗必须乐观的心态,“朝着向日葵的方向”。或许王小烦正是希望通过她这些一笔一画的坚持,告诉读者“北京不孤单”,那里有着无数个相似的你我他,无数个王小烦。
《北京不孤单》读后感(十):痛并快乐的北漂生活
毕业之后,我选择了回到老家烟台,可是我有更多的同学选择去北京发展。每一天看着大家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真的很羡慕。但我知道硬币都有两面,有光鲜的生活,也就会有打断牙齿咽下肚的苦涩,尤其是对于孤身一人在外的候鸟们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很辛苦,这本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在北京苦苦打拼的女孩子的故事。
最近北京最火的就是雾霾了,可是在一片雾霾之下,这里依旧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相比小城市,这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梦想在这里更容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实曾经自己也很想去北京,可最后还是退缩了。在北京的同学向我描述大裤衩,描述站在鸟巢和水立方跟前的和电视上看到的决然不同的感觉,他们说最喜欢坐在公交车上看北京的夜景,有时候出门必须带导航,否则会迷路,虽说有很多的抱怨,但那其中的兴奋与惊喜,那是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感受到的东西,那就是年轻时才能体验到的此时此刻的一切,就像是作者书中画的那样,那些年永远也不会忘。
作者一个女汉子,不,是女孩子,也独自一人在北京。租房子,挤地铁,买车子,找工作,意外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多。一开始的初出茅庐也磨练成后来的道高一尺我高一丈。铅笔绘制的线条很简单,甚至还有些幼稚,可其中的那些情节一定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让读者在简单中看到真实,感同身受。在漫画中,有在背后算计的同事,但是也有一起撸串聊天的好友;有百般刁难的房东大妈,也有铁浇钢灌的“勇者之心”,有来自各个方面的潜规则,也有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有想抓却抓不住的缥缈爱情,有通过电话传来的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情,有时像站在十字路头迷茫不已,有时也在好友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即使有时会下雨,偶尔还会流泪,即使今天无法顺遂如意,明天再好好加油就行了。
作者笔下的小故事多是用着搞笑的笔触画出,身穿铠甲手拿宝剑战巨龙,我想也正是这种小幽默陪伴着作者战胜那些小无奈、小抱怨,才有了这部绘本的诞生。其中的一幅图,真的是说出了很多北漂者的心声,相比北京本地人,独自在北京打拼的人就是背着自己的窝不断迁徙的小鸟,想要飞得更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我认为有一句歌词写得非常好,“人生就像纸飞机,相比飞得有多远,怎么样飞,飞到哪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嗯,无论结果如何,有朝着自己的目标好好地奋斗这就够了。
给每一个正在漂泊或者曾经漂泊的人,这里有熟悉的味道,痛并快乐着!等到年纪大了,作者一定会拿着自己的书,对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说,这就是奶奶最美好的青春故事,泪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