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1 02:05: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是一本由南戈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4.8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一):记流水账的书

  看了很多书,这本书应该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可以说基本浪费时间,作者的思维逻辑有点表述不清楚,讲游记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这可能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有关,也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是凑数的,总体打分的话2.7分应该是比较公正的(满分10分)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二):一个年青女孩的成长经历

  在买这本书的时候,我买的那一本就是书店里的最后一本。我把那最后一本买啦,这也许就是我与这本书的一种缘分吧。

  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我在作者的豆瓣日记里看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她丰富的经历。罗马青年峰会,以色列的留学交换。除了经历,作者和她的朋友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精准洞悉。书中作者一些不自信的表现,大多数人应该都有经历过。还有法国小哥对人生的理解很精彩很透彻。

  书中作者对以色列的描写,也激起了我对以色列的强烈好奇心。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多次打败周围土地面积人口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过绝对不容易,这绝对不会只是因为以色列人是圣经中上帝选择的民族。书中作者的某些对以色列的描写,或多或少的解释了以色列在艰难的环境中屹立不倒的原因。读完这本书后,我也有了想去以色列当交换生的想法。幸运的是,我们学校正好有去以色列交换的项目。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三):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我去过的地方很少,但我看过的世界却很大。即使现实支撑不起我的愿望,我也要想方设法,让愿望变得平常,变得触手可及。

  自从看了七堇年的《灯下尘》的明信片,就被一个小小相机所能呈现的美妙震撼了。她的黄昏总是有千差万别的美感,就连云朵都在散发芬芳。所有的山木水石都在互诉着世界上最神秘的语音——沉默。在这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一种风景的其中滋味能如清晨推开窗的瞬间所能感受的一样:抬眸便是路边整齐的玉兰树,玉兰花在夜雨的清洗下散发着清香,逗留在树叶上的雨水正恋恋不舍地滴落,鸟儿觅食回巢,连风都在惬意的笑。

  在以色列的南戈或许也会有清晨的惬意,但她的舒适显然更为简单:行走在沥青公路上,极具历史沉淀感的房子陪着她,看着并肩而行的小女孩,看着洋溢幸福的恋人在拍婚纱照,看着耶路撒冷柔和的灯光下,世界在安静的沉睡着,这就足够了。

  世界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人太复杂了,更确切的说是人的内心喧嚣多于平静。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是一种安稳平淡的幸福,但敢于打破常规,不惧他人眼色地追求自己更是不简单,这样的日子才更让人觉得更加弥足珍贵。

  以色列残酷地让我意识到,宁静与安详并不是永恒的,正如婴孩莫名其妙的哭闹一样,它们的破碎让人猝不及防。南戈多次提及,先人用血汗保卫的国家需要后辈来存续时,后辈是义无反顾的,是没有理由去推辞的。这种对国家的爱是庄严深沉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在庆幸自己身处和平时,也身临其境地为以色列人担忧。许是先入为主吧,我已被南戈笔下热情奔放而又细腻温柔的以色列朋友所掳获。异国他乡的游荡,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温暖来依偎呀!

  在路途留下一个脚印,就会有另一个脚印踩过;对沿路风景留下一声感叹,就会有另一个声音盖过;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叹息,就会有一个微笑来温暖自己。世上的人有很多很多,我爱的也有不少,他们或平凡,或成绩斐然,或唠叨多事,或吝啬胆小,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真,都能让我只见一个背影就想欢呼。我并不是所谓的幸运儿才得以幸福,因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不期而遇。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四):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那就让我不一样”

  这张小纸条是来自2018年尾最好的礼物。

  于是,在2019年初看完的第一本书,便是南戈同名的《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年少时一次机缘巧合的出国旅行,却成了南戈羞于向人启齿的秘密,这一梦魇足足压了自己五年。直到在以色列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身兼数职,热情洋溢,每个人都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为自己而活。这群可爱的犹太人,如地中海温暖的风,拂面而来般地,轻抚了她的心。

  在以色列的这一年,南戈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术的自由,人文的关怀,那些经历过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足以成为她二十几年人生中的烁烁繁星和灿烂千阳。

  作为读者,我感谢那场偶得的世界青少年峰会,虽然给这个姑娘带来了沉重的不安和抑郁的恐惧,但却给年轻的她上了一课:给沉默发声的权利。

  我感谢那场失利的高考,虽然让这个姑娘夜不能寐、痛哭流涕了整个暑假,但却为年轻的她铺上了一条通往特拉维夫的路,那是一条充满爱与阳光的路。

  当然,最感谢的,还是在以色列那一年的人和事。让自由和温暖在这个姑娘心中滋长。

  其实,何必在意是否公平,人生来就不平等,我们只要明白自己是否努力就好。

  因为努力地保持年级第一,才有了世界青年峰会的机会;因为努力地学习即便不热爱的俄语,才有了去以色列交换的机会;因为努力地与自己和解,才有了更开阔的心境,有了让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的心安理得。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只要努力过,就不要吝啬对自己说一声:

  You deserve it.

  另外,我开始喜欢以色列了。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五):真正的胜利是对内心的探索

  五月天的歌有一种向上、张扬、励志的青春锐气,《倔强》就是一首叩击心灵深处梦想的号角。南戈的这本书,书名就是《倔强》的首句,可以被大声歌唱:“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可以说,南戈是一个很幸运的孩子(因为比窥探内心更容易的是仅仅从事情呈现出的表象作判断),名校出身,出国留学,见识了广博的世界、深邃的思想,曲折有致的多面人生,这些经历滋养着她年轻的心和头脑,使她比之于同龄人对这个世界如阅读棱镜一般有了一番独特的体察。

  关于留学生活的文字并不鲜见,但反映以色列留学生活的作品也并不多见。在这个战火纷飞又先进发达的国家感受生命的宝贵、自由的珍贵以及选择的多元,是一种独特而难以复制的体验。在留学过程中,作者反思国内的教育模式,明白了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便暂时没有找到方向,但是却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想要的。而国内的环境却没有给予年轻人这样不断尝试的机会,因为高昂的试错成本让人望而却步,大家害怕失败、害怕偏差,因而早早地选定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顺利、安稳的人生模式,从此平顺平凡平庸、但也籍籍无名。法国男生尼古拉斯为这本书写的序言很精彩,很值得一读。他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也不再试图用世俗标准定义自己。真正的胜利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征服,而是对我们内心的探索。这种胜利是对个人内在秩序的构建,接受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宽宥不尽如人意的过去,迎接前路不明的未来。这种胜利还意味着智识、理解和雄心的不断积累。这种胜利即是有底气说:‘我是尼古拉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但是,本书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由于是日志和帖子的合辑,因此全文主题和结构显得有些零散,尤其是后半部关于人物的描写,除了《食肉之兰》这篇比较精彩,有独立的情节和出挑的人物性格,其他的描写都带有作者过于个人化的色彩和流水帐样的随笔,让读者感觉不到这些人物于我何干、于我何益,毕竟读者阅读一本书还是希望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窥探作者的内心独白。其次,书中插图没有配文字说明或其他注释,让读者觉得不明所以,偶尔配上某某人说过的一句抽象的话,或许这是一种文艺风格的呈现,但让读者知其然是对阅读者的一种尊重吧。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六):让我不一样

  南戈经历的世界正如封面中渺小的人类与伟大的自然,不和谐中自有和谐之处。

  我和南戈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显然,她的普通中有不凡,勇于冒险的勇气让她出国走了一遭后,人生都不一样了。

  她认识了许多朋友,虽然很少有用过多的笔墨来描写,但于我而言,每个人都很丰满,如触手可及般亲近,可见南戈是用心在经历。

  南戈也许并不知道,她记录下简单的与朋友简单的点点滴滴,就足以让我甚至更多人对那些浪漫美好的国度产生向往与憧憬。生活在含蓄传统的中国太久了,对热情洋溢的生活方式还是很喜爱的,日后有机会的话,真想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南戈带来的冲动啊!

  这本书是南戈对过去的自己的告别,也是我崭新未来的开始。自己近来被学业压得很累。我没有南戈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她所经历的重大挫折,有的只是一个学生一直在经历的学业压力。也许是太在乎,才让自己喘不过气。我也想潇洒地在铃声响起就拎起书包回家,也想撇开厚重的试卷置之不理,想任性地快活,但这样的叛逆与放纵并不能使我快乐。南戈说在她们那里失败者没有尊严,也无人关心。其实世界都是如此的,没有人要听失败者说话。既然如此,我就没有理由不去拼,和南戈一样,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

  如果南戈问我:如果能遇到21岁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能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曾经的拼搏,是无法堆砌出现在的,感谢曾经的你,祝贺现在的你。

  对南戈的诸多朋友无法忘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露露小姐。她真是天使。我喜欢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喜欢她善良热烈的性情,希望她温暖美好的家庭,喜欢她能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里笑出声来(如果我没有吵醒和我同房的妹妹就更好了)。像露露小姐这样的朋友是很难得的,却也是最容易失去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几个如她一般的人,ta会和我们很亲近友好,能包容忍让,在友谊里进退有度。但有时也会令人头疼,因为ta在乎我们却害怕我们没有做到等同的在乎ta。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致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露露小姐和南戈的友情让我顿悟:只有用心地经营,才能永恒地存在。

  其实每个人从童年开始,都有一个流浪的梦,那么何不放逐自己去远方,带上《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让它随我们一起去流浪。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七):勇敢地做别样的你

  从小,别人总说我像林妹妹,样子像,一样的弱不禁风,竹竿似的,但嘴巴更像,牙尖嘴利,且一针见血,没人能说得过我,我自己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自信得很是了得,可我从未因为自己这样而伤感、自怜过。当看到《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因别人的眼光和言语而感到痛苦不堪时,能理解她的心情,毕竟我也是从那样的年纪过来的,也有过她那种经历,但不可怜她,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经历是必须要有的。

  看完《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后,我为作者能够从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中挣脱出来,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坚定地去实行它而感到高兴。虽然作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要知道现在的许多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怎样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一直都在挥霍着珍贵的青春年华。作者在该书中坦承了自己当年所经受过的困惑和不解,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摆脱了心中的梦魔,坚强地成长起来,收获了许多鼓励和掌声。

  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此来表达通过读书和旅行来扩大眼界,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起来,让人的见识和心胸更加广大、宽阔。《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的作者完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在书中写了她通过几年中在世界各地学习和参加活动,让自己经历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和社会体验,增加了丰富的见识和学识,特别是在以色列的留学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和友情更成为她人生历程中最重要、最深刻的记忆和人生转折点,使她要前进的人生道路变得广阔。当然,她也在书中写出了她对以色列国民和政府的观感,写了关于留学以色列会遇到的问题和解答,方便以后想要留学以色列的人们更容易快捷、便利地完成留学过程,是非常好的以色列留学攻略。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很不容易的,都会感到这个世界与自己心目中想象的不一样,都会有遇到挫折、困惑、茫然甚至绝望的时刻,其实这并不可怕,就象书中所说的:“你需要经历自己的时刻。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艰难时刻,熬过去,就会看到自己有多强大。”所以作者借用他人的话语告诉你:“人生就象吃泰国料理,不计划才能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重要的不是预设方向,而是自己是否开心。只做那些真正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生活会有最好的安排。”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八):我们之间:一样,又不一样的世界

  我认识南戈两年了,南戈认识我刚好两个月。

  两年前,我在豆瓣上看到她的文章,她眉飞色舞地介绍以色列的一系列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当时的我正在思考毕业后的去向——是留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看到了她如数家珍地介绍以色列的各种好,我心动了。于是在她的文章下留言表示想对以色列有进一步了解,她便轻快地跑来我的留言板上跟我说“feel free to豆油啦!”那时我就知道她是真的爱以色列,真的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以色列。

  两个月前,我们在豆瓣的一个线上活动又相遇了。

  托那次线上活动的福,让南戈认识了我,也让我有机会认真读这本书。

  我们是同龄人,经历过高考的挫折,大一时的迷茫无助,经历过不甘心和奋发图强,经历不同的人和事物所带给我们的冲击,也经历过无数个寂静孤独和自己对话的深夜。这本书便是一种记录,它的出版让我有机会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而情切的共情。

  南戈的文字有自己逻辑自己的思想。对于自己的观点,她能够轻柔而又坚定地表达,仅仅是表达,没有强势地让你接受的意思。不强灌鸡汤,不无病呻吟。这也许跟她的游学背景有关,但是不得不说,有很多有留学背景的学者也并没有学会这点,总是在不断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企图将自己的观点灌输强加给读者。

  书里还记录了很多她和友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轻松而不乏深度。这些对话是我内心深处所认知的年轻人之间的对话——通过各种有意义的讨论甚至争执,有意无意间拓宽了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讨论是一种十分有益的交互过程。

  感谢南戈,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和更多的观点。

  回应一下开头吧。

  两年后的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申请以色列的研究生项目。现在在国内读研。每天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平时跟同学的交流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嗯,就是说的话题我都能聊,但是真的不想聊,因为我知道这些交流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许这是国内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的天然弱势?当然,说不定这也有我个人的问题。借用高晓松的话来说就是:眼前的苟且让我忘记了诗和远方。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丧失同他人交流的能力,但是已经很久没有同人进行过深刻通畅的交流的我,会经常恍惚地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自己。

  这本书,像一根细针刺激着我似乎已逐渐麻木的精神世界,慢慢地通经解穴,让我看到那个在尘封的地下室里藏了很久的一个自己。

  愿你也一样,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点奇妙的共鸣,能看到南戈所传递出来的希望和勇气。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九):不一样的人才能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文/河北小珊 评《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以色列,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个白蓝色的旗帜,除了知道耶路撒冷是其首都,有很多犹太人、有死海之外,其他一概不知。说不上好与不好,因为了解的少,所以从未产生过要去深入了解的兴趣。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以色列的好感顿时提升了许多,除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不死的死海、戈兰高地、马萨达沙漠、地中海的落日这些独一无二的景致外,以色列友好的人民、宽松的学术环境、高水平的教学也非常让人向往。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中记录了作者南戈初遇各国时给她震撼冲击的与众不同的人们,记录了他们为认识这个世界所付出的努力,记录了彼此互相的鼓励和相同的困惑,关于梦想、焦虑、爱情、工作、艰难时刻、命运、坚持和妥协。南戈,这个90后女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2009.7罗马、 2011.9南京、2012.8吉隆坡、2013.10以色列、2014.2美国、2014.4土耳其、2014.7北京,从十五岁起,她就没有停下来。当然,在一路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体验了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状况和感动,这种经历难能可贵,对于一个人的见识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是我们这些按部就班的女生无法体会到的。

  在什么样的环境,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拥有什么样的眼界,掌握什么样的人生。南戈同学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她在罗马结识的小伙伴们,有的已是普京面前的红人,有的被联合国邀请参加全球公共卫生大会,有的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还有的读到大二退学,毅然远赴纽约和伦敦追寻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他们中的另一些人,放到中国都是妥妥的“失败者”。有的二十好几,还没决定学什么专业;有的三十出头还无房无车;有的男大不婚,有的女大不嫁。他们可能学了日语又跑去学环境科学,可能连中文都不会就敢到广州创业;他们可能既是潜水教练又是法语翻译,既是教务员又是摇滚歌手。

  并没有比较人生的意思,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生活的意义所在,然而还是觉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生活的人生更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广阔,而人心应该是没有边界的,应该是最为广阔的。相信不少孩子曾在心底呐喊过Let me go,极少数的家长能够放开手给他们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成了大孩子,不再拼命的想要看世界,殊不知不是因为孩子变乖了,而是如我一样,失去了放开眼界的勇气。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读后感(十):见识别样,成就非常

  如果一个人长期困在某种既定的圈子里,日久天长,锋芒会渐渐被消磨,思维慢慢被禁锢,也许就成了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的那个你,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鲜明的个性。不经历过多磨难,也无法成就非凡,沦为如同流水线统一标准生产制作出来的工件之一。或许会有安逸,但是你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吗?

  回答是否定的。

  那么怎么成为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有人说走出圈子,见识别样风景,成为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南戈,一个90后女生。从她的简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生。2009年,参加联合国青少年峰会。用她自己的说法,后来高考失利,去了南京大学就读;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这个在刚入学时只考到班级倒数第二名的女生,大二时奋起直追,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赴以色列做交换生。其后,又受以色列总统接见,参加以色列高等教育峰会……等等。这样的经历,已然让不少中国孩子瞪目结舌。她的视界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

  这个熟悉掌握中英俄三门语言的女孩,当她走出国门,走出原来圈子的时候,她的经历变得越加多样化,当见识不同后,人生观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机制下,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鞭笞下拼命地奔跑、学习,可能在挤各种独木桥而争得“头破血流”。她说道,有一次和以色列朋友聊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老师会把学生们的名次打印张贴在墙上。在以色列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可能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但是对于成绩平平以及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这是长期以来,教育体制不同,造成的文化、教育理念差异。

  我在读这本书里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在作者娓娓道来的那些关于自己在中国和在以色列、或是在别的国家的不同所见所闻,对比后透析的那些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南戈在异国求学以及各种活动中认识了一些国外的同龄人,可以说他们都天赋异禀,但是每个人选择的道路各有不同。有的人去了名校成为了所谓有作为的人,有的人却选择退学而去游历各个国家。有的人可以说没有专业特长,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做自己做的事情。……在南戈的笔下读每个人的故事时,或许会为他们担忧为他们惋惜,但其实我们都是杞人忧天了。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选择的道路自然也各有不同。见识不一样的风景,成就自己心中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又何惧路上的荆棘和别人异样的眼光。

  书里除了文字,还有不少摄影图片,应该是南戈在所到之处拍的一些风景和当地的人文风俗。照片也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有过这些阅历后,想法一定会有所变化。

  文/ashle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