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

2021-05-01 02:29: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

  《流浪地球》是一本由刘慈欣 等著 / 郭凯 主编著作,沈阳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49.5,页数:2019-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地球》精选点评:

  ●只看了流浪地球 比想象的短

  ●对于电影来说,小说的跨度更大,视角更宏观。不过这个幻想,我觉得全世界顶级了。

  ●《流浪地球》超美 珍藏版

  ●不得不说,为了种族的延续而团结一心、奋勇抗争,甚至甘愿牺牲的科幻作品,就是有种震撼的力量。浩瀚星空下,渺小的伟大。

  ●就这配叫珍藏版?

  《流浪地球》读后感(一):【须叔试读】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在《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总序中,郭凯写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常将一种艺术类型的成长比喻为一棵树,然而,科幻却是一株星际植物,它的种子从遥远的平行时空而来,穿过辐射真空的茫茫宇宙,经历大气层的天火洗礼,历经无数闻名世界的文化熏陶,成长为今天的样貌,它的基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异。”

这段描述是迷人的,科幻最早吸引我的也正是这份神秘和浪漫。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读小学的我,最喜欢的课是计算机课。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计算机老师是一个个头小小,五官精致的美女老师,当然这还不是最吸引我的。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课上,老师每次都会留出十分钟给我们讲故事。而这故事不是别的任何类型,正是科幻小说。当时还对小说类型划分不甚了解,只是故事内容特别吸引我。三年的计算机课,老师每周讲一小段《科幻世界》上的连载科幻小说。然而现在已经想不起来,都是些什么故事了。只记得,故事里包含着宇宙的奥秘和对于未来的探索。伴随着铃声,老师每次都会将故事停在一个小悬念上,大家依然意犹未尽,沉浸在故事中。这是我对科幻小说最早的接触,那些故事令我着迷,好像就在那十分钟的时间里,我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当铃声响起,走出电脑教室,耳边塞满小学生下课时的兴奋尖叫声和呼喊声,一切就又回归现实。

回到这本科幻小说,似乎已然找不回我当时听小说的新奇感和渴求感。或许是被近几年跌宕起伏、情感细腻的小说把阅读口味调偏了,情节越是离奇,人物心理转变越大,文字运用越是巧妙,就越能促使我看下去。抑或是那类抚慰人心的小说,虽然节奏缓慢,但读者内心却总是充盈的。而近些年的科幻小说,总给人一种距离感,好像来自遥远星球的一声呐喊,你听见也好,听不见也并没有任何人会责怪。就像《流浪星球》《星潮:皇帝的风帆》《星潮:建设者》里面孤独的星球人,人与人的联系就跟漂流瓶联系差不多了。因此,人类在太空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足以令人振奋。宇宙中有序的星球,日复一日的旋转,衰亡,带给人类太多启示。它不仅可以安抚人心,还带给人类希望。地球上的每一次灾难降临,都让人类加快了对太空的探索速度。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须叔试读】乘着透明翅膀,飞往外太空

  这本《流浪地球(珍藏版)》共收入十篇国内优秀的科幻小说,不同作者书写不同故事,有我们熟悉的大刘,韩松,郝景芳等,也有一些科幻新星。对于喜欢阅读科幻的读者来说,打开此书就等于开启了一场不可多得的科幻风暴,感受中国式科幻对头脑地冲击。 在分析此书的内容之前,我们来谈谈科幻小说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我们中国科幻的元素:一部科幻小说,必然离不开专业的物理知识,但如果只是专业知识的堆砌,不断向读者“传授”平时很难用到的物理知识,那还跟教科书有什么区别呢?因此,优秀的科幻小说更加注重的是故事的情节和文学性,是立足于生活的,并不是说科幻就一定是无限制地脱离生活地幻想,科幻题材基于现实世界,让读者没有疏离感,而又有着严谨精密的推理,物理知识科学理论知识起辅助作用的支撑,切勿颠倒主次。而看完这本中国本土科幻小说集,更能归纳出中国科幻作品的特征——第一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舍不得亲人,安土重迁,就如开篇的《流浪地球》,一家人一起逃难;重团队的作用,相互合作,一个人的力量不大,但多个人的力量就大,这有别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 本书收录了多部有限的科幻小说,就详细讲讲开篇的《流浪地球》,相信大家对此也不陌生,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化作品票房还是蛮不错的。故事大致讲太阳这颗恒星将变成红巨星,人类打算“流浪”到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的过程,可以说我们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逃离太阳系。我相信看书过程中读者以及“无视”逃亡的方法和过程了,视线所至的那个让可以放弃一切也要守护地球的父亲。正因为那个父亲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地球才得以保全,他们有牺牲精神,那我们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是不是也可以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减少垃圾排放量,绿色出行呢!这就包含了作者呼吁环保的主题,这一因素得以让这部作品成功,有了人文关怀。一个人最能感到安全舒适的地方就是家,对于整个人类群体来说,宇宙中最有归属感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了,可但全世界的人口不断膨胀,地球母亲也无法承受住的时候,等到其崩溃的那一天来临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本集子中的其他作品也非常优秀,情节性和故事性并存,舍不得立刻读完,希望我们中国科幻能够拨云见日,结出更多的璀璨之果!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须叔试读】一枝独秀的《流浪地球》

  

按照书《序言》的意思,这是地球宇宙卷。书名《流浪地球》除了代表第一篇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基本上也是在说这本书所收篇章的主题,从地球或说“蓝星”的流浪,因为感觉在说一个意思,所以这本书也没有太多的惊艳感。但或者是我眼力不高,什么也没读出来。

就像我在短评里说的,有一种飘飘渺渺还婆婆妈妈的感觉,看起来像是故作高深的模样。可能我自己写东西也是这种“故作高深”,但我不会太柔情。比如《随风而逝》,反复强调的“家”,“眼泪挂在脸上”,第一分节让人看得鸡皮疙瘩。我也不知道这种“柔情”的感觉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也许看了好几篇相似的故事,说什么怀念地球,怀念情感这样的“原始”思维。有几篇结构也是相似的,先是莫名其妙的东西摆在眼前,然后开始追溯,发现正是失落的地球文明,搞不好还是自己的祖先,比如《星潮·建设者》《永不消逝的电波》。比较有印象的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那些电波片段读起来的力量如此之强,盖过了其他所有“科幻”的渲染。不过篇幅过半,读者都猜到那个电波的讯息对于主人公意味着什么。很多时候让我感觉,一个有感情的家国情怀故事套了一个科幻的壳子。但我也不知这是否就本来是科幻需要人文情怀的体现。也许是一些作者没有处理好,让超前的科幻感和这种原始的怀念感隔阂太大。(因此我也不知道《卡门》在玩什么,在月球的卡门?)但总是在说一种家国情怀,让我感觉“科幻”并没有表现出来,读者留下的最多是“哦,家乡,哦,文明”之类的感动,科幻的印象没有了。《流浪地球》能做到的就是,在故土离愁之中让人想到是带着地球离开的科幻画面。那上万道光束闪耀天空。其中还掺杂着人类的“反叛”势力,这就让故土离愁更为的深刻,而不是其他的“离开——怀念”的割离。《流浪地球》在“离开”阶段就唤起了离愁。

还有一篇读完我不太确定是在干嘛,那就是《门,是穿堂门的门》,读完发现是一场欺骗消费者的骗局,前面五节都在说准备旅行,布下铺垫,然后你说,就一骗局。让人感觉这文章就是个“科幻”的骗局。假如作者本意如此,而不是讥讽随着科技和旅游业的发展的商业骗局的话,以及末后一点人性的隐瞒,把质疑删掉,我觉得作者真是太高了,连带着把读者也骗了,这扇“门”根本没通向科幻,就是让人浪费走走廊的时间,自我欺骗看了一篇科幻。

集子中大部分是软科幻(这个概念可能不严谨,在此也不表示贬义),从感情处理来看,可能感情雷同太多,又或者在创作中“感情”先行太过严重,因此有时未免滥情一点。叙述上,正如前面所说,也许是太过于追求讲好一个故事,开头悬疑过分浓重,就会让读者适应时间加长而破坏阅读体验。在故事的节奏上,有时会过于延宕而产生拖沓感。但可能因人而异。

新颖的故事题材写法会层出不穷,对人性、情感、哲思的表现不离其宗,但要两者结合得好,不知这是境界的问题还是写作能力的问题。自然,《流浪地球》并非是完美的,但在这个集子里是突出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四):《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优秀的科幻小说,完美的基因,值得反复阅读

  当年看电影《流浪地球》时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预言中的中国电影界科幻元年并未如期到来,但它还是点燃了大众对于科幻的热情。在文学界,在出版界,科幻小说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科幻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然这也离不开大批的科幻迷们的支持,他们就存在于我们之间,他们对于这一类型的文学题材念念不忘,有了他们的支持才有了现在中国整个科幻小说界。

  中国科幻小说已经发展起来,但这段历史并不长久,那些最初把我们带入科幻世界的作家还处于高产期,但他们早期成名的作品毕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那些曾经的经典要找到并阅读还是需要费一点力气的。现在出版界编撰了这套《中国科幻小说基因库》,把曾经的那些优秀的科幻作品汇集成册,既方便于我们回顾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这段历史,也方便我们阅读,毕竟这些小说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曾经的辉煌。

  科幻的世界还是要从我们现有的认知发展起来的,它无法凭空出现,科幻也都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世界在将来可能成为的样子。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无疑就是我们人类本身和我们生活的宇宙,因此这就构成了科幻小说两大最为重要的分类。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是我们谈及人类自身就不得不考虑的方面,它代表了人类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而宇宙对我们人类更多代表着未知,我们被困于太阳系,相对于宇宙,人类太过渺小,但我们来向往宇宙的梦想一直都存在,宇宙也就构成了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科幻小说也是一个广阔的题材,在科幻的外衣下可以包罗万象。而这部科幻小说基因库中最为重要的科幻小说非《流浪地球》莫属。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部因影视而进入我们视野的小说。阅读小说和观看电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小说《流浪地球》中,电影所表现的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虽然《流浪地球》本身就很短,充其量只能算一篇中篇小说,但它所涵盖的内容却是极为广泛的。既有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一巨大工程而幻想出来的硬科学知识,这种知识要在理论上可以实行;还要在天文学中没有破绽,可以自圆其说,刘慈欣做到了。更重要的在小说中,关于亲情,关于爱情,甚至于关于生死等等,在整个人类命运的面前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电影中那种为地球而牺牲的事迹,一定会在人类命运的抉择中出现。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斗争,关于地球派和流浪派的斗争,也给人类蒙上了阴影,也让我们见证了人性中的恶。

  刘慈欣已经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标杆,但在科幻小说界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江湖,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这郝景芳、韩松、宝树等等一大批在科幻领域深度耕耘的人物。他们曾经最为重要的中篇小说,都收录在了这套基因库中。这里有科幻小说最为优良的基因,这里是中国20年最佳科幻小说的汇聚地。如果你是资深科幻迷,这些小说肯定是已经烂熟于心,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喜爱和收藏;如果你是初入科幻的新人,它们就是带领我们进入科幻世界的最好的钥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